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1 May 2025
泽连斯基“准备好”直接谈判 只待莫斯科停火
法广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日要求俄罗斯承诺从周一5月12日开始停火30天,同时表示,他已“准备好”与莫斯科进行直接会谈。普京之前提议周四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但未提及停火。
泽连斯基先生在社交网络上说:“继续杀戮毫无意义,哪怕只是一天”。“我们期待俄罗斯确认从明天5月12日起实现全面、持久和可靠的停火。乌克兰已做好(谈判)的准备”。
乌克兰总统还说,他看到了一个“积极的迹象”,即俄罗斯开始考虑结束战争。
先停火再谈判
泽连斯基先生的参谋长安德烈-伊尔马克(Andriï Iermak)澄清了乌克兰的立场。他强调,基辅必须“首先”获得莫斯科的停火承诺,“然后才考虑其他一切”,即进行谈判。
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国与美国一道于周六向莫斯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从周一开始接受为期30天的“完全和无条件”的停火,否则俄罗斯将面临新的“大规模制裁”。
“无条件谈判”
俄罗斯总统没有直接提及乌克兰和盟友的这一主张,而是批评欧洲人“粗鲁地对待俄罗斯并发出最后通牒”,他表示,任何可能的停火都应该是“直接”谈判的一部分。
普京在深夜说:“俄罗斯已准备好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谈判(....)。我们提议下周四(5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开始谈判”。
普京表示他“不排除”在与基辅的会谈中讨论停火的可能性,但强调,这些讨论应该解决“冲突的根源”。
埃尔多安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周日向普京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确认,土耳其愿意主办莫斯科与基辅之间的和平谈判。
埃尔多安先生希望这种会谈“将导致永久性的解决方案”,他谈到一个潜在的“历史性转折点”和一个“必须抓住”的“机会”。
普京拒绝30天停战
最近几周,乌克兰已多次提议与俄罗斯达成为期30天的停战协议,但都遭到了莫斯科的拒绝,因为莫斯科认为停战将使基辅军队能够借助西方提供的武器重新集结并重新武装。
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约20%的领土,其入侵的主要理由是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而俄罗斯认为北约是一个对其生存构成威胁的军事联盟。
在冲突爆发的最初几个月,莫斯科和基辅曾于2022年在伊斯坦布尔举行过直接谈判,但没有成功。据普京先生称,谈判失败的原因是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干涉。
赢得时间
华盛顿自2022年以来一直是基辅的主要军事和财政支持者,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数月来一直提出在乌克兰停火的想法,他的雄心是迅速结束战争。
迄今为止,克里姆林宫仅在4月和5月单方面宣布了两次短暂停战,这两次停战减少了打击次数,但并未得到双方的完全遵守。
唐纳德-特朗普周日上午在他的“真相”社交账号上写道: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说,这可能是个“伟大的日子!”但没有说明他指的是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提议。
他补充说,“想想看,这场无休止的”血腥屠杀“有望结束,将有数十万生命得到拯救。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世界”。“我将继续与双方合作,确保这一切成为现实”。特朗普还说,美国希望专注于重建和贸易。重要的一周即将到来!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称,俄罗斯的这个提议是“第一步(……)还不够”,并指出,弗拉基米尔-普京“希望赢得时间”。法国总统刚刚结束对乌克兰的访问,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和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周六与他一同访问了乌克兰。
据马克龙先生称,在此次访问期间,支持乌克兰的20个“志愿联盟”成员国“决定支持停火”30天,‘主要由美国监督’,“所有欧洲人都将为此做出贡献”。
他补充说,如果俄罗斯拒绝停火或接受停火但违反停火,那么“欧洲人和美国人将准备并协调大规模制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6%B3%BD%E8%BF%9E%E6%96%AF%E5%9F%BA%E2%80%9C%E5%87%86%E5%A4%87%E5%A5%BD%E2%80%9D%E7%9B%B4%E6%8E%A5%E8%B0%88%E5%88%A4%7C%E5%8F%AA%E5%BE%85%E8%8E%AB%E6%96%AF%E7%A7%91%E5%81%9C%E7%81%AB.html
普京提议俄罗斯与乌克兰直接谈判但无视停火呼吁
来源:
法广
周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俄罗斯和乌克兰从下周四起在伊斯坦布尔举行“无先决条件”的“直接”谈判,并将基辅与乌克兰盟友所要求的实现停火的任何可能性推迟到谈判之后。
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国与美国一道,于昨天周六向莫斯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接受从下周一开始为期30天的“完全无条件”停火,否则俄罗斯将面临新的针对“能源和金融部门”的“大规模制裁”,这是西方国家罕见的团结表现。
普京深夜在克里姆林宫向新闻界表示,“我们愿意与乌克兰进行认真的谈判。”并补充说,俄罗斯准备“恢复直接谈判,但我强调——没有任何先决条件”。
他没有直接提及乌克兰及其盟国的提议,但批评欧洲人“粗鲁地以最后通牒”对待俄罗斯,并表示,任何可能的停火都必须是与基辅“直接”会谈的一部分。
“俄罗斯已准备好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谈判(....)。我们提议下周四(5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开始谈判”,他补充说,他将在未来几小时内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面。
埃尔多安与普京保持定期联系,并多次提出主办和平会谈。土耳其是北约成员,曾在2022年达成允许乌克兰谷物跨黑海出口的协议过程中发挥了调解作用,但俄罗斯随后放弃了该协议。
弗拉基米尔-普京没有“排除”在与基辅的会谈中讨论停火的想法,但强调这些讨论应“从历史的角度”关注‘冲突的根源’--他将其称为“战争”,尽管俄罗斯当局拒绝接受这一说法。
莫斯科在2022年2月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的理由是希望“非纳粹化”乌克兰。并反对乌克兰与西方和解以及北约在其边境附近增兵。俄罗斯军队目前占领大约20%的乌克兰领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6%99%AE%E4%BA%AC%E6%8F%90%E8%AE%AE%E4%BF%84%E7%BD%97%E6%96%AF%E4%B8%8E%E4%B9%8C%E5%85%8B%E5%85%B0%E7%9B%B4%E6%8E%A5%E8%B0%88%E5%88%A4%E4%BD%86%E6%97%A0%E8%A7%86%E5%81%9C%E7%81%AB%E5%91%BC%E5%90%81.html
余杰:中國為何支持普丁侵略烏克蘭?
转自 主流出版 臉書
爛尾國度:主流媒體上看不到的中國真相
作者: 余杰
出版社:主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3/27
ISBN:9786269867868
—————————————
俄國獨裁者普丁狂妄地宣稱:「俄羅斯不在了,還要這地球幹嘛!」這種狂妄,將希特勒甩出三條大街。普丁話音剛落,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宛如鼎沸,普丁的粉絲們都高潮了。
中國人向來崇尚強權、崇拜暴君。屠戮上億中國人的毛澤東,至今仍是中國人票選的世界第一偉人。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後,普丁儼然有後來居上的氣勢,中國社交媒體上有人諷刺說:「中年人一旦把持不住自己,便以為自己是普丁,是秦皇,是漢武。他們彷彿成了一地的主宰,幾句談笑聲間,檣櫓就能灰飛煙滅,看人樓起了,笑人樓塌了。」
普京的魅力遠非一般的娛樂明星所能媲美。一個網名為「夏花依舊 YZ」的中國女子寫道:「普丁的人格魅力無可比擬,連我爸都誇,大半夜起來看新聞生怕普丁吃虧,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樣的男人誰不喜歡。」一個網名為「捌月三」的中國女子則寫道:「優秀又帥氣,之前看他的一個視頻,他在寫作,然後回眸一笑,我直接淪陷了。」更加赤裸裸的表白,是一個名為「TONG_NWA」的中國女子,她激動地寫道:「我也好喜歡,我當場排卵了。」
中國國內如此,海外華人也沒有閒著。某個長期在自由亞洲電台任職、自稱六四倖存者的資深女記者,撰文將普丁描述成拯救世界的彌賽亞:「普丁在飛機上放置了聖像等聖物,並放有一本《聖經》,飛行時間夠長時,他在天上讀《聖經》。『沒有東正教,就沒有俄羅斯』。普丁帶領俄羅斯回歸東正教,目的是重建這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準則。」她在美國的幾十年似乎白活了:難道「這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準則」就是對內獨裁、暗殺,對外霸凌、侵略,派軍隊跑到別國去殺人、放火、強姦嗎?
普丁是一名好基督徒嗎?俄羅斯東正教牧首對普丁的認證和祝福能當真嗎?美國麥克林聖經教會牧師喬.卡特在〈俄烏戰爭為什麼扯上了宗教?〉一文中指出,自上台以來,普丁曾多次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基督王國的護國公。俄羅斯東正教的牧首基里爾對其亦步亦趨,公開祝福這場侵略戰爭,辯稱這一軍事衝突是與罪惡和外國勢力作鬥爭。然而,普丁不是護國公,而是獨裁者,他的所作所為背離了聖經的教導。
並非所有俄國東正教信徒都支持普丁的侵略戰爭。一個由兩百七十五名俄羅斯東正教神父和執事組成的全球團體不畏打壓,公開呼籲「停止自相殘殺的戰爭」,並申明烏克蘭人民擁有其政治自決權。
此外,一個由一百多位美國基督教領袖組成的跨宗派教會團體致函俄羅斯東正教牧首基里爾,呼籲他運用其影響力阻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並「禱告和重新考慮你對這場戰爭的支持」。
普丁企圖將侵略戰爭塑造成宗教戰爭,但烏克蘭也是東正教為主體的國家。宗教只是普丁的遮羞布。俄國問題專家亞歷克斯.米拉基科警告說:「普丁利用傳統基督教是為了政治效果。美國和歐洲的觀察家們最好能看穿這套把戲。」
那麼,為什麼偏偏有那麼多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為普丁而癡狂,甚至狂熱支持其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魯迅說過,很多中國人是「奴在心者」;他卻不知道,一百年後,更有若干中國女子是「奴在卵者」。在中國,有些女人身不由己,被拐賣、被囚禁、被強暴、被當做生育機器,淪為鐵鏈女奴,讓人哀其不幸;而另外有些女人卻是自願為奴,不僅自願為奴,而且自願為性奴,最大的夢想就是「躺平」到普丁身邊,接受君王般的普丁的恩澤,還洋洋得意地昭告天下。
這些公開宣稱要為普丁排卵的中國女人,未必都是共產黨員。比起肥胖臃腫的習近平來,普丁似乎更符合她們的審美標準:普丁是一個可以上天開飛機、下水抓蛟龍的肌肉男。比起遲遲不敢出兵征服台灣的習近平來,普丁實踐了中國人「天下帝國」的想像—雖然俄國侵占了中國上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國人卻一點也不恨「老大哥」。
.
中美兩國退伍軍人會在俄烏戰場不期而遇嗎?
.
支持普丁的中國人不僅僅是女性。有一份名為「湖南省常德市參戰老兵自願赴俄前線支援俄羅斯請戰書」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熱傳。這份致當地「國防動員委員會」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的信件的作者,自稱「我們是常德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退役老兵」,因為「北約企圖東擴,威脅俄羅斯和我們偉大祖國的安全」,基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正義而戰,為和平而戰,打擊烏克蘭現政權,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請求當局准許他們去幫俄羅斯打這場爛尾仗。信件末尾,有他們的親筆簽名和手印。
最後一句名言「保衛俄羅斯就是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讓人不禁聯想到 1929 年的中東路事件:為了維護對中東鐵路的控制,蘇聯悍然出兵中國,殺死和俘虜上萬名東北軍官兵。在這場武裝衝突中,還是地方割據政權的中共中央發出〈動員廣大群眾反對進攻蘇聯〉的通告,提出「武裝保護蘇聯」的口號。中共積極維護蘇聯利益的舉動,贏得共產國際第七次全世界代表大會的讚譽:「中國共產黨號召並組織群眾去進行英勇的鬥爭,去反對自己的政府、中國的軍閥和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在中東路事件中,表示了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的模範。」中共前總書記陳獨秀則因反對「武裝保衛蘇聯」而遭到中共開除黨籍。
如今的中共跟當年的中共,萬變不離其宗,在諂媚蘇俄上毫無二致。不過,色厲內荏的中國政府大概不敢派遣這批「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老兵去烏克蘭戰場。與這群虛張聲勢的中國退伍軍人相比,美國的退伍軍人卻是真槍實彈走上戰場。美國老兵瓦斯奎茲在推特上傳身穿戰服、站在烏漆墨黑的物體前的畫面,他對著鏡頭說:「我不知道你們看不看得出來我身後的是什麼,這是俄羅斯坦克,是我們摧毀的第一輛。」他寫到:「這個村莊已經被俄羅斯占領一個月,俄軍恐嚇民眾、搶走他們的食物。今天我們進來,幹掉七輛坦克和無數俄羅斯人,藉此解放這裡的民眾。」鏡頭外,一名烏克蘭人大喊「歡迎美國人!」瓦斯奎茲還大罵俄羅斯人是「廢物」,「俄羅斯人拒絕帶走陣亡同袍,讓他們被流浪狗吃掉。美國人永遠不會把同袍或屍體遺留在戰場」。他的妻子雖然擔心卻仍然支持他,「他這個人就是這樣。他在九一一之後也是做了一樣的事,急著去幫忙,這就是他,他是我的英雄」。
支持俄國的中國人並未死在戰場,卻死在回頭路上。一名崇拜普丁的浙江金華男子,帶著兩條金華火腿、兩瓶酒和一張十四萬元存摺,千里迢迢來到北京的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準備送上特產和存摺,卻被拒之門外。後來,他狼狽回鄉,在路上從貨車上墜落,被周圍經過的車碾壓,當場死亡,地上留下一灘血跡。這算是毛澤東所說的「生的光榮、死得偉大」嗎?
在中國,網民有支持俄國和普丁的言論自由,卻沒有反對俄國和普丁的言論自由。腦性麻痺(腦癱)詩人余秀華發表反戰詩歌〈我乞求詩歌能夠阻擋一輛坦克〉,引發不同立場的網友唇槍舌戰。有支持者直言:「腦癱比腦殘高貴。」異見人士徐琳表示:「今天上午發了一個諷刺普丁的行為藝術照片,傍晚時國保又打電話來要我刪掉,我沒答應。憑什麼一下要我刪這個、一下要我刪那個?這個也不能說、那個也不能做,我到底出監了沒有?我諷刺普丁關你們什麼事?普丁真是你爹啊?」是的,普丁確實是習近平的洋爸爸,顧盼自雄的習近平唯有在普丁面前才低眉順首。
魯迅說過:「殺人者在毀壞世界,救人者在修補它,而砲灰資格的諸公,卻總在恭維殺人者。」今天的中國人「面對豐縣,我一言不發;面對戰爭,我拍手叫好。」這是中國式的聰明。無數蝸居、蟻居的中國人,偏偏喜歡在牆上掛一幅世界地圖,面對這張世界地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們為中南海操心還不夠,還要為克里姆林宮操心。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跟共產黨確實是分不開的—沒有中國人,就沒有中國共產黨。
本文出自:《爛尾國度》/余杰——著
更多關於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6695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blog-post_77.html
乌克兰及欧洲35国成立特别法庭 审判俄罗斯侵略罪行
乌克兰外交部宣布,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Denys Chmygal)欢迎欧洲外交事务负责人卡拉斯(Kaja Kallas)和来自35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团来到利沃夫。
法新社说,这一政治绿灯是在欧盟外长访问乌克兰期间亮起的,而此时俄罗斯正在莫斯科隆重庆祝 1945 年战胜纳粹德国。
今天成立的特别法庭将与国际刑事法院(ICC)并肩工作,后者已对包括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内的几位俄罗斯领导人发出了国际逮捕令。
为什么要设立新的法院?
据法新社说,国际刑事法院对战争罪拥有管辖权,并已对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和其他俄罗斯官员发出国际逮捕令。
但对于俄罗斯犯下的“侵略”罪行,国际刑事法院却无能为力。原因是被起诉的国家必须要么承认这个法院(莫斯科不承认),要么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同意,而俄罗斯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官员解释说,应乌克兰的请求,并在约四十个国家的支持下,决定设立一个特别法庭,以“侵略罪 审判 20 至 30 名俄罗斯官员,以填补这一 “程序真空”。
普京会受到审判吗?
原则上,没有什么能阻止他有一天受到审判,即使是缺席审判。
但实际上,只要他仍是国家元首,这种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他的总统豁免权可以保护他,但这并不妨碍法庭为将来可能进行的审判收集所有证据。据这位欧洲官员称,俄罗斯的另外两名官员,即总理和外交部长,也享有同样的豁免权。
如果审判认定侵略罪 “极其严重”,被告将面临终身监禁或最长30年监禁的风险。根据这个新法庭的设立规则,还可能没收他们的财产并处以罚款。所有这些资产都将转入乌克兰的赔偿基金,用于乌克兰的重建。
提供10亿欧元
此外,周五在利沃夫会议上,欧洲外交事务负责人卡亚-卡拉斯宣布向乌克兰国防工业发放 10 亿欧元,这笔资金来自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生利息。
这位欧洲外交首脑在一大批欧洲部长访问乌克兰期间宣布:我们刚刚为乌克兰国防工业发放了 10 亿欧元,这样乌克兰就能更好地抵御俄罗斯的入侵"。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509-%E4%B9%8C%E5%85%8B%E5%85%B0%E5%8F%8A%E6%AC%A7%E6%B4%B235%E5%9B%BD%E6%88%90%E7%AB%8B%E7%89%B9%E5%88%AB%E6%B3%95%E5%BA%AD-%E5%AE%A1%E5%88%A4%E4%BF%84%E7%BD%97%E6%96%AF%E4%BE%B5%E7%95%A5%E7%BD%AA%E8%A1%8C
Saturday, 10 May 2025
战争或者和平 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或载入史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二战胜利80周年庆典后返回北京,与其或多或少有关的两个画面也许会载入史册。
一个是莫斯科红场俄罗斯总统普京大阅兵的宏大场面,一万多威武的军人列队走过…观礼台上,有二十几位外国贵宾,最显耀者当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普京就坐在他的身边,不时对他耳语,凸显“俄中友谊无上限”。
在这一被波兰总理图斯克指为“多可耻”的场面发生的次日,5月10日,图斯克、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以及英国首相斯塔默联袂同行,一起来到战火中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探望指挥卫国战争的泽连斯基总统,五位领导人围坐在总统府一张咖啡桌旁,稍显拥挤,但很亲切,像熟识的老伙伴,然后用马克龙的手机,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通报他们达成的共识---就立即停火三十日向莫斯科发出最后通牒,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欧美领袖罕见地一致,莫斯科若拒绝,将联手进行大规模制裁。
如果没有莫斯科红场那个精心准备数月的大阅兵场面,如果普京不是利用这一场合再次借用二战反纳粹类比侵略乌克兰,欧洲的领袖们或者不会就在翌日赶到基辅,对乌克兰表示最坚定的支持,并向普京发出最后的通牒。毕竟,这场侵略战争已进入到第四个年头,特朗普有关24小时化解乌克兰冲突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在如何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侵略的问题上欧美罕见地出现了分歧。然而,普京拖延战争,使用三天两天单方面小休战的伎俩,加上莫斯科红场的耀武扬威,对西方领袖无疑是一个巨大刺激,是时候了,团结起来!
法新社周六的报道分析,欧洲领袖联袂出现在基辅,就是对普京和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约二十位外国领导人在红场高调大阅兵的象征性回应。红场的典礼是奢侈的,观礼台的阵容是豪华的,整个气势是杀气腾腾的;而基辅的画面是简朴的,就像来了几位老朋友,他们乘着火车而来,在基辅大街上与民众见面,在独立广场向抗击侵略者死去的乌克兰士兵致敬,一切都很普通,然而在波兰总理图斯克眼中,莫斯科红场的豪奢场面、尤其参与观赏这一场面的“红场贵宾”却是可耻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侵略他国三年,不断轰炸医院、学校、幼儿园、造成百万人死伤的侵略者高调纪念反纳粹胜利本身就很荒诞,而那些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尊贵的宾客,他们不一定非要在这个时刻与侵略者总司令一起在莫斯科高调亮相,然而他们响应了普京的召唤,或出于自愿,或者屈尊,对俄罗斯的杀戮无动于衷,却在高调宣称他们在捍卫“历史真相”。
北京的媒体对习近平主席连续几日在莫斯科的活动很兴奋,新华社发出一系列高清图,配图的文字按奈不住激动:“习近平主席来到克里姆林宫,同在那里迎候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亲切握手。随后,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一道步行前往红场,登上主观礼台就座。”“5月的莫斯科,绿意盎然,鲜花盛开,胜利日旗帜迎风招展,恢宏的红场一片庄严的盛典气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队军容严整、士气高昂,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红场。”
人民日报报道称,“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庆典向世界传递的鲜明信息”。该报称普京在庆典上发表致辞时,对此作了有力呼应:“我们牢记二战历史,以史为鉴。胜利是神圣的,历史不容篡改,胜利者不容侮辱。历史和公正永远在我们一边。”此间不少报道分析,中国的领导人,中国的官媒应该清楚,几年来,普京已经把5月9日大阅兵变成他捏造的激励俄罗斯军队消灭“乌克兰纳粹”图谋的盛典,“历史不容篡改”,在普京的话术里,就是恢复苏联帝国旧梦,乌克兰敢于维护独立,就成了对大俄罗斯帝国的“侮辱”,这一切构成了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根据。
中国领导人加入到普京的“胜利者”庆典,何必说这是为了“持续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传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应有之义,是双方彼此成就、促进各自发展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时代呼唤” ?
