Pages

Monday, 5 May 2014

RFI:所谓中国稀土之痛 只是一个狭隘民族主义的神话

3月27日,美国、欧盟和日本起诉中国对稀土、钨、钼出口的限制,中国则提出“保护环境”这一非常西方式的说法来反驳, 而WTO(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却站在了美国一边,裁定中国败诉,要求中国取消对稀土的出口限制。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取得的重大胜利”,而日本媒体更是底气十足地评论“中国的战略完全失败”。
众所周知,长久以来,稀土就有工业中的“黄金”之称,在尖端科技和国防领域被广泛运用。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稀土的世纪。 《解放军报》4月7日的评论文章说,但是由于相关技术等原因,稀土却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我国也由于长期向全球市场供应着大量的稀土,付 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稀土价格的上涨,让西方告别了稀土“白菜价”的时代,他们大呼不公平。而中国长期以仅占全球总量36%的资源储量,却供应着世界市场90%以上的稀 土,难道这就公平吗?对此,有分析人士回应说,我们在对外讨价还价的时候,可以宣扬“中国以仅为23%的稀土资源储量,长期供应全球90%以上的市场需 求,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
作者王韬的文章说,但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是以约为1亿2千万吨的稀土储量,每年供应全球总共仅仅12万吨的市场需求,足可供应1000年左 右。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停留在,中国稀土储量占全世界90%的旧数据时代,这个数据本身并没有错。30多年前,中国在包头白云鄂博发现了上千万吨的稀土矿 藏,当时除了中国,其他外国已发现的储量极少,因此中国稀土储量占当时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90%。
但这毕竟是30多年前的老黄历了,而且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都是轻稀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全世界发现的轻稀土储量,早已从三十多年前的不到 2000万吨,猛增到如今的6亿吨以上。尽管中国自己的储量也增加了好多倍,但中国以外的新发现稀土储量,却增加了足足百倍以上,把我们的占比摊薄了。结 果就产生出了许多以讹传讹的说法。
什么“中国的稀土储量越来越少了”、“中国稀土资源三分之二都被挖光,卖到国外去了”之类的。实际上这完全是误解。那么中国自己的储量究竟增加了多 少呢?有数据显示,中国轻稀土的储量,以国内开采企业的最大开采能力计算,即便全力开工,在二三百年内也是挖不完的。由此可见,稀土显然只属于一般资源, 而非稀缺资源。硬说这是稀缺资源,需要以什么逐年递减的配额来加强保护,那么在WTO败诉,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网友何青青转载的这篇文章又说,在WTO框架下的参加国是不能对一般产品做对外出口限制的,只能对稀缺资源实施保护政策。否则肯定是必败无疑,而在 上诉过程中也没有多少回旋余地。此外,民间曾广泛传言,“资源匮乏的日本,一直以来大肆购买中国的某某资源,并将其埋入海中存起来,以备未来几十年之 用”。在这个经典的段子里,所谓“中国的XX资源”被加上了种种不同的矿产名词,从“煤炭”到“稀土”等等,不一而足。
可要是追问具体埋藏地点、作业时间、埋藏数量,对方就支支吾吾了。要知道,我们今天已经不是资讯匮乏的时代了,如果多追问几句就一定能发现破绽。中 国“稀土之痛”的神话,其实就是一些专家学者,利用读者(包括多数政府官员)缺乏专业资讯的弱点,而鼓吹起来的。让我们仔细剖析一下“稀土之痛”从何而 来。首先,通过中国稀土从曾经占世界90%到到如今只占23%的比例变化,却只字不提具体储量不断变化的数据。
让人误以为是中国的稀土快要挖完了,而外国却存着不挖,所以中国储量的比例下降了。接下来,就是宣扬什么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现有所剩不多的稀土 储备,将很难满足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未来一旦变成纯进口,我们花费的将不仅是几十倍、几百倍的金钱,更可能会在战略上被西方国家所钳制。最终,人们自然 得出结论,如此珍惜的资源,现在却被大量廉价出口,所剩无几,以至于威胁到中国自身未来的发展,那当然要发起一场 “稀土保卫战”了。
众所周知,年消费量/探明储量的比例大于100年的,一般都属于摆脱了稀缺资源范畴,大于500年的,基本上就可以视为近乎无限多的过剩资源了。稀 土,特别是轻稀土,在几十年前全世界发现量尚不多的时代,被当时的人视为是战略资源,这很正常。可到了今天勘探成果越来越多,中国以外的轻稀土储量也足够 供应全世界5000年,加上中国,可以供应6000年之久。
王韬的文章最后强调说,从事实出发,轻稀土只是一种一般资源,而非稀缺资源。既无专门保障的价值,也无讨价还价的战略意义,反而授人以柄。就是这样 并不稀缺、在全世界都可以说储量丰富,而消耗量仍然少得可怜的轻稀土,根本不必保护,也没有保护的意义。中国发起这场所谓的“稀土保卫战”,可惜一开始错 了,就一路全错了,结果当然是错的离谱。
