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30 September 2023
“电报”与腾讯合作打造新微信 网友跳船为时已晚?
自由亚洲
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周二(26日)报道,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正与其加密货币合作伙伴TON基金会及中国腾讯公司合作,打造一个类似于微信的应用软件。
Telegram被中文用户称为“电报”,在中文世界拥有大量用户;尤其不少大陆的用户,为了逃避中国的网路审查,使用电报与外界联系。海外媒体也经常通过电报寻找国内的受访者。
据本台粤语部报道,电报与腾讯合作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担心国内的审查机制会延伸到电报上,对自己使用电报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一位信息技术业内人士告诉本台,他担心电报与腾讯合作后会向中国妥协,被迫向中国政府交出用户数据。他建议用户考虑转往其他平台。
也有海外媒体人士称,现在电报用户跳船已经为时已晚;很多异议人士使用电报,留下了大量的重要信息;一旦电报与腾讯的合作达成,更换平台也无济于事。他认为,电报之所以与腾讯合作,是因为资金紧张。
人权组织“中国人权”则警告说,这一合作可能会令电报和第三方开发者收集大量的用户身份数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2%80%9C%E7%94%B5%E6%8A%A5%E2%80%9D%E4%B8%8E%E8%85%BE%E8%AE%AF%E5%90%88%E4%BD%9C%E6%89%93%E9%80%A0%E6%96%B0%E5%BE%AE%E4%BF%A1%7C%E7%BD%91%E5%8F%8B%E8%B7%B3%E8%88%B9%E4%B8%BA%E6%97%B6%E5%B7%B2%E6%99%9A%EF%BC%9F.html
美国: 中国正通过"数字极权"寻求全球信息主导权
美国国务院在宣布与中国高层会晤持续对话的同一天,周四(9月28号)发布的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称中国正耗资数十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虚假信息,通过"数字极权主义"威胁和限制全球言论自由。
美国国务院称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如何寻求重塑全球信息环境以使其受益。投下巨资构建全球信息生态系统,以促进其宣传、审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美国国务院全球接触中心的(GEC)报告发现,中国的信息操纵行为有五个主要要素,包括利用宣传和审查制度、推行数字威权主义、利用国际组织和双边伙伴关系、拉拢与压力相结合以及对中文媒体进行控制。这五个要素使北京能够将全球信息环境转变为对自己有利。如果成功,中国的努力可能会改变全球信息格局,造成偏见和差距,导致各国做出将其经济和安全利益置于北京利益之下的决策。
美国国务院网站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能力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国家的叙述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中国采用各种欺骗和胁迫手段试图影响国际信息环境。与此同时,中国还压制在台湾、人权和经济衰退等敏感话题上与其语言相悖的关键信息。
报告中对“内容和平台的公开和隐蔽影响”部分指出。北京寻求最大限度地扩大有偏见或虚假的亲国内容的影响范围。方法是通过公开和非公开方式收购外国媒体的股份,并赞助网络影响者。北京还与当地媒体达成了有时具有限制性的内容共享协议,这可能导致为那些未标记或模糊的中国官媒内容提供合法性。此外,北京还努力拉拢国际信息环境中的知名人士,例如外国政治精英和记者。除了关注内容生产商之外,中国还瞄准了全球信息传播平台,例如投资非洲的数字电视服务和卫星网络等。
报告指出,中国利用网络和现实世界的恐吓手段来压制异议并鼓励自我审查。中国还对那些被认为在新疆等问题上挑战其理想叙述的企业采取了措施。北京也在被海外华人广泛应用的平台微信上实施技术审查,并骚扰个人内容制作者。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宣扬数字威权主义,其中涉及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压制言论自由、审查独立新闻、宣扬虚假信息并否认其他人权。北京还宣传信息控制策略,特别关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与此同时,中国推行了其他国家迅速采用的专制数字规范。随着其他国家效仿中国,它们的信息生态系统变得更容易接受北京的宣传、虚假信息和审查要求。
美国国务院全球接触中心协调员、前美国外交发言人詹姆斯-鲁宾(James Rubin)告诉媒体:"当把这些拼图重新拼凑起来时,会发现中国在全球关键地区寻求信息主导权的野心令人震惊。 鲁宾补充说:"这是全球化的阴暗面",他担心,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民主价值观将遭到缓慢而持续的破坏"。他说: "不希望我们的世界出现现实与虚构的奥威尔式混合"。
实际上,报告对这种所谓“数字专制主义”对未来的影响直接警告指出,中国的全球信息操纵不仅仅是公共外交问题,而且是对全球信息空间完整性的挑战。如果不加以控制,北京的努力可能会导致未来中国出口技术、拉拢地方政府以及对北京直接报复的恐惧,导致全球言论自由急剧收缩。最后,北京的全球审查工作将导致一个精心策划的国际信息环境,其特点是存在差距和固有的亲中国偏见。
报告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是,公众、媒体、民间社会、学术界和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获得的信息可能会因宣传和虚假信息而被扭曲,并受到审查制度的限制。但报告也认为未来并非预先注定。尽管有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但迄今为止,中国的宣传和审查制度所产生的结果好坏参半。尤其在针对民主国家时,通常由于受到当地媒体和民间社会的抵制,遇到了重大挫折。
报告最后指出,全球对中国信息操纵的理解是未来中国的思想、价值观和故事必须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的起点。中国政府没有立即对这份报告做出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公布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一次论坛上,当被问及中国的意图时,布林肯先生说:"我认为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的主导力量,在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他补充说:"这正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追求的。
法新社指出,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的长期战略挑战。在与中国政府保持对话并呼吁 "负责任地 "管理紧张局势的同时,美国正加倍努力对抗中国的力量,例如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30929-%E7%BE%8E%E5%9B%BD-%E4%B8%AD%E5%9B%BD%E6%AD%A3%E9%80%9A%E8%BF%87-%E6%95%B0%E5%AD%97%E6%9E%81%E6%9D%83-%E5%AF%BB%E6%B1%82%E5%85%A8%E7%90%83%E4%BF%A1%E6%81%AF%E4%B8%BB%E5%AF%BC%E6%9D%83
一带一路:东南亚是大幅受益或反招不良后果?(1)
美国之音
今年9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满十周年,东南亚是这项大型基建投资计划的重点区域。尽管中国与东盟的经贸投资金额屡创新高,但有观察人士忧心“一带一路”带来的债务、环保及非法犯罪问题,也凸显东南亚多国的法规机制仍不够完善。
“目前我们承包一个‘一带一路’项目,就是一条高铁从曼谷市北边的廊曼机场(Don Mue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跟曼谷市东边的素万那普机场(Suvarnabhumi Airport),一直沿着东部,我们有个东部经济走廊(EEC),一直到东部罗勇府的乌打抛机场(U-Tapao International Airport),连接3个机场,距离大概200多公里的高铁工程。”
回顾泰国数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在泰国正大集团(Charoen Pokphand)工作超过20年、目前在集团旗下的正大管理学院校长办公室担任行政总监的梁秉群(Pollasak Ruongpanyaroj)有感而发地对美国之音说,泰国是这20、30年间大量接受来自日本、欧洲和美国对当地基础建设长期且大规模的投资,才能成功转型成新兴工业化国家。因此,当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向泰国招手同时,曼谷政府同样乐观以待,希望也赶搭上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列车,为当地带来新的机遇。而目前,正大集团承揽的机场高铁计画,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建设之一。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域
时序来到2023年9月,转眼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满十周年。这项全球规模最大的基础建设投资计画之一,已经吸引超过150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而在东南亚俨然成为华府与北京激烈争夺影响力的主要战场同时,“一带一路”不仅在泰国,也积极在东盟展开布局。
据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统计,自2013年至2021年间,东南亚拥有131件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建设计画,是亚太地区内最多。另据台湾《北美智权报》统计,2023年中国对外投资前6大国家或地区中,除了香港外,其他5个均来自东南亚。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中国经济资深研究员马国南9月就对《日经亚洲》表示,虽然未来五年“一带一路”投资将会放缓,然而,出于地缘政治和投资目的,东南亚仍将是中国“一带一路”计画的核心部分。
专门研究东南亚的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兼国际暨两岸事务处国际长陈尚懋也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对5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投资达到203亿美元,其中10个主要受援国中,就有7个是在东南亚国家,显现“一带一路”近年来对东南亚的影响既广且深。
经贸大幅成长的背后是债务疑云
陈尚懋告诉美国之音:“在(‘一带一路’)这样影响这么深的情况、再加上它的范围很广的情况底下,当然是有一些正面帮助,譬如说在整个经济经贸投资的面向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跟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地上升。”