5月9日与图斯克一道出席记者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说:站在战争一边,还是和平一边,一切一目了然,说反话者自承后果。
在X平台上,有人把普京与二十几国领袖握手、交谈的画面编成专辑,旁边写着:“这就是支持大屠杀凶手的懦夫和机会主义者的面孔。乌克兰将记住他们的名字,并追究他们纵容普京犯下战争罪行的责任。”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10-%E6%88%98%E4%BA%89%E6%88%96%E8%80%85%E5%92%8C%E5%B9%B3-%E4%B8%8E%E4%B9%A0%E8%BF%91%E5%B9%B3%E6%9C%89%E5%85%B3%E7%9A%84%E4%B8%A4%E4%B8%AA%E7%94%BB%E9%9D%A2%E6%88%96%E8%BD%BD%E5%85%A5%E5%8F%B2%E5%86%8C
印巴达成全面停火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屡次违反"
在连续四天的无人机、炮击和导弹交火后,印度与巴基斯坦周六(5月10日)同意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但协议达成数小时后,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多次违反”停火,并表示已被迫进行还击。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印巴停火,呼吁保持克制。
法新社报道,印度外交部秘书米斯里(Vikram Misri)周六表示:“印度敦促巴基斯坦采取适当措施应对这些违规行为,以严肃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当前局势。”
巴基斯坦则回应:巴方遵守停火承诺。法新社驻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记者现场报道,周六晚间,当地响起数声剧烈爆炸声,印度防空系统已开始运作。
而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两位当地官员告诉法新社,印巴两军在实控线(LoC)沿线的三个地点发生“间歇性交火”。
特朗普宣布“全面与立即”停火
本轮紧张局势自本周三(5月7日)以来不断升级,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核武国家自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而来,长期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随着敌对行动加剧,多国担忧局势失控。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六出人意料地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经过一夜在美国斡旋下的密集谈判,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与巴基斯坦已达成全面且立即生效的停火协议。”他还向两国“展示出的理性与智慧”表示祝贺。
巴基斯坦外长达尔(Ishaq Dar)随后在社交平台X上确认:“已与印度达成即时生效的停火协议。”
停火谈判方式现分歧,美方称还将开启广泛对话
不过,据印度政府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停火协议是由印巴双方直接协商达成的,并未就其他议题展开对话,也没有计划进行进一步磋商。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则宣称,印巴双方“已同意在中立地点就一系列广泛议题展开谈判”。
国际社会积极回应 呼吁保持克制
多国政府对印巴停火协议表示欢迎。英国称“值得庆贺”;法国赞扬“负责任的选择”;德国则认为这是“重要的第一步”。联合国秘书古特雷斯以及伊朗方面也表达了对“持久和平”的希望。
中国外交部表示“愿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对冲突升级表示担忧。中国外长王毅呼吁双方“保持冷静,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10-%E5%8D%B0%E5%B7%B4%E8%BE%BE%E6%88%90%E5%85%A8%E9%9D%A2%E5%81%9C%E7%81%AB-%E5%8D%B0%E5%BA%A6%E6%8C%87%E8%B4%A3%E5%B7%B4%E5%9F%BA%E6%96%AF%E5%9D%A6-%E5%B1%A1%E6%AC%A1%E8%BF%9D%E5%8F%8D
欧洲与美国重新联手共同向俄罗斯施压 推动停火
普京政权日前在红场借二战胜利日改写历史叙事,为入侵乌克兰辩护的次日,英、法、德、波四个欧洲国家领导人10日齐聚乌克兰首都,共同向乌克兰抗击俄罗斯入侵的努力重申支持的同时,也在与美国协调一项乌克兰战场30天无条件停火的共同方案,并向俄罗斯施加压力。特朗普政府1月20日上任以来,在乌克兰战争议题上一面倒倾向俄罗斯的策略显然陷入僵持,如今似乎正重新尝试与欧洲合作。但过去三个多月的特朗普旋风引发的战略格局调整显然并未因此而停止。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迫切,原本让本已经陷入被动的俄罗斯突然形势逆转,并基本从乌克兰军队手中收复在库尔斯克的失地。不过,普京9日在前来出席红场阅兵的外国领导人面前,高调将80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与当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混为一谈之际,美欧正在乌克兰战争议题上重新联手。根据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透露的消息,未来几天,美欧将共同推出一项在乌克兰停火三十天的方案。
从目前媒体获得的消息来看,这项尚在商议中方案要求交战双方无条件停火30天。乌克兰方面已经表示接受任何形式的停火,但俄罗斯方面则已经提出了条件。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日前接受美国A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停火必须以西方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为前提。也就是说,俄罗斯目前并未接受停火呼吁。 马克龙以及德国几天前才上任的新总理默茨10日先后发出威胁:倘若俄罗斯拒绝接受停火,就会面对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乌克兰也将得到更多的援助。
但这项尚在商议中的停火方案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支持。法德领导人向普京政权喊话之际,特朗普5月8日也在他旗下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上贴文,呼吁在乌克兰实现无条件停火,显然也开始向俄罗斯施压。德国政府透露,新总理默茨上周二,也就是当选政府总理的当日,与特朗普电话会谈时,美国总统向他表示,支持欧洲推动在乌克兰达成持久和平的努力。法新社从外交途径获得的消息显示,连日来,法国政府与美国政府每日都在沟通。马克龙9日在其推特账户上贴文甚至表示,他前一晚多次与特朗普总统通话。挪威首相10日也表示,美国与欧洲正协调推动这项30天无条件停火方案,并制定制裁措施。从目前媒体获得的消息显示,倘若停火没有得到遵守,欧洲与美国有意联手协调,推出规模不容小觑的制裁措施。
可以说,特朗普上任后抛开欧洲盟友,要与普京直接会谈的策略正重新调整。同时出现调整的还有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态度。自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周前在罗马教皇方济各的葬礼之余会谈之后,两国领导人近日再次电话会谈,双方似乎都对谈话表示满意。乌克兰议会两天前火速批准了刚刚与美国就乌克兰矿产开发达成的协议。两人2月底在白宫会谈不欢而散的紧张关系似乎已成过去。美国也有可能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乌克兰似乎也有望如愿坐回谈判桌。几天前,美国副总统万斯首次呼吁俄乌两国直接会谈。法国总统马克龙10日则表示,希望在这项停火30天的框架下,启动俄乌直接会谈。欧洲虽是愿意提供帮助。
美欧立场重新趋同之际,欧洲国家内部因应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调整已经初现雏形。英国、法国、德国和波兰四国领导人日前在启程前往基辅之前,联合发表声明,呼吁俄罗斯无条件接受停火30天,以便启动谈判,达成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已经退出欧盟的英国面对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呈现的动摇,迅速加强了与法国的合作,成为推动欧洲组织力量,为战后乌克兰保护和平的核心推手。英法两国推动下的志愿接受向停火后的乌克兰派驻军队的国家也在10日举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形式的会议。
欧盟框架下的法德轴心预计也将随默茨政府上任重新启动。默茨在当选总理之前就已经开始为德国重振军备解锁。而与乌克兰接壤的波兰则随乌克兰战争的爆发,成为欧洲安全的一个新的重要支柱。波兰9日刚与法国在法国城市南希签署了国防条约,承诺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相互提供支援。法国也承诺,考虑将欧洲伙伴纳入法国的核武保护伞之下。
如果说特朗普上任后一边倒倾向俄罗斯的政策可能也意在让俄罗斯远离中国的话,日前的红场阅兵显然也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无效。俄中友谊伴随着乌克兰战争而不断巩固并升级,而此时,中美贸易战正酣,绑定与普京政权近似同盟的关系对于习近平政权来说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而这种绑定也导致中国国家主席不得不在阅兵式的主席台上,聆听普京对入侵乌克兰部队的赞赏。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50510-%E6%AC%A7%E6%B4%B2%E4%B8%8E%E7%BE%8E%E5%9B%BD%E9%87%8D%E6%96%B0%E8%81%94%E6%89%8B%E5%85%B1%E5%90%8C%E5%90%91%E4%BF%84%E7%BD%97%E6%96%AF%E6%96%BD%E5%8E%8B-%E6%8E%A8%E5%8A%A8%E5%81%9C%E7%81%AB
《快报》专访明兹纳:“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将陷入缓慢衰退”
在中美贸易战持续之际,中国官方高调宣称自己“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一立场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自信崛起的姿态。与此同时,部分西方观察者则认为中国正处于不可阻挡的上升期,甚至即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另一些专家则预测中国将面临经济或政治崩溃。对此,纽约福特汉姆(Fordham University)大学法学院教授、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卡尔·明兹纳(Carl Minzner)提出了不同于两极化观点的分析。中美在瑞士谈判之前,他对《快报》记者Baptiste Gauthey表示,中国既不会突然崩溃,也难以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而是将陷入一种渐进、缓慢的衰退。本次法国报纸摘要节目,为您介绍这篇5月7日登出的专访精华。
改革终结的时代
在与美国的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国家经济规划机构副主任赵辰昕毫不动摇地宣称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一说法呼应了近期流行的观点:当美国正在退缩并失去动力时,中国却在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方面迅猛崛起。但是,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法学教授卡尔·明兹纳在其著作《时代终结:中国的威权复兴如何削弱其崛起》中提出了更为微妙的分析。
明兹纳认为,中国的现实处于衰落论和盲目乐观之间。他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由邓小平发起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反改革时代",其特征是政治威权回归、法治衰退和公民社会萎缩。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过激言行反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并转移了西方对中国威权现实的关注。
改革开放的真正意义
明兹纳强调,要理解当前中国的转变,必须回顾毛泽东时代。1949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极度贫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失败导致灾难性后果,当时的人均GDP甚至低于阿富汗、印度等国家。意识形态上,中国与世界隔绝,拒绝西方资本主义也排斥苏联"修正主义",甚至摒弃了自身几个世纪的传统。政治上,毛泽东一人独裁,个人崇拜达到顶峰,政治清洗极为残酷,政策方向可能在一周内完全改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78年的转折点意义重大。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开始意识形态开放,摒弃社会主义正统思想,转向务实方法。他给予地方干部更多自由进行试验,引进国外思想,咨询外国专家,恢复前共产主义时代的中国思想。政治上,毛的个人权力被一党制的制度化所取代,决策不再仅来自最高层,而是更加尊重法律程序。经济上,人民公社的结束和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加强,使中国随后经历了三十年约10%的年度增长。
反改革时代的来临
明兹纳认为改革时代的结束是一个渐进过程。1989年天安门抗议标志着一个决定性转折点,当局的镇压阻止了这一民主运动,关闭了政治自由化的大门。到21世纪初,情况更加明显地变化。面对东欧和中亚的"颜色革命",中国领导人加强了国内安全措施,外国企业面临更多控制,经济权力集中在国有企业。习近平在2012年上台后,彻底埋葬了改革时代。
虽然习近平不是中国经济困难的唯一责任者——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早在2012年前就存在,东亚其他国家也面临结构性趋势问题——但他的角色不容低估。许多人曾期望这位比前任年轻、女儿在哈佛留学的领导人能带来转变,但这是一个重大分析错误。习近平证明自己是一位极其聪明的战略家,在他领导下,中国彻底转向了反改革时代。
社会与治理的转变
改革时代的中国比习近平时代更加灵活和开放。约十五年前,虽然中共是一党专政,但治理方式更灵活。公益律师能利用法律制度揭露地方权力滥用,独立媒体发表调查报道揭露腐败,当局也会就某些问题征求学者或技术人员意见。
随着改革结束,一个"安全化"过程开始。律师被视为威胁,一些人被吊销执照、被逮捕或被迫流亡;独立媒体被压制;学者被指责过于容易受外国思想影响而遭到压制。社会开始封闭,公共空间大大缩小,大多数中国人通过自我审查内化了这些限制。
这种氛围也影响了国家机构。与改革时代鼓励内部审议的文化不同,现在辩论已经僵化,因为权力集中在习近平手中。"零新冠"政策就是一个明显例子,尽管许多人意识到它不是最有效的策略,但没有人敢于反对习近平。
短短十年间,习近平通过"反腐运动"加强了对政治体系的控制,消灭了对手,修改宪法为无限期掌权开辟道路。权力高度集中化,完全围绕他个人构建。意识形态上,政权试图通过传统和民族主义来填补空白,抵抗西方价值观。与此同时,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对经济放缓感到担忧,怀疑自己能否达到与父母类似的生活水平,习近平上台时所追求的"中国梦"正在消散。
中国未来的可能路径
明兹纳认为中国未来存在几种可能的情景。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情景最不可能实现,因为过去十年来,政权系统地拆除了所有可能发起变革的社会力量:律师、工会活动家、记者、学者和支持改革的政治人物。
政权突然崩溃的情景同样不太可能。除非发生如战争失败或中共高层激变等非凡事件,否则中国不会突然崩溃。习近平对权力、党和国家机构保持强大控制。虽然经济放缓令许多中国人担忧,但他们仍认为现状比1960年代或其他国家好得多,经济恶化不太可能导致政权崩溃。
最可能的情景是逐渐侵蚀。面对持续恶化的治理问题,国家将被迫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应对各种问题。明兹纳预见的不是一场大危机引发革命,而是政权因僵化和低效而陷入缓慢衰落。
国际关系的转变
特朗普政府的不连贯和攻击性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会。在经济放缓和政权脆弱化背景下,习近平可以将美国指定为困境的责任者,免除自身政策责任,同时加强民族主义话语。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也使其他国家担忧,例如加拿大近月来国家团结加强,部分是对美国动荡的反应。
在欧洲方面,随着美国被视为不可靠伙伴,习近平将目光投向欧洲并不奇怪。中国有明显兴趣加强与欧盟的商业联系,特别是在美国关税增长和贸易战加速后,中国正为其出口寻找新市场。制造业产能过剩,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或太阳能领域,而欧洲在绿色能源方面发展迅速,这被北京视为重要机遇。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510-%E5%BF%AB%E6%8A%A5-%E4%B8%93%E8%AE%BF%E6%98%8E%E5%85%B9%E7%BA%B3-%E4%B9%A0%E8%BF%91%E5%B9%B3%E6%B2%BB%E4%B8%8B%E7%9A%84%E4%B8%AD%E5%9B%BD%E5%B0%86%E9%99%B7%E5%85%A5%E7%BC%93%E6%85%A2%E8%A1%B0%E9%80%80
香港親中愛國者:我為何向警方舉報上百宗個案
Role,
2025年5月10日
2020年起,前銀行管理層、親中組織「香港政研會」主席鄧德成組織了民間力量,舉報疑似違反《國安法》的一舉一動。
鄧德成對BBC說,「我們在社會每個角落,看看有沒有我們懷疑可能違反國安法的事」,「如果有, 我們就去警署報案, 舉報它 」。
鄧德成前前後後舉報了上百人。這些他認為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的人士,有的曾經在商場揮舞殖民時期旗幟,有的是在麵包店售賣印上示威標誌的蛋糕。
28年前,英國移交香港主權給中國。雙方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英聯合聲明》,確保這座城市享有的權利和自由「50年不變」。
但在香港爆發2019年大規模民主抗爭之後的一年,北京強行實施《國安法》,被批評扼殺言論及新聞自由,甚至導致舉報文化萌生。
《國安法》把「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及勾結外國勢力等行為定為違法。香港立法會去年再通過了一部簡稱「23條」的國家安全法,進一步收緊了國家安全法律。
隨着新法落實、警方頻頻展開拘捕行動,外界對一群移向了香港管治權力中心的親中「愛國者」的報導有限。這些愛國者是香港的管治者、維護法紀的監察者,也是公開支持他們的普通市民。
BBC花了數周時間採訪了現年60歲、自稱愛國者的鄧德成。他與他組織的義工團隊會在社交媒體找尋他們認為涉違國安法的行為或言論,然後截圖作記錄。
他還設立了一條舉報熱線,邀請網民舉報身邊人的相關資料。
鄧德成說,他和其義工已經向警方舉報了上百個組織或人士。他說,「舉報有用嗎?如果沒有作用,我們也不會做」,「很多人被警方立案,有些甚至被判入獄。」
鄧強調,他沒有親自調查涉嫌違法者,只是舉報他認為值得被查的事件。他稱,此舉為「社區與警方的正當合作」。
鄧並非唯一參與舉報的「愛國者」。香港當局也設立了國安舉報熱線,國安處表示,由2020年11月至今年2月間,一共收到89萬宗舉報。
而那些被舉報的人,承受着龐大的壓力。
由2020年國安法實施起至今年2月間,逾300人因與國安相關的罪行被捕;而這些年來,大約有30萬或更多港人移民到海外。
在香港經營獨立書店的龐一鳴說,他經常因為一些「匿名投訴」遭政府部門上門巡查;他稱曾經在15天內,被巡查了10次。
自1990年代起參與民主運動的政治學者、大學教授陳家洛稱,自己「現在有點像一個帶有輻射的人」。
他說,一些朋友、學生和同事因他的敢言作風,與他保持距離,「但我絕不會責怪受害者。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
香港政府回應稱,當局「高度重視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但同時強調學術機構有責任確保運作符合法律與大眾利益。
鄧德成表示,他舉報有嫌疑的人是出於對香港的熱愛。他說,自己對中國的看法是在香港仍為英國殖民地時形成的。
「殖民地政策其實並不好,最好的機會總是給英國人,我們本地人並沒有真正的機會。」
他與很多那一輩的港人一樣,曾經渴望香港回歸中國,擺脫殖民統治。
他說,比起權利,當時許多香港人更關心生計,「民主或自由,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我們並不真正理解」。
鄧德成認為普通市民不應過度參與政治,並說自己只是為了香港社會在2019年的動盪後,恢復「平衡」才開始參與政治。
他自稱是在為「沉默的大多數」發聲;這些人既不支持港獨,也不支持示威引起的混亂。
但其他港人認為,集會和示威是香港長久以來表達民意的方式,也是在沒有完全民主的特首選舉制度下,僅存的發聲方式。專研東歐政治的陳家洛說,「我們再不是示威之都。那我們是什麼?我還沒有答案」。
他認為,愛國主義本身並非負面,「它是一種價值,甚至是一種美德」,但它必須要容許市民在愛國時,保持「批判的距離」,而香港未有做到這一點。
2021年,香港推動選舉改革,規定只有「愛國者」且「宣誓效忠中國共產黨」的人才能擔任政府或立法會的重要職位。
中國政協前委員、時事評論員劉夢熊認為,這導致議會運作困難。他說,「公眾認為很多愛國者只是『口頭革命家』或政治投機者,並不真正代表人民」;因此「政府很多荒唐的施政,全部都能80多(百分比)去通過 ,沒有掣肘、 沒有監督的作用」。
這情況下,就連愛國者鄧德成也希望現行制度受到挑戰。
他說,「我不想每次(政策)都是90%通過」。他認為,國安法有被濫用的風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做的事,(你就)一定是違反國安法 」,「我不同意這種做法」。
港府表示,「完善後的立法會已經清除了那些只想阻撓甚至癱瘓政府運作、無意進行建設性對話、代表全港利益的極端分子」。
如今,鄧德成說,香港已經恢復平衡與穩定,他沒有再作舉報。
事實上,在香港街頭上,幾乎再看不見昔日常有的大型示威活動。而在學術界,陳家洛說,由於人們懼怕監控和違法對生活帶來的後果,自我審查和噤聲已成為「常態」。
至於在立法會,泛民主派的政黨不佔任何一席位,包括曾經最具影響力的民主黨亦已解散。
反對聲音在城內沉寂,鄧德成便將目光投向海外。
他說:「香港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探索一下,怎樣可以繼續貢獻社會和我們的國家呢?」
他現時會以香港政研會的身份,定期到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會議,發表中國對香港、人權及其他議題的立場。他說,「對於我這樣的非政治人物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他更在瑞士創辦一家媒體公司,申請成為註冊記者。
至於身在香港的陳家洛深感前景茫茫。他說:「我有三分之一的朋友和學生正流亡海外,另外三分之一在監獄裡,而我……處於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
「今天我可以自由地和你說話……但沒有人能保證我一輩子能一直這樣做。」
香港政府書面回覆BBC時表示,國家安全是任何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固有權利,並稱相關法律「只針對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和組織,同時保護着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39xl1kenxko/trad
Friday, 9 May 2025
红场大阅兵 观礼台上的贵宾为何遭诅咒
法广
“多可耻!”波兰总理图斯克指着观礼台上观看俄罗斯胜利大阅兵的外国领袖说。很不幸,观礼台上就有中国领导人。
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有两个画面对比鲜明,一个是莫斯科红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极尽排场,炮车隆隆,一万多兵,有“红场贵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有巴西总统卢拉、塞尔维亚、古巴及委内瑞拉等20几国领袖参加,普京满脸堆笑;另一个画面出现在乌克兰基辅,早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夫人在肃穆的气氛中向烈士碑鲜花,两人表情沉重,他们身后的几十人各持一束鲜花,表情沉重。
对于两个曾属于苏联的并肩反击过纳粹的国家而言,这显然不是简单的纪念,普京抨击西方歪曲历史记忆的目的在于掩盖今天的侵略事实,而泽连斯基缅怀先烈之时正在领导者一场真正的卫国战争,这个出身喜剧演员,在一场意想不到的反侵略战争中成为国家英雄,在捍卫历史记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率领他的人民,把强敌俄罗斯逐出国门。
普京纪念反德国纳粹,旨在为其侵略乌克兰辩护,在他的口中,他的俄罗斯正在反击乌克兰纳粹,这一场战争如同80年前那场战争一样伟大和严重;而在乌克兰和大多数国家眼中,昔日曾反击纳粹德国的俄罗斯,如今已蜕变为地地道道的侵略国,他的军队践踏乌克兰,在乌克兰制造屠杀,他的导弹时不时轰炸基辅和其他乌克兰城市,不断地造成乌克兰平民死伤。国际法庭2023年就其涉嫌战争罪颁布逮捕令,而5月9日,乌克兰与欧洲35国成立特别法庭,审判俄罗斯侵乌罪行。
这就是为什么,5月9日,在法国南锡市,波兰总理图斯克毫不犹豫指着那些出席莫斯科大阅兵的外国领袖说“可耻!”他说:“出席三年来不间断轰炸城市、医院、幼儿园,造成百万人丧生或重伤的侵略者组织的胜利大阅兵,可耻!”与图斯克一同在南锡出席记者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普京站在战争一边,而不是和平一边,那些以为相反的,自己承受后果。”
波兰总理和法国总统5月9日的话语直接针对那些出席普京“胜利大阅兵”的外国领袖们,普京利用这一场合,让他们为他的侵略战争背书。塔斯社报道说,红场参与阅兵的包括中国军人在内共有一万多名军人,其中11000名俄国军人,其中又有1500人参与了侵乌战争。普京在阅兵场合再一次把二战拿来与他2022年2月发动的侵乌战争类比,普京称:“全国、全社会、全体人民支持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我们为我们士兵的勇气和决心自豪,他们勇敢的灵魂为我们带来了胜利”,普京称:俄罗斯“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不可摧毁的抵御纳粹、仇俄、反犹的壁垒”,普京还特别表彰了与俄军一道日前在库斯科地区与乌克兰军队作战的朝鲜士兵。
普京利用历史记忆来激励他的军队,诬陷身为犹太人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复活纳粹主义。普京无疑是无耻的。难道出席大阅兵典礼的外国领袖们也有眼无珠?至少对大阅兵完毕后专门向普京道贺的习近平来说,他宁愿与普京一道“坚决捍卫历史真相”,宁愿把这场血腥的侵略战争轻描淡写为“乌克兰冲突”。故此,普京与习近平会谈时强调:俄罗斯和中国“反对新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现代表现形式”,普京显然是在暗指他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习近平心领神会。他在克里姆林宫会谈前的开场白中,把今日的中俄关系描述为“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中国一直表明在乌克兰问题上持中立立场,然而中国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为俄罗斯装备提供军民两用的零部件,以及用中国消费品取代从俄罗斯市场撤走的西方品牌来支持普京的战争努力。一句话,中国是俄罗斯“战争经济”的最大支持者。
习近平8日与普京会谈时表示与俄罗斯“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为了感谢习近平支持俄罗斯“捍卫历史真相”,普京则接受中共说词,对习近平表示,二战中国战场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无视中华民国政府领导全中国抗战的历史事实。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形容红场大阅兵:“是一场玩世不恭的阅兵式。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形容它。一场充满恶意和谎言的阅兵。”他的国家正抵御俄罗斯的入侵,这场战争已进入第4个年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7%BA%A2%E5%9C%BA%E5%A4%A7%E9%98%85%E5%85%B5%7C%E8%A7%82%E7%A4%BC%E5%8F%B0%E4%B8%8A%E7%9A%84%E8%B4%B5%E5%AE%BE%E4%B8%BA%E4%BD%95%E9%81%AD%E8%AF%85%E5%92%92.html
李忠憲:當歷史成了國民黨的玩物
作者臉書
https://youtu.be/P2yDk4cR4Xw?si=CILdmrR1m3cd2LRl
朱立倫的發言,無疑把台灣政治的下限再次刷新。他竟然公開把賴清德比作希特勒,這不僅讓台灣社會錯愕,更引來德國、以色列與歐盟各國罕見的強烈譴責。為什麼這麼嚴重?因為納粹的歷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傷痕,這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拿來比喻、消費的話題。
納粹政權是20世紀最黑暗的極權象徵,數百萬無辜生命慘遭屠殺。德國用了幾十年時間反省、懺悔、教育下一代,只為確保這段歷史不再重演。而我們的「朱主席」呢?一句話就把民主選舉出來的台灣政府硬生生貼上納粹標籤。這不只是無知,更是冷血,是對歷史的褻瀆,也是對台灣人民智商的羞辱。
這其實不是國民黨第一次在歷史問題上失態,國民黨的問題從來不只是路線錯誤,而是根本上缺乏歷史感與道德感。從戒嚴時代的白色恐怖,到今天還能「厚顏」拿極權體制來指控對手,完全沒有自省能力。當你不願誠實面對自己的歷史,就會不斷複製同樣的荒謬。
這次國際的集體譴責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沉痛的提醒:歷史的教訓是人類文明的底線,而國民黨正一步步在挑戰這條底線。台灣社會應該嚴肅思考——這樣一個失去判斷力、沒有歷史良知的政黨,還配不配領導國家,還能不能獲得信任。
台灣不需要一個用「納粹比喻」當作選舉工具的政黨,台灣需要的是能正視歷史、尊重民主、真心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力量。國民黨若再不覺醒,只會加速走向歷史的垃圾堆。
極權主義的本質,是徹底剝奪人的尊嚴與自由,將整個社會變為恐懼與服從的機器。而今天的台灣,無論有多少內部矛盾,都是在民主選舉和言論自由的體制下運作,怎麼可能與納粹暴政相提並論?這種比喻不是「失言」,而是對歷史的無知與對人民智慧的輕蔑。
德國深知納粹歷史的重量,因此用數十年來修復、教育、反省,這是一種「歷史的倫理責任」,所謂「記憶的義務」,而朱立倫的行為,卻是對這份歷史記憶的踐踏,試圖把幾百萬無辜生命的殞落,淪為一場政治口水戰的工具。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比喻不是單純的語言錯誤,而是一種「語言暴力」,語言具有塑造現實的力量,錯誤的比喻會在無形中扭曲公眾對真相的認知,讓人們誤以為現實就是這麼極端、這麼黑白分明。當歷史被這樣簡化與扭曲時,社會的集體記憶與判斷力也會跟著崩潰。
國民黨若還有一絲理性,就該知道這不是一次「失言」就能帶過的事件,而是對民主、對歷史、對文明的一次嚴重傷害。台灣社會更應該警惕——一個對歷史如此麻木、對權力如此渴求的政黨,真的還值得信任嗎?歷史是我們的老師,不是我們的玩物。國民黨成為明日黃花,以為只要親中就不管西方國家的看法,這種政黨將註定被掃進歷史,作為反面教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blog-post_35.html
《斯坦福评论》重磅调查 揭中共间谍活动猖獗
大纪元
美国斯坦福大学独立刊物《斯坦福评论》5月7日发布了一份深度调查报导,揭露了中共长期在斯坦福大学运作间谍网络的多种方式,其中包括通过冒名渗透、社交利诱、亲情威逼、要求保证忠诚等手段,锁定从事敏感研究的学生、教授,收集情报信息。该报告已引发各方关注。
《斯坦福评论》(Stanford Review)在周三(5月7日)发表的这份报告中指出,“本次调查基于2024年7月至2025年4月期间进行的十几次采访,涉及斯坦福教职员工、在校和毕业学生,以及专门研究中共情报操作和技术盗窃的专家。”
中共特工瞄准斯坦福女学生
报告首先举出一个实例。在今年,一名中共特工冒充斯坦福大学学生,化名查尔斯‧陈(Charles Chen)通过社交媒体联系了多名斯坦福学生,而且多为女性。
其中,一名主要研究中国问题的女学生安娜(Anna,化名)透露,起初,查尔斯的问题看似无害:他询问有关大学的人际交往、她是否会说普通话等等。
但很快,他鼓励安娜访问北京,并提出支付她的旅行费用。他甚至发送自己银行账户余额的截图,以证明他有能力购买机票。
令人不安的是,他提到了一些安娜从未透露过的个人信息。他还敦促她仅通过中国版微信进行沟通——这是一个受中共高度监控的平台。当查尔斯要求她删除他们的对话截图时,安娜联系了安全部门。
调查显示,多年来,查尔斯‧陈一直冒充斯坦福学生,以多个化名联系斯坦福学生,而且几乎全是女性。
曾协助安娜的中国问题专家表示,查尔斯‧陈很可能是中共国家安全部(MSS)的特工,其任务是识别不反感中共的斯坦福学生并收集相关情报。
中共的超限战:非传统方式情报收集
报告透露,中共在斯坦福大学采用了非传统方式收集情报。中共国安部利用与情报界无关的平民,来获取并报告敏感信息。
中共的2017年《国家情报法》要求,所有中国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必须支持和配合当局情报工作。
情报收集目标不一定是窃取机密文件,而可能是悄悄提取美国技术创新背后的流程和诀窍。这包括斯坦福研究项目的结论、方法论、软件、实验室工作流程、协作结构,甚至通信渠道等等。
要求匿名的斯坦福教职工表示,在斯坦福大学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这种针对敏感技术的非传统情报收集非常广泛。
一位熟悉斯坦福大学情况、希望匿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证实,在校园内大约1129名中国留学生中,有些人一直在积极地向中共报告信息。
中共威逼利诱留学生
中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资助了大约15%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人被认为是收集敏感信息的主力军。
自由亚洲电台此前的报导证实了这一说法。获得CSC资助的中国留学生,都被要求签署对中共的所谓“诚信承诺书”,如果学生违反这些帮助中共的承诺,保证人(通常是家庭成员)将面临处罚。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如果中国留学生“说了支持达赖喇嘛的话,或批评北京的立场,或谴责中国(中共)的威权主义”,他就可能会被警告,他们国内的家人会遇到麻烦。
在接受《斯坦福评论》独家采访时,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马修‧特平(Matthew Turpin)表示:“中国(中共)政府花大量时间收集其海外留学生的数据;它清楚地了解谁在做什么,如果有人在(前沿技术)感兴趣的领域工作,政府很容易就能联系到这个人。他们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如果你提供信息,可能会得到奖励;如果你不提供,就会面临惩罚。”
有家人在中国的中国公民同样可能被胁迫分享敏感信息,如果拒绝,家人将面临最严厉的惩罚。特平描述了中共当局如何“将父母和亲属带去与警方谈话,以鼓励(中国公民)提供信息。”他指出,“这些都是我们以前见过的策略。”
前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此前将中共这种学术研究盗窃行为称作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之一”。
校方沉默助长了中共间谍活动
《斯坦福评论》的报告指出,在我们的调查中,斯坦福的教授、学生和研究人员都可以毫不迟疑地讲出他们遭遇中共间谍的经历,但他们又都拒绝公开谈论。
报告说:“中共实施的跨国镇压、6400万美元的中方资金,以及政治正确的‘种族定性指控’等原因,导致斯坦福大学内外普遍存在沉默文化。”
《斯坦福评论》写道:“正是这种普遍的沉默促使我们撰写这篇报告。在采访了多名匿名的斯坦福教职员工、学生和中国问题专家后,我们可以确认,中共正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着广泛的情报收集活动。简而言之,‘斯坦福里有中国(中共)间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3%80%8A%E6%96%AF%E5%9D%A6%E7%A6%8F%E8%AF%84%E8%AE%BA%E3%80%8B%E9%87%8D%E7%A3%85%E8%B0%83%E6%9F%A5%7C%E6%8F%AD%E4%B8%AD%E5%85%B1%E9%97%B4%E8%B0%8D%E6%B4%BB%E5%8A%A8%E7%8C%96%E7%8D%97.html
美中贸易代表周六会谈 谈什么?