既然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国稀土储量逐年减少”,以致于不够自己未来之用,却还要低价贱卖”,那么又何来什么“稀土之痛”呢?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假 痛”吧!人们根本不用为“稀土假痛”浪费感情。与此同时,也有评论写道,日内瓦时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决中国在与美国、欧盟(EU)和 日本的稀土出口争端中败诉,它可以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多年以来所遭受的最大挫败。
作者陈季冰的文章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稀土战争”由来已久,主要原因在于后者不满中国近年来逐年减少稀土出口。这一争端自2010年下半年起 骤然升温。2010年9月上旬恰逢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而日本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且其进口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日本是世界第二位的稀土消耗 国,进口了全球近20%的稀土),许多西方媒体一时间纷纷炒作“中国试图以控制稀土出口来实现政治目的”。
那么稀土究竟为何如此牵动人心呢?因为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稀土是对镧、钆等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统称,它们或具有强大的磁力,或能够提升金属 的耐高温能力。这些元素广泛使用于所有工业领域,尤其是对当前非常热门的新能源和其他高科技产品至关重要。因此,邓小平曾经在20年前说过这样的话:“中 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近年来中国政府限制稀土出口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首先,稀土的开采和加工会造成大气、地表水、土壤等各方面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典型的高污 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产业;第二,2010年之前的10多年里国际市场稀土供大于求,中国厂商毫无定价主导权,价格一路走低,出现了所谓“金子卖白菜 价”的局面。应该说,上述诉求无一不是合情合理的。
网友李千里转载的这篇文章又说,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看到,中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正当利益,却采取了不少非常错误的手段。我认为,在很大 程度上,这才是陷自己于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从2010年开始颁发稀土出口许可证,且配额几乎是逐年下降。其次,与此 紧密相关,建立所谓稀土储备制度,并划定首批11个国家规划矿区,由政府设定行业准入条件和批准开采者。
第三,提高稀土产品出口关税和稀土资源税。我们且不说这些政策中有一些——如出口配额和提高关税——很可能与WTO规定直接相冲突,概言之,中国与 美欧日的“稀土争端”同中国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铁矿石争端”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虽然一个是出口,另一个是进口。中国出口稀土时的“金子卖白菜价”与 中国进口铁矿石时的“白菜买金子价”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的确是吃亏了。
然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监管当局总是不由自主地重拾计划经济和行政管控的老办法,但几十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这种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做法不 仅令我们哑巴吃黄连、里外不是人,而且实际上也是不可能达到这些政策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唯一的结果不过是为国内的垄断利益集团提供了不劳而获的肥沃土壤 而已。
另据《重庆青年报》4月4日的报道,经济学家郎咸平早在2012年3月21日,就曾发表了一条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预言微博:“这个事件说明,我们有 关单位的专家和官员对于WTO规则理解的水平之低下,让我感到震惊。我们只会在败诉后发表以民粹主义为主的声明,从而掩盖官员的失职。中国加入WTO后被 起诉26次,全部败诉”。
“主要原因就是主管官员和专家不懂WTO规则。WTO明文规定不准搞配额,我们却明目张胆给稀土搞配额。WTO规定政府不能补贴商业研发,欧盟美国 给空客波音的补贴只敢以科学研究的名义藏着掖着,只有我们敲锣打鼓地昭告全世界,我们公然补贴国产大飞机498亿元,将来一旦出口就会成为被告”。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