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9 December 2023

文化博物館梅艷芳展或成最後一次 歌迷:本以為博物館最好歸宿 摒棄文化淪城市墓誌銘

「本來以為她的遺物端放在博物館裡,是最好、最後的歸宿,她終於能獲得應有的認同和尊嚴。誰知這或許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為她辦的最後一個展覽,連說無奈都不能道盡我心的痛,她的遺物或又再漂泊無所。」標榜文化之都,港府卻建議拆走文化博物館,梅艷芳專頁版主舒詠晨,道出難以釋懷的痛。

[MUI_IG]
鍾情20載

她說,喜歡了梅艷芳20年,由2003年梅艷芳公布病情的記者會開始。她記得,當日電視機的畫面被記者的閃光燈閃得刷白,梅艷芳坐在前方,平靜地道出自己患癌的消息,明明是噩耗,說起來卻像說笑一樣,嘲諷自己的命還在,著狗仔隊不用埋伏在家門前,像等自己死一樣。

她記得,梅艷芳的語氣堅定、一字一句鏗鏘嘹亮、眼神篤定,直視每一個鏡頭。「我唔係一個弱者,雖然我係一個病人」、「我可以話畀你哋聽,我從來未驚過。呢一場仗,我一定會打勝。」能夠在公眾面前輕描淡寫揭露自己的病情,還反過來安慰朋友歌迷,那份堅強和自信,使她著迷。
[MUI_4]
當日記者會的畫面
服飾捐博物館 光輝贈香港

她對香港文化博物館獨有情意結,因為梅艷芳離世十週年時,梅的昔日拍檔劉培基在博物館舉行個人作品展覽,當中大半展品都是設計給梅艷芳的舞台服飾,擺滿展覽大廳,展館猶如舞台。劉培基亦將多件舞台服飾一一捐給文化博物館,將屬於梅艷芳的光輝贈予香港。

文化博物館後來設立一個專屬流行文化的常設展覽,她在「瞧潮香港60+」展覽,又再看見得到梅艷芳昔日的紅金戰袍、日不落婚紗。梅艷芳的遺物曾遭拍賣,不少奮鬥一生獲得的榮耀,都要由好友歌迷幾經艱辛買回來,再捐贈予文化博物館展出。因此,她為這個常設展覽感到慶幸和榮幸,偶像的唱片、雜誌、獎座、服裝、首飾,都收編在博物館館藏內,令梅艷芳不只是一個曾經的流行偶像,也正正式式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分。

兩個文化博物館的展覽,她也有參觀。最令她心痛的是,本來以為梅艷芳的遺物端放在博物館裡,是最好、最後的歸宿,梅終於能獲得應有的認同和尊嚴。今年是梅艷芳離世二十週年,人走茶涼時,仍然得到博物館有心籌辦一個展期長達九個月的紀念展覽。「誰知這或許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為她辦的最後一個展覽,連說無奈都不能道盡我心的痛,她的遺物或又再漂泊無所。」舒詠晨說道。
[P201307150589_photo_1055741]
劉培基在博物館舉行個人作品展覽,當中大半展品都是設計給梅艷芳的舞台服飾。
[P201307150589_photo_1055739]
多件舞台服飾一一捐給文化博物館,將屬於梅艷芳的光輝贈予香港。
將香港流行文化提升至歷史紀錄層面

她說,如果失去文化博物館,不知梅艷芳的藏品何去何從,尤其昔日經歷遺物拍賣四散,要經好友歌迷輾轉購入再捐給博物館,「以為係一個好好的歸宿,最後可能又唔知去邊了。」作為梅艷芳的粉絲,她表示擔心梅艷芳的遺物會重新安置在不同的博物館,不能夠統一保存,最後或會令藏品四散。她亦擔心流行文化不知可以歸納在現時哪個博物館內,對前景感到灰暗。