虽然此次会谈可能无法有全面性结果,但外界将此视为美中关税战“破冰”信号。
美中贸易战自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后迅速升温,双方自本周六起于瑞士日内瓦举行自去年以来首次的高层贸易会谈。这场会谈被视为两大经济体能否走出关税僵局的试金石,各界寄望于双方能释出缓和信号,为后续谈判铺路。
这次会谈由美国财政部长斯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主导,与中国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直接会谈。
白宫发言人莱维特(Levitt)在周五的记者会上表示,这场谈判是特朗普贸易团队谨慎部署的一环。她表示:“你们将会看到特朗普总统和他的贸易团队,会确保我们为美国争取到最好的协议。”她也强调,总统目前的政策方向依然坚定。
“总统仍然坚持他的立场,不会单方面降低对中国的关税。我们需要看到中国作出让步,这也是贝森特部长此周末与中国官员面对面谈判的原因之一,正式启动这一过程。”莱维特说。
特朗普周五在社交媒体“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发文,称要将对中国的145%关税将至80%,说这个数字“对中国来说似乎正确”。
莱维特补充:“那是总统提出的一个数字,至于最终会如何,还要看这个周末谈判的进展。”
路透社引述知情官员消息报道,在特朗普实施“解放日”关税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曾悄悄联系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但因级别不够而遭到拒绝。
特朗普一直在推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直接会谈。但根据双方的公开声明,中国拒绝了这个想法,认为这不符合其在领导人签署任何协议之前先制定细节的传统做法。
报道指出,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内部已将谈判从更高级别降级为仅仅是一次会议,意即中国认为,在特朗普和其他美国高级官员,不断发出相互矛盾的信息后,周六的谈判将主要了解华盛顿的要求和红线。
毒品芬太尼可能也成为会谈重点。特朗普曾多次指责中国在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方面做得不够,并因此加征关税。
谈判中也可能包括购买农产品,类似特朗普第一任期内2019年的“第一阶段”协议。当时,北京表示将在两年内增加购买32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不过数字并未达标,特朗普连任后也曾公开抱怨。
此次会谈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其象征性,更关乎两国经济的实质压力。美国今年第一季经济出现0.3%的萎缩,引发市场对衰退的担忧,而通膨与失业率亦持续走高。相对而言,中国第一季度GDP成长5.4%,虽高于预期,但多家国际银行仍将其全年成长预测下修至约4%,低于北京政府设定的“约5%”目标。
分析普遍认为,这场谈判的最可能成果是“部分关税回撤”。美国财经媒体CNBC引述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估报道,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实施性关税可望从目前的107%降至年底前的45%。经济学人智库的徐天辰也认为,美中双方有可能在短期内,将双方平均加权关税率降至约50%以下。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9-%E7%BE%8E%E4%B8%AD%E8%B4%B8%E6%98%93%E4%BB%A3%E8%A1%A8%E5%91%A8%E5%85%AD%E4%BC%9A%E8%B0%88-%E8%B0%88%E4%BB%80%E4%B9%88
印巴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在形成 袭击和反袭击愈演愈烈
周五印度报告称巴基斯坦夜间“沿边界全线”开火,巴基斯坦称击落77 架“以色列制造”的印度无人机。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已酿50名平民死亡。
周五,印度报告称,巴基斯坦在夜间“沿边界全线”开火,并使用无人机发动了 “多次袭击”,但都被印度击退。一名警方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一名平民丧生。
巴基斯坦方面“暂时”否认袭击了印度领土,并声称自周三晚间以来,巴基斯坦已经击落了“77 架”以色列制造的 “印度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被派往至少 9 个城镇,其中一些是军事或情报总部所在地,如伊斯兰堡的双子城拉瓦尔品第。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报告说,有一名平民死亡,四名士兵受伤。
法新社发自拉瓦尔品第的报道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在形成。
自印度为报复 4 月 22 日在克什米尔印方地区发动的袭击而于周三袭击巴基斯坦领土以来,这两个核大国之间的袭击已造成约 50 名平民死亡。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圣战组织,并怀疑该组织在旅游城市帕哈勒甘杀害了 26 印度教游客。伊斯兰堡坚决否认与此事有任何牵连。
印度导弹周二夜间袭击了巴基斯坦境内9个被指策动恐怖袭击的地点后,巴基斯坦立即做出回应,导致两国陷入二十多年来最致命的军事对抗。
国际危机组织(ICG)研究中心警告说,由于两个邻国的 “好战言论、国内动乱和全面的单挑逻辑”,“局势有升级的危险”。
在边界两侧的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不断发出威胁的同时,当地居民正在埋葬死者,并表示他们正在做最坏的打算。
在印度一侧,整个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以及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的学校都已关闭。
巴基斯坦方面,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旁遮普以及伊斯兰堡的学校要到周一才会重新开学。
印度西北部的 24 个机场已经关闭。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509-%E5%8D%B0%E5%B7%B4%E4%B9%8B%E9%97%B4%E7%9A%84%E6%88%98%E4%BA%89%E7%8A%B6%E6%80%81%E6%AD%A3%E5%9C%A8%E5%BD%A2%E6%88%90-%E8%A2%AD%E5%87%BB%E5%92%8C%E5%8F%8D%E8%A2%AD%E5%87%BB%E6%84%88%E6%BC%94%E6%84%88%E7%83%88
男子脸书批港警和法庭 新煽动罪成囚12月 年内第6宗
法广
再有一名男子因触犯被视为香港“口袋罪”的新煽动罪而入狱,涉案市民因在十个月内于Facebook(脸书)发表117则具煽动意图的帖文,被判入狱12个月,是新煽动罪实施以来第六宗判刑案件。
在不少国家废除煽动罪之际,港府把原来包含在《刑事罪行条例》中的煽动罪纳入俗称“23条”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中,并将最高刑罚提高3倍多;法例自去年3月实施以来,已有十多人被捕;而自去年9月首宗判刑出现后,至今已有六人因穿衣或言论而被判入狱10至14个月,除社民连成员周剑豪外,其馀五人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市民。
最新案例的被告是报称巴士电器技工的36岁男子李俊杰,控罪指他在去年3月底至今年1月期间于脸书明知而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刊物,主要是指他在转发时事及法庭新闻后配上煽动评论,包括“黑警乱棍打市民乱枪射市民滥暴滥捕滥告”、“智障法官”、“明明无罪⼜上诉有罪,专屈年青⼈坐冤狱的香港,香港已死,香港法治已死”、批国安法“搅到个社会扭曲晒以前明明合理存在的野渐渐消失沉沦”等,又公开呼吁别人效彷梁健辉刺警以惩罚极权等。
被告昨(8日)在法庭中承认控罪,辩方大律师石书铭求情时强调,被告评论主要是针对警察和对法庭裁决的不满,属情绪宣泄及谩骂,亦不涉及中共领导人或共产党,严重性较低,关注度亦非常低,合共只有8个赞好和一个回应,破坏力较轻,冀法庭轻判。
不过,本身是国安法指定法官的总裁判官苏惠德判刑时指出,被告以毫无事实基础的指控不断抹黑执法机关、司法系统、港府及国安法,表述激进、缺乏理性,意图在社会上制造仇恨。而他宣扬香港独立、歌颂及宣扬暴力,有鼓励之嫌;纵使帖文回应者稀,但相关帐号公开,覆盖范围无远弗届,传播力度极高,最终判他入狱12个月。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7%94%B7%E5%AD%90%E8%84%B8%E4%B9%A6%E6%89%B9%E6%B8%AF%E8%AD%A6%E5%92%8C%E6%B3%95%E5%BA%AD%7C%E6%96%B0%E7%85%BD%E5%8A%A8%E7%BD%AA%E6%88%90%E5%9B%9A12%E6%9C%88%7C%E5%B9%B4%E5%86%85%E7%AC%AC6%E5%AE%97.html
Thursday, 8 May 2025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批台湾总统像希特勒 引起欧洲各国声明谴责
法广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批评台湾总统赖清德对在野党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做希特勒做的事。这一番发言遭德国在台协会谴责,表示应避免进行缺乏历史敏感度的类比。不过,朱立伦8日再度发声明,并在受访时表示外国政府不可以成为迫害民主帮凶,干预各国的内政。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在中常会中,提及欧战胜利80周年,呼吁民进党政府庆祝时也别忘了二战中华民国是战胜国。另外,也提到希特勒跟墨索里尼都是靠民主选举选上的,他们借民主之名动用司法手段,一一地消灭在野党,最后所有在野党都被抓起来之后,就变成一个最好的独裁者。更批评台湾总统赖清德对在野党的所做所为,就是在做希特勒做的事情。
对朱立伦这番发言,德国在台协会则在7日晚间公开声明,谴责朱立伦的言行,表示任何试图相对化纳粹政权罪行,或将1933年至1945年间德国与欧洲所发生的暴行与当前台湾的政治情势相提并论的行为,都是极其令人不安的。此公开声明也引来千名台湾网友在下面留言代表台湾向德国道歉。
随后,不少欧洲驻台机构都陆续转发此声明,包含法国在台协会、荷兰在台办事处、比利时在台办事处以及以色列驻台办事处等。
朱立伦8日又再度发文表示,我们认为各方都应将心比心,德国如果真的记取纳粹党的教训,不仅应铭记其战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公义审判,更须深刻反思纳粹如何运用所谓的“合法程序”,系统性地瓦解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机制,逐步消灭异议政党及所有反对力量。
随后,朱立伦也接受访问表示,国际社会应共同唾弃独裁者,而不是要帮有可能伤害民主、迫害反对党的独裁者讲话,应该站在民主自由坚守的立场讲话。且外国政府不可以成为迫害民主帮凶,更不该干预各国的内政。
对此民进党发言人在8日表示,朱立伦以希特勒和纳粹错误类比台湾。并且他应为错误采用历史符码,踩在历史伤口的行为道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5%9B%BD%E6%B0%91%E5%85%9A%E4%B8%BB%E5%B8%AD%E6%9C%B1%E7%AB%8B%E4%BC%A6%E6%89%B9%E5%8F%B0%E6%B9%BE%E6%80%BB%E7%BB%9F%E5%83%8F%E5%B8%8C%E7%89%B9%E5%8B%92%7C%E5%BC%95%E8%B5%B7%E6%AC%A7%E6%B4%B2%E5%90%84%E5%9B%BD%E5%A3%B0%E6%98%8E%E8%B0%B4%E8%B4%A3.html
特朗普:美中将展开"实质性"谈判 对华145%关税将下调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5月8日)在白宫表示,美国与中国将在本周末就贸易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特朗普并指目前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45%关税“已无上调空间”,未来势必下调。在被问及会后是否可能与习近平通话时,特朗普回应称:“我可能会,当然。”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周四在白宫对记者表示:“你已经不能再提高了,现在是145%,所以我们知道它会下降”。特朗普并展望周末即将在瑞士举行美中谈判:“我认为这将是一场非常友好的会谈。他们希望以一种优雅的方式推进。”
据白宫通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将于本周末在瑞士与中国副总理、经济主管官员何立峰会面。此次会谈被视为缓解当前扰乱全球经济的美中贸易战的关键的"破冰"之举。
特朗普表示,他相信中国方面“非常希望达成协议”,并再次强调希望看到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
特朗普说:“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官员)度过一个不错的周末。我认为他们有很多可以获得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要比我们获益更多”。
在被问及会后是否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时,特朗普回应称:“我可能会,当然。”
特朗普称,中国目前对美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这种情况“不可接受”。他说,“我希望看到中国市场开放”。
尽管美中在贸易问题上存在长期分歧,特朗普仍在周四的讲话中展现乐观态度。他表示,“我认为这次谈判将是'实质性的',中国希望有所行动,说实话,到这个时候他们也别无选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8-%E7%89%B9%E6%9C%97%E6%99%AE-%E7%BE%8E%E4%B8%AD%E5%B0%86%E5%B1%95%E5%BC%80-%E5%AE%9E%E8%B4%A8%E6%80%A7-%E8%B0%88%E5%88%A4-%E5%AF%B9%E5%8D%8E145-%E5%85%B3%E7%A8%8E%E5%B0%86%E4%B8%8B%E8%B0%83
中國趁「教宗空窗期」選新主教 梵中協議被指如魔鬼交易
中國趁「教宗空窗期」,日前舉行了兩場主教選舉,仿佛即使教宗去世也與中國的天主教徒無關,繼續展示官方「自主、自辦、自選自聖」教會的立場,《華爾街日報》發表社論稱,新教宗或許應該認清與北京的主教協議,實則有如浮士德式的「魔鬼交易」。
《新華社》報道,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與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一會一團)周五(9日)向「良十四世」致賀電,對其當選教宗表示祝賀。不過,北京當局在方濟各逝世後的「教宗空窗期」選出兩名官派主教,良十四世將面臨是否同意任命的兩難困局。
《亞洲新聞》(Asia News)上周二(29日)報道,曾任政協委員、上海教區副主教吳建林在只有少數反對票下,獲選為輔理主教;上海教區是天主教在中國的最大教區,原有獲教廷承認的輔理主教馬達欽於2012年在主教祝聖典禮上退出愛國教會,現在被「隔離」在佘山修院生活。
人選支持「禁未成年人參加彌撒」
當局還推選李建林任河南新鄉教區主教,李建林是河南省「禁止未成年人參加彌撒」通知書的簽署者之一;該教區原本的地下主教張維柱因堅持效忠羅馬教廷,拒絕加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為立志擔任神職人員的教徒成立修院,近年多次遭逮捕入獄。
《華爾街日報》周三(7日)題為〈中國挑戰下一任教宗〉(China Challenges the Next Pope)的社論指出,在「教宗空窗期」中國「選出」兩名新主教,名單將交由梵蒂岡決定批准或否決,讓新教宗提前接受考驗,且看新教宗願意向「專制的凱撒」(authoritarian Caesar)貢獻多少。
社論稱,中共自1949年掌權後試圖根除基督教,但未能如願,之後改為控制教會,2018年更與梵蒂岡簽署臨時協議,同意由教廷任命雙方認可的主教人選,雖然羅馬教廷至少可以確保教會在中國生存,惟梵蒂岡在迎合中共時失去道德權威,且背叛了拒絕向中共低頭而承受巨大痛苦的一眾主教和神父。
中國的宗教逼害正在加劇,美國宗教自由委員會(U.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2025年的報告指出,當局曾多次拘留、強迫失蹤或拒絕透露地下神職人員的下落。社論認為,北京似乎將「教宗空窗期」視為發動挑釁的時機,新教宗或許應該認清與北京達成的協議,無異於浮士德式交易(Faustian bargain,魔鬼交易)。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
from Radio Free Asi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world/asia/2025/05/09/china-next-pope-bishop-election-catholics/
朝鲜发射数枚短程弹道导弹 被指测试供给俄罗斯的武器
朝鲜周四向日本海发射了数枚短程弹道导弹,专家认为朝鲜可能正在测试准备提供给俄罗斯的武器。
法新社说,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宣布,韩国军队“发现朝鲜发射了数枚短程弹道导弹”,但未说明具体数量。
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补充说,这些导弹 “大约在8:10至09:20之间从朝鲜元山地区向东海发射”。导弹坠入距朝鲜海岸约 800 公里的海域。
据日本NHK 电视台援引日本防卫省说,这次导弹试射没有对日本造成影响。共同社说,朝鲜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都落在日本专属经济区(EEZ)之外。
据韩联社说,今年以来,朝鲜主要试射射程较短的弹道导弹,未发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有观点指出,朝方此举意在不刺激特朗普政府,也有向俄出口武器的考量。军方消息人士指出,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近日视察炮弹生产厂,朝方主要试射短程、近程弹道导弹,可能是为了对俄罗斯出口相关武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508-%E6%9C%9D%E9%B2%9C%E5%8F%91%E5%B0%84%E6%95%B0%E6%9E%9A%E7%9F%AD%E7%A8%8B%E5%BC%B9%E9%81%93%E5%AF%BC%E5%BC%B9-%E8%A2%AB%E6%8C%87%E6%B5%8B%E8%AF%95%E4%BE%9B%E7%BB%99%E4%BF%84%E7%BD%97%E6%96%AF%E7%9A%84%E6%AD%A6%E5%99%A8
Wednesday, 7 May 2025
印巴互相轰炸至少38人死亡 “一带一路”水电站被炸坏
法广
巴基斯坦陆军发言人周三说,炮火炸坏了尼鲁姆·杰鲁姆(Neelum Jhelum)水电站。据介绍,该水电站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
印度和巴基斯坦紧张升级,周三互相轰炸,造成至少38人死亡,其中26名巴基斯坦人和12名印度人。这是两国20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对抗。
自 4 月 22 日枪手在印度克什米尔开枪打死 26 名男子以来,这两个自1947 年分治后的竞争对手及拥核大国之间的战火一直在燃烧。
印度军方发言人辛格中校(Lieutenant-Colonel Vyomika Singh)周三宣布,印度为报复 4 月 22 日在印度克什米尔地区袭击游客,于周二晚用导弹袭击并摧毁了巴境内的九个“恐怖分子营地”。他补充说,这些目标是“为避免对民用基础设施造成任何破坏或平民伤亡而选择的”。
巴基斯坦陆军发言人乔德里中将说,印度导弹倾泻在巴控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六个城镇,随后的交火造成至少 26 名平民死亡,46 人受伤。
他补充说,炮火还炸坏了尼鲁姆·杰鲁姆(Neelum Jhelum)水电站。据介绍,该水电站是“一带一路”项目。中国百度网站说,巴基斯坦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总装机容量96.3万千瓦,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水电工程项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5%8D%B0%E5%B7%B4%E4%BA%92%E7%9B%B8%E8%BD%B0%E7%82%B8%E8%87%B3%E5%B0%9138%E4%BA%BA%E6%AD%BB%E4%BA%A1%7C%E2%80%9C%E4%B8%80%E5%B8%A6%E4%B8%80%E8%B7%AF%E2%80%9D%E6%B0%B4%E7%94%B5%E7%AB%99%E8%A2%AB%E7%82%B8%E5%9D%8F.html
拜登批评特朗普对俄罗斯的绥靖政策"愚蠢"
他警告若美国持续奉行孤立主义,中国和俄罗斯将会接替全球领导者的角色。
在卸任白宫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时,美国前总统拜登(Joe Biden)对英国媒体BBC表示,现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俄罗斯的政策,特别是对乌克兰领土的让步要求,堪称“现代绥靖主义”。
拜登周三接受BBC《今日节目》采访时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认为乌克兰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任何认为通过让步部分领土就能达成和平协议的人,都是“愚蠢的”。普京的目的是恢复苏联时代的强大,而不仅仅满足于占领的乌克兰部分领土。
他表示,“如果我们让一个独裁者、暴君决定他要占领其他非他的土地,这会让他满足吗?我不明白这一点。”
美乌两国上周正式签署矿产协议,此举被视为乌克兰争取特朗普在停火谈判中持续支持的关键。特朗普曾公开表示,认为俄罗斯应当保留2014年非法吞并的克里米亚,并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阻碍了和平谈判。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JD Vance)也曾提出,美国应促成乌克兰与俄罗斯在现有的领土线附近达成停火协议,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需要让出一部分领土以换取和平。
拜登对此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现代绥靖主义。”
在采访中,拜登谈到了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外交政策,尤其是特朗普关于美国应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收购格陵兰、将加拿大并入美国等言论。他表示:“这是怎么回事?哪个总统会这样说?我们不是这样的人,我们的核心是自由、民主、机会,而不是征服。”
前一日,特朗普与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在白宫会晤时,重申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第51州的想法,即使卡尼明确表示“加拿大不会出售”。
对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拜登认为,这种孤立主义态度不仅无法维护国际秩序,还可能导致美国失去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他表示,美国是唯一有能力将各国联合起来并引领世界的国家。如果做不到,中国和俄罗斯将会接替这一角色。 ”
此番言论恰逢欧战胜利日(VE Day)80周年。拜登在接受BBC采访时还谈到,他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与欧洲关系的破裂表示担忧,认为如果这种裂痕得不到修复,将会改变现代历史的进程。
拜登还指出,欧洲各国的领导人现在正深陷两难境地,“他们在想: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能依赖美国吗?美国会一直支持我们吗? ”他认为,特朗普政府这种处理外交关系的方式,将让欧洲国家对美国失去信心,并可能使民主国家的影响力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倒退。
特朗普上任后,传出将联合国、北约以及其他20个组织的资金支持终止,对于现任政府对国际组织的消极态度,拜登表示,“强大的联盟才是美国能够在全球发挥领导作用的关键,联盟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并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尤其是《北约条约》第五条,是阻止普京进一步扩张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和对北约的支持,欧洲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拜登还提到了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之间的公开冲突,称这种行为“有损美国形象”。今年稍早,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时发生口角,特朗普要求泽连斯基对美国的支持表示更多感激。
拜登说:“我觉得这种行为有失美国的尊严。 ”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7-%E6%8B%9C%E7%99%BB%E6%89%B9%E8%AF%84%E7%89%B9%E6%9C%97%E5%AF%B9%E4%BF%84%E7%BD%97%E6%96%AF%E7%9A%84%E7%BB%A5%E9%9D%96%E6%94%BF%E7%AD%96-%E6%84%9A%E8%A0%A2
美元资产占香港外汇基金比例大跌至79% 外媒称亚洲区现「去美元化」势头
亚洲八国货币在美国单方面开徵关税后升值 10.6%至 0.7%不等,路透通讯社引述投资分析师形容,情况似出现与当年亚洲金融海啸相反的「逆亚洲金融危机」(Asian crisis in reverse)势头,即区内国家均购入非美元以保值;结果触发与美元挂鈎的香港,四日内合共斥资1200亿港元购入155亿美元,来捍卫联系汇率。但与此同时,香港外汇基金的美元资产比例,已由过往的 90%以上大降至 79%,创金融海啸以来最低,走向惹人关注。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昨(6日)午出席立法会会议后指出,外汇基金在过去数年已减少对美国资产的投资,总计支持组合和投资组合,美元资产约占比79%,较几年前的 90%以上已经有所下降;相反,人民币丶欧元以及日圆资产的占比则有所上升,部分投资更流向私募基金和房地产,以增加长期回报。另外,又会缩短美债年期。
香港虽有去美元化的情况,但他强调,各央行储备有近七成是美元计价,即使分散投资亦需要时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元仍会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联汇制度下,外汇基金有一半资产属支持组合,负责维持港元和金融市场稳定,全属短期和流动性高的美元资产,这安排不会改变。
余伟文:港元和人民币日后可成稳定币 惟联汇安排现不变
长远而言,余伟文认为,目前以美元作为稳定币的情况可能有变,相信日后可以出现港元丶人民币的稳定币,但目前国际仍有七至八成的贸易用美元结算,完全取代仍然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路透社引述不同分析师报道,指亚洲主要经济体都出现抛售美元潮,由4月2日美国宣布大加关税后,亚洲各国出现货币升值,有关趋势与1997至98年间的亚洲金融海啸时资本大举撤出亚洲相反,分析师Louis-Vincent Gave形容,这是一场「逆亚洲金融危机」,显示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会导致经济放缓风险大增,使市场对美元资产回报失去信心,令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面临凶兆。
外汇数据显示,新台币丶韩圆丶泰铢丶马来西亚令吉丶新加坡元丶菲律宾披索丶印度卢比及中国人民币期内均大幅升值,当中升幅最大的,是新台币的10.6%,绝大部分升幅在近两日形成;新加坡元的4.6%升幅亦令该国货币升至十年新高;升幅最少的,是升0.7%的人民币。
报道指出,虽然亚洲最大的美元储备仍集中在中国丶台湾丶韩国及新加坡,涉及金额数以万亿美元计;而单计中国,截至3月底,其银行体系的美元存款已高达9598亿美元,为近三年最高;但美元转弱或支持减弱的迹象在各处均已浮现,例如高盛表示,投资者转为长远看强人民币,反映他们看淡美元;另有在新加坡的首席投资官措出,透过港元控制数以百亿美元的宏观基金和杠杆玩家正在平仓;其次,又有人在做对冲;凡此种种,均显示去美元化是现在进行式。
报道引述资深交易师Brent Donnelly指出,近日新台币兑美元急升近10%是一个警告,预示亚洲对美元的需求及亚洲央行对支持美元的欲望正在减弱。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7-%E7%BE%8E%E5%85%83%E8%B5%84%E4%BA%A7%E5%8D%A0%E9%A6%99%E6%B8%AF%E5%A4%96%E6%B1%87%E5%9F%BA%E9%87%91%E6%AF%94%E4%BE%8B%E5%A4%A7%E8%B7%8C%E8%87%B379-%E5%A4%96%E5%AA%92%E7%A7%B0%E4%BA%9A%E6%B4%B2%E5%8C%BA%E7%8E%B0-%E5%8E%BB%E7%BE%8E%E5%85%83%E5%8C%96-%E5%8A%BF%E5%A4%B4
Tuesday, 6 May 2025
赵晓:战争让人活着,却不再完整——从《Fauda》到俄乌战场的困局
万维博客
"有些人虽然活着,但他们的心已经死了。"
——《Fauda》
"五一"长假,我偶然邂逅了一部以色列反恐剧集——《Fauda》。这是部令人难以移开目光的作品,吸引我一口气看完。
它与好莱坞式的反恐大片完全不同。没有满屏的帅哥美女,高科技炫酷,也没有过度渲染正义,更没有脸谱化的英雄与恶人,而是一种逼近真实、令人窒息的"灰色现实":信仰与背叛纠缠,牺牲与仇恨交织,充满了"混乱"——正如阿拉伯文剧名原意"Fauda"所蕴含,而非中文翻译的"冤冤相报"那样简单。
这部剧让我看见了许多新闻中"抽象"的词汇背后的真实形象:不同的恐怖组织哈马斯、IS、真主党,巴勒斯坦地道网络、清除行动、加沙街巷中的反伏击战……也都变得具体、立体而残酷。
以色列特种兵则像我接触过的以色列人那样,仿佛沙漠中的仙人掌——外表带刺,内里柔软而破碎;而他们的敌人,也不再是面具式的"恐怖分子",而是有血有肉,有母亲、有孩子、有挣扎的生命。
他们之间的仇恨,不只是政治,也不仅是宗教,更像是一种宿命般的扭结,代代相传、无从逃脱。
看完第四季最后一集时,我久久不能说话:枪林弹雨之后,队伍活下来的人,脸上只有空洞和麻木,嘴里喃喃自语,交织的是伊斯兰和犹太教的经典祷告。
那一刻你明白:战争让有些人活着,却已不再完整。
这是以色列的故事,但也是今日乌克兰的故事,甚至是俄罗斯的故事,是战争的共同故事。
一、5000人的代价:是胜利,还是自残?