据中国官媒《人民网》今年8月的统计,中国与东盟2022年的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比2013年的4,436亿美元高出许多,“也就是十年间扩大1.2倍”,显现“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不过,虽然“一带一路”让东南亚受益,但也有人担心其负面影响。梁秉群就说,像是连接中国与老挝的中老铁路已运营快2年,但预计将与中老铁路接轨的中泰铁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泰国的旗舰项目,目前进度严重落后,且即便于2027年如期通车,依照中老铁路仅对老挝带来有限的潜在效益,中泰铁路未来对泰国经济能有多少实质帮助仍未知,但却有可能让曼谷政府增加债务风险。
梁秉群说:“老挝跟中国的高铁,对老挝带来的经济贡献很少,你看老挝有什么东西可以卖到中国?欠款还贷带来那么多,(是)我们泰国也最担心的,还不了债这个我们最怕,这个(中泰)铁路接起来,我们从老挝看,对中国的好处应该比泰国多。泰国人坐高铁去中国玩的机会比较少一点,另外就是中国的产品会大量地进入泰国,(但)泰国还是传统的农业产品,要使用这个高铁的机率应该比较少。”
中泰铁路的经济效益将有待日后检验,但谈到同样属“一带一路”项目之一的中老铁路,陈尚懋表示,很明显地,这条铁路基本上是中国而非老挝所需要的建设,因为在其他交通路网还没到位之际,中老铁路目前对老挝的帮助并不大,但其已承担的庞大债务,让外界极为忧心,老挝将成下一个深陷中国债务陷阱的苦主。
陈尚懋说:“在所有的中国大陆的债务陷阱外交里面,寮国(老挝)是最严重的,寮国欠中国大陆的一个债务,大概占到它GDP(国内生产毛额)的60%左右,这很可怕,就是说你欠了这个国家你60%的一个GDP,那你要怎么还?那你还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那你就变成说,你可能在政治上面,你就必须予取予求。”
与“灰产”的高度连结
除了担心债务危机,梁秉群还说,中国在海外藉由“一带一路”带进来的“灰产”,也就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所衍生出的争议行为,也让泰国人闻之色变。梁秉群说:“现在中国人给泰国的不好的形象,是所谓叫中国‘灰产’。这几年,中国搞电信诈骗、线上赌博,从缅甸、柬埔寨,菲律宾被打击,中国‘灰产’(就)跑来泰国开赌场、开酒吧,还有吸毒,中国人的形象(因此在泰国)变得很糟糕。”
近年来,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Sihanoukville,简称西港)经济特区因成“一带一路”的标志性专案,当地经济发展快速,西港街上随处可见简体中文招牌,宛如中国城。然而,西港却频传人口拐卖和其他非法活动,沦为犯罪天堂。
陈尚懋分析,近期引发全球关注的柬埔寨诈骗事件,显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并非仅带来广大商机,部分的建设计画与不法情事的高度连结,也让一些国家饱受负面冲击。
陈尚懋说:“柬埔寨总理政府开放了博弈产业,西港后来就整个变成中国大陆的一些博弈事业进驻的所在地,延伸出来很多治安的问题,毒品泛滥、还有色情行业泛滥,柬埔寨政府刚好也借此停止了西港的(线上)博弈产业,这些投入了相当多资金投资的中国大陆业者,就把它转到了诈骗行业上面。我想柬埔寨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其实在有关于(中国)交通建设这一块,在东南亚国家确实是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他国的环境影响,“中国政府并不关心”
同样位于东南亚,位于印尼的民众则忧心“一带一路”的相关计画冲击环境。
在印尼非政府组织(NGO)Yayasan Petrasm任职的博伊·胡塔加隆(Boi Hutagalung)的协助翻译之下,印尼非政府组织YDPK负责人黛博拉(Debora Gultom)对美国之音表达,印尼北苏门答腊省达瑞县(Dairi Regency)居民近几年的担忧,她说:“许多住在DPM(PT Dairi Prima Mineral,印尼达瑞矿业公司)的矿场设施附近的民众都是农民,他们害怕DPM将对这片土地造成破坏。”
今年6月,数十名达瑞县的居民,才对印尼政府允许达瑞矿业公司在当地采锌矿的行为表示不满,因为早在达瑞矿业公司于2019年,重新规划矿场设施中的尾矿坝,也就是用来处理矿石废料的大坝的位址时,国际专家已经示警,矿场设施改址恐对当地带来极大灾害风险。也因此,黛博拉协助居民,对印尼环境与林业部(KLHK)提出告诉。
达瑞矿业公司其中的51%股份来自于中国企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旗下的“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NFC)。据中国有色集团官网,达瑞矿业“是中国有色集团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投身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项目”。
不过,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的社区法律服务机构、达瑞县居民法律代表“BAKUMSU”执行董事东加姆·邦加比(Tongam Panggabean)对美国之音说,事实上DPM已在今年7月被印尼政府取消执照,暂时不被允许在当地进行任何采矿活动,意味着雅加达政府正在审视DPM对当地环境的潜在危害,但至今仍未看到DPM母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对此发表公开声明,“作为一家总是说他们推动永续性、尊重社区或有着其他类似说法的公司,应该对判决积极回应。我认为不公开回应判决或社区的要求,显示中国政府并不真正关心他们的企业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东南亚环境法规不完善
达瑞矿业引发的争议恐仅是冰山一角。人权观察(HRW)日前示警,同属“一带一路”、由中国华能在柬埔寨建设运营的桑河二级水电站,导致当地许多鱼种灭绝,冲击当地捕鱼社区生计;“企业责任资源中心”(Business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先前发表的《中国项目在缅甸的环境影响》一文也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在缅甸承建的密松水电站,可能导致断流、洄游鱼类消失,和逾2万公顷雨林被淹没等情形。
新加坡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曾发布一份名为《让“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实现环境永续发展》(Making the Belt and Roa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in Southeast Asia)的评论报告,指出虽然评估“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至关重要,但这些评估能否适用在东南亚,特别是在制度薄弱、治理不善的较贫穷和资源匮乏的国家并不明确。
这份报告并指出,“一带一路”基础建设发展可能对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冲击,且虽然中国的环境法规和执法正在改善,但在中国境外运营的中国企业和中资项目,是否遵守这些改进的标准,仍有待商榷。
然而,即便“一带一路”开发案在东南亚的环境保护问题经常引发外界关注,但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助理教授林鏆湙(Guanie Lim)提醒,不仅是中资,任何外资在东南亚的建设都可能造成环境退化、森林砍乏等问题,因此在放大检视“一带一路”对环境的冲击同时,更该认真看待的应是东南亚多国政府的环境法规仍不够周全。
林鏆湙告诉美国之音:“因为环境监管标准,无论是水质还是空气等项目,这与当地的规定息息相关,执法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承接开发案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未能进行监管,那你就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别人,无论是中资还是非中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4%B8%80%E5%B8%A6%E4%B8%80%E8%B7%AF%EF%BC%9A%E4%B8%9C%E5%8D%97%E4%BA%9A%E6%98%AF%E5%A4%A7%E5%B9%85%E5%8F%97%E7%9B%8A%E6%88%96%E5%8F%8D%E6%8B%9B%E4%B8%8D%E8%89%AF%E5%90%8E%E6%9E%9C%EF%BC%9F1.html
恒大遗留162万套烂尾楼 政府可能接管或重组
法广
中国恒大集团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及多名高管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有媒体估算,恒大留下的烂尾楼多达162万间,涉及的业主达600万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一些分析猜测中国政府有可能介入接管或重组。
据港媒30日报道,恒大债务危机在2021年爆发后,中国政府多次针对危机不会蔓延、恒大债权人和股东权益将依法得到充分尊重等作出信心喊话,期间也针对房地产行业整体的“保交楼”以及放宽融资等作出政策调整。直到9月28日,中国恒大在香港证交所公告有关许家印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指出,过去在海航集团和安邦集团的危机中,都是在主要企业负责人被立案调查后,最终由中国政府出面,派驻工作组进入,进行资产处置,进行“有序倒闭”或并购。
中国大陆一些财经自媒体分析认为,面对债务,恒大能做的是考虑出售公司的其他资产,即使宣告破产也要面临资产清算。若这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就要寄望国家援助。
此外,也有意见提出,期望能让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接手恒大业务,这样能够让已买房的民众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但这些“接盘”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恒大所面临的同样问题,并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北京也必须考虑,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当前中国多家房地产企业都面临债务违约或烂尾楼的问题,政府很难在财务支持上“独厚”恒大。
回顾2021年12月3日,恒大公告称,不确定是否有充足资金偿还一笔2.6亿美元的私募债。广东省政府随即宣布应恒大请求派工作组进驻,维护正常经营。当时有分析指出,该次工作组进驻恒大并非强度管控,而是让公司管理层正常运作,工作组则担任协调和监督角色。不过,在许家印等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中国政府或有可能进一步插手恒大的经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0/%E6%81%92%E5%A4%A7%E9%81%97%E7%95%99162%E4%B8%87%E5%A5%97%E7%83%82%E5%B0%BE%E6%A5%BC%7C%E6%94%BF%E5%BA%9C%E5%8F%AF%E8%83%BD%E6%8E%A5%E7%AE%A1%E6%88%96%E9%87%8D%E7%BB%84.html
楊子澂:獨裁者的「國家安全」意義為何?
