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1 November 2011

對高等教育的看法

看到斷橋談 @bridgeduan 論美國基層民眾接受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又在另一篇文章說:「由于大学并非义务教育,学贷属风险投资,意味着你应承担找工作的风险。」
「沒錢就別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像故事中的白人的問題是他沒有理財槪念以及心態不正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其實只是保証自己有最起碼的就業條件,這一點本身無可厚非。因為,正如 Sir Ken Robinson 說過的,當今的一個社會現象是學歷貶值,意指同樣的職位,新鮮人入職的門檻卻越來越高。見他10月3日的推文及他在TED London 演講的視頻鏈接

因應這一現象,怎樣為成績不夠好但又因為社會現實需要而打算繼續升學的基層民眾提供幫助,從而提升他們的議價能力、競爭力,確保他們有向上流動的機會—或者最低限度,保障他們入職機會,而同時避免濫用的問題出現,似乎是為政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而由於學歷貶值這個問題的存在,為民眾提升學援助幾乎已經成為確保社會公平、甚至穩定的充份條件的之一。如所周知,底層民眾向上流動管道狹窄、以至於無的社會不可能長治久安。而全民高學歷對提升整個社會的競爭力是有益處的事,一個例子是挪威,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基本免費,保証了民眾的高等教育機會,而它的GDP在歐洲數一數二。

另一個例子是洨萊,它和挪威類似,也是全民可以免費接受高等教育資源出口國,而在2010年,這國家的GDP位列全球第五,僅在挪威之後。 由這兩個國家可見,全民接受高等教育和高生產力即使不是直接因果關係,也是一種連帶關係、一種循環。有高質素的人口,提升了生產力,社會於是積累更多資源,投資教育,培養更多人才。

能做到這一點,這兩個國家擁有的的天然資源固然是關鍵因素,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種條件,但重要的是,令到人民整體質素良好、社會公平,使各階層之間的磨擦減少,是民眾各安其職、社會進步所必須的,而教育就是促成這些的最重要因素。有良好的教育,民眾質素提升,在決定重大議題的選擇會更明智;推而廣之,執政者施政時比較不會亂來,因為普遍有高學識的民眾、以及這些民眾選出的代表、再加上媒體在監察的緣故。

最後想說的是,人,才是一個社會最最重要的資源,提升人口質素是長遠保持生產力、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因此,與其把大學學貸看成風險投資,還不如看成人力資源投資,至如怎樣確保借貸者不賴賬,不索求超出自己償還能力的貸款,那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