据英美防务机构披露,俄乌战争进入胶着阶段后,每天平均双方共计伤亡达5000人。
我特别核查了一下数据。据英国国防部估算(参见 Business Insider, 2025、Euromaidan Press, 2025),2024年底至2025年初俄军的日均伤亡为1200至1570人。由于乌克兰方面的伤亡数据不公开,难以得出确切总和。但综合分析后估计,双方每日总伤亡极有可能超过2000人,长期维持在高位。说"每天平均双方共计伤亡达5000人"或许高估,但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精确打击"或"闪电推进",而是一场长期的、持续的"绞肉机式战争"。
说"一个月伤亡多少人",其实就等于多少个家庭没了父亲、多少个村庄陷入寂静。
说"战损评估",其实大多是19岁到29岁的年轻人、刚当父亲的男人、正在上学的男孩。
你可以站在任何一方,但都无法否认一个现实:战争的收益越来越抽象,而代价却越来越具体。
人们所谓的"正义",也在无数死亡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面前,显得越来越苍白。
二、《Fauda》的镜像:中东的冤冤相报,正是东欧的现实预演
《Fauda》不是"打赢就好"的爽剧。
它让你看到:即便打赢了,代价是否值得?
男主多伦杀敌无数,但失去了队友、婚姻、信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快迷失了。他是胜利者吗?或许是,但更是一个代价太高的幸存者与不幸者!
而在今日的东欧战场,有多少人,正在走向"多伦"的结局?
在俄罗斯,越来越多达吉斯坦(北高加索)、布里亚特(蒙古裔)和远东边境的青年被征入军队,命运沉入陌生的乌克兰田野;据BBC、莫斯科时报、美国国防智库CNA等2022–2023年的跟踪统计:布里亚特族人的死亡率约为莫斯科人口的7倍;在某些时段,达吉斯坦、图瓦共和国的战死名单几乎占据整个俄军公告的1/3;而莫斯科等大城市几乎未见有组织送葬或公示。
简单说:他们既是民族边缘人,也是战争前线人。多半不是为了信仰,也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活着——一个月3000卢布的补助,一张给母亲的烈士证书。
在乌克兰,父亲和儿子成了"无人机画面外"的数字,甚至女性也开始被强制征召;
对两个国家而言,再拖一天、一月、一年……换来的都不是胜利的欢呼,而是百万人级的创伤与沉默。
三、这战争,会到几时?
这或许是全世界最沉重的问题之一,却至今无人能答。
谈判桌似乎随时可开,却永远不坐满人。
两国领导人都在等对方"先垮";
西方盟友援而不决,俄罗斯战而不止。
没有人想认输,但也没有人真正赢得起。
最终,剩下的不是英雄,不是赢家,而是那些失去了一切却还活着的人——活着,却不再完整。
四、我的感慨:不是停火,而是归人
《Fauda》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战争不会让人强大,它只会让人麻木;
战争不会让人清醒,它只会让人沉沦。
当"仇恨"成为国策,当"胜利"成为信仰,当"殉教"成为英雄,一个民族便走上不归之路。
不是因为输不起,而是因为赢来的,并非正义与荣耀,实不过是一些碎片堆起来的胜利。
如果战争让人活着,却不再完整,那我们真正该渴望的,恐怕甚至不是"停火协议",而是:
那能让人真正归来的制度、和解、更新以及灵魂的救赎!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fauda.html
正确看待《经济学人》的警示
自由时报
对台海局势一向悲观的外媒《经济学人》日前报导“一场强权关于台湾的危机即将到来”(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分析三项因素将置台湾于险境,包括:一,川普的关税战固然对抗中国,却也同时削弱盟友的经济实力,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二,中国夺取台湾的最新计划,避开了军事入侵的孤注一掷,同时演练更新颖的“灰色地带战术”;三,台湾内部的长期政治失能,造成政治僵局,无法为危机作充分准备。该刊并强烈质疑,川普可能为避免与中国核战的风险,不排除会放弃台湾。
四年前,《经济学人》刊登一张雷达萤幕上的台湾地图,标题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对部分国人产生极大震撼;然而四年来,中国对台军事恫吓固然持续升高,但台海依然在动荡中维持稳定局势。反而乌克兰受到俄罗斯入侵,更多国家陷入战火的蹂躏,因此《经济学人》坦承,过去四年中,台海显然并不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仍坚持其基本论点,对台湾未来的担忧反而加深。其实,全球局势的发展,并未让《经济学人》的警语成真,但吾人不必以一再恶意恐吓台湾的角度质疑这家外媒的立场,反而应该正视其据以推论的事实。尤其是台湾内部的政治对立与僵局,包括蓝白以监督制衡之名,行毁宪乱政之实,对国防预算的删减,严重削弱台湾自我防卫能力,并且让一些挺台国家质疑台湾人民对抗中共武力威胁的决心。更不可思议的是,七十六年前被中国共产党赶到台湾的国民党,与中共本来存在难以化解的“国仇家恨”,不料在两蒋统治结束之后,打着蒋氏信徒、传人的国民党人在无力对抗民进党崛起之下,亲共倾向日益明显,至今甚至恨民进党更甚于中国共产党。从前主席连战这个总统大选的败军之将,开启“连胡会”的“政治认祖归宗”之路,蓝营彷佛被植入亲共的基因,因此对中共认贼作父,事事看其脸色,即便中共发动围台军演,亦不敢稍有微词或不悦之情,更不避讳赴中表示亲善。蓝白以国会多数掣肘赖清德施政,特别是弱化国防之举,令挺台的国际友人难以置信,美国甚至对蓝白发出正在玩危险游戏的警告。
此外,《经济学人》认定中国运用灰色地带策略对台湾施压,确实奏效。这也是台湾正在面对的严酷挑战。中共对台威胁的两手策略,包括武力恫吓与统战,正逐渐加大其极限压力。在军事威胁方面,中共毫不顾忌地对台进行各种军演,模拟包围台湾的场景,欲将军演例行化,却仍无法扰乱台湾社会的日常,因此扰台更加升级,发展出一种灰色地带行动。例如,在台湾周边执行临检、海关检查与执法巡逻,手段虽未达战争边缘,却足以削弱台湾主权。尤其,蓝白若认同中共的“九二共识”与“两岸一家亲”,则两岸问题将被视为内政,台海亦将被中国内海化,未来中共在台海进行军演,对过往的外国船只执行临检,国际社会将很难提出抗议或反制。而中国将台湾内政化,将台海内海化的意图日益彰显,台湾将面临求援无门的困境。
近年来,国际社会友台的声音日益强大,重点在否定中国曲解“联合国二七五八号决议”,声援台湾参与国际社会。事实上,“联合国二七五八号决议”仅提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并将蒋介石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但并未有台湾属于中国的宣示。然而,“二七五八号决议”却变成中共统战与大外宣的武器,要求各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排挤台湾参与国际社会。幸而,近年在中国不断霸凌台湾,并在南海、台海、东海寻衅滋事之际,国际社会逐渐认清“联合国二七五八号决议”的真正内涵。从美国、澳洲、荷兰、加拿大、英国、捷克,各国国会陆续通过“挺台决议”,重申二七五八号决议并未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也未排斥台湾参与国际社会。近日美国代表甚至在联合国安理会用中文批评中国“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反映川普政府虽然要大幅改变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但挺台立场依旧不变。而部分友台国家不但在国会发出正义之声,并屡派遣军机舰通过台湾海峡,履行自由航行的国际规范,展现不会坐视中国在“三海”的扰乱行动。
中共谋台日亟,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台湾的处境确实日渐困难,但台湾的生存韧性一向强大。例如疫情期间,专家判断台湾因为与中国邻近、经贸与人员往来密切,疫情必然受创严重,但台湾不但交出非凡的防疫成绩,更以供应链完整的优势,成为全球科技有效运作的重要支撑。如今全球进入川普关税战风暴,但经济学人有关关税战将削弱台湾经济实力的分析,仍未可轻率定论。此次,可以预期台湾社会仍会发挥高度韧性,克服一切挑战,化危机为转机,迎向高峰。但蓝白亲中、非理性对抗的失序行径,将是国人必须警惕的重大隐忧。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6%AD%A3%E7%A1%AE%E7%9C%8B%E5%BE%85%E3%80%8A%E7%BB%8F%E6%B5%8E%E5%AD%A6%E4%BA%BA%E3%80%8B%E7%9A%84%E8%AD%A6%E7%A4%BA.html
卡尼告诉特朗普 加拿大永远不会被出售
特朗普回应“永远不说绝不”,同时表示卡尼无法改变他对关税的想法。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本周二在白宫接待了新上任的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在与卡尼会面时,特朗普再度提到将加拿大纳入美国领土的构想,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州。
他表示,若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将为加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税务减免与免费军事保障”。
特朗普说道:“这是一场美妙的结合,一场完美的联姻。你们会免费获得医疗照护、军事保护与其他种种好处。”他进一步指出,身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我认为从地理上看,美加的结合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总理卡尼迅速并坚决地反驳这一说法。他直言:“加拿大不是商品,不会出售,也永远不会出售。”卡尼更巧妙地以特朗普熟悉的房地产语言回应:“如你所知,有些地产从来不会出售。我们现在所坐的白宫就是一个例子。而加拿大也是。”
卡尼的言辞不仅清晰表达立场,更反映了加拿大民意的坚定。他补充:“过去几个月,我与加拿大人民有过深入交流。他们的共识非常明确:这不会发生,永远不会发生。”
不过特朗普回应,打趣说道:“永远不说绝不(Never say never)。”
除此之外,两国间的贸易争端也是本次会谈的焦点。特朗普政府日前对加拿大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宣称此举是为了惩罚加拿大未能有效阻止毒品与非法移民,经加美边境进入美国。
当被问及卡尼是否能改变特朗普对关税的想法时,特朗普回答说:“不能。”
3月4日,美国对未受《美墨加协定》(USMCA)涵盖的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特朗普表示,征收这项关税是为了惩罚加拿大向美国走私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加拿大对美国多种商品征收关税进行报复。
面对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签署的《美墨加协定》将在明年到期,特朗普在会谈中承认《美墨加协定》是对三方都有利的协议,但他同时质疑这份协定是否仍有存在必要。他说:“我愿意重新谈判,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份协定吗?”
卡尼则表示,加拿大会“基于我们的条件”进行谈判。他指出,《美墨加协定》可作为更广泛贸易协商的基础,但协议中的某些条款必须修改。
此前,卡尼在胜选演讲中表示,加拿大与美国先前建立在“深化经济整合、紧密安全和军事合作”基础上的关系已经结束。他还表示,鉴于特朗普的关税制度,加拿大人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构想我们的经济”。
卡尼上周告诉英国广播公司 (BBC),加拿大仅会“按照我们的条件”与美国政府进行贸易和安全谈判。
在卡尼抵达之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们不需要他们的汽车,我们不需要他们的能源,我们不需要他们的木材,我们不需要他们拥有的任何东西,除了他们的友谊,希望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友谊。” “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我们提供一切!”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7%BE%8E%E6%B4%B2/20250506-%E5%8D%A1%E5%B0%BC%E5%91%8A%E8%AF%89%E7%89%B9%E6%9C%97%E6%99%AE-%E5%8A%A0%E6%8B%BF%E5%A4%A7%E6%B0%B8%E8%BF%9C%E4%B8%8D%E4%BC%9A%E8%A2%AB%E5%87%BA%E5%94%AE
中国也在巴西亚马逊地区开发"新丝绸之路"
中国也在巴西亚马逊地区开发“新丝绸之路”。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全球开发新的贸易路线。在南美洲,其中一个旗舰项目是秘鲁的钱凯港( Chancay) 。该港于去年11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正式启用。但这座“巨型港口”只是巴西亚马逊腹地一项庞大公路建设项目的一部分。特朗普向世界各国抡起关税战枪杆,中国更是一个大目标。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将希望寄于巴西。
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寄希望于巴西。巴西对亚洲的大豆出口量在二十年内翻了一番,达到每年200亿美元。中国企业还在亚马逊地区开采稀有金属铌。
巨型项目:
中国从一个简单的观察出发:通过太平洋从亚马逊地区进口资源比通过大西洋更快捷,也更便宜。“中国不生产转基因大豆,因此严重依赖进口。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亚·瓦格纳(Rubia Wagner)解释道,中国国有企业在马托格罗索州已经拥有大量业务,但这仍然不够。他们的供应战略只有物流才能完善。”因此,中国发起了这项从雨林到美洲大陆西海岸的陆路和水路运输的巨型项目。
根据一家通过国际网络报道报道自然和全球问题的非营利新闻媒体Mongabay发布的一张地图显示,目前有五条线路正在建设中,每条线路绵延数千公里。其中一条就是亚马逊高速公路。该公路旨在连接马瑙斯和太平洋沿岸的四个港口(秘鲁两个,厄瓜多尔一个,哥伦比亚一个),预计将于明年竣工。
这项庞大的项目将导致森林砍伐,用于道路建设和河流改造等用途。因此,居民的木船将与商业船只共用道路,河岸将设置路标,海床也将被疏浚。
所有这些只是巴西为建设这个庞大道路网络而规划的190个开发项目中的一个例子。
这项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将耗资超过100亿美元,已于去年获得巴西政府正式批准。它是该地区 于2023年做出的一项更广泛决定的一部分,旨在“重振”亚马逊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在亚马逊地区,有一个项目尤其吸引着中国企业:位于北部的Arco Norte项目。巴西69%的大豆产地都产于此。
该项目旨在将该地区的农场与通往太平洋港口的主要交通路线连接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rco Norte地区需要重建至少11个现有的河港、5条铁路和数十条铺设好的公路。
环境风险: 这个中国投资项目引发了环保人士的担忧。“一些中国公司的开发项目包含环境风险管理。中国正在清理土地以建设基础设施、公路和铁路,但目前还没有研究确定这将如何影响亚马逊地区的原住民社区。”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鲁比亚·瓦格纳表示。
此外,这些道路为合法和非法开采活动、农业综合企业、金矿开采、伐木、贩毒以及侵占原住民土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专家们还几乎系统地观察到了同样的森林砍伐模式,即所谓的“人字形”砍伐,即在主干道上开辟出垂直于主干道的小路,用于建立新的村庄。
据媒体Mongabay报道,这种现象已在Arco Norte项目卡亚波(Kayapo)和蒙杜库鲁(Mundukuru)社区周围的区域出现。这些社区已与费罗格拉奥(Ferrograõ)铁路抗争了十年之久。费罗格拉奥铁路是一条穿越森林的990公里长的铁路。
多起诉讼已导致铁路建设延期,但损害已显现:自开工以来,因毁林而被罚款的金额几乎增加了两倍。
面对这项观察,我们如何解释巴西总统卢拉为何支持在亚马逊腹地实施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呢?巴西经济学家鲁比亚·瓦格纳认为,答案很简单:“卢拉关心的是经济发展。”
她补充道:“这些公路计划很久以前就在巴西独裁统治时期构思出来了。因此,中国希望在亚马逊地区建设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已经在那里了。习近平无需推动,它已经在那里了。” 从马瑙斯到太平洋海岸的亚马逊公路预计将于明年竣工。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7-%E4%B8%AD%E5%9B%BD%E4%B9%9F%E5%9C%A8%E5%B7%B4%E8%A5%BF%E4%BA%9A%E9%A9%AC%E9%80%8A%E5%9C%B0%E5%8C%BA%E5%BC%80%E5%8F%91-%E6%96%B0%E4%B8%9D%E7%BB%B8%E4%B9%8B%E8%B7%AF
越南“婴儿空运行动”50 周年 一场飞行与漂泊的人生
1975年美国展开备受争议的 “婴儿空运行动 ”,从战争混乱的越南撤离了上千名混血儿和孤儿。疏散时其中一架飞机坠落,导致上百人丧命。幸存的孩童被送到美国和欧洲被当地家庭收养。
1975 年 4 月 4 日,疏散行动的第一架飞机起飞。美国空军C5银河搭载了 300 多人,主要是儿童和工作人员。
飞机起飞大约十多分钟后,由于部分零件失灵,飞行控制装置严重受损,导致机身解体与坠机。
一共有 138 人在事故中丧生,其中包括 78 名儿童和 35 名 工作人员。
然而,疏散行动一直持续到 1975 年 4 月 26 日。总共有 3000 多人从越南撤离,被美国和欧洲家庭收养。
50 年后,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他们仍在寻找关于他们身世的答案。
桑迪和伊莎贝尔是在法国被收养的十几个孩子中的两个。
伊莎贝尔-里卡尔(Isabelle Ricard)“撤离行动 ”的参与者:
“我知道母亲是越南人,父亲是黑人。我想我的母亲是个妓女或什么的,这就是为什么她抛弃我。然而最终我不了解自己的故事。”
奎尔西说:“我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世,是在我第一次成为母亲的那天。那时我对自己说,一个母亲能够做出这种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另一个家庭的极端行为,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我想知道这理由是什么;为什么是她的理由?”
为了找到答案,桑迪在过去 20 年里多次返回越南寻找家人。
奎尔西说:“我找到了照顾我几个月的保姆。有一天,她对我说,“你知道吗,当我和负责(领养)协会的人在一起时,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去哪里找哪位女士,用几百美元,就可以得到一个婴儿。这离贩卖儿童差不了多少!””
经过DNA分析发现,桑迪99%是越南人,而不是 “婴儿空运行动 ”称说的混血儿。这一发现让人们对那次营救行动产生了怀疑。
奎尔西说:“如果我是第二个案例,当人们说:"把你的孩子给我一段时间,我来照顾他,然后你再来找他。这完全是非法的。”
然而,在美国推动 “婴儿空运行动 ”的记录和存档工作以及安排幸存者之间会面的德瓦基-默奇(Devaki Murch)却持不同观点。
默奇说:“你必须记住,那是战争时期,孩子们在混乱中出生。许多文件显示,那些儿童被家人抛弃了。但我们如何能真正辨识那些文件呢?我们不得而知!当时,每个人都尽力照顾我们,让我们能够活下去!”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50506-%E8%B6%8A%E5%8D%97-%E5%A9%B4%E5%84%BF%E7%A9%BA%E8%BF%90%E8%A1%8C%E5%8A%A8-50-%E5%91%A8%E5%B9%B4-%E4%B8%80%E5%9C%BA%E9%A3%9E%E8%A1%8C%E4%B8%8E%E6%BC%82%E6%B3%8A%E7%9A%84%E4%BA%BA%E7%94%9F
Monday, 5 May 2025
當特朗普向電影收關稅,杜sir還支持他嗎?
美國電影不是懦弱的大雄,特朗普也不是隨手能從兜裏拿出寶貝的叮噹。美國電影不僅不需要特朗普的保護,它還是最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美國製造」。有數據顯示,美國電影每年佔據過半全球票房,在外國賺取一百多億美元的收入(當然這些收入並不是美國片商一家獨賺,當地發行商、院線也分紅)。向來都是某國為了保護本國的電影製作而限制美國電影進口,比如中國。
中國對本土電影的保護,也不是通過關稅,而是入口限額。對本土電影保護力度如此之大的中國,本土電影的製作能力確實有所提升,但審美跟不上國際,加上擁有世界第一的審查,中國電影依然停留在自娛自樂的階段,國際影響力甚至不如韓國、印度。而且全球電影市場萎靡的當下,中國電影的製作、票房也大為萎縮。
雖然美國國內電影市場也非常龐大,但美國電影的海外收入其實高於本土市場。相反,外國電影佔據美國本土電影票房的份額非常小,每年可能不到百分之一。美國電影擁有完整且全世界最先進的產業鏈,有時美國片商投資的電影需要到外地製作,並不是產業鏈的問題,而是電影製作的特性決定了,有些美國電影就是需要到外國製作,比如《魔戒》到新西蘭取景拍攝。
這又牽涉另一個問題,美國投資的電影常常是「國際製作」,如何區分那些電影是否屬於「美國電影」?
美國向那些根本無法對本國電影製作、市場構成威脅的「外國電影」征收高額關稅,只會給那些不願引進太多美國電影的國家提供更多藉口,阻礙美國電影進入自己的市場。如今全球電影市場都不景氣,反而美國可能依靠國際市場,尚能維持製作規模和賺到點錢。特朗普拿電影來打關稅戰,要麼是愚蠢到家,要麼是壞到極點,想害死荷里活。
現在最好看的「美國電影」,可能是由每天由特朗普自導自演的白宮大戲,給全世界提供了太多既好笑又苦澀的娛樂。
The post 當特朗普向電影收關稅,杜sir還支持他嗎? appeared first on 公牛擠奶.