公視在9月22日所播出的節目《主題之夜》──「總統、歐洲與戰爭X如何跟獨裁者談判?」在還未播映前就遭受眾人批評,認為不該給投降主義者發言的舞台。雖說穿上烏克蘭傳統服裝參加節目的筆者,並不認為盧倩儀教授是投降主義者,或是親共人士,但是她對烏俄戰爭的責任歸屬,確實有著某些謬論,而這些謬論正是歐美學界長期以大國視角看待東歐的結果。
認為北約東擴讓俄羅斯沒安全感的想法由來已久
因為烏克蘭親近西歐與美國,而北約想利用烏克蘭做為抗俄陣地,讓俄國感到安全受威脅,才導致戰爭爆發,這並非〈反戰聲明〉的起草人──馮建三、盧倩儀等學者們獨創的理論。從前外交官喬治.肯楠(George Kennan)、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再到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都有類似看法。
筆者在參加節目時,曾詳細反駁了盧教授有關北約東擴造成戰爭的理論,並說明普丁渴望的天然疆界為何,不過因為時間問題,加上公視的製作單位不懂歷史脈絡,而被剪掉了一大部分。筆者深感可惜,將在這邊從喬治‧肯楠的圍堵理論,開始說明俄國的「不安全感」之真相。
喬治‧肯楠是二戰結束後,美國派駐蘇聯的副大使,其精通俄語,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研究俄國與蘇聯。他在1946年時,從莫斯科發了一封長電報回美國。他的理論是俄羅斯人是一支居住在大平原上的農業民族,與凶狠的遊牧民族為鄰,天生具有不安全感,必須藉由不斷的擴張,來確保自己的核心領土之安全,所以,美國得不斷圍堵蘇聯的擴張,才能守護自由世界。這正是美國「圍堵政策」(containment)之起源。
喬治‧肯楠的圍堵理論,是結合了歷史與地理的正確考量,因為從波蘭的維斯瓦河到烏拉山脈,並沒有明顯的地勢起伏,只有聶斯特河(Dnister)、聶伯河(Dnipro)、頓河(Don)、伏爾加河(Volga)等多條大河貫穿其中,遊牧民族可輕易來往其中,威脅各支斯拉夫民族。
東歐的聶伯河流域圖,其主流與支流貫穿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三國,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河運要道。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不過,這位圍堵政策的提倡人,也曾於1948年撰文警告,美國不應支持烏克蘭獨立,因為烏克蘭對於蘇聯來講,就好像美國中西部的工業與糧食地帶,把烏克蘭從蘇聯分割將會帶來災難(相關文章請見美麗島電子報)。
時間來到1997年,高齡93歲的喬治‧肯楠反對北約東擴,認為不應該讓東歐各國在俄美之間選邊站。表面上來看,他的言論似乎和圍堵政策自相矛盾,但是背後的邏輯卻是一樣的,這位老練的外交官,給世界上的強權都劃分好了勢力範圍,認為大家不互相侵犯,就能夠維持和平。
祇想撫慰俄羅斯,就犧牲東歐嗎?
這種思維模式,被美國眾多學者採納,盧倩儀教授在節目上,敘述的是學者米爾斯海默認為西方對俄國的敵意,導致俄國感覺生存受威脅而發起戰爭。米爾斯海默在今年9月發表的文章,也特別提到了喬治‧肯楠(翻譯版請見香港01),可見得這套思想乃是一脈相承。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學者主張的均勢,只考慮到美國(北約)與俄國(獨立國協),但是,為什麼東歐各國就該臣服,以讓俄國有安全感?臣服俄國真的能減少戰爭嗎?
其實,從16世紀開始,俄國與東歐鄰居的爭端,多是自己挑起的,大公與沙皇們宣稱對基輔羅斯的所有土地擁有主權,接連進攻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當波、立兩國在16世紀初到17世紀中葉,聯手控制住從聶伯河上游到下游的土地(兩國在1569年結成聯邦),把俄國擋在天險聶伯河以東時,雙方的實力維持平衡,並沒有爆發過毀滅性的戰爭。在1648年,因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爆發哥薩克人起義,烏克蘭人的祖先向俄國求助,再加上瑞典入侵聯邦,導致東歐滿目瘡痍,均勢才遭到打破。
筆者在上節目時,曾提到波蘭─立陶宛防守聶伯河的政策,並質疑為什麼台灣研究俄羅斯的學者們,總是只提到俄國的安全感,卻忽略了周邊鄰國也有安全感的需求? 圖片來源:取自公視頻道在聯邦衰落而無法對抗俄國後,沙皇們於18世紀加速對黑海大草原、高加索的擴張,接連滅亡卡爾梅克汗國、高加索穆斯林諸邦、克里米亞汗國,控制了黑海北岸至南岸的交通要道,以及歐俄平原南部的糧食產區,變成了諸國畏懼的巨型帝國。在這過程中,有超過百萬的外族被俄羅斯人屠殺、驅逐,尤其是高加索的種族滅絕更為慘烈(可參考筆者拙作〈世界征服者的奴隸與幫兇〉)。
俄羅斯是自作自受,怎須憐憫?
19世紀時,除了拿破崙之外,幾乎沒有敵人能侵略俄羅斯本部,但是俄國的「安全感」仍然沒被滿足,他們不斷進攻土耳其,試圖在巴爾幹扶持眾多附庸國,完全掌握達達尼爾海峽,以讓海軍可自由進出黑海與地中海。幸好,英、法、奧等國意識到俄國的野心,遂與土耳其聯手,總算打贏了克里米亞戰爭。這可說是北約成員國的前身,聯手阻止俄國擴張的第一場戰役。
大家可以發現到,從古至今,俄國的獨裁君主們純粹是以「國家安全」,來包裝自己的野心,並鼓舞人民為國犧牲,他們的野心需求無窮無盡,只有被周邊國家聯合對抗時,他們的侵略行動才會停止。莫斯科大公國本是一個伏爾加河上游的小國,面積大約是20000平方公里,擴張到今日橫跨歐亞的俄羅斯聯邦,領土已有17098246平方公里,總共擴張了855倍,普丁要講缺乏安全感的話,那是不是要擴張到和美國以大西洋為界?
最後,我想強調,無論在台灣還是歐美,反戰的的外交官和學者們大多沒有深入去探討俄國的兩手政策──一方面向外國侵略,一方面對平民壓迫。在「保家衛國」的大義名分上,俄國越是處在「不安全」的狀態下,普丁這種獨裁者越能實施經濟與政治控制,政權也就越「安全」,他所說的「國家安全」,國家代表的不是平民而是他。要和窮兵黷武的獨裁者談和平,除了讓他感覺到發動戰爭會動搖統治根基,不然別無他法。
基輔的無名士兵紀念碑,是蘇聯建立以紀念二次大戰犧牲的烏克蘭士兵,不過,有眾多士兵是因史達林的錯誤戰略而死。圖片來源:楊子澂提供。作者為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於2015年到波蘭與烏克蘭遊歷一個月,專門研究東歐歷史與社會。曾在六都春秋、故事等媒體發表文章,也曾和俄文譯者合作舉辦演講,希望讓更多台灣人,能更瞭解在在民主與獨裁間不斷掙扎的東歐各國。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164.html
Friday, 29 September 2023
【译丛】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如何席卷全球的
描绘“一带一路”头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其从欧亚过境走廊到全球范围倡议的转变。
来源:The Diplomat
作者:Shannon Tiezzi
译者:仁者乐山
【图:2017年5月16日,在中国上海的一个火车站,中国工人指挥另一名工人将中欧班列(china railway express)的一个集装箱装上开往欧洲的货运列车。Credit: Depositphotos】
2013 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以“携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题,回顾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习近平将其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一位中国使节。
这场演讲与其背景相契合,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中亚,并多次提及历史联系。习近平最初的提议是中国与欧亚邻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初的提议除了在地域上受到限制,在领域范围上也相对狭窄。习近平提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四个领域:政策磋商、道路联通、贸易便利化、货币流通(本币贸易)。
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印尼议会发表的类似演讲中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起来。“海上丝绸之路”在地理和主题范围上也受到了限制:习近平最初的主张仅限于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海上合作”。
这就是后来被共同称为“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的雏形,之后在英文中更名为“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在中文中,“一带一路”的名称仍然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愿景,几乎扩展到世界每个地区。 据中国政府官方的“一带一路网”显示,截至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讲话10周年之际,已有154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正式文件。
“一带一路”涵盖的领域也成倍增加。 当习近平在2017年5月的首届“一带一路”论坛上描述仍在演变的愿景时,他仍然提到了最初的四大支柱:政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在已远远超出了最初提到的“道路”,包括铁路、港口、管道和数字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和金融互联互通(除了使用当地货币之外,现在还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其他贷款机制)。此外,以文化和教育交流为形式的“人与人互联互通”(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也受到了新的重视。
此后,“一带一路”又衍生出更多分支:数字丝绸之路、极地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太空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如今,中国在世界任何国家开展的几乎所有合作项目,都可以被归类为“一带一路”的一部分,这与最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9月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值得我们来看看“一带一路”是如何在全球扩散的。
哪些国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
(图中红色是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国家;蓝色是没有参与的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的现状
截至2023年9月,“一带一路”已有 154 个成员,占联合国193个成员国的80%。那么,在这一点上,讨论哪些国家没有加入“一带一路”会更容易一些。
从上面的地图中不难看出:整个北美洲、西欧大部分地区和南美洲的一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在世界其他地区,美国的“四方”(Quad)伙伴——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尚未加入;它们都对中国的全球野心深感忧虑。在中东,美国的亲密盟友约旦和以色列是唯一没有加入的国家。还有 15 个国家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台湾仅存的13个邦交国,以及不丹和科索沃。
也许最令人好奇的遗漏是朝鲜——表面上是中国的亲密伙伴,急需来自“一带一路”成员资格的额外资金。鉴于朝鲜的核野心和受到严厉制裁的现状,中国可能只是认为邀请平壤加入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所得甚少而损失巨大。 (“一带一路”成员国伊朗也是一个核扩散风险,受到严厉制裁,但与朝鲜不同的是,伊朗占据着连接中亚和中东的关键地理位置。)
区域细分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最多支持的地区。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每个国家都是成员;北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家加入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东及北非地区也很突出,超过90%的地区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
按地区划分的“一带一路”成员国
(图中圆圈依次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东亚、欧洲、中东和北非、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南亚、南高加索地区和中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红色代表加入“一带一路”的比例;蓝色代表没有加入)
