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20 September 2025

費學禮:中國閱兵對台灣的威脅

@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 Jr.)
自由時報-星期専論20250914


九月三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共產黨及其黨軍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一場閱兵儀式,公開展示威脅台灣的現役新型武器。台灣正透過增加和更新軍事投資,來因應其中一部分威脅,但另外一些威脅則無法單憑己力加以應對,必須依賴美國這種強大盟友採取主動。

中共試圖取代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領導地位,這場閱兵的目的即在於此。同樣發揮作用的,還有中國八月卅一日至九月一日在天津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SCO)高峰會。自二○○一年以來,上合組織便著重舉行大型多邊軍事演習,今年中國又更進一步,承諾將成立一個開發銀行。

擴大認知作戰 迫使台灣妥協投降

上合組織峰會與九月三日大閱兵的「連環出擊」,同時展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能夠在權力博弈上壓過美國總統川普。此前,川普甫於六月廿一日轟炸中國盟友伊朗的核武器設施,並試圖分化俄羅斯,離開由中國主導的「邪惡軸心」(Axis of Evil)。

八月十五日,川普在阿拉斯加州接待俄羅斯獨裁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針對如何結束烏克蘭戰爭展開認真的談判,這場會晤持續約六個小時。儘管俄國在這場戰爭中幾乎滅頂,但也獲得北韓與中國在軍事上的支持。川普還安排一架B-2匿蹤轟炸機飛越上空,試圖讓普廷留下深刻印象。

兩週後,普廷在北京逗留約五天,並以最重要的主賓身分,出席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閱兵式。這場閱兵在地面上展示超過八十種不同武器,空中還有逾一百架軍機編隊飛行。

在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共「世界新秩序」的縮影:全球四個主要擁核獨裁政權的領袖齊步並行,包括習近平、普廷,以及中國核武代理人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Shehbaz Sharif), 與北韓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是首次在外國的多邊峰會層級活動中亮相。

這些獨裁政權構成中共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由中共主導的天命。對台灣而言,命運的起點將是俄羅斯與北韓直接協助中國,發動戰爭以摧毀台灣的民主。

然而,在中共/解放軍鋪天蓋地的「認知作戰」攻勢中,即利用資訊/惡意假訊息動員來操縱敵人的手法,或許最具威力的宣傳「炸彈」,出現在九月三日閱兵後,官方「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對高志凱教授的專訪。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輪番上陣的御用喉舌中,高志凱是當前的明星人物之一。

高志凱在訪談中揭櫫了中共新的重要宣傳主軸,他聲稱:「…我深信,而且愈來愈相信,中國軍隊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勁旅,無可匹敵。」

可以預期,中共操弄「認知」的大合奏,將無所不用其極地渲染這個「主旋律」,因為它能夠:(一)使中國人民相信,他們永遠無法逃脫中共的專制統治;(二)迫使其他大多數國家愈來愈遷就北京,愈來愈不在乎華盛頓;(三)離間美國的盟友質疑其同盟的力量;(四)進一步削弱台灣人民對華盛頓會伸出援手的信心,從而壯大鼓吹對中共妥協的聲音,也就是投降。

九月三日的閱兵,是習近平在二○一五年底啟動「全面深化國防和軍事改革」成果的展現,並揭示了若干對台灣的新威脅,這些威脅同時也影響到美國的軍事優勢地位。

打造中國「紅穹」 攻擊川普「金穹」

數十年來,中國始終拒絕就其核武庫設限進行談判,同時從最早反對前總統雷根的「戰略防禦倡議」(SDI)開始,抨擊美國持續推動的飛彈防禦計畫。如今,解放軍正在打造自己的「紅穹」(Red Dome)國家級飛彈防禦系統,藉此追求核武優勢,目的在於更有效地遏制華盛頓防衛台灣。

川普承諾要建立一套全國飛彈防禦系統「金穹」(Golden Dome),以保護美國及其盟友。此舉旨在削弱中國與俄羅斯核武器的脅迫力—兩國甚至可能協同使用核武—並將核飛彈競賽引導至一場新的非核飛彈較勁。

然而,在九月三日閱兵中,解放軍公開新型「紅旗-19」大型飛彈攔截器,具備攔截來襲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以及攻擊低地球軌道(LEO)衛星的能力,將解放軍過去廿年來對雷達與衛星早期預警系統的投資,落實為以高速撞擊直接摧毀目標的動能打擊能力,其中部分技術還獲得俄羅斯的協助。

此外,解放軍也展示一套由陸基、海基、空射飛彈構成的「三位一體」核武體系:採用液體燃料、部署於大型發射井的「東風-5丙」洲際彈道飛彈,似為取代第一代「東風-5型」飛彈的單彈頭版本,但也可能具備「分離軌道轟炸系統」(FOBS)能力,可繞經南極軌跡(South Pole-trajectory)攻擊美國, 藉此升高對金穹防禦系統的壓力。

解放軍還展示了新型的「東風-61型」機動式洲際彈道飛彈,可能是「東風-41型」的改良版,或許還搭載多枚難以攔截的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GV)彈頭;還有採用一體化冷發射管(self-contained cold-launch tube)的「東風-31乙井」洲際彈道飛彈,便於解放軍新建的三○○多座ICBM發射井進行多次裝填。

同場展出的還有可能配備多彈頭的「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其外觀類似二○一九年出現的「巨浪-2型」;還有「巨浪-1型」空射彈道飛彈(ALBM),讓「轟-6N」轟炸機(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打擊範圍可能達到八○○○公里。

