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7 August 2025

趙曉慧:一旦兩岸開戰,比亞迪都可能變身為第五縱隊

作者臉書,标题轉貼所加


比亞迪想要進軍台灣,絕對不安好心,它不是一部智慧電動車那麼簡單,國際社會已將之視為潛在電子特洛伊木馬。進入台灣之後,無疑成為「汽車界抖音」。
從市場規模來看,台灣對比亞迪來說只是「小池塘」,每年新車銷量約 40 萬輛,其中電動車(EV)佔約 10% 以上,根本無法與中國本土每年新車銷售量超過 2000 萬輛相比,台灣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
國安疑慮
在美國或歐洲眼中,比亞迪不完全是「純民用企業」,而是中共「軍民融合」戰略的一環。
❶ 它的車輛搭載大量感測器、攝影鏡頭與聯網系統,能收集下列資訊回傳中國境內伺服器:
車輛位置、行駛軌跡
影音監控影像、駕駛行為
車主個資、藍牙連線資料
周邊環境掃描數據(如駐車場、公共建設、軍事設施周邊)
美國智庫 CSIS、德國 BfV(憲法保護局)、英國 GCHQ 等皆曾針對中國電動車廠提出類似警示。
❷ 比亞迪採用 OTA(Over-the-Air)遠端軟體更新機制,若被中共控制,可在特定時間點「癱瘓車輛、干擾交通秩序」,屬於非傳統型「數位戰爭」武器。
❸ 比亞迪是民營企業,但有與中國軍工單位合作紀錄,包括:製造軍用車輛與電池,與解放軍關係密切的供應鏈交集,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研發合作。
❹ 部分歐洲國家發現,中國品牌電動車在接近機場、軍港、政府設施等區域有高密度銷售與部署。這引發國安的憂慮並進行調查:比亞迪是否有系統性佈局、監控目的?
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不受歡迎
比亞迪的「國安疑慮」並非單純商業競爭抹黑,而是地緣政治下對中資科技的系統性不信任,導致歐盟、美國、澳洲近期對中國車廠加徵關稅或限制進口。
以美國為例,2024 年起大幅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從 25% 提高至 100%。《通訊與數據保護法》限制外國製智慧車輛資料傳輸,禁止聯邦政府機構購買中國品牌車輛,比亞迪就被點名為「高風險供應商」。
美國的國安單位審查比亞迪與美國供應鏈或營運點的合作關係,如試圖進駐美國建廠者。
日本雖然尚未公開抵制比亞迪,但透過政策資助扶植 Toyota、Honda、Nissan 等擴大電動車布局。此外,國安學者已多次警告中國智慧車為「行動監控裝置」,呼籲立法防範。
低價傾銷,車市血流成河
被比亞迪染指的汽車市場,通常「血流成河」。
❶ 中共對電動車製造、電池模組、出口物流給予高額補貼,讓比亞迪有能力「賠本打市佔」。
❷ 自產刀片電池,擁有電池成本優勢,壓縮競爭者利潤空間。
❸ 初期以低價擠壓本地車廠,拿到市占之後再提高售價,強化售後鎖定。
立法院成為比亞迪破口
目前經濟部並未開放中國整車進口,比亞迪企圖以「第三地」生產全車進口台灣,但未能得逞。
根據《鏡週刊》獨家直擊,2025 年 7 月 28 日,太古汽車(比亞迪台灣代理商)在北市米其林餐廳「山海樓」宴請立法院高層,包括正副院長韓國瑜、江啟臣辦公室幕僚與立法院總務處長廖炯志等官員,整場餐敘超過 3 小時。
在大罷免 726 投票之後,比亞迪透過藍白修法、施壓經濟部的意圖不言可喻。
簡言之,比亞迪的每一場出征,都像是一場「價格戰+技術統戰」的混合攻勢。
如果台灣開放比亞迪整車進口,不只會讓台灣車市血流成河,一旦兩岸開戰,比亞迪都可能變身為第五縱隊,在街頭巷尾橫行無阻。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8/blog-post_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