鉴于“一带一路”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为成员国提供丰厚的基础设施资金联系在一起,国家财富与“一带一路”成员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收入国家加入的可能性最小,只有不到一半(46%)的国家加入。 中高收入国家有高得多的比例加入“一带一路”,达到 79%。 接下来,这一比例急剧上升,超过 90% 的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
按收入状况划分的“一带一路”成员国
(图中圆圈依次为“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红色代表加入“一带一路”的比例;蓝色代表没有加入)
事实上,仅有五个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没有签约,原因显而易见:不丹、斯威士兰和海地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印度对中国政府极度不信任(并对“一带一路”经过巴控克什米尔不满);而朝鲜,如上文所述,即使对中国来说也是个弃儿。
“一带一路”如何发展到今天
与“一带一路”在第一个十年后的状况一样有趣的,是它如何走到今天的。下面的(动态)地图显示了截至每个日历年12月31日的“一带一路”成员数量(2023年除外,其数据截止于9月11日)。
【注:英文原图为动态演示地图,显示了“一带一路”成员国从2013到2023在全球的逐年扩展,本图截取了第二年2014年的状态,参见原文链接:https://thediplomat.com/2023/09/how-chinas-belt-and-road-took-over-the-world/】
起步相当缓慢,截至 2014 年底,仅有五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国家都是我们认为的“一带一路”最初概念中的国家——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陆路或海路中转站。
2015 年,随着16 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事情开始升温。同样,地理范围也在中欧联系的范围之内。有趣的是,这一年有 8 个欧洲国家加入,其中大部分是在该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中国-中东欧(China-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CEE)峰会之前加入的。这是当时所谓“16+1”模式的鼎盛时期,中东欧各国争相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桥梁”。
这也标志着“一带一路”扩张的一个主要趋势:其中许多协议将在大型区域峰会之前签署。 这反过来又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相对于急切地在大型外交活动上展示尽可能多的签约国,中国在每项协议中究竟花了多少心思。
在没有大型峰会的情况下,2016 年的“一带一路”又恢复了温和的扩张态势,仅有5个国家签署了新协议。相比之下,2017 年有31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这一激增主要是由当年 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论坛推动的。到这年年底,除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外,几乎所有中亚和东南亚国家都签署了协议。中东欧也成为一个坚实的“一带一路”集团,截至2017年底,来自该地区的成员数量已超过非洲。
还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循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基本地理重点。 截至2017年底,在已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58个国家中,巴拿马和新西兰是唯一不在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陆路或海上过境路线地图上的国家。
不过,2018年将是“一带一路”真正走向全球的一年。
在两大峰会的推动下,当年有多达67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峰会。仅在这两次活动中,就有38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前后,有31个非洲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峰会之前,有7个太平洋岛国加入了“一带一路”。
至此,“一带一路”已经失去了其最初连通欧亚的所有表象,而是成为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统称。 “一带一路”的成员遍布太平洋岛屿地区、中南美洲以及整个非洲大陆。
2019年又是“一带一路”取得很好发展的一年,得益于中国于当年5月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 15个国家加入其中,其中10个国家的加入是为这个盛大活动而准备的。
但到了2020年,由于 COVID-19疫情,中国边境关闭了近三年,“一带一路”突然陷入停滞。2020 年,唯一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是基里巴斯,它是在世界封控之前加入的。
基里巴斯总统塔内蒂·马茂于2020年1月6日访问中国,这是基里巴斯2019年9月与中国建交后的首次访问。这代表了“一带一路”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自 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以来,与台湾断绝关系的国家往往会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其拥抱北京外交的一部分。 2017年的巴拿马、2018年的多米尼加共和国、2019年的所罗门群岛、2020年的基里巴斯、2022年的尼加拉瓜、2023年的洪都拉斯,都遵循了这一趋势。
在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之前,中国与大多数一直拒绝加入的非洲国家签署了协议;当年加入的所有7个国家都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2022 年,全球又有5个国家加入,但 2023 年迄今只有1个国家加入。
增长放缓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尚未加入的国家越来越少——而且它们大多都有充分的理由拒绝加入,难以说服它们。
“一带一路”的扩张重要吗?
万亿美元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到底有多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当然重要——此类协议是各国与中国政府保持积极关系(或至少曾一度保持积极关系)的便捷晴雨表。除了外国政府希望从中国获得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流量外,最大限度地发展“一带一路”的象征意义显然对中国政府也很重要。这对签署国来说是额外的动力:如果中国政府正在推动某个伙伴国政府签署协议,那么在没有迫切的国家利益与之背道而驰的情况下(例如,印度对“一带一路”穿过有争议地区的担忧),这些伙伴国政府很可能会签署协议。
但是,如果不附有实际的项目合同,“一带一路”协议是没有约束力的,价值也不大。正如正在重新考虑其“一带一路”俱乐部成员身份的意大利所发现的那样,合作文件在实践中并不总是有多大意义。同样,作为“一带一路”最早一批成员的中东欧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已经不再抱有幻想。
事实上,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GIT)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和德国都是中国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尽管它们都没有加入“一带一路”。
这并不是说“一带一路”毫无意义——远非如此。CGIT还追踪了2013年至2023年中国为建设和“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的5640亿美元资金。AidData发现,在国际发展融资方面,中国以2比1的比例超过了美国——这种全球援助平衡的转变,主要发生在2013年“一带一路”启动之后。正如 AidData 的 Ana Horigoshi 在她最近为《外交家》杂志撰写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样:
在“一带一路”的第一个五年(2013-2017 年),中国平均每年为海外发展项目提供 835 亿美元的资金,比之前五年(2008-2012 年)平均每年净增 313 亿美元。仅这一净增额就相当于美国在 2013-2017 年期间的年均融资总额。
但并非所有“一带一路”成员国都是平等的,尤其是考虑到大部分原始资金都被用于价值 5 亿美元或更高的“大型项目”上。AidData 进一步发现,“尽管贷款规模和贷款组合有所扩大,但‘一带一路’并未导致中国海外开发融资项目的部门或地域构成发生任何重大变化。”
换句话说,加入“一带一路”并不能保证中国投资或发展资金的大量涌入,置身于“一带一路”之外也不会被排除从中国的对外现金流中获益。中国的资金大部分流向与“一带一路”倡议之前相同的地方和行业,只是数量更多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的发展也许最好被理解为一种象征:一些国家对与中国发展关系的期望超过了他们的担忧。考虑到这一点,“一带一路”今天的影响力是重要的,哪怕这只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与中国“脱钩”并不感兴趣。
作者简介:Shannon Tiezzi是《外交家》杂志的主编。
原文链接:https://thediplomat.com/2023/09/how-chinas-belt-and-road-took-over-the-world/
【译丛】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如何席卷全球的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1419
文建 | 恒大倒下,只是中国新一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多年以后回眸,历史学家复盘中国红朝,按许成钢教授的诊断,红朝亡于该苏俄孵化政权的基因缺陷,其制度根本上与自由不能兼容,于是短暂的经济自由与局部开放,很快被执政安全的恐惧所摧毁。而按陈志武教授开创的量化历史研究的思路,寻幽探微,发现红朝的大崩溃,竟然始于为打压私营房地产业而设定的“三道红线”,标志性事件,就是恒大公司的倒下,成了导致红朝财政崩溃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而非民选政权的倾覆,必定都从财政崩溃开始。
土地由政府垄断下的中国私营房地产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的包税人,包税是为了降低政府征税成本,提高征税效率。但在政府自家的国有房企发展壮大之后,政府开始以“四限”(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来强化对房地产业的控制,但地方财政仍高度依赖包税人的贡献,四限之下包税人仍然生龙活虎,还在跑马圏地扩张地盘,于是龙颜震怒,于2020年8月20日再下“三道红线”令(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死死勒住了奔跑中的房企脖子。
跑在前面的私营房企恒大率先窒息倒下,碧桂园、融创、奥园等所有私营房企都奄奄一息,唯国有房企靠国资垄断的银行输氧,勉强苟延残喘。但由于打压房地产业摧毁了公众对房地产的信心,人为刺破了中国房地产泡沫,作为国人主要财富贮存工具的房产价格缩水,加上“动态清零”暴力防疫,民间投资与消费的信心也急剧下降,叠加俄侵乌战争带来的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中国经济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的弊病,急速凸显,中国经济迅速陷入衰退萎缩。
(中国政府打压私营房企的套路,并不新鲜。知道1953年开始的“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怎么做的吗?从对原材料的统购统销开始,从源头控制私营企业的原料供给与终端销售,定量定价供给,限价出售,资本家们亏不起,除了跳楼做“空降兵”,活着的只得哭求政府接收企业,虽称“赎买”,谁还能讨价还价?
