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臉書
近年台灣共諜案頻傳,2024 年就有 64 人遭起訴,遠高於 2022 年的 10 人與 2021 年的 16 人。從總統府前官員到外交部助理,甚至現退役軍人頻頻捲入,顯示中共滲透早已無孔不入。這些現實案例,正好呼應前美國前中情局官員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在《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中的研究:中共的情報行動,已從隱密的特務工作,演變為滲透整個社會的「舉國體制」。
作者分析了 855 起中國間諜案例,揭示出幾個核心趨勢:
第一,中國國安部近年大幅改變手法,利用社群媒體與人脈網絡進行招募;第二,中共透過法律如《國家情報法》《反間諜法》,強制所有中國公民與企業「依法協助」情報工作,形同全民皆兵;第三,情報行動逐漸「商業化」,個人與企業自發竊密,再轉售給國安單位,形成新型情報市場。
這些特徵讓中國的間諜行動具有無限延展性。從學生、訪問學者、科研人員到僑社、黑幫、宮廟,人人都可能成為情報觸角。這正與台灣國安局報告中提到的五大管道、四大手法不謀而合:退役拉攏現役、債務脅迫、黑道與地下錢莊滲透,都是典型的「全民動員」戰術。
書中最令人警醒的數據,是超過 35% 的中國間諜案例直指台灣。對北京而言,台灣既是統一戰略的必爭之地,也是實驗與檢驗間諜手法的最佳場域。
近年在台灣揭露的案例——無論是退役軍人遭金錢利誘、現役軍人被網路勾聯,還是政界人士與親中團體受到滲透——都符合作者所揭示的模式。間諜目的不僅是竊取軍事機敏,更在於削弱社會信任、影響民主選舉。這也解釋了賴清德總統推動重建軍事法庭的必要性:在司法層面建立專責機制,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嚴重的軍事間諜問題。
艾夫提米亞迪斯也提醒,間諜行動不只是軍事與情報問題,更關乎全球經濟與民主的安全。他指出,中共竊取的科技幾乎與官方戰略文件(如《中國製造 2025》)完全吻合,顯示這是經濟發展與軍事現代化的核心手段。
同時,中共的政治影響行動已經延伸到美國地方政府與州級政界,透過統戰與金援滲透,試圖由下而上影響民主制度。這一點與華府智庫 GTI 的最新報告不謀而合:台灣若要反制,不僅要強化反間諜法制,更應建立「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加重刑罰並嚴格監督卸任官員赴中行程,避免成為中共的政治槓桿。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安部去年聲稱「破獲千餘起台灣間諜案」,營造出台灣對中滲透的假象。然而,許多案件如富察、李孟居,都更像是「人質外交」或製造恐懼的宣傳。艾夫提米亞迪斯的研究提供了對照:真正的情報行動往往隱秘複雜,不會輕易被北京「大張旗鼓」展示。這些對台灣人的「冤假錯案」,其實是北京情報戰的另一環節——心理戰。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把間諜從神秘的黑影世界,拉回到社會現實:間諜可能是教授、商人、學者,可能透過宮廟活動或學術交流展開行動。這提醒台灣社會:反制中共間諜不只是檢調或國安單位的任務,而是全民必須具備的警覺。
如同作者所言,台灣的防線不只是飛彈與軍隊,更是社會韌性與知識。唯有理解中共間諜戰術,培養批判思維,台灣才能在這場隱形戰爭中自保。
汪浩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