她認為,「如果真係殺館好可惜,唔單止係梅艷芳粉絲的損失,亦係香港文化的重大損失。香港文化博物館歷年來,籌辦過好多出色的展覽,記錄和介紹香港的文化,亦係少有將香港流行文化提升至歷史紀錄層面的博物館,係一個香港市民認識和回憶本地文化的好地方。」

「唔單止梅艷芳,好多香港巨星的珍品都係文化博物館收藏,例如羅文家人都將好多羅文的遺物捐給文化博物館,而家香港未有一個好全面的系統去記錄流行文化,所以文化博物館的展覽和館藏都係好重要的文化資產。」

她希望香港可以繼續有一個專屬香港文化的正規博物館,無論是現址、遷館、還是重新興建都無所謂,最重要是「有一個咁嘅地方保留同傳承香港文化」。
[Exhibit_Highlights_11]
文化博物館最新「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在今年12月24日至明年9月2日舉行。
舒詠晨千字感言全文轉載:

才剛到埗香港,連 jet lag 都未散,就聽到難以置信的消息。

消息指政府向立法會提出,將香港科學館遷離尖沙咀,搬到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現址,因為科學館交通便捷,地方寬敞,用來做宣揚「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最適合不過了。科學館嘛,放逐到車公廟外無礙。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館藏則「在其他博物館重新整合和重置」,意味香港文化博物館將會消失。

我對香港文化博物館是有情意結的。

梅艷芳離世十週年的時候,她的好拍檔劉培基在博物館舉行個人作品展覽,有大半展品都是他設計給梅艷芳的舞台服飾,放滿展覽大廳,展館設計如舞台。一襲又一襲以前只在模糊的影片和冰冷的照片中見過的華衣活現眼前,造工之精細,設計之精巧,不是親眼近距離見過是不能以言語形容、不能以想像填充的。望著披過在她身上的璀璨舞衣,即使罩著的只是黑色人偶,仍然如見人。首次凝望她紅館最後絕唱的大紅大金戰衣,面罩上的兩個空洞,想像她最後一次放眼望遍坐滿紅館的歌迷,熱淚盈眶的撼動如昨。劉培基先生將那許多件舞台服飾都一一捐給香港文化博物館,將屬於梅艷芳的光輝贈予香港,這個愛她如女兒的城市。

又將再十年後,文化博物館設立了一個專屬流行文化的常設展覽,流行文化終於能登上大雅之堂,我又能再見那襲紅金戰袍,還有那件日不落的婚紗。十多年前有一輪踐踏她尊嚴的遺物拍賣,好友歌迷幾經艱辛才能買回她奮鬥一生獲得的榮耀和她璀璨人生的憑證,很多物品都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當時,我為這個常設展覽感到慶幸,也榮幸,偶像的唱片、雜誌、獎座、服裝、首飾,都收編在博物館館藏內,她不只是一個曾經的流行偶像,她正正式式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分。

誰料,常設展原來不是常設的。不過,其實早應料到,這個年頭,國家先行,香港的文化、價值、身份當然要讓路。

本來以為她的遺物端放在博物館裡,是最好、最後的歸宿,她終於能獲得應有的認同和尊嚴。而在今年她離世二十週年人走茶涼時,仍然得到博物館有心在年末為她籌辦一個展期長達九個月的紀念展覽。誰知這或許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為她辦的最後一個展覽,連說無奈都不能道盡我心的痛,她的遺物或又再漂泊無所。

或許是我對這個瀕死的城市太樂觀了。閒置科學,摒棄文化,其實是一行對這個城市最合適不過的墓誌銘。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Anita Mui 梅艷芳 (@anita.mui_)


from 大城誌 https://hkcitycreation.com/2023/12/07/%e6%96%87%e5%8c%96%e5%8d%9a%e7%89%a9%e9%a4%a8%e6%a2%85%e8%89%b7%e8%8a%b3%e5%b1%95%e6%88%96%e6%88%90%e6%9c%80%e5%be%8c%e4%b8%80%e6%ac%a1%e3%80%80%e6%ad%8c%e8%bf%b7%ef%bc%9a%e6%9c%ac%e4%bb%a5%e7%82%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