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1 November 2023

被香港拒签 何晓清:最大红线就是没有红线

本周三,遭香港政府拒绝续签签证并被香港中文大学解雇的加拿大华裔学者何晓清接受本台专访。她表示,自己历经从八九民运到香港国安法等事件,内心一直笼罩恐惧的阴影,因为根本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但何晓清强调,她对中国年轻一代推动国家的自由开放充满希望。

研究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加拿大华裔学者丶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何晓清(Rowena He)没能继续获得香港签证,香港中文大学随即将她解聘。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和中大的回应都是说 “依原则处理”,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则?何晓清表示并不清楚,也没有人和她沟通。

“大家都说红线在哪里?我觉得,最大的红线就是没有红线。你都不知道红线在哪里,所以你总在那里猜。不是说你做了这个,然后你就会丢了工作,那大家还会决定一下做不做,因为红线根本就很不清晰丶很模糊,大家就都在恐惧中去自我审查。”

何晓清说,等待签证审批的一年多期间,香港入境处曾要求她交代多个问题并补充文件,包括她与非政府机构和外国政府是否有关系丶她以往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内容和大学的资金来源等,她都积极配合。但最终入境处只说 ,“考虑过所有现有资料和周围情况”,拒批申请。

《文汇报》今年2月28日曾刊登建制派青年、民建联副主席穆家骏的文章,点名批评何晓清 “散播反中乱港思潮”。5月,何晓清2014年的著作《天安门流亡:中国民主抗争的声音》(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被外界发现从香港公共图书馆下架。

何晓清说,这应该是杀鸡儆猴。但如果像她这种不激进的研究学者都容不下,那将造成寒蝉效应,是时代的悲哀。

1989年,何晓清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但当年的天安门事件令她记忆深刻,那是一种至今仍存在的恐惧,却也因此造就了她的坚持。她说,尽管2023年的香港又打击了她,也不会改变她研究史实的初衷,不会停止对中国和香港政治的关注。

“正是因为这个恐惧太深,所以我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要活在这种恐惧中。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年轻一代不再需要为他的思想丶他的写作,或者老师教书也不再需要付出代价的话,那我们真正的中国梦大概就是实现了。”

去年11月,因为反对新冠封控政策,中国掀起了“白纸运动”。这个运动是否仅是一时的群情激愤呢?它在中国维权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吗?何晓清认为,任何社会运动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虽然从八九民运到雨伞运动丶白纸运动并不能完全类比,但都可以看到中国和香港一代代年轻人带出的希望。

何晓清:“那可能以后会有黄纸运动丶红纸运动,我自己接触到的大陆年轻一代,他们都是非常有想法,越来越开放,和我早年看到那个非常盲目的民族主义愤青还是有些不一样。”

何晓清说,看到现在的中国和香港境况,很多人会深受打击丶深感无奈,但不要因此沮丧放弃。无论是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就算是离散的港人丶出走的大陆人,每个人在地球角落上尽力而为,终究会看到改变的一刻。

何晓清:“种子播下了,自由总会开花。香港维园的烛光没有了,但是只要我们心里面有光,那我们就不会在黑暗当中。”

记者:柳飞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lf-1101202314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