——而土地与资金就是房地产业的原材料,“四限”又卡住了终端销售,上述做法与1950年代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手法高度相似。许家印没有跳楼,比1950年代的很多老板们还算幸运一点。)
新一轮对中国房地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效果也立竿见影:
2020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收入84142亿元,2021年靠惯性冲到了最高点87051亿元。加上房地产业的其他税费收入(契税7428亿元,土地增值税6896亿元,房产税3278亿元就,耕地占用税1065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126亿元),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直接带来的税收收入107844亿元,还有不少杂费,都主要归地方政府使用。而2021年中国总税收为172731亿元,土地出让金接近国家税收的一半。
到2022年,中国名义上土地出让金收入66854亿元,但其中约90%是地方政府让下属城投公司出面买地,从银行抵押套现供地方财政开支。中国地方债总额实际已超过百万亿元,抵押物主要就是政府拥有的土地。私营房企已不敢买地,政府靠城投公司买地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不可持续,土地不能出售变现,中国银行业也面临全面破产,地方政府债务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了。
自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导致“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越来越强,如深度上癮的吸毒者,如一下子断了供应,必然陷于癫狂。官员为“搞钱”,什么下作手段都会使出来。竭泽而渔之后,减薪、裁员、群访现象必然遍布全国,许多原来的维稳者将变成被维稳对象。
但抢救中国房地产的时机被一再延误。2021年9月恒大债务爆雷后,当时恒大资产2.3万亿,负债1.95亿,净资产还有3500亿,资产大头是沿海土地与深圳市旧城改造项目等,只要注入一点流动性,或者由一家或几家大型国企、AMC公司介入,就可稳住。同时应迅速放开“三道红线、四限”等破坏市场正常运行的行政限制,如此危机不至于波及到整个房地产业及相关上下游行业,或至少也可大大减轻其振荡烈度。
但中国政府从上到下都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政府只强调“保交楼”,各地方政府都竞相控制当地房地产项目售楼资金,进一步加剧了房企的资金枯竭。同时引发了社会普遍的恐慌,私营房地产企业的信誉被全面摧毁,房地产市场急剧萎缩。二手房都卖不出去了。
2022年国内严苛的“动态清零”防疫措施,与2022年2月24日开始的俄侵乌战争,中国与俄罗斯“合作无上限”,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国内外政治与市场环境。这期间中国政府仍然坚持“房住不炒”,虽出台了不痛不痒的“金融16条”等措施,卡私企脖子的手却一直没有松开。这是明显的经济自杀,但他们就这么干了。
终于到2023年7月,中共政治局提前开会讨论经济问题,明确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出现重大变化,不再提“房住不炒”。但太晚了。
这期间中共官员对外回复如何处置爆雷房企的询问,就是不断重复一句话:市场化、法治化。但如对恒大企业,不能还债又不让破产,还不让降价卖楼,所有市场化的自救手段都不行。市场化、法治化的套话成了笑话。
恒大事件是外资观察中国政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政府每一步都作出了最坏选择。本来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中国政府还是有足够的计划手段去解决问题的。但各级官员都彻底躺平,无市场,无计划,连做做样子的安民措施都没有。
红朝应该有人知道其后果,至少当时负责经济工作的刘鹤懂一点点市场规律。但就是完全无人负责,麻木得如红楼梦里说的,推倒了油瓶儿不扶。为什么?因为自2013年开始以反腐为名的内部大肃反之后,2018年修宪,标志着中共政权从集体产权,完全沦为了一尊私有产权。自苏俄以风险投资创办中共以后,产权不清晰一直是中共痼疾,无休止的内斗伴随中共始终,斗就是争产权,但连毛也未能将中共产权完全占为已有,对共同创业的老臣多少还有所忌惮。但一尊无知无畏,悍然将集体产权归了自己一人,让其他小股东都成了打工仔,于是全部躺平,眼睁睁看着中国的房地产业全面沦陷。房产是中国民众贮藏财富的主要工具,国民资产大大缩水。
许家印入狱,其实只是恒大资产处置的开始,中国政府意识到不能再以“市场化法治化”套话敷衍下去,须正式着手恒大企业的资产处置了。让许入狱既是找替罪羊,让许为政府摧毁房地产业的乱管控行为背锅,一些愚众也总是喜欢看到富人名人倒霉,仿佛自己在阴沟里也可因此感到安知非福了。地方诸侯还可借此撇清自己与私企勾兑的嫌疑,可以运用更多手段去处置恒大资产。皇权之下,官员既须为今上的颟顸行为后果担责分忧,还要避免被猜疑。于是许家印必须入狱。
对恒大企业的下一步如何处置?事到如今,个案处置已完全不可能“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了。中国政府大概率会无锚印钞,由国有房企或AMC公司“赎买”下恒大企业的大部分房屋土地。现在买下,救市效果比等碧桂园、融创们都倒下后再去买,又要好一些。当然买方与卖方事实上必都是政府把控,价格与什么时候付款、什么时候给债权人付多少钱,都只能等中国政府来决定。
印钞是最省力的征税手段,各国政府都在努力争取多印钞,公权力不受限制的中国政府更是一直在大力印钞,但讫今起码都会找个锚(自中国政府决定以债为锚后,其实已经可无限发钞,但前任李总这方面还有点底线)。以后必定会无锚印钞,若干年后的人民币大概率会变成与日元等值,再进一步与韩元等值。当然官方汇率可能仍然“坚挺”,但普通人换不到外汇。那时,大城市房产与金条,又成为国内唯二可保值的财产了。
恒大只是率先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私企罢了。曾被写入宪法的市场经济(虽然仍带了社会主义定语)在中国红朝结束了。接下来是新一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可能会鉴于当前经济严重滑坡的现实,并接受1950年代手段过于暴烈、“步子迈得太快”带来的教训,进程上与手段上可能会略为缓和,但结局一样。一尊在,方向不会改。
现在起到红朝终局,是中国历史的“垃圾时间”,沉闷无聊猥琐,还夹杂血腥与惨烈。个别有机会逃生的抓紧。上一次大门于1952年底关闭,一关三十年。
2023年9月28日
(议报独家首发,配图来自联合早报)
文建 | 恒大倒下,只是中国新一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1432
美国务院报告:中国企图以操纵手段重塑全球信息环境
本周四,美国国务院发布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当局正在透过多种网络手段操纵国际信息环境。那么,这份报告的发布是否会促使本已紧张的美中关系更加恶化,甚至影响可能的"拜习会"呢?
9月28日,美国国务院发布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重塑全球信息环境》(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eks to Reshape the Glob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的报告。报告警告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众多强制和欺骗性手段,企图重塑全球资讯环境。报告强调,如果国际社会不重视这个问题,未来各国可能会因为认知错误,做出有利于北京而不利于本国经济及安全利益的决策。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操纵外国信息,不仅透过传递虚假消息的方式欺骗外国民众,促使外国民众对中国当局抱持正面看法,中国还在压制与当局叙事相抵触的多种议题,如台海、人权、南海、国内经济等。
报告还指出,中国当局所采取的操控手段包括“宣传和审查、推广数字威权、利用国际组织和双边伙伴关系、收买及胁迫以及控制中文媒体”等,透过这五种手段,中国当局致力于影响社群平台内容、压迫全球言论自由,以及助长数位威权主义。
中国透过打造"智能城市"名义 向全球输出威权控制
报告有关中国当局影响社群平台内容的部分提到,北京正致力于传播偏见及虚假的亲北京信息,透过购买外国媒体的股份或是资助网络红人等方式,中国政府成功将虚假信息广泛推播。此外,北京当局还会收买社群平台上的重要发言者,例如外国政治精英和记者,同时中国政府还在非洲收购电视台和卫星网络,以强化信息传播管控。
报告在涉及中国政府压迫全球言论自由的部分指出,北京当局会在敏感议题上对异议人士的网络及现实生活进行恐吓,并鼓励各界在发表相关看法时自我言论审查。在民主国家,中国会透过法律手段压制批评北京的声音。同时,由于许多海外华人社群仍高度依赖中文通讯工具,因此当局也会透过微信在海外审查言论。
报告有关中国当局助长数位威权的部分指出,中国政府透过数位建设压迫言论表达及传递假信息,并经常以协助打造“智能城市”及“安全城市”的名义,将监控与审查科技输出至全球,其所拓展的领域已经遍及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等地。
报告警告说,各国需要重视中国政府企图影响全球信息环境的行为,若是北京当局成功输出数位威权,将使全球言论自由急速收缩。同时,若放任中国的行径,各国民众、媒体、学术界和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在接收到与中国相关的信息时,相关资讯都会是经过审查、宣传和假信息扭曲的内容。
中国驻美使馆:该报告抹黑中国
针对美国国务院新公布的上述报告,本台致信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寻求置评。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在回复中表示,他无法针对报告内容做出细微部分的评论,但是这份报告无疑在加剧意识形态对立、散布假信息以及抹黑中国当局对内及对外政策。刘鹏宇表示:“这篇报告以冷战思维撰写,只是想持续压制中国并维护美国霸权。”
刘鹏宇还引述中国外交部在今年二月发布的《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表示:“我们敦促美国自我反省,不要再诬陷中国进行所谓‘信息操控’。”
学者:该报告显示美国不再姑息中国
针对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上述报告,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杜斯特伯格(Thomas Duesterberg)认为,这份报告显示出,即便美中两国致力于恢复高阶官员互动,但美国仍然不会姑息北京当局网络渗透的行为。
杜斯特伯格表示:“拜登政府与中国领导层正在尝试缓和紧张关系,这份报告会提醒中国当局,他们的魅力攻势并不会让美国放弃揭示中国正试图编织虚假外交叙事企图。这份报告对美国在亚洲的盟友特别重要,尤其是澳大利亚、台湾以及东盟国家,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假信息行动特别具有侵略性。”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则认为,这份报告的严厉措辞显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网络渗透相当担忧:“近年来,中国在国内与国外传递信息都变得更为活耀。这份报告希望使中国的行为更透明化,并透过明确点出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的网络干预行为,进而阻止中国政府未来的干预。”