解放軍同時公開一種新型的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ULUUV),可能做為反制金穹系統的不對稱手段,其設計可能類似俄羅斯的核動力水下無人載具「海神(Poseidon)/Skif」。這是一種可以掛載核彈頭的洲際射程魚雷,金穹系統無法攔截。

展示新型入侵工具 企圖攻台制美

九三大閱兵揭示的另外一項警訊,是解放軍在運用先進資訊與人工智慧(AI)科技方面的顯著進展,藉此驅動無人化甚至自主化武器,同時提升傳統武器的效能。

或許最令人不安的是,解放軍展示了全球首批兩款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而且可能自主作戰的噴射戰鬥機級「協同作戰航空器」(CCA)。這種無人機將由解放軍的第五代和第四代有人戰機進行操控,用以消耗台灣、美國和日本的有人戰機。

這兩款協同作戰無人機的大小,相當於成都飛機工業集團(CAC)研發的殲-10戰機,可能是成飛與瀋陽飛機工業集團(SAC)的競爭性產品,這兩家公司目前都在測試其第六代戰機的原型機。

雖然美國也在加緊研發協同作戰無人機,但解放軍的CCA無人機可能已經開始服役,美國則尚未公開任何具備超音速性能的同類機種。

解放軍對台灣發動任何兩棲或空降入侵的絕對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先取得制空權,包括挫敗區域內的美軍空中力量。

不過,九三閱兵也顯示,解放軍擁有多種履帶式、輪式及多足推進的無人地面載具(UGV),配備小型反坦克火箭與突擊步槍等武器,可以利用兩棲登陸艦或直升機投放,充當突破台灣反入侵防禦網的先頭部隊。

九月三日出現在中國社群媒體的另外一項「認知戰」宣傳,是一張人形與「狼型」機器人觀看閱兵的影像—暗示下一次解放軍閱兵式,可能會出現一個具備作戰能力的人形機器人方隊。

同時,解放軍也準備針對台灣大力發展無人機展開反制,在閱兵中展示三種雷射武器,其中兩種專門用於對抗無人機,另有一款中國兵器工業集團(NORINCO)研發的大型微波武器,能夠摧毀小型無人武器的電子設備。

地面戰力方面,解放軍展示了新一代裝甲系統,包括T-100主戰坦克。這是一款更輕的四十噸級戰車,結合可攔截反坦克飛彈的主動防護系統(APS)小型飛彈、安靜的柴電混合推進系統,以及新型數位感測器與控制系統,甚至可能支援遠端乃至洲際範圍的衛星控制。

另外一項與侵台行動相關的展示,則是第二代新型空降裝甲車輛,包括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以及新型的一二○公釐迫擊砲載具,可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運-20」與「運-20B」重型運輸機空投,這些機種也在閱兵式中現身。

凸顯解放軍投射能力的其他訊息,還包括首次集結的解放軍未來航空母艦艦載機聯隊,包括新型「空警-600」艦載空中預警管制機(AWACS)、可彈射起飛的四代半戰機「殲-15T」,以及彈射起飛的第五代「殲-35」戰機,其戰力已接近美國海軍航艦艦載機聯隊的水準。

台灣國防預算大幅增加 令人鼓舞

台灣的回應令人鼓舞,首先是八月底宣布,二○二六年度的國防開支增加廿二.九%,這可能使軍事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自二○○九年以來首次達到三.三九%。

部分美國官員建議,台灣應將軍事開支提高至GDP的五%、甚至十%水準,雖然前述增幅仍然低於美方期許,但不可否認已經大有進步,而且台灣計畫採購的軍備也值得肯定。

首先是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海馬士)飛彈發射器數量,由廿九套增加到五十七套,顯示台灣軍方未來將有能力,發射多達一一四枚射程超過三○○公里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短程彈道飛彈。

此外,台灣還計畫在未來五年內籌獲約五萬架小型和大型無人機,包括超過二○○○架由拉奇(Palmer Luckey)創辦的Anduril公司製造的Altius-600MV自主反裝甲無人機。

解放軍和台灣都從烏克蘭戰爭的慘痛經驗中汲取教訓,認識到不論是短程還是長程無人機,都是戰場上不可或缺且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武器。

這些採購計畫將補充在第一屆川普政府期間已啟動交付的軍購項目,包括四○○枚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六十六架新型洛馬F-16V四代半戰鬥機,以及海馬士發射器與ATACMS飛彈。

不過,隨著解放軍擴大對無人武器與人形機器人的投資,美國也應該考慮在近期內出售美國研發的雷射與微波武器,台北也應該考慮打造具備不對稱戰力的民兵部隊,配備數十萬支步槍與肩射式飛彈,執行區域防禦任務。

另一種針對解放軍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的不對稱反制措施,則是大量使用.50口徑(十二.七公釐)反器材步槍,使後備部隊與民兵具備足夠的射程與火力,摧毀這些裝甲薄弱的目標。

印太部署戰術核武 嚇阻共軍侵台

目前,美國掌握了在近期內能夠對中共/解放軍入侵台灣計畫造成重大影響的選項,包括大幅增加戰區射程飛彈的生產,以及在印太戰區部署戰術核武,目前該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此類武器。

一九五七年,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批准將配備戰術核武的「鬥牛士」(Matador)巡弋飛彈部署到台灣,以嚇阻毛澤東改變其集結兵力入侵台灣的計畫。

或許只有當習近平明白,他將在規模達十萬人的多波次侵台行動中,折損大量人員與裝備時,他才可能改變入侵這個民主島國的計畫。

(作者費學禮為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