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5 June 2013

《金融时报》中国避过“雷曼时刻”?

定论终于出炉:中国央行不希望引发本土的信贷危机。

在对金融体系“钱荒”袖手旁观、并告诉商业银行清理各自的烂摊子两周后,中国央行的语气昨日变得柔和得多。

“变脸”之后,中国央行的姿态很像欧洲央行(ECB)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作出的“无限”购买债券承诺。中国央行承诺向任何存在资金缺口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且,中国央行表示它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支持,尽管没有披露到底是向哪些机构提供的。

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上周飙升至两位数以及银行间市场冻结时,有人曾经谈论北京方面是否即将迎来自己的“雷曼时刻”(Lehman moment)。与这种预期相反,中国央行做出的为每一家银行撑腰的承诺,可确保不会出现具有轰动性的崩盘,也不会发生迫在眉睫的危机。

“市场利率很可能会在本周剩下的几个交易日显著下降,这将有助于稳定市场和实体经济,”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

中国央行之所以转变口风,最明显的催化剂是市场动荡。中国股市在过去一周里暴跌10%,昨日一度进一步下挫6%,后来随着有关央行将采取支持姿态的传言蔓延,行情急剧逆转,股市收盘接近持平。

对政府来说,更令人担忧的可能是债券市场中的脱节。

还有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比预期剧烈得多。经济学家此前预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渐放缓至7.5%,低于过去10年期间令人头晕的10%的水平。

面对“钱荒”,一些分析师认为6%的增幅是一个真实的可能性,这样的增长水平很可能是北京方面难以接受的。

“目前的增长率相当接近新领导人暗示他们能容忍的最低限度,”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除了市场和经济以外,还有另一个不那么引人注意的因素在起作用。中国央行决定听任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意在遏制影子融资流动的增长。中国央行希望通过约束信贷增长来抑制商业银行对表外放贷工具的利用。

但其行动却开始产生与本意完全相反的效果。资金拮据的商业银行推出大量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投资产品,以吸引储户。

中国财富管理调查公司CN Benefit的数据显示,上周销售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的数量飙升18%,所售产品总数量猛增67%。

行业调查显示,自市场压力开始显现以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呈逐渐上扬趋势。

CN Benefit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周期间平均收益率已从4.2%升至大约4.5%。

但英国《金融时报》本周对8家银行进行的调查显示,收益率升幅要陡峭得多。每家银行都在销售收益率至少高于5.4%的短期产品,有几家银行甚至还提供收益率高于6%的产品,比中国的基准存款利率高出几乎一倍。

分析师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银行将较高的市场利率转移给储户,但主要原因是想获取新客户以及银行亟需的流动性。“所有银行都疯了,”中等规模的江苏银行(Bank of Jiangsu)的一名经理表示。

新产品的洪流还从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抢走资金。“人们正退出股市,转投理财产品,”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的中国经济学家夏乐表示。

在中国央行明确承诺充当所有银行后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争相通过表外产品筹集资金的行为将有所降温,但影子银行业的种种问题依然存在。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860?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