Related posts:
《無間道》與《The departed》,形似而神不似
何必擺侯孝賢上檯
《壯志凌雲:獨行俠》:只是一部開飛機的爽片而已
from 公牛擠奶 https://www.rapbull.net/posts/7656/%e7%95%b6%e7%89%b9%e6%9c%97%e6%99%ae%e5%90%91%e9%9b%bb%e5%bd%b1%e6%94%b6%e9%97%9c%e7%a8%85%ef%bc%8c%e6%9d%9csir%e9%82%84%e6%94%af%e6%8c%81%e4%bb%96%e5%97%8e%ef%bc%9f/
中国经济数据被消失 章家敦:中共已走投无路
大纪元
《华尔街日报》一项分析显示,总的来说,中共当局已停止发布数百项曾被研究人员和投资者使用的、和中国经济相关的数据。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Gordon Chang)对此表示,中共政权正在抹杀数据,中共已经走投无路了。
《华日》5月4日报导,近年来,中国的土地出让数据、外国投资数据和失业率数据不再公开。火化数据和一项商业信心指数也已停止发布。甚至连官方的酱油产量报告也消失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共有关部门不会就停止发布或不公布数据给出任何理由。但这些经济数据消失的时间,正值中国面临债务负担过重、房地产市场摇摇欲坠,以及就业市场惨淡、消费疲软等经济恶化问题,这些问题都促使中共采取强硬手段来控制宣传。
《华日》文章列举了一些中国经济相关数据先后消失的例子。如2022年中国土地出让收入骤降48%——这对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来说成了大问题,该数据在2023年初消失了。在2022年底中共结束“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后,停止发布全国火化数据。2023年8月,有关部门宣布将暂停发布青年失业率数据,称需要重新评估该指标的计算方法。
2024年4月,因中国经济持续疲软导致中国股市摇摇欲坠且外资出逃之际,中国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突然宣布,将停止发布海外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实时数据。此外,中共官方酱油产量数据自2021年5月起停止公布,至今未恢复。官方的大豆产量数据也消失了。
周一(5月5日),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回应中国经济数据消失问题时说,中共政权“不想让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他们将继续限制向我们提供信息”。
他补充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年了,因为中国科技界人士明白,外界使用中国底层数据来得出官方报导标题上的问题。他举例说,中共官方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不可信。
“例如,我们看到大量证据表明,他们第一季度5.4%的增长报告不可能是真的,现在正如川普(特朗普)总统所说,中国经济在萎缩。我们从3月和2月的(消费者)价格数据中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也从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看到了这一点。4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清楚地表明工厂活动在下降。”他说。
章家敦周一还在X上表示:“中国(中共)政权正在抹杀数据。想知道比如说酱油产量吗?祝你好运。(这表明)中共已经走投无路了。”
“中国经济萎缩在第一季度显而易见。现在,下行势头正在加速。该政权可以阻止下滑,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它拒绝采取必要措施。因此,预计经济暴跌将持续,紧急措施将失败。”他说。
章家敦补充说,中共政治正在扼杀中国。
国际仲裁员,法国上诉法院律师陶景洲是北大法律系1977级学生,与已经去世的中共前总理李克强是同班同学。他去年11月投书《金融时报》说,许多观察人士怀疑过去几年的中共官方GDP数据被夸大。地方官员往往认为,达到GDP目标不仅是保住饭碗,也是获得晋升的必要条件。他说,长期以来,中共官方统计数据,尤其是年度GDP数据,一直受到中共官方的“严格审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6%95%B0%E6%8D%AE%E8%A2%AB%E6%B6%88%E5%A4%B1%7C%E7%AB%A0%E5%AE%B6%E6%95%A6%EF%BC%9A%E4%B8%AD%E5%85%B1%E5%B7%B2%E8%B5%B0%E6%8A%95%E6%97%A0%E8%B7%AF.html
中国通:各国与中共搞好贸易关系是危险幻想
来源:
大纪元
周一(5月5日),有一直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撰文警告说,各国想在美中贸易战中两头通吃,并与中共搞好贸易关系是“一种危险的幻想”。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投书《泰晤士报》(The Times)表示,美中双方互祭的关税已经分别高达145%和125%,这更像是贸易禁令,可对双边贸易造成深远的影响,甚至引发崩溃。
马格纳斯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北京在承受压力的同时也在等待机会,以测试川普(特朗普)政府对不利的经济和金融消息的政治脆弱性。同时,华盛顿则希望与印度、日本、韩国以及越南等国达成一些新贸易协议,用对美国更友善的贸易安排来换取美方调降关税。
他观察到西方存在的一种想要两头通吃,并试图与中共搞好贸易关系的幻想。
“有一种普遍迷思,甚至连英国财政部、其它国家政府和许多评论员都曾宣扬过,那就是面对疯狂征收关税、不可靠的美国,寻求与北京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可以带来安慰,甚至是解脱。”马格纳斯指出,“这种迷思是幻想,且危险。”
他用数据说,中国的出口量增长速度是世界贸易量增长速度的四倍,而中国的进口量却一直在下降。
马格纳斯解释说,这种现象是由中共重商主义和产业政策决定的,与各国希望中国促进国内消费和增加进口的目标背道而驰。
他表示,中共经济模式不太可能改变,它将继续主要向其它国家出口,而不是从其它国家进口。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中国也好,或其它任何国家也好,都不可能取代美国占全球消费30%的份额。
北京竭力寻找美国之外的市场 令各国警惕
中国经济正走在继续下行的路上。3月的经理人采购指数中,衡量新出口订单的一项指标跌至2022年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准。沿海省份是中国出口业务的主要来源,这些省份很可能被迫减产并裁员数百万。仅2024年,出口贡献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近三分之一,贸易战冲击将使本已相当平淡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马格纳斯指出,对中共来说,很多刺激政策都受到桎梏,难起作用。比如: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削弱人民币汇率,而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亦将增加中国本已繁重的债务能力。
这意味着,极度依赖出口增长的中国经济只有继续出口,北京将竭力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来弥补来自美国的收入损失。
马格纳斯警告说,欧洲、英国和几个中等收入大国需要对中国商品涌入保持警惕。他表示,目前约50个大型贸易国已经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了限制,以保护自己国内的钢铁、汽车或其它产业,这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进一步涌入十分敏感。
从长远来看,关税将会影响双边贸易平衡,但对全球贸易失衡却没有实际影响。
马格纳斯解释说,全球贸易失衡是由一国的国内储蓄和投资趋势决定的。短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相当大的贸易赤字,中国也将继续保持较大的贸易盈余,但美国的关税会“改变赤字和盈余的地区分布”。
可以研判,中国商品在贸易战背景下会加大转运或借道第三国,从其它国家再进入美国。这也是川普政府为何关注中国商品的转运以及美国正在与各国分别谈判的原因。中国过去利用墨西哥、加拿大、泰国和越南等第三国向美国出口。
马格纳斯著有《红旗:为什么习近平的中国处于危险之中》(Red Flags: Why Xi’s China
is in Jeopardy)一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4%B8%AD%E5%9B%BD%E9%80%9A%EF%BC%9A%E5%90%84%E5%9B%BD%E4%B8%8E%E4%B8%AD%E5%85%B1%E6%90%9E%E5%A5%BD%E8%B4%B8%E6%98%93%E5%85%B3%E7%B3%BB%E6%98%AF%E5%8D%B1%E9%99%A9%E5%B9%BB%E6%83%B3.html
中国出口商"洗产地"规避特朗普关税 引发亚洲多国表态
法广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出口商正加大力度规避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征收的关税,通过第三国对美出口以掩盖货物的真实原产地。
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提供“洗产地”服务的广告,而来自中国的大量商品已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它们担心自己成为实际运往美国的贸易的中转站。这种策略的日益使用凸显了出口商们的担忧,即特朗普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将使这些商家失去进入其最重要市场之一——美国市场的机会。
位于广东中山的出口商佰泰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欧(Sarah Ou)说:“关税太高了。(但)我们可以把货物卖给邻国,然后邻国再卖给美国,这样关税就会降低”。
美国的贸易法律规定,货物必须在某国经过“实质性转变”,通常包括加工或制造,增加大量价值,才有资格被视为原产于该国,从而依此征收关税。但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广告可以帮助出口商将货物运往马来西亚等国,在那里签发新的原产地证书,然后再运往美国。
本周,一个名为“红宝石-第三国转运”的账号在小红书上发布了这样一则广告:“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通过马来西亚转运‘变身’东南亚商品!” 该广告补充道,“美国对中国木地板和餐具设限?在马来西亚‘洗产地’,顺利通关!” 通过广告中提供的详细信息联系到的一位人士拒绝发表进一步评论。
韩国海关上月表示,今年一季度已发现价值295亿韩元(约合2100万美元)的外国产品伪造原产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几乎所有这些产品都运往美国。
韩国海关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发现,由于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变化,我国产品被用作规避不同关税和限制的绕行道路的案例最近急剧增加。我们发现了许多将中国产品的原产地伪造成韩国的案例”。
越南工贸部上月呼吁当地贸易协会、出口商和制造商加强对原材料和投入品的原产地检查,防止签发伪造证书。泰国商业部上月也公布了加强对运往美国的产品进行原产地检查的措施,以防止逃避关税。
佰泰照明电器的欧女士说,与许多中国制造商一样,该公司也是以“船上交货”的方式发货的,根据这种方式,一旦产品离开离境港,买家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降低了出口商的法律风险。欧女士说,“客户只需找到广州或深圳的港口,只要(货物)运到那里,我们就完成了任务······(之后)就与我们无关了”。
两家物流公司的销售人员说,可以将货物运到马来西亚巴生港,然后将货物装入当地的集装箱,并更换标签和包装。这些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人员说,这两家公司与马来西亚的工厂有联系,可以帮助签发原产地证书。
其中一位销售人员说:“美国肯定知道这件事。不能太疯狂,所以我们正在控制(订单)数量”。另一位销售人员说,“他们(马来西亚海关)不是很严格”。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发表声明称,马来西亚“明确致力于维护国际贸易惯例的完整性”,并“将任何通过错误或虚假申报规避关税的企图,无论是涉及货物价值还是原产地——视为严重违法行为”。
该部门称:“如果这些报道属实,我们将与我国海关和美国当局合作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行动”。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一位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咨询的顾问说,“洗产地”是规避特朗普新征税的两种主要方法之一。该顾问说,另一种方法是将高成本商品与廉价商品混在一起,这样出口商就可以谎称装运的总成本较低。
位于东莞的一家消费品制造商的老板说,有两个国内行业协会向其介绍了提供“灰色地带”关税变通办法的中介机构。这位业主说:“基本上,我只把货物运到中国港口,然后他们再从那里运走”,并指这些中间商提供的变通办法是每公斤货物只收5元人民币。
这位消费品制造商的老板谈到:“这些机构说,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可以更好地经受关税冲击,因为总有灰色地带。我希望这是真的。美国是个大市场,我不想失去它”。
规避关税的努力层出不穷,引起了美国商业伙伴的担忧。亚马逊上一家排名前十的独立卖家的一位高管说,观察到有货物来源被篡改的情况,这有可能被美国海关当局没收。
这位高管说,不愿接受中国供应商提供的帮助,比如让中国供应商充当美国的“记录进口商”,并根据制造成本而不是零售商较高的采购成本支付关税。其表示,担心供应商可能会报假值,这样做的话“你对中国供应商寄予了很大的信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4%B8%AD%E5%9B%BD%E5%87%BA%E5%8F%A3%E5%95%86%E2%80%9C%E6%B4%97%E4%BA%A7%E5%9C%B0%E2%80%9D%E8%A7%84%E9%81%BF%E7%89%B9%E6%9C%97%E6%99%AE%E5%85%B3%E7%A8%8E%7C%E5%BC%95%E5%8F%91%E4%BA%9A%E6%B4%B2%E5%A4%9A%E5%9B%BD%E8%A1%A8%E6%80%81.html
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征服加沙"并持有该领土计划
以色列安全内阁当地时间周日晚批准了一项计划,大幅扩大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军事进攻,据报道,尽管以军军事长官警告部长们,这可能会危及在加沙被劫持的人质。一名以色列官员周一(5月5日)说,该计划规定要“征服加沙”并持有该领土。
该官员说,以色列安全内阁一致批准了扩大加沙行动的这一计划。据希伯来语媒体报导,该计划预计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下周访问中东地区后实施,在此之前,以方将继续努力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和人质协议。
该官员在周一的发言中称,上述计划是由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Eyal Zamir)提出的,计划规定要“征服加沙并持有该领土”。这位以色列官员介绍称,以军将控制加沙领土,将平民向南部迁移,攻击哈马斯,并阻止该组织控制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周日报导称,这一计划是渐进式的,首先集中在加沙地带的某个未指明的地区,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地方。此外,透露消息的的以色列官员还说,安全内阁批准了一项建议,即重新向加沙运送援助物资,同时对机制进行彻底改革,以尽量减少哈马斯将物资转用于为其特工谋利。
据悉,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格维尔(Itamar Ben Gvir) 是唯一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的人,该提案将在加沙局势需要时实施。《以色列时报》周五报导了这一援助交付建议,该建议将要求以军不再批发分发和储存援助物资,而是由国际组织和私人安全承包商向加沙的各个家庭分发成箱的食品。
据熟悉此事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官员称,以军不会直接参与援助物资的分发,但部队的任务是为发放援助物资的私人承包商和国际组织提供外层安全保障。这些官员说,以色列认为这种方法将使哈马斯更难将援助物资转交给其战斗人员。
在扩大加沙攻势的问题上,以政府领导层内部始终存在意见分歧。据以色列第13频道周日晚报导,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最近几天曾警告部长们,如果以军在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行动,“可能会失去”人质。加沙的哈马斯等武装仍在劫持59名人质,其中至少35人已确认死亡。
以色列第13频道援引扎米尔在一次会议上的话说:“在全面演习计划中,我们不一定能达到人质。记住,我们可能会失去他们”。报道还援引扎米尔的话说,以方在这场战争的两个目标,即击败哈马斯和解救人质“相互之间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以色列人质的家人一直在争辩这一点,但包括内塔尼亚胡总理在内的政治领导人坚持认为,军事压力将有助于达成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返回的协议。周日,扎米尔还表示,已向“数万名”预备役军人发出征召令,以支持扩大在加沙地带的军事攻势。
布鲁塞尔方面,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后,欧盟周一呼吁以方保持克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发言人埃尔阿努尼(Anouar El Anouni)表示:“欧盟对以色列军队计划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感到关切,这将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更多伤亡和苦难。我们敦促以色列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4%B8%9C/20250505-%E4%BB%A5%E8%89%B2%E5%88%97%E5%AE%89%E5%85%A8%E5%86%85%E9%98%81%E6%89%B9%E5%87%86%E5%BE%81%E6%9C%8D%E5%8A%A0%E6%B2%99%E5%B9%B6%E6%8C%81%E6%9C%89%E8%AF%A5%E9%A2%86%E5%9C%9F%E8%AE%A1%E5%88%92
对美关税谈判:日本有什么新筹码?
目前,围绕日美关税谈判,日美之间呈现了对立局面,有消息于2日透露,在第二轮日美部长级谈判中,美方表示谈判的主要对象是对等关税,不包括汽车以及钢铁和铝制品,表示对于撤销汽车和钢铝制品的追加关税免谈,对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绝对不能接受。
在这次谈判中,日方则要求美方降低两种关税:一是针对汽车、钢铁和铝制品的25%的个别领域关税;二是24%(在90天的暂缓期间为10%)的对等关税,凸显了美方与日方希望将个别领域关税也纳入谈判范围的分歧,而美国方面对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大致有:1、扩大美国农产品如大米、玉米、马铃薯等对日本的出口;2、重新审视非关税壁垒措施,简化审查程序,扩大美国汽车等工业制品的出口;3、谋求日本在造船业等方面对美国的投资与合作。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谈判态势,石破茂首相在5月2日下午接受了富士新闻网络(FNN)的独家采访时表示:“以汽车为代表的那种关税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减少贸易赤字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为了减少赤字,我们会尽力而为,但绝不能因此导致日本在就业等方面受到损失。”石破首相还表示:“不会因为急于得出结论而做出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表明他将以慎重的态度进行谈判。
这里可以看到日本方面“软和硬”两方面的态度,一个就是不接受美国的一系列追加关税,但是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那么,现在日本有哪些谈判新筹码呢?
首先是日本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在5月2日的东京电视台节目中,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被问及在围绕日美关税谈判中,日本政府是否会明确表示不会轻易抛售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加藤表示:“在谈判中,将可能成为筹码的事物全都摆上桌面讨论是理所当然的。”这番话强调了日本作为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对美国而言是很重要的。
加藤的发言背景之一,是由于特朗普总统宣布“互惠关税”后,美国出现了股票、债券和货币同时下跌的“三重下跌”现象。加藤还表示,对于“谈判筹码”的使用,“如何使用、是否使用又是另外的判断”。
在日美关税谈判处于对立局面的现在,加藤没有像先前自民党政策调查会会长小野寺五典那样,明确表示日本不会抛售美国国债报复特朗普关税(在4月1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播放的节目中的发言),加藤明确指出美国国债也是日美关税谈判中的一个筹码,是一张很强硬的牌。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月,日本持有1.1259万亿美元(约163万亿日元)的美国国债,占总量的13%,是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
1997年6月23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桥本龙太郎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后的问答环节中曾半开玩笑地表示“有时候会有想卖掉美国国债的冲动”。此言一出,纽约道琼斯指数大跌192美元,创下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的最大跌幅。这是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美元贬值(从1美元兑260日元跌至85日元)的背景下桥本发表的评论,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日本真卖掉美国国债,会被视为向美国宣战”。当时美国对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感到不满,试图把逼迫日本使日元升值作为谈判筹码。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日本始终是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国。轻率的发言可能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甚至会被美国认为是向美国发出“宣战布告”,因此在政界提及此类问题一向是禁忌话题。如果美国国债遭到抛售,将导致美国国债贬值、长期利率上升、财政赤字增加、美元贬值,作为世界基础货币的地位丧失等多重危机,日本财务大臣重提此事,可谓意味深长。
也正像前面石破首相所说的那样,在日美关税谈判中,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如何削减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首先是考虑扩大从美国进口大米。政府内有方案提议,在日本的“最低市场准入(MA)”免关税进口额度中,为美国设置约6万吨的大米特别配额。这是对特朗普总统指责日本在大米等农产品上设置高额进口关税的回应。根据国际协定,日本的大米最低市场准入量约为77万吨,其中2024年度来自美国的占比为45%,即约34.6万吨,为最大来源国,然而为了保护本国农户,这些大米大多未用作主食用米,美方因此批评日本“阻碍了美国农产品进入日本消费者市场”,并要求改进。据政府相关人士透露,拟增加的6万吨仅占2024年日本国内总产量(679万吨)的1%左右。在2015年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曾规定将77万吨最低进口量中的6万吨实质上分配给美国,但因特朗普政府退出TPP,该内容被删除。本次日美谈判中提出的6万吨方案,似乎是参考了TPP的安排。因为农民是自民党的“大票仓”,自民党不敢得罪农民,如果全面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口日本,美国大农场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大米将冲垮日本的农业,因此也有人提出方案,就是在“最低市场准入(MA)”免关税进口额度中,减少澳大利亚和泰国大米的进口,再为美国增约6万多吨的免关税进口额度。
在对美关税谈判中,日本政府内部也出现了扩大进口美国产玉米等的讨论。除了作为饲料使用,还提议将大豆等加工为燃料型“生物乙醇”进口。考虑到美中对立导致美对华出口减少,日本希望通过增加进口来替代中国市场,从而促使美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
作为自民党中日本农民的代言人、“农林族”的代表人物、担任自民党“粮食安全保障强化本部”本部长的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于25日向农相江藤拓提出了“粮食安全保障强化本部”有关关税谈判的决议。决议明确表示:“绝不接受以降低汽车关税为由,牺牲农林水产品的谈判方针”,但他对于日美关税谈判中浮现的以扩大美国产玉米、大豆进口为筹码,换取美国在汽车关税等方面的让步这一点表示了理解的态度。他在农林水产省对媒体表示,“很遗憾,日本国内玉米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增加进口美国玉米不成问题”。关于大豆,他表示“是否可以少量增加进口,作为清洁能源用途使用,这一点上可以予以配合”。 另外,美国认为:日本有自己一套较为复杂的汽车安全、环保等标准体系,尤其在电动车电池、充电规格、驾驶辅助等方面与美国不完全一致,导致美国车就是在零关税的情况下也难以进入日本,其电动车在日本市场也难以被认定为补贴对象。美方还认为日本用于确认车辆安全性的认证制度 “手续繁琐”。日本汽车业界对此也一直在呼吁通过引入IT等手段简化流程,日本方面也正在研究在这些方面的改进措施。
第三就是美国在与日本的关税谈判中,提出希望日本在美国的造船方面给予合作。
特朗普总统在3月的施政方针演讲中表示,将为加强国防产业基础而恢复造船业。他还签署了以对抗中国为目的、重建美国造船能力的总统令。中国在造船能力方面遥遥领先,美国对此越来越感到危机。
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John Phelan)于4月28日在日本防卫省与防卫大臣中谷元会面,寻求日本在造船业上的合作。由于与中国在造船能力上的差距已成为美国安全保障上的弱点,加之特朗普提出“复兴美国制造业”的口号,美国正在向日本、韩国等盟友提出合作要求。据传,美国政府计划在造船领域寻求日本在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的协助。除了与美国联合建造可用于军事转换的商船外,也要求日本企业对美国西海岸造船业进行投资,因此,日本方面正在讨论在破冰船等造船技术上对美国提供协助的构想,预计日本政府将以整体方案形式向特朗普政权提出建议。
总是,日本现在的谈判基本方针已定,那就是决不接受美国的汽车、汽车零件、钢铁和铝的个别种类产品的附加关税,也不能接受美国的所谓一揽子“对等关税”,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减少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综合性地一揽子解决特朗普关税问题。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4%B8%9C%E4%BA%AC%E4%B8%93%E6%A0%8F/20250505-%E5%AF%B9%E7%BE%8E%E5%85%B3%E7%A8%8E%E8%B0%88%E5%88%A4-%E6%97%A5%E6%9C%AC%E6%9C%89%E4%BB%80%E4%B9%88%E6%96%B0%E7%AD%B9%E7%A0%81
前进的中国与停滞的中国:习近平治下的"一体两面"
《回声报》的资深经济主编 Jean-Marc Vittori 本周一5月5日发表题为「前进的中国与停滞的中国」的社评文章,阐述他对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之看法,即:其原经济增长模式已然失效,但创新步伐却未停歇。且蓬勃发展的中国可能最终超越停滞不前的中国。
这篇文章以“中国似乎注定要放缓增长”作为破题写道,赶在美国征收高关税前,中国出口虽曾出现增长,但从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将持续低于5%,比十五年前减少了一半。不过同时,中国也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的推出引发"斯普特尼克效应";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领先;在设备制造业上也即将突破。
那么真相究竟在哪里?答案是两者皆有。中国既有停滞不前的一面,也有蓬勃发展的一面。
停滞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困境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确实面临困境。虽然中国的生产发展速度仍让欧洲国家羡慕,但这建立在难以承受的失衡之上,体现在总债务的爆炸性增长—不到十年时间内从GDP的200%攀升至300%。
中国失去了经济增长模式。近半个世纪前,中国开放国门,追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脚步,大力发展出口。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势头。
为挽救经济增长,中国领导层鼓励家庭和地方政府投资。2010年代中期,广义房地产占GDP近三分之一,这是西方国家从未达到的水平。
担忧无节制的投机行为,当局开始收紧信贷。但这并未能阻止开发商建造大量无人购买的住宅楼。
新冠疫情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破产事件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国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引擎。由于缺乏更好选择,北京要求企业加大投资和出口力度,如同上世纪80年代一样。
文章指出,结果导致企业积累了巨大的产能过剩。2024年出口占增长近三分之一,创造了1万亿美元的创纪录顺差。
但欧洲已开始采取保护措施,美国则发起了激烈的贸易战。中国将不得不再次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有一个明显的选择——消费,但尽管政府过去十五年来不断喊话,这一引擎始终未能启动。
中国人坚持积累大量储蓄,这有两个充分理由:首先,他们几乎没有社会保障,因此将来几乎无法获得养老金;其次,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因为房地产价格下跌已经严重侵蚀了其价值。
缺乏强有力的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已经停止追赶美国生产力水平。未来增长速度将远低于过去四十年。这促使政府转向更加政治化和民族主义的论调。
前进的中国:创新领域的突破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中国有正当的骄傲理由。虽然失去了经济增长模式,但中国如今体现了一种创新模式,这是十年前北京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时,很少有西方人相信的。
中国已成为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出口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它在印刷电路板、医学成像、风力发电机和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日益强大。中国已成为高速铁路、核能和药品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并在航空领域的进展比预期更快。
欧盟驻华商会对2015年定义的十个优先项目进行了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现已超过任何欧洲国家”,并注意到“越来越多2015年被确定为未来全球领导者的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种实力的提升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补贴、优惠贷款等)、巨大的研发投入(每年申请150万项专利,是美国的2.5倍)以及大规模的工程师培养(每年300万名,超过美国所有学科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总数)。
中国正在为主导未来两场重大革命做准备:世界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新经济的前景
尽管这些领域在中国国家生产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不足以挽救宏观经济。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被归类为“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和企业占GDP不到五分之一。
然而,兰德RAND(一家专注于国防和安全问题的美国咨询公司)的研究员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警告说:“西方政策制定者不应犯错误,认为中国正在陷入困境。他们也不应该对中国继续赶超或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感到惊讶。” 文章续指,蓬勃发展的中国可能最终超越停滞不前的中国。
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西方必须认真评估这种双重现实。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重大挑战,但其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进步不容忽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理解这种复杂性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按这篇文章分析,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宏观经济模式已经失效,但创新实力却在快速崛起,这种悖论性发展将决定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未来地位,也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塑。这篇文章以“中国似乎注定要放缓增长”作为破题写道,赶在美国征收高关税前,中国出口虽曾出现增长,但从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将持续低于5%,比十五年前减少了一半。不过同时,中国也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的推出引发"斯普特尼克效应";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领先;在设备制造业上也即将突破。
那么真相究竟在哪里?答案是两者皆有。中国既有停滞不前的一面,也有蓬勃发展的一面。
停滞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困境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确实面临困境。虽然中国的生产发展速度仍让欧洲国家羡慕,但这建立在难以承受的失衡之上,体现在总债务的爆炸性增长—不到十年时间内从GDP的200%攀升至300%。
中国失去了经济增长模式。近半个世纪前,中国开放国门,追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脚步,大力发展出口。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势头。
为挽救经济增长,中国领导层鼓励家庭和地方政府投资。2010年代中期,广义房地产占GDP近三分之一,这是西方国家从未达到的水平。
担忧无节制的投机行为,当局开始收紧信贷。但这并未能阻止开发商建造大量无人购买的住宅楼。
新冠疫情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破产事件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国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引擎。由于缺乏更好选择,北京要求企业加大投资和出口力度,如同上世纪80年代一样。
文章指出,结果导致企业积累了巨大的产能过剩。2024年出口占增长近三分之一,创造了1万亿美元的创纪录顺差。
但欧洲已开始采取保护措施,美国则发起了激烈的贸易战。中国将不得不再次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有一个明显的选择——消费,但尽管政府过去十五年来不断喊话,这一引擎始终未能启动。
中国人坚持积累大量储蓄,这有两个充分理由:首先,他们几乎没有社会保障,因此将来几乎无法获得养老金;其次,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因为房地产价格下跌已经严重侵蚀了其价值。
缺乏强有力的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已经停止追赶美国生产力水平。未来增长速度将远低于过去四十年。这促使政府转向更加政治化和民族主义的论调。
前进的中国:创新领域的突破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中国有正当的骄傲理由。虽然失去了经济增长模式,但中国如今体现了一种创新模式,这是十年前北京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时,很少有西方人相信的。
中国已成为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出口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它在印刷电路板、医学成像、风力发电机和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日益强大。中国已成为高速铁路、核能和药品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并在航空领域的进展比预期更快。
欧盟驻华商会对2015年定义的十个优先项目进行了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现已超过任何欧洲国家”,并注意到“越来越多2015年被确定为未来全球领导者的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种实力的提升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补贴、优惠贷款等)、巨大的研发投入(每年申请150万项专利,是美国的2.5倍)以及大规模的工程师培养(每年300万名,超过美国所有学科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总数)。
中国正在为主导未来两场重大革命做准备:世界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新经济的前景
尽管这些领域在中国国家生产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不足以挽救宏观经济。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被归类为“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和企业占GDP不到五分之一。
然而,兰德RAND(一家专注于国防和安全问题的美国咨询公司)的研究员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警告说:“西方政策制定者不应犯错误,认为中国正在陷入困境。他们也不应该对中国继续赶超或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感到惊讶。” 文章续指,蓬勃发展的中国可能最终超越停滞不前的中国。
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西方必须认真评估这种双重现实。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重大挑战,但其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进步不容忽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理解这种复杂性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按这篇文章分析,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宏观经济模式已经失效,但创新实力却在快速崛起,这种悖论性发展将决定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未来地位,也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塑。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505-%E5%89%8D%E8%BF%9B%E7%9A%84%E4%B8%AD%E5%9B%BD%E4%B8%8E%E5%81%9C%E6%BB%9E%E7%9A%84%E4%B8%AD%E5%9B%BD-%E4%B9%A0%E8%BF%91%E5%B9%B3%E6%B2%BB%E4%B8%8B%E7%9A%84-%E4%B8%80%E4%BD%93%E4%B8%A4%E9%9D%A2
欧盟防务专员:若特朗普未能说服普京实现和平,应大幅增加对乌军事支持
欧盟防务和太空事务专员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周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表示,欧盟可以通过直接从乌克兰制造商处购买武器,大大加强对基辅的军事支持。库比柳斯指出,美国和欧盟每年向乌克兰提供约40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但他认为,直接向乌克兰制造商采购武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
库比柳斯在转发一篇呼吁欧洲应将军援资金用于支持乌克兰本土国防工业的文章时写道:“如果特朗普没有说服普京实现和平,我们可以通过大幅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迅速提出更有说服力的和平理由。迄今为止,欧盟和美国每年向乌克兰提供约40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
库比柳斯补充说,“但我们可以花同样的钱在乌克兰采购现代武器——这些(乌制)武器的价格大约是欧盟或美国制造的武器的一半。这将使乌克兰以同样的400亿欧元获得的武器数量翻番。我们支持的实际价值将上升到800亿欧元”。
库比柳斯表示:“由欧盟支持的‘欧洲安全行动’新贷款,正是为成员国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利用该贷款扩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这才是‘以实力求和平’方案的真正实践。‘欧洲安全行动’贷款意味着乌克兰实力的增强!”
