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4 February 2012

闾丘露薇:香港的同事怀孕了,居然不够床位生孩子

香港的同事怀孕了,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到公立医院生产,因为早就知道,每次就诊,等候时间会比较长,也担心分娩的时候,医疗服务不到位。不过到私家医院寻找床位的过程也不顺利,因为心仪的那家,床位早就满了。

私家医院的收费窗口,早就开始把本地患者和内地孕妇分流。私家医院生孩子的费用,顺产的话,差不多是公立医院的十倍,十多年前我在公立医院生孩子,出院买单,加上平时的产检,算下来没有超过三千块港币,十多年后,费用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公立医院的服务却有了很大不同,越来越多香港本地孕妇投诉,甚至要到街头游行,抗议医疗服务水平的下降,甚至因为没有足够的床位,只能选择私家医院,享受不到香港居民应有的福利。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越来越多内地孕妇在临产前冲进急诊室,因为她们知道,在香港,急诊室是不可以因为患者的身份或者身上没钱而拒绝接受的。

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来说,面对的只有病人这样一个身份,因此,谁先获得服务,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产妇的状况。在医院床位紧张的情况下,临盆在即的内地孕妇一多,一些香港本地孕妇不得不睡到了走廊上,而公立医院人手这些年一直紧张,对病人的服务水准,自然也大大下降。

虽然面对越来越多使用急诊室服务的内地孕妇,香港政府推出措施,会收取和私家医院一样的费用,但是这样的措施从来都不是强制性的,孩子生完,人走了,医管局对着收不回来的费用也毫无办法,而这些钱,来自于香港所有的纳税人。

这些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的新生儿,作为香港永久居民,可以享有香港免费的公立教育,读幼儿园的学费津贴。香港的朋友的孩子一岁了,开始为报读幼儿园开始烦恼,因为她看中的那所名牌幼儿园,已经排到了候补一千多位的位置。

当然,也有暗自高兴的,看看深圳口岸香港学校的广告,原本因为生源不足要被关闭的香港公立学校,找到了生机。

其实不管是要生孩子的香港同事,还是朋友,他们一个来自大陆,一个来自台湾,还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但是因为在香港工作,成为了香港居民的一分子,他们纳税,同时也享受政府利用税款而提供的各种福利以及公共服务。这在正常社会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公帑取之于民,自然用之于民。

也因为这样,去年特区政府派发六千元现金只给年满十八岁的香港永久居民,就引发了争议。香港生活工作的非永久居民,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他们也有纳税,也有左翼团体为大陆新移民抱不平,以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但是这遭到一些极端右翼的反对声音,在他们看来,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新移民,只会享受香港社会的福利,却对香港没有任何贡献。

同样是这些人,这些天在一份香港报纸上集资刊登广告,呼吁到香港旅游的内地人要尊重香港的文化,但是广告的画面则是暗指内地游客是蝗虫,占用香港的各种资源,依然是这些人,在香港街头,对着内地游客唱起了“蝗虫之歌”。

这些人自然不能代表香港人,一家香港媒体刊登了广告,也并不代表香港媒体,香港是一个相对言论自由的社会,很多刺耳或者政治不正确的声音都会存在,但是这个社会依然有底线,那就是侮辱和散播仇恨族群对立的语言,不是主流社会认同的表达方式。

只是,如何解决公共资源不足和让香港人觉得不公平,已经是不可能回避的问题。特区政府如果依然坐视不理,依然还没有打算检视人口政策,不采取点措施,只会让对现状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而不满的人越多,得不到回应,那极端的言论会更有市场。

{lang: 'zh-CN'}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8870?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