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Sunday, 24 March 2024
前CNN駐京記者: 23條後記者不適宜在香港工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原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Mike Chinoy)接受本台普通話組專訪。齊邁可以外媒資深觀察者的角度,談到他對香港、中國領導人的看法、六四的親身經歷,並分析了當局從歡迎外媒到驅逐外媒的變化原因。
香港曾經是外媒觀察中國的重要駐點,也是被中國驅逐記者的落腳點。齊邁可承認,隨著《香港國安法》和《基本法》23條實施後,香港對記者來說已不是適合工作的地方。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的他認為,中共對香港出重手的原因很複雜,但2019年是其中的關鍵。
齊邁可:「我認為,所有關於香港的討論有一個很重要的角度,要思考的是習近平如何看2019年(的運動),基於有很多懷疑,有關香港太西化和與中國分離。他們認為香港是一個受外國影響很大的叛逆邊緣地區,會挑戰中央政府,讓他們感到非常恐慌。這解釋了原因,為何要對香港下重手,是要讓他們不用再害怕。」
齊邁可表示,失去香港這個落腳處,不少外媒轉到台灣或首爾等地,繼續從事中國觀察的工作。台灣對觀察中國政治和兩岸關系為主的記者來說是好的選擇,但難以彌補中國在地采訪的缺失,這讓外媒了解中國社會民生實況增加了空白。
齊邁可:記者仍難以分辨官宣與現實
前CNN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訪談超過百名美國駐華記者,匯整內容出版新書《中國任務: 美國駐華記者口述史》,從外媒角度看中國過80年來的改變,以及在中國采訪背後的故事。
他在新書的前言透露,1973年還是學生的他第一次到訪中國,在沈陽的人民公社與農民於克辛吃過肉菜齊全的豐盛飯菜,留下深刻印象。但20年後,當他以CNN北京分社社長身份重遇故人時,才發現當年這頓難忘的聚餐背後隱藏了官宣的謊言。
他接受本台專訪表示,時至今天,如何分辨官宣與實況,依然是采訪中國的記者面對的最大難題。
齊邁可: 「他(於克辛)告訴我,1973年為我提供的這頓飯,是官員前一天用卡車運過來的,要給外國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很好的例子,顯示在中國采訪記者要面對難以分辨真假的挑戰。當你面對一個傳統懷疑外國人的國家、一個非常神密的共產黨,他們最想要向公眾洗白。美國記者等外媒要了解中國真面貌,要努力與中共的官宣戰鬥。但也有發生政府說真話時不被相信的情況,這是誠信的問題。」
齊邁可:直播六四天安門實況 讓世界看到中國黑暗面
齊邁可表示,在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時代,外媒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唯一渠道。毛澤東與周恩來均曾接受外國記者訪問,在鄧小平時代也繼續善用外媒,作為中國向世界宣傳的途徑,說好中國故事。在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時,中國政府容許大批外媒在天安門廣場采訪。CNN可以使用直播設置也是為了向世界展示鄧小平改善中蘇關系的外交成就,但最後變成為西方媒體紀錄學生運動,乃至六四事件最真實的資料。齊邁可親歷六四采訪,形容整個過程向世界展示了不一樣的中國。
齊邁可:「在1980年代,美國媒體普遍對中國的報道相當積極,呈現中國正在開放、敵意減少,外資湧入中國。然後,突然有(六四)暴力和鎮壓的影像,報道變成坦克人的畫面,經由美國廣播、電視媒體大量傳播而放大,很大程度影響美國對中國的看法,破壞中國的形象。1989年的影像和報道的力量很大,營造一個截然不同而且黑暗的畫面,這種印象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齊邁可:習近平仇視外媒增采訪困難
齊邁可表示,中國在1990年代到2000年頭幾年,經濟上開放、舉辦北京奧運,領導層知道開放有助經濟發展。但到習近平時代,外媒在中國的采訪受阻,甚至被驅逐。中國官方態度上的大轉變與習近平個人和國家走向有關,但相信中國不會倒退至毛澤東的時代。
齊邁可:「在集權於一身的統治層面,我認為習近平是有毛澤東的影子。習近平重視集大權在手,而毛澤東喜歡搞動員,他也不怕混亂。我認為,今天的共產黨最恐懼的是混亂,習近平絕不可能會放任紅衛兵去反抗制度。相對於我1973年第一次去的時候,中國已是一個現代化和外向的社會,因此,不可能像毛澤東時代把中國徹底與世界隔絕。」
記者:陳子非(普通話組) 編輯:溫曉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tw-cnn-0324202415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