与此同时,外界关注美国国务院此时发布报告,是否会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出席于旧金山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意愿。库珀对此认为,这份报告并不会为美中关系带来巨大影响,也不会成为习近平是否出席峰会的考量因素:“我认为,习近平是否参加峰会会考量国内情势,以及参加峰会所带来的利弊。我不认为这份报告或是美国政府较低层次的活动会根本性地影响习近平的决定。”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tj-09292023124746.html
美议员:激光加水炮 中国在南海行径堪称"霸凌"
9月28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金映玉(Young Kim, R-CA)主持听证会,以了解拜登政府与盟国合作,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务院多元文化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朴正铉(Jung H. Pak)、美国国防部南亚与东南亚事务副助理部长福特(Lindsey W. Ford)以及美国海岸警卫队太平洋司令迪昂森(Andrew J. Tiongson)出席作证。
近期,中国海警船只使用激光、水炮等驱赶当地菲律宾渔民并且设置浮动屏障的事件,引发国际舆论批评。金映玉在听证会上指出,中国的行径堪称“霸凌及恐吓”。她说:“我们八月出访时,听到每个国家的表态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能这么做是因为几乎或根本不会受到抵制。”
金映玉表示,她此前随美国海军出访南海途中,曾被中国海军以广播示警的方式要求离开。此外,中国今年还发布官方地图,以“十段线”取代以往的“九段线”声索南海主权,甚至把台湾也划入中国在南海的势力范围。金映玉指出,中国此举是在通过政治宣传进一步声索在南海的主权利益。
南海拥有全球最密集的海运航线。公开资料显示,每年有高达5.3兆美元的货物途经南海,贸易量占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南海还因富含渔业、石油及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而闻名。但长期以来,中国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台湾、越南及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存在主权争议。
美国国防部南亚与东南亚事务副助理部长福特在听证会上表示,为了威慑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化活动,2016年以来,美国政府已划拨了超过4.75亿美元,用来帮助东南亚国家的防卫及应变能力。美国和菲律宾也在2016年,首度举行了联合航行行动。
福特说:“美国扩大了每年与盟国的军演规模,包括该地区最大的跨国演习之一‘神鹰之盾’(GARUDA SHIELD)。美国和菲律宾的“肩并肩”(BALIKATAN)联合军演,也在今年首度引入了先进的海防及网路安全技术。”
出席听证会的美国国务院多元文化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朴正铉指出,南海议题不仅攸关东南亚各国,也影响美国及欧盟等国的经济利益。因此,美国将继续与盟国合作,建立国际共识,共同谴责中国在南海的非法主张。她说:“所有各方,包括对南海部分区域有不同主权声索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遵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美国海岸警卫队太平洋司令迪昂森则在听证会上指出,美国需要率先了解盟国面对“恶意行为者(malign actors)”的挑战才能有效提供支援,促进南海的经济自由、开放及安全。他说:“美国海岸警卫队已派遣执法训练团队及国家安全巡逻舰(National Security Cutter)支援盟国区域合作,以共同维护海洋治理。”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金映玉在听证会上还强调,南海对于美国的海上运输至关重要,而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则攸关国家利益。
她说:“如果我们任由中国在南海恣意妄为、霸凌(其他国家),不仅国际供应链会遭大规模中断,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也将彻底崩盘,从而影响到每一位从该地区经贸和自由中获益的美国人。”
记者:乔琴恩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lu2-09282023133621.html
华日: 美国风险咨询公司Kroll的高管被中国禁止离境
法广
美国Kroll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一名专门从事企业重组的高管在中国大陆被禁离境已经两个月,加剧了人们对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面临风险的担忧。
据华尔街日报9月29日报道,美国风险管理咨询公司Kroll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在过去两个月里被禁止离开中国大陆,这加剧了人们对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所面临风险的担忧。
Kroll公司的业务模式与今年早些时候成为目标的一些外国公司类似:提供企业调查和尽职调查,以及重组和破产咨询。据熟悉内情的人士称,该公司驻香港的董事总经理、专门从事企业重组的迈克尔-陈(Michael Chan)于7月前往大陆,随后他通知雇主自己不能离开。陈拒绝发表评论。
该报说,今年以来,中国当局对外国公司采取了越来越强硬的态度。他们突袭了明思集团(Mintz Group)的办公室,盘问了美国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这些措施削弱了美国企业对中国的信心,而这个信心已跌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
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Kroll公司专门从事企业重组的香港董事总经理迈克尔·陈(Michael Chan)正在参与调查一个可以追溯到几年前的案件。陈持有香港护照,可以在中国大陆自由旅行,目前仍在工作。这些人说,不论是陈先生还说Kroll公司都不是这起调查针对的目标。
据西方官员和人权组织称,中国出境禁令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中国政府利用限制旅行来促进刑事调查、恐吓持不同政见者,甚至在与外国公司和政府的纠纷中制造筹码。出境禁令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为导致这种限制的调查会一拖再拖。
野村(Nomura)驻香港的一名高级投资银行家最近告诉他的雇主,他不能离开中国大陆。据熟悉内情的人士称,他一直在配合对他曾供职的一家公司的调查。
华日表示其周五发出有关迈克尔-陈先生情况的询问没有得到中国公安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立即回应。而周五标志着为期约一周的国庆长假的开始。
今年三月,总部位于纽约的调查公司明思集团(Mintz Group)驻北京办事处受到突袭,该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全部五名员工被拘留。
同时,当局还突访询问了咨询公司贝恩(Bain & Co)公司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而中国官媒则公布了当局针对凯盛融英(Capvision)的执法调查,凯盛是一家在中国成立的专家网络咨询公司,客户包括外国企业。凯盛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办公室遭到警方突击搜查,被指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
华日这个报道书,越来越多地使用出境禁令增加了在华外国公司的担忧。中国当局经常对正在接受调查或协助政府调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实施出境禁令。被禁止出境的人通常在试图离开中国大陆时才知道自己被禁止出境。
中国对出境禁令的使用导致美国国务院建议重新考虑前往中国旅行,因为中国任意执法。中国拒绝接受这种带有政治偏见的描述。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5%8D%8E%E6%97%A5%EF%BC%9A%E7%BE%8E%E5%9B%BD%E9%A3%8E%E9%99%A9%E5%92%A8%E8%AF%A2%E5%85%AC%E5%8F%B8kroll%E7%9A%84%E9%AB%98%E7%AE%A1%E8%A2%AB%E4%B8%AD%E5%9B%BD%E7%A6%81%E6%AD%A2%E7%A6%BB%E5%A2%83.html
Thursday, 28 September 2023
许家印被抓走发出的信号
在彭博曝出许家印被“监视居住”次日,恒大集团公告证实,其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恒大集团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但透出许家印确已失去人身自由,而且,他的二儿子也被带走。北京当局终于下手了,引起外界舆论纷纷。
法国世界报援引上海经济专家谢安迪(Andy Xie)分析称,“在中国,人们希望像他这样的人受到当局的控制。很明显,恒大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过,世界报这样评论:“许家印被捕,成为因警方调查而失踪的一长串中国大老板中的一员。在中国,公众人物失踪是司空见惯的事,由于制度的不透明,他们被长期关押,却得不到丝毫消息。”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这是推特上很活跃的老蛮频道的看法:“许老板是全国第一个被采取刑事措施的地产老板,目前不知道罪名是什么。这么说吧,如果是恒大财富的非法集资罪,那还稍好一点。如果是地产项目挪用资金的罪名,那么,全国所有地产老板,没有一个逃得掉。”作者认为,对类似许老板这样的公众人物采取刑事措施,在程序上需要副国级领导的批示,所以,这不可能只是做做样子,而是一定会判实刑的。在他看来,“不管后续怎么样,总之,房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许家印就是这个时代落幕的标志。”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则认为习近平当局近年来一手造成经济困境,包括三年强制性清零,给中国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民怨沸腾,现在以惩治许家印这样的商界大亨来转移视线了。他对美国之音表示,“许家印曾经是中国首富,是中国商界的一个标杆性人物。 他失去人身自由,而且很可能被判刑坐牢,这对中国商界的影响是可以想见。他会使很多商人,尤其是那些大商人、富商感到一种普遍的恐惧。一方面是兔死狐悲;另外一方面会造成一种所谓寒蝉效应。也就是说,会使很多商人感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之下,很可能拿他们开刀祭旗。”
