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1 June 2012

《外交学者》中国经济得了心脏病还是癌症?


短期而言,多数分析家担心中国经济可能突发“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增长下挫将导致中国大量举债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及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和拖欠债务的风险,而中国的出口领域将出现萎缩及裁员潮。尽管近期有心脏病的风险,但中国经济的更大危险在于结构性低效。用医学上的话来比喻,这就像是“癌症”,会扼杀中国的长期繁荣。减税、放松管制、私有化和增加对社会服务的投入,都有助于拉动内需和促进增长。其他办法都将无法治愈中国经济的“癌症”。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5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心脏病还是癌症?

中国经济意外减速,引起全世界担忧。曾经势不可挡的中国经济增长引擎正慢慢停下来吗?

表面上看,中国经济最近减速是由于两个因素:一是去年为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和控制通胀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二是欧洲债务危机升级导致中国出口订单锐减。不过如果中国经济在内需与出口之间、消费与投资之间更加平衡,货币政策收紧和出口下降将不会对增长造成如此抑制效果。事实上,中国经济失衡,因而抵御信贷收缩和外需消失的冲击的能力减弱。

短期而言,多数分析家担心中国经济可能突发“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增长下挫将导致中国大量举债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及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和拖欠债务的风险,而中国的出口领域将出现萎缩及裁员潮。

在大多数国家,这种崩盘将导致银行危机,从而引发“心脏病”。但中国不同。因为银行系统是国有的,所以银行危机不会发生,除非国家自身无力偿还债务,以及中国储户不再信任国家对银行的主权担保。短期而言,这是一种资产,可防止金融体系突发“心脏病”。

尽管近期有心脏病的风险,但中国经济的更大危险在于结构性低效。用医学上的话来比喻,这就像是“癌症”,会扼杀中国的长期繁荣。

中国民众已为这种“癌症”付出巨大代价。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42%,居民消费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中国国企之所以发展很好,是因为它们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资本,但效率却比民企或西方竞争对手低。

当身处危机时,一个富有远见的政府应该有勇气,推动艰难的改革,割掉中国经济中的“癌细胞”。现在,北京必须尝试不同的办法刺激增长。减税、放松管制、私有化和增加对社会服务的投入,都有助于拉动内需和促进增长。其他办法都将无法治愈中国经济的“癌症”。

【海外看中国经济】

世行:中国经济刺激应更少依赖基建与银行信贷

世界银行5月23日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报告将2012年中国经济GDP的增长预期从8.4%调低至8.2%, 并称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应更加侧重减少税收与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而非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贷刺激。[详细]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减速之际钢铁高产为哪般?

实际上,上轮刺激措施投向建设项目的一大部分资金肯定都被浪费掉了。据信,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新增长期企业贷款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3%,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将来借钱消费的回报会越来越少。

中国向基建项目投钱可能会提振工业商品市场,但工业金属价格尚未反弹。中国过热的经济增速着实曾带来商品市场的繁荣,但是钢铁供应过剩不会有这种多多益善的效应。

末日博士:中国基建泛滥成灾将面临巨大产能过剩

鲁比尼在最新的微博中预言:欧洲”慢动作火车事故”般的政治动荡最终发生;美国受财政影响经济急速放缓;伊朗战争爆发使油价飙升;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面临硬着陆。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5830?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