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 November 2011

蔡子強:天,真的不會塌下來﹖(區選系列之三)

蔡子強:天,真的不會塌下來﹖(區選系列之三)


今屆區選共有915個有效提名,當中76人自動當選,民建聯佔35,工聯會佔6(因部分重疊,兩者共佔36),自由黨3個,公民力量4個,至於泛民呢﹖答案只得一個,那就是民主黨的周奕希。一葉知秋,民主派的選情,可想而知。

民主黨戰線拉得太長

先看民主黨和民協,年初財政預算案和每人派6000元一役,已令兩黨和其他泛民元氣大傷,再加上人民力量的狙擊和拆票,情况更加雪上加霜,但昨天本欄已談過,在此不贅。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兩黨也有各自的隱憂。

首先,民主黨的問題是戰線拉得太長,今屆該黨共派出132人參選,當中46人爭取連任(表一),換句話說,幾乎是一個現有據點,就要支撐三名候選人(2.87),比例比起該黨上屆的1.59,又或者今屆民建聯的1.62,都遠遠為高,令人擔心資源大幅攤薄,再加上該黨領導層如何俊仁和李永達等遭人民力量的狙擊所困擾,無暇兼顧,大大影響到該黨對每一名候選人的支援,拖垮選情。

兩宗官司與公民黨的弔詭關係

至於民協,主要隱憂,當然來自該黨根據地深水埗的重建。

至於公民黨,當然大家都知道它深受「外傭居港權」及「港珠澳大橋環評」兩宗司法覆核所深深困擾,從周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公布的十大議員民望、原本排首兩位的公民黨余若薇和梁家傑民望大跌,大家都預計到該黨選情的嚴峻。所以兩宗官司當然「害苦」了公民黨,但從另一角度看,卻可能弔詭地又「幫了」該黨,為其可能出現的慘淡選舉結果提供一個開脫的藉口,掩蓋該黨本身原本的失誤和不足。

大家都知道公民黨的地區工作做得認真「麻麻」,這裏且為大家提供一個指標。表二看到幾個政黨上屆參選但落敗的候選人數目,以及當中留在地區繼續深耕、今屆捲土重來的數字,當中公民黨的比例最低,只有五分之一,而沒有轉區、留在同區(指大區,例如北區、大埔、沙田等18個區議會分區,不一定需要在同一個小選區)參選的,更只有七分之一,為附表二中四個黨包尾,更只有民主黨的一半。

建制派vs.民主派版圖愈發懸殊

這數字當然不代表一切,但至低限度,這部分反映了政黨對地區工作的投入、連貫和持續程度。事實上,上屆公民黨的風頭躉、第二梯隊的核心活躍分子如曾國豐及余冠威等,今屆便放棄了參選。沒有長期的熱情和投入,只憑選前短短時間的衝刺,選舉結果不難想像。(附帶一提,民建聯有關數字偏低,相信是因為上屆該黨勝出率超高,幾近三分之二,當中優秀者早已取得議席在當區服務)

當然更根本的,就是建制派與民主派在區議會的勢力和版圖對比,已經愈來愈懸殊,單以民建聯和工聯會兩個政團來說,它們的議席/據點數目,對比整個泛民陣營,已經是1.5:1之比,如果再計上其他建制派與隱形建制派,更再可能是3:1之比。在地區層面,民主派完全是一個艱苦經營的局面,甚至面臨被「圍殲」的厄運,上周五馬嶽在本版寫的〈區議會的位置之戰〉一文,已經寫得很清楚。

民主派政團選情的嚴峻,可想而知。有人更預言,一場慘烈的選舉大屠殺,隱隱然將會在周日發生,但偏偏這個時候,卻發生人民力量的狙擊事件,讓情况更加雪上加霜。一些cynical的人近日卻喜歡說,民主派若然真的大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那有助人們認清這個業已爛透的政治制度之本質,失卻最後的幻想,那將會是另一場波瀾壯闊運動的來臨。

一個很怪的邏輯

我不想再糾纏於「票債票償」的對對錯錯,這方面近日很多朋友都已經說了很多。我只是想集中說說當中的一些很怪的邏輯。

他們對於民主黨上年沒有參加五區公投仍然耿耿於懷,甚至應該是咬牙切齒,指公投最後只有50多萬人而不是100多萬選民投票,肯定與民主黨的杯葛有關。先不說,他們為什麼總不相信人民的抉擇,反而總覺得人民是被政黨擺佈的棋子,退一步來說,即使民主黨的參與與否真的那麼決定性,那是因為何種原因呢﹖

如果你認為群眾出來投票與否,那是基於政治理念和論述,那麼當時經過一場這麼激烈、反覆和透徹的政治辯論,有關公投的道理,公民黨和社民連已經說得很清楚,有沒有民主黨參與,不會在道理上加添幾多分。如果你認為群眾出來投票與否,那是基於政黨地區組織、網絡和樁腳之動員,而民主黨這方面責無旁貸的話,那麼為何今天你又突然反轉來說,說一場選舉的勝負,縱使民主黨輸掉多少議席,也不重要呢?

不錯,民建聯在經歷了2003年區選大敗後,該黨在2007年可以東山再起,但當然大家知道因為它背後有無數「大水喉」支持,這方面泛民想也不用想,最近在黎智英的政治捐款風波中,民建聯與民主黨每年收支狀况的對比,大家已經看到不少資料,不用我多費唇舌。

議席多一個,對民主派就是多一個據點,多一點資源,繼續艱苦經營的多一分資本。附表二中看到,上屆民主黨輸掉的49個候選人,當中有18位繼續參選,當中的15位更加是留在原來的地區繼續參選。

繼續在地區深耕的辛酸

為何他們輸了後,還可以咬緊牙關,繼續在地區深耕呢﹖其實他們不少都是靠議員助理的工作和微薄薪水來養活自己,以及支援自己在區內繼續耕耘,因此多一個議席,可能就可保住兩三名優秀的80後,讓他們繼續留在民主運動的行列內。

香港民主運動的路從來就不好走,但很多侃侃而談的朋友,他們又真的體會到當中幾分的辛酸呢﹖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