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 September 2011

印度社會問題之三:迷戀科技



印度社會問題之三:迷戀科技

認爲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也是其他國家,例如中國,的普遍問題)。

De Soto早就批評過這種想法。發展中國家面對信息困難時就第一時間想到用電腦、新科技去解決,但沒有想過缺乏信息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假如缺少高科技是信息匱乏的最大原因,那一百多年前的美國、英國都會是信息非常混亂的地方,沒有人知道誰擁有什麽,又或者是誰有符合什麽資格。事實上卻不然,歐美國家之所以發達,一大原因是在沒有電腦、生化掃描科技之前他們就已經有清晰、明確的信息管理制度。高科技只能提高效率,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科技解決方法與傳統信息管理不一樣的是,科技解決方法需要把大量金錢投放到科技供應商身上,也就是說這種方案在某程度上是一種財政的轉移支付,從納稅人的口袋轉到商人的口袋。在發展初期這轉移方法能幫助工業的發展,但在貧富極端不平等的情況下,它只會加深問題。更嚴重的是,科技方案會掩蓋其他問題。科技解決方案是一些人避開了體制上的障礙,進入信息系統,但體制上的障礙始終沒有被消除。假如這障礙來自於貪污腐敗,科技解決方案並不能使在體制内能運用權利的人變得廉潔清明,它只是以把部分人加入體制的方法將問題延後。假以時日,貪污腐敗又會腐化這一套科技系統。

發展經濟學探討什麽是限制社會發展的最大約束,而「成長診斷」分析方法能以找出最根本原因的方法告訴發展機構(政府、NGO)它們最需要做什麽來得到最大的正面影響。科技方法並不能解決最根本問題,因此它的成本與收益現對於其他方案來説並不划算,它最多只是衆多方案中的備選方案之一。更好的方法是改變體制中的約束,做出制度改革。有了公平、清晰的制度,科技的引入就能大大提高制度效率,也會避開將來的瓶頸。

http://wp.me/pXZbk-xQ


Filed under: 發展, 科學知識, 經濟學, 體制, 政治與經濟 Tagged: 社會政策, 科學, 稅制公平, 經濟學, 可持續發展, 世界政治經濟
on 山中雜記: http://montwithin.wordpress.com/2011/09/03/%e5%8d%b0%e5%ba%a6%e7%a4%be%e6%9c%83%e5%95%8f%e9%a1%8c%e4%b9%8b%e4%b8%89%ef%bc%9a%e8%bf%b7%e6%88%80%e7%a7%91%e6%8a%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