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30 December 2013

《末世列車》:只有望向窗外的人才敢擁抱春天



《末世列車》(Snowpiercer)是一部熟口熟面的反烏托邦電影:末日、獨裁、洗腦、革命……所以結局基本上你能猜得到。它有很多的符號和寓 意,最適合我這種故作高深的人觀看,當然它也有所有反烏托邦電影的硬傷,裡面的人物總是刻板和平面的,甚至只是模糊的毫無性格的一個群體。該片更把整個社 會濃縮於一列火車裡,這個缺點也就更加被放大,比如學生就在學生車廂上課,你不知道他們睡在哪裡,除了讀書還有甚麼生活(而且他們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泡吧的人也總是在泡吧,他們也沒有其他的容身之所……對了,反派還總是有個打不死的特工。但既然把故事安排在一個封閉而狹小的空間裡進行,這些也就無可避 免了。

本片的導演頗愛通過反差去經營場面,印象深刻的有兩場,而且是非常相似的兩場戲:一場是革命軍與政府軍正在血拼得激烈時,突然有人宣布新年到來,兩 邊都停下來慶祝新年;另一場是在學生車廂時,老師和學生雖然都在唱著腦殘歌,卻畢竟是一片祥和的,但是那位已經懷孕的老師就突然掏出機槍掃射起來。雖然這 類型的反差也是熟口熟面,但還是有點小意外。

末日之後總是獨裁

電影《2012》裡,人類登上方舟,逃過一劫,倖存的人紛紛走上甲板,歡天喜地,他們不僅沒有為那些剛剛死去的人悲傷,也更加沒有為未來設想下該如何生存下去。但我總是在想,登上方舟後,空間和資源都變得極其有限,人類社會如何再持續運作下去?

當然也有很多電影已經告訴了你答案--正如分手總在雨天,末日之後也總是獨裁。這倒是很容易可以理解的,在控制資源的少數人眼中,階級流動不適合社 會的長久運作,獨裁就成為他們心目中最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用「末世列車」老大Wilford的話來說,就是各安其位--最底層的人也有其功用,因為他們 是主要勞動力,所以就算資源緊缺,也不能把他們都殺掉,但同時又不能容許他們不斷繁殖,出現過剩的勞動力空耗資源,所以維持統治的關鍵就是控制底層人的數 目。在《進擊的巨人》裡,一群生產能力有限的老弱病患就被送去大荒野,任由他們餓死;在《末世列車》裡,就由統治者故意製造革命,通過內部的互相殘殺來恢 復「合理」的人口比例,就如《Matrix》裡的重啟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執行一次。對,《末世列車》如此熟口熟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設定跟 《Matrix》是那麼地相似。

列車就是系統

末世列車又和過往看過的許多末日世界不一樣,末世列車的引擎是永動機,完全不需要底層的勞動力去生產任何東西的,統治者大可以把他們統統都殺掉,但 電影又想了一個方法去肯定底層的必要--那就是永動機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零件,而且只有身高在某個範圍內的小孩才能做到--雖然這個設定看起來還是有點 勉強。

在末世列車上,獨裁者Wilford通過散播永動引擎的崇拜來催眠民眾,以達成他的統治。永動引擎是科技的終極夢想,就和共產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型態 一樣,人人都歌頌它維護它,卻只有進入過頭卡車的人見過它的模樣(共產主義社會則連馬克思自己也沒見過)。Wildford知道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不是永動 機本身,而是列車整個系統。這個獨裁者並不認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他願意底層出生的革命者去接替他繼續維護系統。

革命隊伍的領袖Curtis一度被Wilford說出來的理念所迷惑,甚至為系統的強大所屈服。革命前他沒有想好推翻統治者之後要怎麼辦,他只想著 革命一事。當所有人只在系統裡考慮問題的時候,那位韓國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設計了列車上所有的門鎖和保安系統,把人們困於永遠在奔馳的列車裡,困在每一 節車廂裡,但也只有他想到把列車、把這個系統炸一個缺口才是真正的出路--列車每次經過那座象徵一年逝去的大橋時,他都會觀察窗外雪地的變化,他知道雪就 快要融化了。

(片末,看到北極熊出現時,我是為兩位倖存的小孩擔心的。那熊看上去好久沒吃肉了……)


from 公牛擠奶 http://www.rapbull.net/posts/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