据了解,“欧洲安全行动”(SAFE)是一项新的欧盟金融工具,将向其成员国提供高达1500亿欧元的贷款,这些贷款由欧盟预算支持。
这将帮助欧盟成员国通过共同采购提升国防能力。共同采购将确保成员国武装部队的互操作性和欧洲国防工业的可预测性,降低成本,并形成加强欧洲防务工业基础所需的规模。这对于欧洲防务工业的竞争力和战备状态都至关重要。
此前,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Denys Shmyhal)强调尽快启动“欧洲安全行动”工具的重要性,以确保乌方能够与欧盟成员国一起参与防务产品的联合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周日表示,“不相信”俄罗斯会遵守与莫斯科5月9日胜利日庆祝活动同时举行的为期三天的休战。此前,俄总统普京下令在欧洲二战结束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休战三天,称这将考验乌方是否做好了长期停火的准备。
泽连斯基周日在与捷克总统帕维尔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不是第一次挑战,也不是俄罗斯第一次承诺停火”。
泽连斯基说:“今天和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俄方)一直在谈论希望实现某种部分停火,但你们应该知道,例如,今天的袭击次数是近几个月来最多的”。他援引一份军事报告说,俄方在周六发动了200多次袭击。
泽连斯基强调说:“因此,(对俄方的停火承诺)没有信心”。在周日晚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泽连斯基总结了他与帕维尔的会晤。
泽连斯基补充说,乌捷两国正在讨论为援乌美制F-16战斗机建立一所飞行员培训学校,但“出于目前的安全考虑”,这所学校无法在乌克兰境内建立。泽连斯基还透露称,周一将与“捷克的国防公司”举行会议,具体细节稍后公布。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505-%E6%AC%A7%E7%9B%9F%E9%98%B2%E5%8A%A1%E4%B8%93%E5%91%98-%E8%8B%A5%E7%89%B9%E6%9C%97%E6%99%AE%E6%9C%AA%E8%83%BD%E8%AF%B4%E6%9C%8D%E6%99%AE%E4%BA%AC%E5%AE%9E%E7%8E%B0%E5%92%8C%E5%B9%B3%EF%BC%8C%E5%BA%94%E5%A4%A7%E5%B9%85%E5%A2%9E%E5%8A%A0%E5%AF%B9%E4%B9%8C%E5%86%9B%E4%BA%8B%E6%94%AF%E6%8C%81
Sunday, 4 May 2025
分析:習近平真正的考驗,不在於特朗普的貿易戰
Role, BBC駐中國記者
Twitter, @BBCLBicker
2025年5月1日
在中國的批發市場和商品展覽會上提到「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名字,人們往往會報以一聲嗤笑。
這位美國總統及其高達145%的關稅政策,並未讓多數中國商人感到畏懼。
相反,這些舉措反而激起了中國網路上的民族主義浪潮,大量惡搞影片和「網路迷因」瘋傳開來,影片中甚至出現人工智能(AI)生成的特朗普、副總統萬斯(JD Vance)、以及科技界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三人被惡搞為鞋廠和iPhone組裝線上的工人。
中國並未表現出一個面臨經濟重創風險的國家該有的樣子。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明確表態,北京不會退讓。
他在本月表示:「70多年來,中國發展始終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
他的底氣,部分來自中國如今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已遠不如十年前。但事實是,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與加徵關稅,正好戳中了中國本身經濟困境的痛點。房地產泡沫破裂、就業不穩、人口老化,導致民眾消費遠低於政府預期。
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來提出讓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正面臨嚴峻考驗,而這些挑戰不只來自美國關稅。真正的問題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否會打擊習近平的經濟願景,還是他能化危機為轉機?
習近平的國內挑戰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理論上具備龐大內需市場。但現實是,民眾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並不願意消費。
這一困境的根源不是貿易戰,而是房地產市場的崩潰。許多家庭將畢生積蓄投入房產,結果這五年來房價一路下跌。
即使房地產市場已經崩盤,房地產開發商仍持續興建新樓。有一種說法是,全中國人口都住進去,也無法填滿全國空置的公寓。
中國國家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在兩年前承認,最「極端的估計」是目前全國的空屋數量多到足以容納30億人居住。
走訪中國各地,可以看到滿地都是爛尾樓——一排排未完工的水泥建築空殼,被戲稱為「鬼城」。有些樓盤則已外觀完工、園區綠化、窗簾懸掛,乍看之下彷彿即將迎來住戶;但到了晚上,窗戶一片漆黑,就知道這些單位根本沒有人入住。供需失衡,市場根本沒有足夠買家消化這些房產。
五年前,中國政府曾出手限制房企融資,但房價已重挫,民眾信心也遭到打擊。根據路透社今年2月的調查,分析師預測今年房價仍將下跌2.5%。
不只是房價讓中產階層憂心。
他們也擔心政府是否能保證他們的養老金。未來十年內,約3億名年齡在50到60歲的中國人將從職場退休。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的預測,政府的養老金基金最快可能在2035年就會耗盡。
年輕一代的就業問題也日益嚴重。根據2023年8月公布的官方數據,中國城市地區16到24歲的年輕人中,超過五分之一處於失業狀態。此後,政府再也沒有公布青年失業率。
中國無法簡單切換開關,從出口轉向內需。
中國人民大學的聶輝華教授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短期內內需不太可能實質擴張……以內需替代出口,還需要時間。」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教授則表示:「中國對與特朗普政府的談判並不抱持太高期望……真正的重點是調整國內政策,例如刺激內需。」
為了振興經濟,政府撥出巨資,用於育兒補助、提高薪金與有薪假期,並設立總額410億美元的補貼計畫,對消費電子產品和電動車提供購物折扣。然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指出,這些措施「無法長期持續」。
他說:「我們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要提高民眾的可支配收入。」
對習近平而言,這是當務之急。他當年提出的「共同富裕」願景,至今尚未實現。
習近平的政治考驗
習近平也很清楚,年輕一代對未來感到迷惘和憂慮,這可能對共產黨構成更深層的挑戰:包括抗議甚至社會動盪。
根據「自由之家」的「異言網」的報告,因經濟問題引發的抗議在近幾個月明顯增加。
這些抗議全都被迅速壓制,並在社交媒體上遭到封鎖,因此目前對習近平而言尚未構成實質威脅。
2012年,習近平曾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當年中國經濟勢如破竹,如今前景卻變得不確定。
過去十年,中國在電子消費品、電池、電動車和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長足進展,朝向高端製造轉型。
中國已開始挑戰美國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包括推出聊天機器人「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由比亞迪(BYD)在去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
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打亂這些進展。
例如,對中國銷售高階晶片的限制措施,最近再針對英偉達(Nvidia,又稱輝達)進一步收緊出口限制,目的就是要壓制習近平的科技雄心。
儘管如此,習近平知道中國製造業擁有數十年累積下來的優勢,美國企業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相同的基礎設施與熟練勞工。
轉危為機
習近平正試圖將這場危機轉化為進一步改革的契機,同時開拓更多海外市場。
張軍教授指出:「短期內,一些中國出口商會受到較大影響,但他們會主動尋找新市場、調整出口方向,想辦法渡過難關。現在大家都在觀望、尋找新客戶。」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已促使中國尋求美國以外的買家。中國加強與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貿易連結,「一帶一路」倡議也鞏固了與「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的關係。
中國的多元化策略正在產生效益。根據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數據,如今有超過145個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與美國的貿易額;而在2001年時,這樣的國家僅有30個。
地緣政治的收穫
隨著特朗普對盟友與對手皆採強硬立場,有觀點認為,習近平有機會顛覆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塑造中國為一個穩定且可靠的全球貿易夥伴與領導者。
特朗普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後,習近平的首次出訪選擇了東南亞,顯示他意識到鄰國對局勢可能產生的焦慮。
目前,中國約有四分之一的出口商品已透過越南、柬埔寨等國製造或轉運。
美國的舉措也為習近平提供了機會,讓他正面地塑造中國在世界的角色。
張軍教授說:「特朗普的施壓式關稅政策,反而成為中國展開外交攻勢的契機。」
不過,中國也需謹慎行事。部分國家擔憂,中國原本輸往美國的商品可能湧入他們的市場,造成衝擊。
2016年特朗普加徵關稅後,一大批原本要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廉價商品湧入東南亞市場,對當地製造業造成打擊。
聶輝華教授表示:「中國約有兩成出口商品銷往美國,若這些商品集中流入某個區域市場或國家,恐引發傾銷與惡性競爭,進而導致新的貿易摩擦。」
習近平要把自己塑造成全球自由貿易的仲裁者,面臨一些障礙。
近年來,中國對其他國家施加了貿易限制。
2020年,澳洲政府呼籲針對新冠疫情的源頭與早期應對方式進行國際調查,北京認為這是針對中國的政治操作,隨即對澳洲葡萄酒、大麥徵收關稅,對一些牛肉與木材祭出檢疫措施,並禁止進口煤炭、棉花和龍蝦。部分澳洲商品對中國出口甚至跌至零。
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上月初表示,面對美中貿易戰升溫,澳洲不會「與中國攜手」。
中國過去的行為可能限制習近平當前的外交拓展,許多國家也不願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選邊站。
儘管挑戰重重,習近平押注中國比美國更能承受經濟痛楚,堅持到最後。
目前看來,特朗普似乎先退了一步。上週他暗示,自己對中方商品徵收的關稅「可能會大幅下調,但不會歸零」。
中國社交媒體立即熱烈反應。「特朗普認慫了」登上微博熱搜。
即便未來雙方展開談判,中國仍將持續其長期戰略方向。
上一次貿易戰迫使中國把出口市場多元化,從美國轉向「全球南方」等其他市場。
這一次,則讓中國重新審視自身體質,未來能否解決這些問題,端視北京的決策,而非華盛頓的舉措。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wyqrn1r0ljo/trad
印度和巴基斯坦争端的根源和原因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恐怖袭击,造成26名游客死亡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敌对的兄弟邻国再次处于战争的边缘。在本次国际纵横节目,我们从五点回顾印巴争端的起源和原因。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恐怖袭击,造成26名游客死亡。随后,两国间的局势紧张不断加剧,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敌对的兄弟邻国再次处于战争的边缘。
新德里指责巴基斯坦政府及其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ISI)策划了最近的袭击事件,并对巴基斯坦实施了一系列外交和领事制裁,印度还暂停了一项已有六十年历史的共享印度河水资源的条约。
印度政府还威胁要对巴基斯坦领土上的目标进行军事打击,以阻止未来再次发生类似的袭击事件。伊斯兰堡则否认参与了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并呼吁进行“中立调查”以确定责任。针对印度的制裁,巴基斯坦也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暂停现有的条约、驱逐外交官以及取消印度公民的签证,等等。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邻国,且都拥有核武器。印度和巴基斯坦是英国殖民统治1947年撤离印度后分治的结果,两国曾多次交战,关系错综复杂,紧张局势不断,袭击频发,战火不断。过去一周,印度和巴基斯坦士兵在克什米尔两国边境每日交火。国际社会担心紧张局势可能升级为核战争。
在本次国际纵横节目,我们从五点回顾印巴争端的起源和原因。
第一,分治留下的疤痕太深
印度和巴基斯坦争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这两个国家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后获得了独立。
穆斯林人担心被人口占多数的印度教徒所淹没,因此向即将离任的英国政府施压,要求将南亚次大陆划分为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则又由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组成,东巴基斯坦后来成了现在的孟加拉国。
这一分割带来了很多的暴力,导致1500万人流落街头。这一分割还引发了骚乱和屠杀,造成超过一百万人丧生。分治的暴力在印巴两国的集体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第二,克什米尔冲突
自独立以来,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在印巴敌对关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位于西北边境的克什米尔是英国管辖下的600个公国之一,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从逻辑上来讲,由于克什米尔人口以穆斯林为主,因此克什米尔应该被并入巴基斯坦,但当时统治克什米尔的印度教统治者却宁愿加入世俗的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伊斯兰国,这给两国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声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克什米尔引发了两国之间的三次战争。第一次战争爆发于1947年秋,即印巴两国刚刚独立之后。1949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两国停火。联合国的决议规定要通过全民公投来决定克什米尔的未来,但是,由于缺乏所要求的组织投票的条件,最终不了了之。
1949年,在印巴停火后,双方当时在克什米尔的控制沿线将克什米尔地区一分为二,巴基斯坦占领的阿扎德克什米尔(Azad Kashmir)要小一些,大约是其领土的37%,而印度统治的查谟-克什米尔邦(Jammu-et-Cachemire)要大一些,大约是其领土的63%。两国在1965年和1999年又爆发了两次战争,但都未能改变现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试图获得对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
第三,孟加拉国解放战争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巴基斯坦就指责印度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在其东部地区煽动骚乱。1971年,一场内战爆发,东巴基斯坦的讲孟加拉语的民众与巴基斯坦政府对抗。
这场冲突最终以印度军队的介入和孟加拉国于1971年12月16日诞生而告终。这场战争导致三百万人丧生。巴基斯坦人难以忘记印度在帮助孟加拉国摆脱巴基斯坦统治上所发挥的作用,希望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复仇。
第四,跨境恐怖主义
20世纪70年代时,由于印度于1974年首次进行了核试验,南亚的安全问题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二十年后,巴基斯坦也实现了核威慑,并在非常规军事能力上与印度旗鼓相当。这让这一地区的安全局势格外紧张。
结果,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担心战争可能会滑向危及自身生存的核战争。因此,战争被恐怖主义行为取代,深受其害的则是克什米尔地区。
自1989年以来,克什米尔就多次发生针对军人和平民的袭击,不是分离主义分子要求独立就是要求克什米尔并入巴基斯坦。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在巴基斯坦领土上资助和训练恐怖分子,然后派遣他们前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自杀式袭击。
印度其他地区也未能幸免于恐怖主义的袭击,最著名的例子包括2001年印度议会大厦遭遇袭击,以及2008年孟买发生造成166人死亡的系列恐怖袭击。这些袭击被认为是由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所为,并导致两国的对话进程长期中断。
显然,今年4月22日在克什米尔发生的针对游客的袭击事件也是同样的逻辑。
第五,印度教政党在新德里上台执政
2014年,一个仇外的尤其敌视穆斯林少数群体的印度教政党--印度人民党在新德里上台,成为印巴关系的转折点。印度教政府在执政期间加强了针对穆斯林的攻击,加剧了邻国巴基斯坦的担忧。
2019年就在印度议会选举的前夕,一场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至少40名印度士兵死亡,两国险些再次爆发冲突。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组织“穆罕默德军”声称对此负责。印度则对巴基斯坦境内发动空袭。
随后,当选连任的极端民族主义总理莫迪一纸诏书,宣布废除印度宪法赋予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享有的半自治权。伊斯兰堡强烈谴责这一决定说,这是旨在将克什米尔完全纳入印度的行政和政治体系。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印度的这一举动离联合国的通过全民公投让克什米尔人决定自己地位的决议,越来越远。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9B%BD%E9%99%85%E7%BA%B5%E6%A8%AA/20250504-%E5%8D%B0%E5%BA%A6%E5%92%8C%E5%B7%B4%E5%9F%BA%E6%96%AF%E5%9D%A6%E4%BA%89%E7%AB%AF%E7%9A%84%E6%A0%B9%E6%BA%90%E5%92%8C%E5%8E%9F%E5%9B%A0
学术的崩塌:中国造假体制的全景透视——从屠呦呦到董小姐,看中国学术制度的黑暗逻辑
泽西
内容提要:
在中国,学术已逐渐沦为政治权力和利益交易的附庸,从诺奖得主屠呦呦三次落选院士,到董小姐借“4+4”教育通道闪耀协和,这些看似偶发的新闻背后,是一整套官本位主导、数量主义驱动的制度病灶。文章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学术不端从“论文工厂”到“院士评选”的全链条腐败。制度性的造假不是偶然,而是被扭曲的“科学管理”催生出的荒诞现实。它既是体制的异化产物,也是民族文化宽容腐败现象的社会共谋。当真理与诚信被边缘化,中国的知识体系正陷入全面的信任危机。
屠呦呦和董小姐:学术造假、学界黑暗的两面镜子
在开始论述“中国学术造假与制度之恶”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两则新闻。
新闻之一:4月30日,95岁的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而中国两院院士名录中始终没有她的名字。因为她不跑不送不找关系,她既没有行政级别,发表的论文数量也不多,她不为名,不为利,一门心思在学术研究,这就注定了她在中国的命运轨迹。
在国内,屠呦呦三次落选院士,在海外却赢得了25项国际大奖。屠呦呦的遭遇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权力逻辑凌驾于科学精神之上的病态体制,国际认证也印证出中国的制度之恶。
屠呦呦的遭遇更像是一种多棱镜,不仅折射出中国院士遴选制度的黑暗,也折射出中国学术管理的另类腐败——“数量主义”。“数量主义”背后的逻辑指向就是“行政级别”,也就是官本位。正是在“数量主义”和官本位的引领下,学术造假泛滥成灾。
新闻之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董袭莹的“跨界奇迹”故事。由桃色新闻引发的网络挖掘,董小姐雄厚的家世背景浮出了水面,接着牵出董小姐的“4+4”硕博连读制度,再牵出提出“4+4”医学教育体制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他就是董小姐的直接靠山。
网友再挖出214名“4+4”学制的医学博士名单。董袭莹,从经济学本科生到协和医学博士,董某的“跨界奇迹”更像科幻小说。正像有论者所说的,“当寒门学子还在为一个规培名额挤破头,特权者早已用家族背书铺就了罗马大道”。
盛玺澄,靠着艺术生身份一路减分进入国内名校,最后4+4再转身成为协和医学院博士。还有一个韩同学更离谱,2023年发抖音炫耀自己医学博士毕业,当年她才23岁,收获神童称号和无数赞美的韩同学,最近忙着删视频。
一个个奇葩传奇的医学博士故事,震碎了无数人的三观,激起的怒潮山呼海啸,有人可能怕了。于是,北京协和医学院“4+4”改革试点班招生网网页就打不开了,国家卫健委介入董小姐事件的调查了。
医疗行业最忌“速成神话”,可董某等人硬是把现实演绎成神话,从西方引进的“4+4”的教育制度,已彻底蜕变成专为有权有势家族定制的“阳光晋级”通道,在“阳光”的背面,是教育不公,学术诚信被特权阶层无情践踏的黑暗。学术造假,登堂入室,肆无忌惮,幕后的黑手是谁?