驻北京时曾多次见过许家印的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对台湾媒体表示,许家印创造的商业帝国,其实就是一座用扑克牌立起来搭建的金字塔,非常不牢靠、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在谈到许家印被抓时,他认为,“习近平对许家印出手,最大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经济恶化的大部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以后,如果再有农民工领不到工钱、付了房款拿不到房子之类的事,都会变成是许家印的错”。
还有人认为,多年来,中国政府明知地产行业存在巨大隐患,还一味鼓励加杠杆,现在维持不下去了就“卸磨杀驴”。周三援引知情人消息披露许家印已被带走“监视居住”的彭博社也分析:现在,这位富豪已成为习近平主席打击房地产行业过度杠杆和投机行为的最引人注目的牺牲品。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在中国,房地产还没建成就被用来为其他项目融资。但负债水平已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以至于北京当局决定从 2020 年起加以制止。从那时起,房地产集团获得信贷的机会大大减少,其中一些公司已无力完成正在建造的项目,加重了买家的恐慌,由此加剧了潜在买家的信心危机。
穆迪分析公司副总监赫伦-林(Heron Lim)告诉法新社:“如果恒大只是冰山一角,如果风险迅速扩大并成为现实,那么迄今为止避免了多次违约的在岸债务市场可能会爆发信心危机,将导致经济严重放缓”。
这场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危机最近几个月影响到了该行业的另一个重量级企业碧桂园,长期以来,碧桂园一直被认为财务状况良好。截至 2022 年底,该集团负债累累,估计约为 11,520 亿元人民币(1,500 亿欧元)。
在中国,房地产占 GDP 的四分之一以上,并支撑着一支低技能工人大军,房地产危机爆发,严重加剧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困境。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30929-%E8%AE%B8%E5%AE%B6%E5%8D%B0%E8%A2%AB%E6%8A%93%E8%B5%B0%E5%8F%91%E5%87%BA%E7%9A%84%E4%BF%A1%E5%8F%B7
恶意操纵美国民意 学者:中国企图不战而胜
近日,美国及日本的情报机构共同发出警告,跨国企业需防范中国网络黑客组织的渗透风险。而美国国会也就此召开听证会,与会议员共同表达对中国恶意渗透美国社会试图影响舆情的担忧。
据路透社9月28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联邦调查局(FBI)、和日本警方在周三晚间共同发布网路安全公告,警告跨国公司需要提防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黑客组织BlackTech。相关调查显示,BlackTech有能力修改企业下属公司的网络路由器,从而攻击跨国企业的母公司。
据台湾法务部调查局在2020公布的相关报告指出,有多达六千位台湾官员的电子邮件帐号遭到Black Tech和另一个黑客组织Taidoor的攻击,而这两个组织很可能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美议员:中国正在追随俄罗斯模式试图影响美国民意
与此同时,美国参议院情报专责委员会(United States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也在9月27日针对中国恶意操控网络信息,并以此影响美国民意的问题举办了一场听证会。会上,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沃纳(Mark Warner)引述麦迪安网路安全公司(Mandiant Corporation)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透过网络操作舆情,并在美国境内散布虚假信息。
沃纳说:“中国在效法俄罗斯,例如使用美国的零工经济平台,雇用美国员工撰写新闻消息,以引发抗议并拓展中国在社群平台的政治操作能力:“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操纵美国社群平台以及中方通信软件。很多研究显示,中国透过微信审查美国及加拿大境内的言论,这样的操作尤其针对来自中国的侨民。”
美国国会共和党籍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也在会上指出,中国不断透过网络恶意操作,试图影响美国民众的认知。鲁比奥以台海两岸关系为例说:“大家都担心台海冲突,这个问题不只会影响国际秩序、影响别的国家对美国的看法,同时也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是,中国正在美国境内散布舆论,让人们怀疑如果台海爆发战争,为什么要牺牲美国人的生命捍卫一座离美国半个地球远的小岛?”
鲁比奥指出,中国当局的舆论操控正在影响美国年轻世代对于台海问题的看法,这让他备感担心。
学者:如何管控中国恶意操控社群平台成难题
在听证会上作证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谭安(Glenn Tiffert)表示,中国正在透过统一战线等方式恶意影响美国民意,以此达到“不战而胜”,甚至“使外国为中国服务”的目的,而美国政府难以防范中国当局的作为,因为美国崇尚保障所有人的言论自由:“统一战线的许多行动是合法的,并被言论自由所保护。它希望拢络人心,透过理想主义让美国的政治菁英为中国政府服务,让美国选民为中国政府辩护,并提高(美国政府)‘去风险’行动的成本。”
谭安还在会上,针对中方在美实施统一战线的策略指出:“统一战线的目标,包含了驳斥外国对中国政府的批评、操纵美国民主的漏洞、科技转移、拉拢华裔侨民以及令海外侨民对于中国政府的不满噤声。”
学者:中国透过操纵网军对美国记者实施报复
听证会上,国际人权组织自由之家的中港台高级分析员莎拉·库克(Sarah Cook)也指出,美国是仅次于台湾受到中国网络操纵最严重的国家,而中国政府采取的手段包含向美国地方媒体提供有利中国观点的新闻、禁止美国大型媒体向中国派驻记者等等。
库克说:“自2019年开始,中国开始限制外国记者派驻,并且对美国记者的家人实施报复,同时也向大型媒体发动网络攻击。中国网军恶意攻击在美国媒体工作的华裔记者,尤其是女性。美国媒体业的管理阶层也开始自我审查,因为他们担心,发布特定的报道会导致他们无法再接触到中国民众。”
库克还谈到,中国政府透过微信审查操纵海外舆论:“上百万名美国人透过微信与住在中国的民众联系,但是有很多证据显示,中国政府对于微信的使用者进行审查及监视。同时,对中国政府而言具有威胁性的媒体以及公民团体,例如自由亚洲电台以及人权之家,都无法在微信上建立官方帐号与中文使用者互动。”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tj-09272023122150.html
从“聊聊兴趣”到“软性统战”的光谱 中国“大交流时代”文化软攻势如何瞄准台湾“首来族”?学生怎么想?
文字/孔德廉
RFA 【報導者時間】2023.09.27
随着疫情逐渐解封,锁定台湾青年的两岸交流重新启动,国台办将这股趋势定调为"大交流年",不只主题更软、范围更广,也持续向下扎根。(设计/吴政达)
曾大秀流利客家话的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今年6月记者会上指出,未来将面向台湾青年举办多项交流活动。陆委会随即在8月谘询会议中以"中共『大交流年』对台青年学生交流策略与因应"为题进行讨论。显示COVID-19疫情解禁、两岸重启交流后,中国对台湾青年的强大拉力已成为互动焦点。
《报导者》发现,在中国锁定"首来族"台湾青年进行的首波交流里,主题变得比过去更加软性,从文化、生活和兴趣层面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台湾学生就学及就业;另外,这种交流也扩展到为台湾儿童及少年发声的儿少代表上。"大交流年"里,"主题更软、扎根更深"已成趋势。
今年7月,台北市某高中一个近千人的家长群组里,一则招揽学生前往中国交流的讯息引发诸多讨论。这项针对高中生所举办的"华人青年大专暑期交流计划",旨在鼓励对音乐、文化与电竞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到上海感受"真实产业环境",5天活动全程免费。
这则讯息很快引发论战。群组里,有家长认为不应该运用学生事务群组作为私人活动宣传途径,有人直批是对岸一贯的统战操作方式;也有家长认为上海与台北是姐妹城市,不必以敏感的政治视角来看待单纯文化交流。两边争执不下,一位家长随后点名活动主办单位是仅成立一个多月的新公司,关于人身安全的争论更让双方论战火药味十足。
实际上,类似的两岸青年交流团存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只是过去3年随着COVID-19疫情爆发而中断。今年逐步解禁后,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项出团讯息再度散见于校园布告、学生社团、原民组织及各类社群媒体上。
6月,台湾大学、中正大学的社群平台交流版面上,就有不少学生转发类似活动贴文,从10天的山西青年夏令营到7天的成都团,包含各种景点参访、大学座谈和文化交流,从免费到收费兼而有之,参与对象则都以学生为限。
"大交流年"向下扎根的两岸攻防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强调,中方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深化友谊,让更多台湾青年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强调,中方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深化友谊,让更多台湾青年"首来族"成为"常来族"。图为2023年4月12日,朱凤莲在记者会上回应记者提问。(路透社资料图片)
针对这股重新点燃的交流潮,早在暑期开始前,中国国台办就发布新闻稿高调宣示,未来一个月起将面向台湾青年举办多项交流活动。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更直接将目标锁定在台湾青年"首来族"身上:"中方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深化友谊,让更多台湾青年『首来族』成为『常来族』。我们也积极为台湾青年朋友提供更多机遇和平台,让他们在大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中国官方的宣示,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于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直属事业单位、国营媒体《中国新闻社》的报导中得到印证:"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 "首来族"约占三分之一",报导内写明7月启动的夏令营活动涵盖大陆28个省分,将有1,000名台胞参加,其中首次来到的台湾青年约占三分之一。
面对中国如此积极发动新一波青年交流攻势,台湾陆委会也持警戒态度,在8月召开的谘询会议中讨论"中共『大交流年』对台青年学生交流策略与因应",明显将相关青年交流团定调为中国的统战攻势。
在以书面回覆《报导者》访问时,陆委会如此定调这波骤起的攻势:"疫后陆方投入大量资源举办各项交流活动,以落地接待、补助机票等诱因,加强吸引台生赴陆交流,置入前往文化景点、交流基地参访之政治行程,并安排与样板台青对谈,借机营造两岸血脉相连、同根同源之气氛,宣传在陆求学、发展之优势,促使更多台湾青年融入中国大陆。"
到此一游,"首来族"心中在想什么?