以上两则新闻,共同指向一个主题:学术造假,学界黑暗。
“小鱼小虾”与“论文工厂”
学术研究本是一项揭示真相,发现真理的神圣事业,坚守诚信,捍卫真理是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项不可逾越的底线原则。“天变地变,道义不变”。但令人悲哀的是,在中国的学术界,这个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击穿,这个神圣的事业被所谓的知识分子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亵渎和糟蹋,致使中国学术成为造假的代名词。致使学术坚守者成为被讪笑的少数派和另类的“老实人”。
近十年来,中国社会风气越来越污浊化,学术不端愈演愈烈,像新冠病毒那样快速蔓延至整个中国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各类医学机构等。与此同时,顺应论文造假、论文抄袭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论文工厂”应运而生,遍地开花。让我们先来看看“小鱼小虾”与“论文工厂”上演的一幕幕闹剧吧。
所谓“小鱼小虾”,这里特指二类人群,一是指学生层面的学术不端,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生和博生生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二是特指大学、科研院所和医院等机构里普通科研人员的职称论文的伪造、篡改和抄袭现象。
据中国高校知情人士透露,在高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九成左右都是东抄西摘的垃圾货,这其中至少有10%的懒汉索性一字不写,花3000元左右直接从“论文工厂”里购买论文,或雇人代写论文。如果一个学校购买的人多了,撞车现象则经常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抄袭造假事件也司空见惯。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所谓“论文工厂”,就是包揽论文代写代发全过程,展开一条龙服务的造假平台,这个造假平台散布在电商平台上,散布在自媒体平台上,甚至还有大量的线下实体机构,总之,“论文工厂”形形色色,但目标主要只为上述两类人服务。
比如湖南长沙医学杂志社,就是专事医学论文买卖业务的一家地下实体机构。该机构里几十号人,满世界招揽业务,生意相当红火。它们一面花钱购买全国各大医院医生的通讯联系方式,一面与全国近千家期刊建立紧密业务合作关系。它们声称与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还有核心期刊都有特殊关系,当然更多地是地下刊物,即所谓各类期刊的“增刊”。
有的业务员一个月能做几十单业务。虽说是地下的,但它们都是明码标价的,一篇论文代写少则二至三千元(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学生群体),而代写代发各类医学论文则多达三至五万元不等。
当下经济萧条,很多实体企业都关门闭户了,但“论文工厂”的生意却蒸蒸日上,因为需求强劲,而供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都是假货和水货,要多少有多少,反正即便购买者上当受骗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们是不敢举报的,就像很多嫖客被诈骗,也只能自认倒霉。
经过二三十年的实战操练,现在“论文工厂”的运作也“专业”和“规范”了。比如,不泄露客户的身份信息,像银行为储户保密一样,他们还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等等。“论文工厂”灰色产业链的繁荣兴旺一方面折射出“小鱼小虾”们生存状态的窘迫和被逼无奈,另一方面也凸显中国学术不端在中低端科研群体中的泛滥成灾。
硕博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的公开案例
据官媒报道,2022年5月,中国科技部通报了24起部分高校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主要涉及代写代投、数据和图片造假、不当署名、伪造通讯作者邮箱、买卖论文数据等行为。涉及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20所高校和附属医院,共处理52人。
据网上公开信息,2016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抄袭了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刘俊玲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两文高度相似,标题、文内题目、摘要、关键词,甚至致谢语都一字不差。据悉,山东大学已撤销陈振的硕士学位,同时取消其导师刘旭光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与此相同的案例还有,2018年,厦门大学与天津大学两名硕士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完全雷同,起因于可能找了同一人代写或从同一家购买了论文。
据2016年披露的信息,吉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2008年届硕士毕业生李锐的毕业论文《基于近景摄影测量和模式识别技术的直升机落点位置测量研究》完全抄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7届硕士毕业生朱笑笑的同名论文。
据2021年披露的信息,湖南大学2016届软件工程硕士毕业生陈杰学位论文《面向新媒体的新闻缩写关键技术研究》,全文抄袭北京理工大学2016届研究生赵连伟的同名论文。
近年来,根据官方公开披露的学生论文全文抄袭或绝大部分抄袭的案例,至少还有18起,至于未被揭发的学术不端则更是数不胜数,究竟有多少只有上帝知道。
近年来,关于论文抄袭事件弄得动静最大的要数“翟天临事件”。2019年初,影视明星翟天临在网上高调晒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录取通知书。随后网友发现,翟天临的一篇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涉嫌抄袭。全文只有2800余字,有1646字的内容与他人发表的内容完全相同。此文遭到原文作者黄山学院黄立华教授的谴责。
随后,北京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开展调查。经调查,翟天临确有学术不端行为。随后,北大校方作出翟天临退出博士后研究站的处理,责成光华管理学院做出深刻检查。北京电影学院宣布撤销翟天临的博士学位,同时撤销其导师陈浥的博导资格。
异化的学术“科学化”管理
由此可见,“小鱼小虾”们的学术不端绝不是个案存在,蔚然成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此风盛行令人鄙夷和不屑,但不能就此推断出“小鱼小虾”们的道德人品就是最差的一类群体,事实上,他们的作伪和不端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科研“科学化”管理异化的产物。我们不相信“小鱼小虾”们天生就喜欢造假和舞弊,而更多的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比如,中国高校一刀切地要求每个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论文才能毕业,硕士博士论文必须公开发表才能毕业的学术硬性规定,这些“规定”给学术管理戴上“科学”和“规范”的美名,殊不知却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的舶来品。
科学管理,或者说量化管理,起源于美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被引入中国高校的。很多人将量化管理视为科学管理的代名词,并奉为圭臬,以为如此就是走向教育国际化了,他们不了解量化管理早年在美国主要是企业管理或工厂管理的一种手段。
他们照抄照搬美国工厂管理那一套,并打上了“科学管理”的标签,却忘记了很多中国大学生连一篇普通议论文都写不好的客观现实,在中学阶段,学生们从没有受过科学论文写作的训练,进入高校后又缺失有效训练和指导,所以强行规定之下,使得学生们顿时陷入手足无措的窘境,于是抄袭便成了一种普遍的应对之策。
笔者在这里不是为学生们的学术不端辩护,而只是澄清一个事实。三十年过去了,中国高校的这套所谓科学化管理的套路没有丝毫的改变,而是在科学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中国近年来研究生人数(硕士博士)每年都在130万人数左右,而全国省级以上正式期刊包括各类垃圾期刊也不过6000家左右。试想,如果要求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得公开发表,即便将全国所有的正式期刊每年全部拿来刊发学生论文,尚只能满足一半左右的需求。由此看来,这项“规定”是多么荒谬不堪。由此可见,学术不端的主因是这项荒诞不经的“规定”直接导致的,官方的“规定”某种意义上是在逼良为娼,它们才是学术不端真正的罪魁祸首。
中国各大医院要求医生职称评定必须公开发表论文。而中国各类医学杂志不过几百家,多数杂志其质量低劣如垃圾,而全国有35394家医院,有公立医院11870家,有三甲医院1580家,医生的职称评定普遍要求有学术论文发表,而三甲医院医生的职称评定的硬性规定是一定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否则一票否决。仅三甲医院的医生就有20多万人,如此,即便几百家所谓的杂志全部开动,也远远不够医生职称评定论文的刊发,这又是一件举世荒诞的事。
有需求就有市场,特别是当市场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骗子行业就会应时而生。据媒体报道,在北京顺义法院审理的一起非法经营案中,一对姐弟召聘代理人员,仿冒正规期刊进行征稿,并私自印刷假冒刊物,仅用四年时间,便代发论文十余万篇,牟利一千八百万元。平均一百多元就能发一篇,可见就连这个造假的行当也内卷得很严重了。
当然,必须承认,在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生根本没有撰写论文的兴趣,也没有撰写论文的能力,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训练过,所以,抄袭或拼凑论文几乎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平常之事。对此,整个社会舆论,也表现得相当宽容,根本没有耻感的舆论压力,感觉跟穿衣吃饭一样稀松平常,所以坊间才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顺口溜。
也许正因为有此民族文化心理的认同,所以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的论文学术不端才如此泛滥。所以,学术不端既有当事人道德自律的问题,也有官方制度安排异化的问题,也有民族文化心理的问题。
📬 欢迎订阅 Decode China
|解码中国
你正在阅读的是《Decode China 解码中国》系列文章,这是我用二十多年媒体经验,结合中国体制内的亲历观察,撰写的政经批判专栏。我们深挖数据造假、意识形态控制、国家资本主义的荒诞剧,以及中国社会正在悄然沉沦的裂缝。
💥 如果你也厌倦了被美化的叙述,渴望看到真实的中国,请点击订阅。
📌 本专栏目前免费开放阅读,未来将逐步开启付费支持选项。你的每一次阅读、转发、评论或打赏,都是对真实的支持。
👇 点击这里免费订阅,加入我们: 👉 [订阅按钮(会自动嵌入)]
(作者泽西,资深财经媒体人,曾供职于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20多年,曾撰写过近200万字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现在干净世界平台和YouTube平台上创建自己的频道“泽西说真相”。主要讲述四大系列:中国问题报告系列,毛泽东的幽暗心理解析系列,时政财经新闻评论系列、泽西杂谈系列)
——网友推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blog-post_32.html
Saturday, 3 May 2025
美印太司令警告:美国在台海击败中国的能力正面临威胁
据英国《金融时报》周六报道,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Samuel Paparo)上将在一场论坛上指出,美国现阶段仍然有能力在台海冲突中击败中国,但他同时警告,随着中国快速扩充军力和武器生产,美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的挑战。
帕帕罗上将周五在亚利桑那州举办的「麦凯恩研究所年度论坛」上发表演说。他表示:“以美国目前拥有的军力来看,我们现在仍然能在台海冲突中获胜。 ”
帕帕罗上将去年接任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一职,他在演讲中强调,美军的优势包括水下作战能力,美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中国。另外,美国在太空科技以及摧毁敌方卫星等太空相关武器的发展上也拥有明显优势。
然而,他却特别提醒,中国的军事扩张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军舰等重要装备的建造速率远超美国,未来可能对美国形成巨大压力。
帕帕罗认为:“我们现在的发展趋势几乎在所有关键军事领域都是不太乐观。 ”
他接着指出,目前中国每年平均能建造两艘潜舰,而美国一年只能造出1.4艘。 在军舰方面,中国一年能生产6艘,美国却只有1.8艘,这样的落差长期下来让人非常担忧。
《金融时报》指出,帕帕罗做出这项警告的背景是中国解放军最近持续大幅增加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演习频率和规模。 前任印太司令、美国海军退役上将阿奎利诺去年曾经发出警告说,中国正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逐步对台湾增加军事压力,让外界逐渐忽视威胁直到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帕帕罗强调出,从他上任后,中国解放军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已经很明显升温,并正积极演练攻打台湾的全方面军事行动。
他说:“你一定听过『温水煮青蛙』这个比喻,但中国现在的作法更像是把火开到最大,让水快速烧滚。 ”
依他观察,解放军的演习项目非常广泛,包括从夺取台湾外岛到封锁台湾周边海域,甚至直接攻击台湾本岛。
他表示说:“过去这一年来,他们军事训练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扩张,这是非线性的变化,这已经达到让我晚上都睡不安稳的程度了。 ”
帕帕罗也提到,中国解放军在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军事活动明显增加。 今年2月,解放军舰在澳洲东南部海域进行实弹演习,接着更首度绕行澳洲航行。
“中国正在努力扩展实力,他们正逐步成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军事力量。 ”
当被问到前任司令阿奎利诺上将是否曾经给他什么建议时,帕帕罗表示,阿奎利诺曾经提醒他,未来他可能会成为美国与中国因为台湾而开战的指挥官。
他回忆说:“阿奎利诺当时说:战争可能就会在你眼前发生。”
根据美国情报单位的资料,习近平已经要求解放军在2027年前具备攻打台湾的能力。 不过帕帕罗强调,这并不表示中国一定会在2027年采取军事行动。
他解释说:“2027年不是一定要攻台的时间点,而是中国解放军做好作战准备的期限。 ”
据他评估,目前中国解放军已经达成部分预定的军事目标,包括火箭军的战力提升,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行动所需的卫星群部署。
至于中国是否会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帕帕罗认为,最终会取决几个因素,包括中国解放军本身的作战准备状态,还有他们对台湾抵抗能力的评估,以及美国和盟友援助台湾的能力、意愿和可能性”
当被问到美国人是否会支持出兵协防台湾时,帕帕罗则表示,美国过去的历史显示,只有在自身受到威胁,或认为利益受到严重影响时,才会决定出兵。
不过,帕帕罗说:“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很多人认为美国绝对不可能参与某场战争,但事实往往都不是如此。”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4-%E7%BE%8E%E5%8D%B0%E5%A4%AA%E5%8F%B8%E4%BB%A4%E8%AD%A6%E5%91%8A-%E7%BE%8E%E5%9B%BD%E5%9C%A8%E5%8F%B0%E6%B5%B7%E5%87%BB%E8%B4%A5%E4%B8%AD%E5%9B%BD%E7%9A%84%E8%83%BD%E5%8A%9B%E6%AD%A3%E9%9D%A2%E4%B8%B4%E5%A8%81%E8%83%81
索马里禁台湾护照 林佳龙:启动应对中国新型态打压
索马里政府日前禁止持台湾签发护照及旅行证件人员入境或过境,台湾外长林佳龙周六(5月3日)指示外交部成立因应小组,积极应对新型态打压,外交部与驻外馆处也全力备战并回应中国的法律战。
索马里民航局4月22日通告,索马里政府根据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通知所有航空公司营运商及利害关系方,自4月30日起,所有由台湾或其附属机构签发的护照及相关旅行证件,不得再用于进出及过境索马里联邦。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涉外官员星期六称,目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已配合索马里政府要求,系统上显示持台湾护照无法通行,台湾外交部对此已表达严正抗议,并呼吁民众在该公告撤销前,暂勿前往索马里及索马里兰(Somaliland)。
报道指出,索马里禁止台湾护照出入境的作为,连带影响台湾在东非地区的友好国家索马里兰。
官员称,事发当时正在非洲邦交国伊斯瓦蒂尼(Eswatini,台译史瓦帝尼)访问的林佳龙,随即指示外交部成立因应小组,积极应对新型态打压。由于索马里的限制令明显违反人身自由的普世价值,除了表达严正抗议外,外交部也和索马里兰政府共同洽请美国等理念相近国家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单位采取具体行动,为台湾发声。
涉外官员指出,美国联邦众议员帝芬尼(Tom Tiffany)、奥格兹(Andy Ogles)已于5月1日联名致函索马里驻美大使,对此事表达严正关切,并警告索马里若不撤销决定恐面临“严重报复性后果”。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4月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高度赞赏索马里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涉外官员对此表示,这无疑坐实中国是此次索马里打压台湾的幕后推手。
这名官员还强调,近年来多国行政与立法机关更加积极表态,陆续通过决议或动议反对中国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错误诠释,在林佳龙部长指示下,台湾外交部与驻外馆处也进一步强化文宣与游说行动,全力备战并回应中国的法律战。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B8%AF%E6%BE%B3%E5%8F%B0/20250503-%E7%B4%A2%E9%A9%AC%E9%87%8C%E7%A6%81%E5%8F%B0%E6%B9%BE%E6%8A%A4%E7%85%A7-%E6%9E%97%E4%BD%B3%E9%BE%99-%E5%90%AF%E5%8A%A8%E5%BA%94%E5%AF%B9%E4%B8%AD%E5%9B%BD%E6%96%B0%E5%9E%8B%E6%80%81%E6%89%93%E5%8E%8B
日本:中国海警直升机侵犯领空 中国海警:日本民用飞机飞入钓鱼岛空域
日本防卫省3日表示,一架从中国海警船上起飞的直升机侵入冲绳县石垣市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海域上空约15分钟,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出动2架F-15战斗机因应。同一天,中国海警通报一架日本民用飞机飞入钓鱼岛空域,同时也出动舰载直升机驱离。
共同社报导说,这是自去年8月中国军机侵犯长崎县男女群岛近海领空以来,中国第4次侵犯日本领空,针对尖阁诸岛则是第3次。日本政府已透过外交管道向中方严正抗议,要求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根据防卫省与那霸市的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今天中午12时18分左右,4艘中国海警局船只相继侵入尖阁诸岛周边的日本领海,其中一艘船上的一架直升机起飞,于12时21分至36分侵入尖阁诸岛领空,随后返回并降落于海警船上。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出动战斗机应对。
事发时,日本一架民间小型飞机也在周边飞行,防卫省正在调查是否有关联。
截至当地时间下午1时左右,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确认4艘中国船只驶离日本领海,进入外围的接续水域。这是中国公务船自4月7日以来再次入侵尖阁诸岛周边领海,也是今年第11次。
中国海警通报一架日本民用飞机飞入钓鱼岛空域
同在周六上午,中国海警通报发现一架日本民用飞机进入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空域,并出动舰载直升机驱离。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海警”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说,中国海警舰艇5月3日在钓鱼岛海域例行巡航时,发现一架日本民用飞机于早上11时19分进入钓鱼岛空域,11时24分飞离。
刘德军说,中国海警舰艇迅即依法对日本民用飞机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并起飞舰载直升机警告驱离。
他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并敦促日本立即停止一切违法活动。“中国海警将持续在钓鱼岛领海领空开展维权执法活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50503-%E6%97%A5%E6%9C%AC-%E4%B8%AD%E5%9B%BD%E6%B5%B7%E8%AD%A6%E7%9B%B4%E5%8D%87%E6%9C%BA%E4%BE%B5%E7%8A%AF%E9%A2%86%E7%A9%BA-%E4%B8%AD%E5%9B%BD%E6%B5%B7%E8%AD%A6-%E6%97%A5%E6%9C%AC%E6%B0%91%E7%94%A8%E9%A3%9E%E6%9C%BA%E9%A3%9E%E5%85%A5%E9%92%93%E9%B1%BC%E5%B2%9B%E7%A9%BA%E5%9F%9F
馮睎乾:用香港国安法鎮壓台灣大罷免?
一位在台灣讀書的香港女生,最近在臉書發文,呼籲在香港的台灣人參與連署罷免國民黨立委。沒想到,她竟然因此收到以「香港国安法」為名的恐嚇,這件事非同小可,也很耐人尋味。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有人署名「習起義」,用簡體字寄了一封信到香港入境事務處。信中舉報這位香港女生「收取境外台独分子金钱利益,企图煽动在港台湾居民参与『罢免立委』,为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摇旗呐喊」。信中還要求入境處在這位女生入境香港時將她逮捕,「移送香港司法机关处理,认真落实国安相关法规,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倡的『全面依法治国』精神」。
這個自稱「習起義」的人,把這封檢舉信,連同女生在臉書上呼籲大家參與罷免的貼文截圖,一起從香港空郵到台南的一間女僕咖啡廳。信封上還蓋了「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宣傳郵戳。女僕咖啡廳的負責人根據信中附上的臉書網名,輾轉聯絡到這位香港女生,這才發現她根本沒去過咖啡廳,也不是女僕。這位女生本人也在臉書上回應,說自己被中共的間諜盯上了,更提醒在台灣的香港人要注意安全(注1)。這封奇怪的恐嚇信,到底想耍什麼花招呢?
我注意到這封檢舉信的日期是「2025年4月5日」,這個日期很有意思。在4月4日,台灣的cosplay(動漫角色扮演)圈就有人發起連署罷免,他們強調「大罷免的目的,不是在讓民進黨取得政治實力」,而是「避免臺灣被賣給中國」,令大家失去民主自由以及「享受角色扮演的樂趣」。這個cosplay圈發起的「起義」帖文,獲得了1800多次分享,反應非常熱烈(注2),這應該讓潛伏在台灣的五毛共諜嚇了一跳。
這些中共間諜有任務在身,當然要做點事情來交差。剛好那位香港女生也是coser(角色扮演者),這個「習起義」就乾脆舉報她,還把信寄到女僕咖啡廳想把事情鬧大,以為這樣就能一箭雙鵰,既警告在台灣支持罷免的香港人,也在台灣的cosplay圈內散播恐懼。
然而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這封信恐嚇的對象,絕不僅僅是在台港人和台灣的cosers,而是所有支持罷免的台灣人。依照這個署名「習起義」者的邏輯,只要你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就等同於「為民進黨台獨分裂勢力搖旗吶喊」,進一步被定性為「支持分裂中国」,那麼你就可能已經觸犯了「香港国安法」。這不禁讓人擔憂,那些曾在臉書上公開呼籲罷免的台灣人,未來前往香港還會安全嗎?
更值得玩味的是,台灣人民現在正打算罷免的是國民黨籍的民意代表,並非中国共產黨。然而從檢舉人「習起義」的角度來看,連罷免台灣的在野黨立委,都能被扣上「分裂祖国」的帽子,這豈不是間接證明了國民黨與中共之間有某種代理關係?我認為國民黨立委必須盡快出面,嚴厲譴責「習起義」這種將他們抹紅的行徑,「以正視聽」。
最後,我很期待香港的入境事務處和国安局能公開說明,台灣發起的這場罷免行動,究竟是否觸犯了香港的「国安法」?誠然,「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是荒謬之舉,但如今看來,香港這部號稱威力無窮的「国安大法」,即使相隔一個海,也似乎有可能被用來壓制台灣人民的正當民主訴求。
注
1
https://t.ly/t0aFN
2
https://t.ly/S6rTZ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blog-post_56.html
乌外长:不会接受不惜任何代价的和平,俄不得对乌加入北约拥有否决权
法广
乌克兰外长瑟比加(Andrii Sybiha)周五在乌克兰最高拉达发表讲话时表示,在和平解决方案框架内,俄罗斯不得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拥有否决权。
瑟比加指出,乌方不会接受“不惜任何代价的和平”,并概述了基辅就和平谈判的红线,称其“明确且不变”。他介绍称:“首先,我们不会同意承认任何暂时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为俄罗斯领土”。
瑟比加补充说,乌克兰不会同意对乌军的结构或规模施加任何限制、削减其国防工业或限制盟国的军事援助和盟军的驻扎。
瑟比加说:“第三,我们不会接受对乌克兰主权、对内或对外政策的任何限制,包括对我们希望加入的联盟和集团的选择”。
瑟比加承认,目前盟国之间尚未就乌克兰加入北约达成共识,但表示基辅将继续“积极努力以达成共识”。他补充说,“然而,俄罗斯或任何其他国家现在和将来都不能否决我们的选择”。
瑟比加周五在乌克兰最高拉达政府质询时间发言时还表示,乌方坚持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重点是世界越来越了解克里姆林宫的混合操纵策略,无论是复活节停战还是5月9日停战。
瑟比加说:“现在,我们目睹了克里姆林宫的一种新的混合操纵策略,他们用复活节或仪式性停战来逼迫我们。我们还看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所有这一切都是俄罗斯的操纵,是对美国和其他伙伴的和平努力的公然嘲弄”。
瑟比加表示,“我们坚持认为,现在是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压力,迫使其实现和平的时候了。军事威慑和经济压力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使其无法扩大侵略”。他亦指,“乌克兰明确并一贯主张在陆地、海上和空中实现无条件的全面停火。至少停火30天。我们已做好准备”。
瑟比加说:“俄罗斯必须同意真正、彻底和无条件的停火和建立信任措施,如首先归还乌克兰战俘、被绑架儿童和平民人质。只有在全面停火和人道主义建立信任措施的条件下,才能开始谈判——以任何形式,实现和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4%B9%8C%E5%A4%96%E9%95%BF%EF%BC%9A%E4%B8%8D%E4%BC%9A%E6%8E%A5%E5%8F%97%E4%B8%8D%E6%83%9C%E4%BB%BB%E4%BD%95%E4%BB%A3%E4%BB%B7%E7%9A%84%E5%92%8C%E5%B9%B3%EF%BC%8C%E4%BF%84%E4%B8%8D%E5%BE%97%E5%AF%B9%E4%B9%8C%E5%8A%A0%E5%85%A5%E5%8C%97%E7%BA%A6%E6%8B%A5%E6%9C%89%E5%90%A6%E5%86%B3%E6%9D%83.html
Friday, 2 May 2025
印巴两国相互关闭领空
巴基斯坦关闭领空之后,印度也关闭了其领空。印巴最新一轮关系紧张是由4月22日发生的袭击事件引发,这次严重流血事件的地点在印控区的克什米尔旅游胜地帕哈甘姆。袭击者杀害了25名印度人和1名尼泊尔人,另有近20人受伤,大多数为印度公民。
事件发生后,莫迪政府下令关闭通往巴基斯坦的主要边境口岸。
巴基斯坦采取报复措施,对印度航空关闭领空,印度航空因此面临燃油成本上升和航程延长的压力。
巴基斯坦周三表示,预计印度将在两天内发动军事打击,此前印度总理莫迪同意对最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发生的袭击进行报复。新德里认为伊斯兰堡对 4 月 22 日的袭击事件负责,该袭击造成 26 名平民死亡,但从未有人声称对此负责。巴基斯坦政府否认与此事有关。
在经历了一系列外交制裁、协议破裂和签证取消之后,印巴开始交火。从周三到周四,连续第七个晚上,印巴士兵在克什米尔事实上的边界控制线(LOC)上开火,有时双方距离只有几十米。伊斯兰堡还宣布,在24小时内击落了两架进入其克什米尔领空的印度小型侦察无人机。
然而,据巴基斯坦军队和印度军方消息人士称,前一天,两军举行了每周一次的“例行”电话会谈,其内容通常是保密的。
30日 巴基斯坦新闻部长塔拉(Attaullah Tarar)曾表示,巴基斯坦掌握“可靠情报”显示印度正打算发动军事攻击,他并矢言巴基斯坦将做出“果断的回应”。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50502-%E5%8D%B0%E5%B7%B4%E4%B8%A4%E5%9B%BD%E7%9B%B8%E4%BA%92%E5%85%B3%E9%97%AD%E9%A2%86%E7%A9%BA
5月2日起取消800美元"小额豁免"!
自周五起,所有来自中国的包裹,即使是包含美国人大量购买的廉价商品的包裹,在美国都将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此前,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包裹,如果价值不超过800美元,即可免征关税。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寄送的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最初须缴纳相当于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并在今年6月1日后增加到每件50美元。
但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贸易战中,这项被称为“最低限度”的豁免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周五04:01终止。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电商巨头Temu、Shein和全球速卖。
具体而言,由UPS和FedEx等私营承运商运送的包裹现在要缴纳145%的关税,自4月初以来所有过境的中国产品也一样。对于通过邮政服务运送的包裹,它们要么被征收相当于其价值120%的关税,要么被统一征收100美元的关税。这项统一收费将于6月1日起上调至200美元。
据法新社周五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因此受到质疑,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直接从中国发货的商品在结账时价格突然上涨,并添加了“进口费用”。
例如,一副售价8.74美元的耳机,由于新增的145%关税,账单金额上涨了12.67美元,总计21.41美元(不含当地税和运费)。“根据美国现行监管要求,所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并计划在美国消费的产品都将缴纳所有进口关税(...)” 。
另一方面,在Temu的美国网站上,主打产品现在会贴上一个绿色小标签,上面写着“本地商品”。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在美国生产的,而是它们已经在美国仓库,因此免征新的关税。公司强调“这意味着您无需支付关税”,以安抚买家。
当记者联系到该公司时,该公司告诉法新社,它正在“改变运营模式”:目前其在美国“所有销售”都由“位于”那里的“供应商”供应。然而,由于中国新货供应不足,这种策略可能会面临枯竭的风险。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曾多次表示,双方的关税都已达到相当于贸易“禁运”的水平。盛顿方面表示愿意缓和紧张局势,但似乎不愿迈出第一步。北京方面周五表示,正在“评估”美国的谈判提议。
周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下午 4:05 左右,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电商网站股价普遍上涨:拼多多(Temu 的母公司)上涨 4.34%,阿里巴巴上涨 3.77%,京东上涨 4.12%。
据白宫称,每天有超过 400 万个享受免税政策的包裹抵达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 2 月初首次宣布恢复对这些小额货物征收关税,但随后暂停这一决定,以便政府及其机构有时间做好准备。
同样面临包裹涌入的问题,法国上周建议对来自欧盟以外国家的包裹征收“手续费”。这些统一费率将持续到 2026 年至 2028 年,届时欧盟可能会取消目前对价值低于 150 欧元包裹的关税豁免。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2-5%E6%9C%882%E6%97%A5%E8%B5%B7%E5%8F%96%E6%B6%88800%E7%BE%8E%E5%85%83-%E5%B0%8F%E9%A2%9D%E8%B1%81%E5%85%8D
港文汇报威胁:香港长和“执迷不悟” 必要时使用国安法
自由亚洲
路透社报道,香港富商李嘉诚旗下长和向美国财团出售港口事件,香港多次批评长和,并获港澳办和中联办转发文章的《文汇报》,周四又发表评论称,在长和事件上,可用的法律不仅仅是反垄断法,必要时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也可以使用。
评论并指,中央政府对长和事件“严重关切和警示”,“但长和依然执迷不悟充耳不闻,企图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变着花样逃避审查。”
该评论续称,当前正值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极限施压的关键时刻,长和向美国出售港口资产,令特朗普得以有机会对中国航运业实施“卡脖子”行动,这种罔顾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无异于通敌、资敌。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上周日表示,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周一称,希望有关各方审慎行事,与中方有关部门充分沟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6%B8%AF%E6%96%87%E6%B1%87%E6%8A%A5%E5%A8%81%E8%83%81%EF%BC%9A%E9%A6%99%E6%B8%AF%E9%95%BF%E5%92%8C%E2%80%9C%E6%89%A7%E8%BF%B7%E4%B8%8D%E6%82%9F%E2%80%9D%7C%E5%BF%85%E8%A6%81%E6%97%B6%E4%BD%BF%E7%94%A8%E5%9B%BD%E5%AE%89%E6%B3%95.html
无国界记者:中国对新闻自由的限制程度前所未有
法广
2025无国界记者全球新闻自由状况地图
国际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5月2日发布2025全球新闻自由度最新排行榜。这个以维护新闻自由为宗旨的团体20多年来一直跟踪世界各地新闻自由状况,并对各国形势从政治、经济、司法等不同角度做出评估。该组织今年首次认为,全球新闻自由形势整体下降,处境艰难。对于严密控制资讯(通常透过经济手段)的政权居多的亚太地区,这份最新报告特别强调威权体制对媒体的系统性控制。在这份最新报告中,中国的新闻自由度排行与2024年相比再后退6个位次,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行第178。曾有“自由港”之称的香港排名也再跌落五个位次,位居第140。华语世界显然只有台湾不仅排名靠前,而且还在不断进步,在2025年排行第24位。在台北的无国界记者亚太区办公室倡议经理白奥兰(Alexandra Bielakowska)女士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介绍这个最新排名背后,中港台三地最近一年间新闻自由环境的变化。
中国对新闻自由的限制的程度前所未有
中国的新闻自由状况一直为国际社会诟病,尤其因众多新闻工作者被送入监狱,而被无国界记者组织称作是全球最大的记者监狱。中国在无国界记者的年度排行榜上长年在榜尾徘徊。但2024年排名从此前一年的179上升至172,而在这次最新排行中有跌落至第178位。如何解释这种倒退呢?
白奥兰:“中国近年来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不断加剧,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那些原本坚持在一线进行独立报道的媒体几乎难以为继。现在几乎找不到还在继续独立报道的记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这样的工作,而是他们不得不转入地下工作。只要当局发现有人做独立报道,或者以实名发布任何报道内容,这些记者就可能立刻成为打击目标。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现实。”
“与此同时,外国记者也继续面对多种限制。这些限制始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当时大家以为随着时间推移,记者会有更多机会参加新闻发布会、报道官方会议、有机会获得签证、进入中国继续他们的工作等等。但事实是,中国还在执行严格的签证审批政策,并不允许所有记者进入中国国内工作。他们常常随意决定谁可以留在北京报道新闻。”
“而且,中国也频繁针对外国独立记者展开抹黑行动。最近,几名法国记者因调查报道一家中国公司而遭到网络骚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香港新闻自由指数评分从未如此之低
香港的新闻自由排行从2024年的第135跌落到了2025年的第140。白奥兰特别指出,香港新闻自由指数评分从未如此之低,只有39分。也是无国界记者开始评估香港形势以来,首次将这座城市列入新闻自由状况“非常严重”类别。她解释说:
白奥兰:“在过去三年里,香港的新闻环境持续恶化。我们可以看到多个指标导致香港评分急剧下滑。其中一个关键事件是:香港有史以来,首次有记者因为其工作被判刑,就是说,他们因发表被当局认定为“煽动性”的文章而获罪。《立场新闻》总编辑被判入狱,就是一个例证。”
“不仅如此。仍在香港运作的媒体机构也面临着各种行政压力、监控,以及对记者的威胁,包括人身威胁和人肉搜索。那些依然努力在香港报道新闻的记者,工作环境愈发恶劣,几乎无法继续坚持,尽管他们极力想要留在当地、尽己所能继续报道。”
台湾新闻自由仍有提升空间
台湾在新闻自由度排行榜上的排名不仅是华语世界,也是东亚地区的一个亮点。在2025年位居第24。台湾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从2020年的24%上升到了如今的33%。但“无国界记者"认为台湾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白奥兰:“台湾在媒体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且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意愿。例如:媒体高度对立、公共广播机构资金不足。过去一年甚至因为两党在立法院的争执,而预算更加紧缩。而且,台湾媒体本身也缺乏透明度。”
“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台湾的一些媒体正在尝试主动应对这些问题,并参与各种倡议,比如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推动的“新闻可信度倡议”(Journalism Trust Initiative)。台湾的广播媒体——中央广播电台(RTI)就是亚洲首批通过该标准认证的机构之一。”
“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台湾媒体自身有从基层推动改革的愿望。但我们希望能看到改革的政治意愿。特别是在当前中国不断提升压力、假讯息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这对台湾新闻自由的韧性至关重要。”
中国试图对外输出信息管控模式
无国界记者组织注意到,中国试图向其它国家输出自己的信息管控模式,不只是针对威权政体,而是也在有意识地试图影响脆弱的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白奥兰女士指出,越南大多数信息监管规定就是以中国的做法为样本。缅甸2022年初军事政变以来,中国持续与军政权合作,传授限制国内信息流通的经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出访马来西亚时,也与一些当地媒体签署了合作协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6%97%A0%E5%9B%BD%E7%95%8C%E8%AE%B0%E8%80%85%EF%BC%9A%E4%B8%AD%E5%9B%BD%E5%AF%B9%E6%96%B0%E9%97%BB%E8%87%AA%E7%94%B1%E7%9A%84%E9%99%90%E5%88%B6%E7%A8%8B%E5%BA%A6%E5%89%8D%E6%89%80%E6%9C%AA%E6%9C%89.html
关税谈判进行时:美日卡在汽车里 美欧缠在数字中 中国并非只在观察
在印度和韩国之后,欧盟日本等世界经济体都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战中艰难前行。中国似在观察,但也在幕后行动。
美日谈判卡在汽车钢铁等产品里
先看日本:日本与美国政府美东时间5月1日就关税在美国财政部召开第2轮阁员级谈判,历时2小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出席,日方由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出席。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赤泽就特朗普关税表示:“已强烈要求(美方)重新检视一连串措施”。双方同意明天起展开事务层级密切的协商,并在5月中以后再度召开阁员级谈判。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在美日部长级关税谈判5月1日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包括汽车、钢铁、铝等的关税要调降存在有难度。美方还要求日本重新调整与汽车有关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农产品扩大进口等,这些都与美方要求删减对日贸易赤字有关。对此,日方态度强烈反弹,再度要求美方要重新调整一连串的关税措施。
远在东京的日本首相石破茂2日在媒体上直言,特朗普政府对日本的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的作法,日本绝对不能接受。有关美国期待削减对日贸易赤字一事,石破表示,“会尽可能做,但绝不能导致日本的就业机会丧失”。针对美日关税谈判,石破在首相官邸(行政中心)对媒体表示:当然是早一点谈妥是最好的,但绝不能为了抢快而损及国家利益。
石破还说,接获赤泽报告得知“美日双方目前尚未找到共识,但进行了非常具前瞻性、建设性的谈判”。
日本要求美国撤销关税措施的立场不变。石破强调,“彼此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在谈判,将全力以赴”。至于美日的关税谈判何时才能达成共识,石破说:“这不应该讲”。
美欧谈判前仍缠在贸易赤字数字中
尚未与美国举行关税谈判的欧盟正在准备“战场”,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1日刊出的专访中,欧盟贸易执委塞夫柯维奇(Maros Sefcovic)表示:欧盟愿意迅速解决美国对欧盟约50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包括采购美国天然气、大豆或其他产品。不过这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喊出的对欧逆差超过3000亿美元有很大不同。
自从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欧盟执委会都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加的综合评估数字为论据,因为欧盟对美货物贸易虽有近2000亿欧元顺差,但对美服务贸易则为逆差,两相加减后,执委会主张2023年“欧盟对美国只有一个小小的480亿欧元顺差”。
但特朗普无视美国在与欧盟的服务贸易中一直是“赚到的”的状况。他一直坚称:美国对欧货物贸易逆差数字是3000亿美元,甚至是3500亿美元。这也超过了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2024年数据:美国对欧盟的货物贸易逆差为2356亿美元。
为了解决双方在贸易逆差数字如何计算的难题,欧盟向特朗普显示愿意购买美国天然气和大豆等农产品的“橄榄枝”,欧盟贸易执委塞夫柯维奇在专访中说:“如果我们认为的赤字问题是500亿欧元,我相信我们真的可以......透过购买液化天然气(LNG)、大豆等一些农产品或其他领域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而执委会贸易领域发言人吉尔(Olof Gill)在5月2日例行记者会上也强调: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先前已提出过采购美国天然气的说法,因此欧盟立场未变,对美贸易谈判的所有选项都能谈,目标是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中国在观察但非按兵不动
从4月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三番两次加码关税,北京反呛奉陪到底,贸易战越打越烈。在世界各国开始与美国走上谈判桌之际,中国仍按兵不动。
据南华早报报导,中国目前仍在观察美国总统特朗普身边的顾问,看哪一派更具影响力。中国并不急于和美国进行实质谈判,因为此时如果开始谈判,“就像在不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形下亮牌”。
这篇报导另引述多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分析,北京观望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到7月底,即美国给予多数国家的90天关税宽限期到期,“关键在于观察美国的市场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以及7月左右的市场表现」。相较于上一次,这次贸易摩擦可能会持续更久,但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中国并不孤单”,因为不论对手还是盟友,同样受到关税冲击并在寻找应对方式。此外,北京也正观望包括印度与印尼等国家,会与美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而美国的官员目前似乎也在观望,看其他国家会开出什么条件,而决定一切的人,仍就是特朗普。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暗中低调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反应。 5月1日彭博报导,中国悄悄开始对部分美国商品豁免关税,中国贸易商与企业过去一周期间流传一份包含药品及工业化学品在内的131项美国产品豁免关税清单。可能涵盖价值约4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或占去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总额24%左右。此举似乎是为了减缓贸易战对中国自身经济的冲击。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50502-%E5%85%B3%E7%A8%8E%E8%B0%88%E5%88%A4-%E7%BE%8E%E6%97%A5%E5%8D%A1%E5%9C%A8%E6%B1%BD%E8%BD%A6%E9%87%8C-%E7%BE%8E%E6%AC%A7%E7%BC%A0%E5%9C%A8%E6%95%B0%E5%AD%97%E4%B8%AD-%E4%B8%AD%E5%9B%BD%E5%B9%B6%E9%9D%9E%E5%8F%AA%E5%9C%A8%E8%A7%82%E5%AF%9F
陳日君最後的一人戰爭
軒翥而翔
臉書
2020年,88歲的陳日君曾隻身遠赴梵蒂岡求見教宗方濟各,想當面遞信求教宗任命「忠於信仰」的香港新主教,但等候多日一直遭拒見,無奈返港。陳日君與方濟各二人之分歧有多深,可見一斑。這位Cardinal Zen曾批評主管梵蒂岡外交的國務卿Pietro Parolin缺乏信仰,應該辭職。但明眼人一聽便知,這只是清君側的託辭。梵蒂岡的外交路線,特別是中梵關係等大事,又豈是國務卿一人主導,而無方濟各首肯?只是教宗要維持其形象,不方便出面的事情由國務卿代理而已。直到2022年,陳日君因為612基金被捕控以「勾結外國勢力罪」,方濟各才首次開口親揭自己對陳日君與中國的認知與立場。
在2022年一程從哈薩克回羅馬的飛機上,記者訪問方濟各:你一直強調宗教自由的重要,那你是否認為審訊陳日君是違反宗教自由?方濟各回應的原文虛辭濫調甚多,但大意為:我不會說中國不民主,因為中國是個複雜的國家(下刪兩段稱中國有很多個省很多種文化,是以了解中國很艱難)。所以比起說中國不民主,我會支持對話路線。
雖然方濟各有點答非所問,記者問陳日君案是否違反宗教自由,方濟各答不會說中國不民主,理由是中國很大很複雜。但其態度卻十分明顯,就是「為了對話不會非議中國政府」。這也是方濟各唯一一次親示與陳日君之分歧。方濟各一直被視為最開明的教宗,其開明路線與前任保守的本篤十六世成鮮明對比,所以有人拍了《The Two Popes》來歌頌之。他對同性戀友好,支持civic union,寬容對待墜胎婦女,深受西方進步左派歡迎,在教內外聲譽俱佳。舉目天主教內,有多少人支持陳日君呢?可謂少之又少。飛機訪問之後,有天主教傳媒評論稱教宗背叛了陳日君,亦有德國樞機Gerhard Muller 直斥整個教廷高層在陳日君案上沈默,點名樞機團團長,國務卿,和教宗都沒有發文支持陳日君,連公開為陳祈禱都欠奉。但這些聲音都未能引起廣泛迴響。
梵蒂岡選舉教宗的Conclave即將舉行,今次熱門候選人眾多,當中就包括了曾被陳日君批評的國務卿Pietro Parolin。93歲的陳日君此行去梵蒂岡,因為超齡不能參與選舉,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影響參選者修改方濟各與Pietro Parolin的路線。但他是孤獨的,教內支持者稀,自由派把持的西方傳媒也不太關心。這很可能,是他最後的一人戰爭。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blog-post_43.html
自由亚洲电台将关闭藏语和维吾尔语频道
大纪元
自由亚洲电台(RFA)宣布将关闭其藏语和维吾尔语频道,原因是资金前景不明。
据美国“政治家”网站(Politico)5月1日报导,自由亚洲电台宣布,将被迫于5月9日关闭其藏语和维吾尔语新闻服务,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
自由亚洲电台发言人罗希特‧马哈詹(Rohit Mahajan)就该决定解释说:“美国全球媒体署(USAGM)没有能够保证我们会及时或持续地获得国会拨款。这加剧了我们的财务压力。”
他表示:“遗憾的是,这使我们不得不继续实施休假计划,并在未来几周内关闭50%的多语种新闻服务。”
3月14日,川普(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份名为“继续削减联邦官僚机构”的行政令,8个机构被勒令将业务和人员缩减至最低限度,其中包括美国全球媒体署(USAGM)。
该命令颁布后,美国之音(VOA)、自由欧洲电台(RFE)和自由亚洲电台(RFA)等全球媒体署下属单位的资金立即被冻结。在美国之音,1300多名员工立即被告知进入休假状态,所有工作停摆。
之后,美国之音的员工就该决定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4月23日,美国华盛顿联邦法官罗伊斯‧兰伯斯(Royce Lamberth)作出裁决:在法院经过全面审理并就关闭美国之音等对外广播机构的决定作出判决之前,政府必须恢复对它们的联邦资助。
这项判决还写道,政府大幅削减经费的措施并无法律依据,因此,美国政府部门必须重新录用所有被解聘的员工。除美国之音外,这项法院裁决也适用于自由亚洲电台。
自由亚洲电台对该裁决表示欢迎。RFA台长方贝(Bay Fang)就此发表声明,敦促国际媒体署恢复发放国会给该台的拨款,以便该台能够正常运作。
她指出,国际媒体署停止发放拨款后,超过四分之三的在美员工被放无薪假,几乎所有海外记者的合约都已被终止。若不恢复拨款,这种状态将会持续下去。
美国司法部已针对兰伯斯法官的这项裁决提出了上诉。
川普政府关闭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的做法立即引发了关注和热议。对此表示支持的人士认为,美国之音已经沦为了服务于党派利益的左翼媒体,虽然每年获得巨额拨款,但并没有起到向全球宣传真正的美国政策和价值观的作用。
在2月份,政府DOGE部门负责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说,这些机构“只是激进的左派疯子在自说自话,而且每年烧掉美国纳税人10亿美元”。
与此同时,很多曾收听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多年的人士则对此表示惋惜。其中,藏族作家和诗人茨仁唯色的评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她在3月25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勿让藏人的声音消失:RFA与VOA藏语部不应被关闭”的文章中表示:“RFA和VOA藏语部运行数十年,是藏人突破信息封锁的生命线,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不仅为境内外藏人提供了TIBET真相的窗口,也为国际社会了解TIBET提供了宝贵资讯。”
她还说:“如今它们面临被关闭的命运,西藏议题或可能将进一步在国际社会边缘化,全球对藏人处境的关注也可能将随之减弱。”
美国之音于1942年首次开播,当时的节目用德语制作,以对抗纳粹政权的宣传,为德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替代广播节目。之后,美国之音频道的语种数量迅速增加。
在冷战期间,出于类似的使命,美国之音成立了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1996年又成立了自由亚洲电台。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5/%E8%87%AA%E7%94%B1%E4%BA%9A%E6%B4%B2%E7%94%B5%E5%8F%B0%E5%B0%86%E5%85%B3%E9%97%AD%E8%97%8F%E8%AF%AD%E5%92%8C%E7%BB%B4%E5%90%BE%E5%B0%94%E8%AF%AD%E9%A2%91%E9%81%93.html
香港47人案:毛孟静出狱后首发文 分享狱中经历并感谢关心
香港民主派初选案中首批刑满的4名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谭文豪、郭家麒和范国威日前出狱。毛孟静周五早上在社交媒体以英语发文,向所有支持她的亲友致谢,特别提及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无国界记者、已解散的香港融乐会。她表示监狱中不孤独也不无聊,亦记挂仍在狱中的同案被告。
毛孟静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脸书表示:“我的监狱经历:非常感谢在我出狱后给予我的关心和照顾。监狱生活是超现实的,一开始几乎就是卡夫卡式的。但由于监狱内的社交安排,我并没有遭受孤独和无聊这两大监禁创伤”。
毛孟静补充道,“在羁押期间,我阅读了300多本书,主要是小说。我还在学习法语~我想再次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特别是陈日君枢机主教、无国界记者组织和已解散的少数民族权利组织香港融乐会。我的关心与仍在羁押中的同案被告同在”。
毛孟静还在社交媒体发布出狱当日在家拍摄的图片,相中她略带白发,向镜头微笑,背景可见“欢迎回家”横额。毛孟静是香港民主派政治人物及前传媒工作者,曾任香港九龙西选区立法会议员及民主派会议召集人,亦曾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兼任讲师。
2021年初,毛孟静因参与2020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民主派初选,被判违犯《香港国安法》,而被判囚50个月。2025年4月29日,毛孟静刑满出狱。
因参与香港民主派“35+”初选而被判入狱的四名民主派前香港立法会议员于本周二(4月29日)获释,成为45名被定罪者中首批获释的人员。
4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指在2020年举行非正式初选,筛选立法会选举候选人以争取过半席位,随后再以无差别否决港府预算案的方式,迫使行政长官对反修例运动的“五大诉求”让步。此举被指控涉嫌颠覆国家政权。
2021年初,这47人被以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名逮捕并起诉。经耗时长久的审讯后,此案去年11月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宣判,47人中有45人被裁定罪成,刑期从四年两个月至10年不等。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B8%AF%E6%BE%B3%E5%8F%B0/20250502-%E9%A6%99%E6%B8%AF47%E4%BA%BA%E6%A1%88-%E6%AF%9B%E5%AD%9F%E9%9D%99%E5%87%BA%E7%8B%B1%E5%90%8E%E9%A6%96%E5%8F%91%E6%96%87-%E5%88%86%E4%BA%AB%E7%8B%B1%E4%B8%AD%E7%BB%8F%E5%8E%86%E5%B9%B6%E6%84%9F%E8%B0%A2%E5%85%B3%E5%BF%83
特朗普百日执政:亚洲政策怎么转?
美国的朋友与对手都在重新评估与华圣盾的关系,北京趁势而起,可能将与美国的关税对峙是为长期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重返白宫百日之际,再次让世界为美国的外交与经济政策震荡不已。尽管支持与反对的声浪不绝于耳,但他的政策正勾勒出一幅具战略深度、但风险极高的全球布局。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国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和台湾事务的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在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喜娜(Sheena Chestnut Greitens)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美中关系恶化的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美国与中国都认为领导人层级的外交,对解决当前贸易战僵局至关重要,但双方对于接触方式却有截然不同想法。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双方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发且直接的,但北京认为,会晤必须透过事前的工作接触进行精心筹备。
从中国对于4月开始的美中关税战反应来说,北京似乎正将这届新政府视为一项需长期应对的挑战,而非一场应当急于解决的危机。
特朗普上任后迅速实施一系列剧烈变革,包括大规模贸易关税、移民驱逐、对盟邦与敌对国家一视同仁的经济压力,在外交政策方面,亚洲成为焦点区域。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的高级国防分析师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在美国媒体《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专栏指出,这是自二战以来印太地区最动荡的地缘政治时刻之一。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极端不确定性,促使美国的盟友和伙伴都在探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更多地向中国靠拢的可能性。
4月初推出的高额关税不仅对敌,也对盟友一视同仁,导致亚太国家纷纷重新思考对美关系。越南虽遭受高达46%的关税,却选择向中国递出橄榄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后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强调“反对单边霸凌”并暗讽美国,进一步展现北京在地区的战略魅力攻势。
日本与南韩则同样处于两难。虽然官方坚称仍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但3月底日韩与中国举行的三方会谈,显示出北京积极促成区域贸易抗美。尽管这种联合尚未成形,但亚洲国家的“战略对冲”心态日益浓厚。
印度方面,总理莫迪一方面强调与美国的坚实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忘与北京保持和解氛围。由于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印度似乎正为可能的美中关系变化预作准备。
新加坡学者、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郭晨熹(Lynn Kuok)投书《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指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要求世界各国选边站,华盛顿向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承担后果。
上任100天,特朗普要求印度对全面关税做出让步,提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取决于乌克兰是否愿意接受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告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要么达成协议,要么美国退出”。
郭晨熹认为,若美国坚持这种强硬策略,世界各国将面临艰难的选择,尤其在亚洲,因为亚洲各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博弈。
如果失去美国强大的影响力,该地区的战略选择将会缩小,各国政府将失去向中国施压的能力。但若被迫选边站,这些国家将必须权衡美国的影响力、华盛顿承诺的可靠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及潜在的替代方案。
投书写道,若对这些国家展开胁迫,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尤其中国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接近,在亚洲地区有广泛的经济联系。
亚洲国家不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美国可以强迫,但可能不喜欢他们给出的答案。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7%BE%8E%E5%9B%BD%E4%B8%93%E6%A0%8F/20250502-%E7%89%B9%E6%9C%97%E6%99%AE%E7%99%BE%E6%97%A5%E6%89%A7%E6%94%BF-%E4%BA%9A%E6%B4%B2%E6%94%BF%E7%AD%96%E6%80%8E%E4%B9%88%E8%BD%AC
中国的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为何还不启动结构性改革?
各位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今日出刊的法国主流报刊头版多聚焦美国和乌克兰的矿产协议。与中国相关的话题则更多以中美贸易战的分析为主。
今日出刊的经济类回声报刊登了一篇长篇采访,标题为“在贸易战中,损失最大的会是中国”,采访对象是阿加莎·克拉茨。她是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合伙人,该集团是一家专注于中国、技术及全球地缘政治趋势的美国营利性研究机构。她分析了贸易战的后果、中国的应对举措,并指出欧洲应如何在这场冲突中定位自身。
北京对特朗普幻灭:从克制观望,到强力反击
在这篇采访中,阿加莎·克拉茨解释称,目前北京决定予以强力反击,对美国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同时对内展现中国政府不会任人宰割的决心。这与中国最初的观望态度不同。她认为,中国一开始选择观望,期待后续有谈判机会,是因为中国视特朗普为鸽派人物,在以对华强硬派为主的美国政府中相对温和,其政府成员更容易“被拉拢”。中国希望通过特朗普实现对过去几年美中紧张关系的某种缓解。然而形势迅速恶化,例如万斯将中国人比作农民,赫格塞思推动加强美日防务合作……美国对华对抗政策的持续信号不断积累,促使中国决策层重新评估立场。
阿加莎-克拉茨认为,中美贸易的当前关税水平已超过100%,状态不可持续。未来关税必然会下降,但不会回到10%或20%的水平,更可能在30%至40%之间达成长期平衡。
中国和美国,谁的损失会更大?
那么,谁的损失会更大些?克拉茨指出,美国方面,就业、通胀和贸易数据是关键。美国的通胀在短期内影响有限,因为美企提前备了货。然而从6月开始,美国经济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中国方面可能有更多缓冲时间。中国出口商过去几个月大量“抢出口”至美国,因此短期内仍有喘息空间。中国的冲击将在第三季度初开始显现。
克拉茨指出,从结构上看,中国面临更大的风险。根据其进行的测算,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5%,其中1.4个百分点来自出口。以金额计,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其中约五分之一出口(包括直接与间接出口)流向美国。若美方实施禁运,中国增长将大幅放缓。
中国当然会寻求开拓欧洲和亚洲市场。但这些市场本身也在保护本国产业。荣鼎集团分析认为,欧洲有25%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受到中国出口威胁。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更甚。因此这些国家极可能上调关税以自保。因此若这些市场也对中国关上大门,冲击将更为严重。况且,中国企业正面临通缩压力,价格和利润空间极其有限。目前,中国有23%的制造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排除出现连锁反应。
中国选择继续管理危机,而不启动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克拉茨认为,中国的政策空间极其有限。财政收入下滑,削弱了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的能力。政府必须在支持出口、刺激消费与推动创新之间做出艰难取舍。而中国长期以来存在产能过剩、投资过度、储蓄过高但消费不足的问题。要推动消费,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涵盖医疗、教育和养老金体系,将预防性储蓄转向消费。同时也需提高工资水平,恢复居民信心。但这类改革投资巨大。中国还需进行税制改革。目前中国的主要税收来源是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有动力让工业部门超常发展。因此,中央政府需找到激励地方支持消费的办法。此外中国还需改革金融体系,目前国有企业融资能力远强于私营企业。资金应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
克拉茨同意“中国的增长模式已走到了尽头”的观点。但她认为,目前中国可能仍将选择持续“危机管理”的方式,而不是启动真正的结构性改革。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未来十年年均增长率可能将维持在2%至3%,类似日本的“失去的十年”。
克拉茨指出,若中国不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想成为国际性科技强国,就必须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企业破产、员工失业等风险增加……这些问题极为敏感,政治成本巨大,可能动摇中共的执政合法性。而中共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并不会让特朗普因此胜出。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502-%E4%B8%AD%E5%9B%BD%E7%9A%84%E5%A2%9E%E9%95%BF%E6%A8%A1%E5%BC%8F-%E5%B7%B2%E8%B5%B0%E5%88%B0%E5%B0%BD%E5%A4%B4-%EF%BC%8C%E4%B8%BA%E4%BD%95%E4%B8%8D%E5%90%AF%E5%8A%A8%E7%BB%93%E6%9E%84%E6%80%A7%E6%94%B9%E9%9D%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