做为被中国官方锁定的"首来族",并且成为"大交流年"里被中国官方大力宣传的角色,台湾"首来族"学生心中有什么感受?
《报导者》访问了几位在今年夏天陆续参与两岸交流营队的青年,其中刚满18岁的晓青(化名)正犹豫大学的志向,在同学邀请下,俩人结伴前往其中一场为期7天的交流活动。
在晓青提供的行程表里,该次营队规划了长城、故宫等知名景点参访,安排各种古城与石窟行程来体验悠长的中国文化,也列出与当地大学的交流,每日行程表仅分为早、中、晚三个区段,行程相当软性、松散。
抱持着对古迹的兴趣,单以行程来看,晓青认为她所参与的青年交流团调性相对温和,应该没有太政治化的困扰。为了再三确认,她提前向主办单位索取活动细部流程,却在出发前一刻才拿到行程表。
"可能是我们这个团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没有去到,行程表只是参考,像一开始说是要去北京大学,结果后来变北京体育大学,"她无奈地说道。
即便如此,在与中国学生交流期间,晓青照样与对方相互分享两岸民情、食物与流行文化,没有参杂太多政治话题。只是短时间的交流过后,往往会由听讲作结,由获得殊荣的"台生"上场,对着台下数十名团员讲述自己如何在中国得到好的发展机会、述说对中国的感谢,同时介绍各种中国对台湾的优惠政策,最后还会附带几句宣传:打击台独思想,推动中华民族复兴。(注:"台生"是指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即在中国就学成长的台湾人;"台青"则指原来在台湾成长求学,到了大学或研究所阶段才到中国,以及毕业之后选择到中国创业、工作的台湾青年。)
这种时候,晓青才感受到浓厚的政治意味:"我们就只是想要来旅游,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要参加的前提就是会被当成宣传工具,但这是机票钱的代价,就当作是一个副作用吧。"
尽管有意忽略思想宣传带来的不适,她还是很难从这种套装式行程中脱身,因为旅途里中国媒体总是亦步亦趋,游览车上也随时有一名记者随行,将活动侧写成为新闻。于是每到拍照的时刻,晓青会戴上帽子、墨镜和口罩。
和晓青同行的,除了几位准备升上大学的同龄学生外,还有几位30多岁的研究生和未成年的高中生。将近20人的团队在7天的行程中途,也被带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样的安排并未在公开行程表里曝光。
"到那之后我跟同学都不想逛,我也知道导游想干嘛,结果就是劝我们向中共看齐,"晓青说,至今她还清楚记得遍布整个展览馆的中国红颜色、等身的领导人雕像、陈旧的革命文物、突飞猛进的经济指数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各式照片,"整栋建筑就像神圣化他们的历史,"她印象深刻。
某位身为首来族的台湾青年透露,在今年交流的行程里,他们被安排至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参访,这本不在公开行程内。图为2021年12月16日,民众在该馆内参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生平及思想展示。(路透社资料图片)某位身为首来族的台湾青年透露,在今年交流的行程里,他们被安排至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参访,这本不在公开行程内。图为2021年12月16日,民众在该馆内参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生平及思想展示。(路透社资料图片)
另一名未成年"首来族"阿哲(化名)参与的是二线城市的10天旅游。他告诉《报导者》,旅程里他印象最深的是宣传,例如一名在中国成长的台生多次被推举登上媒体版面代替台湾学生发言,最后穿上汉服在小桥流水旁拍照,被记者描绘成台湾学生探寻祖国的旅程,报导也被中国统战部转发。
行程里,阿哲也对一场冲突记忆犹新。"我觉得台湾人都很愚蠢,到中国我才感觉自己的无知,"一位同团的团员在数十位中国学生和台湾学生对谈的场合这样说道,阿哲立即起身反驳,"我觉得台湾人并不愚蠢,我们也有很优秀的同学。"他没想到单纯的交流变成两岸优劣的辩驳。
此外,走遍各种历史景点途中,阿哲观察到多数交流的基层对象并不是这么在乎统独。文化、流行、笑话到追星,偶尔聊政治情势,那是大家真正交流的时刻,没有人在谈血源浓厚或文化共通,只是单纯讲自己喜欢什么,这部分就不会令人不舒服。
面对"被统战"的疑虑,晓青和阿哲看法一致。两人皆认为学生们很清楚台湾跟中国之间的关系,且在台湾生活了十几年,想法不会一瞬间就被改变,唯一的担忧反而是他们这个世代的社群媒体使用习惯:"我身边的人全都玩抖音啊、小红书啊,还有哔哩哔哩,大家知道中国在流行什么,文化上可能认同感会更近一点。"
不只是年轻的他们,不少民主国家也有相同担忧,美国、加拿大、德国、捷克、瑞典,以及欧盟三大机构等从2020年起,陆续开始禁止使用TikTok(抖音国际版)。2022年年底数位发展部也根据"危害国家资通安全产品使用限制原则规范",限制台湾公部门资通设备与所属场域不能下载及使用抖音、TikTok、小红书等中制软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上的内容对台湾年轻世代仍极具吸引力。
追求成为两岸交流造浪者的"儿少代表"
各种迹象显示,大交流的浪潮不只直面更多更年轻的台湾学生,作为未成年儿童和少年的发声管道,一部分"儿童及少年代表"(后称儿少代表)也从中看到机会。(注:台湾政府近年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设置儿少代表,分为中央至地方层级,必须先从地方开始选起。以台北市为例,其参选资格为目前就读、实际居住或设籍于台北市,且参与遴选未满18岁之中华民国国民,对儿童及少年福利暨权益议题有兴趣或关心,并具有参与公共事务、志愿服务或社会公益团体活动之经验者得以参选。)
《报导者》发现,近年来部分儿少代表也在两岸中游走,试图建立人脉和为儿少政策倡议寻求资源。正在密集筹备中的"中华儿童及青年协会"(后称中华儿青)是其中代表之一,这个拥有30名横跨两岸台湾青年的组织,预计将在10月正式成立。
我们找到协会创办人、前儿少代表郑胤宏,他正就读清华大学二年级。在他提供给《报导者》的中华儿青章程里,记载着协会工作的三大目标:
1. 促进两岸和平交流
2. 保障儿童及青年权利
3. 推动儿童及青年参与公共事务
组织上,中华儿青分为"两岸部"、"儿童部"与"青年部",目前共有15名居住于台湾的成员,其中就包含隶属中央到地方政府、由政府遴选所产生的儿少代表。另外15名成员则是在中国成长、就学的台湾青年,分布在福建、河南、苏浙、两湖、京津冀,就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年龄从大学生到博士生不等,也都有各校台生会会长或其他干部等经历。
发起发起"中华儿童与青少年协会",目的是促成两岸和平交流以及推动两岸儿少参与公共事务,成员为横跨两岸的30名台籍青年。(摄影/蔡昕翰)
郑胤宏告诉我们,包含他自己在内,多名成员都是两岸交流活动的常客,今年就参与了厦门举办的"海峡论坛"、聚焦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庆台湾周"等等,不管是以个人还是协会名义,他们都是代表台湾年轻一代参与活动。且协会不接受任何政党捐献,也与政治无关,只是单纯想从青年的角度推动两岸儿少议题交流与和平发展。
会成立协会,也是因为两岸政治现实的困境,郑胤宏解释,过去他作为台北市儿少代表,在转赴上海台商学校读书时,因没办法参与会议,儿少代表的工作随即中断。从自身经验出发,他也曾遇到在中国就学的学生就算设籍在台湾,还是被评选委员私底下劝阻不要参选儿少代表。此外,更有同学就读的中国大学没有在教育部的学历认证里,体制上也没有申诉管道。"这些都让在中国的台湾学生权益受损,因此协会的任务就是代替他们发声,"他解释。
这个即将成立的组织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汲取他们认为优秀的中国儿少政策作为改善台湾儿少处境的蓝图。谈到中国的进步,郑胤宏兴奋地指出,2021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名为"双减"的政策,包括未来中国国小一、二年级的学生将不再需要接受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的学生每学期也只会有一次期末考。此外,各地学校也不能替小学生、初中非应届毕业的学生举办跨地区、跨校的考试,用来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
此外,在近期颁布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里,郑胤宏也赞许中国召集"学生代表"一同研议修法方向的作法。但对于"学生代表"是从少年先锋队和共青团体系进行遴选的作法,他则不予置评。
中国于1990年签署《儿童权利公约》后正式成为缔约国,上一次履约状况在2013年由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进行审议。《报导者》检视联合国当时的审议报告,委员会指出中国政府在国家儿童发展计划的预算拨款和资金不足,且政府持续不断威胁、骚扰、强迫失踪和逮捕异议人士和非政府组织,导致人权维护者和记者报导中国侵犯儿童权利行为的范围有限,中国也无法提供可靠和全面的统计数据以供评判,建议改善。至今状况是否改善,要等到数年后履约状况再次被摊在阳光下检验才会透明。
在此之前,郑胤宏认为中国针对未成年人司法的变革仍有许多值得效法的地方,协会推动两岸和平交流也是相互借镜的第一步,"我们反而进步的空间更大,我自己的理念是多了解两岸绝对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必要。无论政治立场是什么,我讲最极端一点,就算是台独他可能更要了解对岸在做什么,但我们从官方开始就是比较防范的态度。"
随着协会的架构逐渐完备,中华儿青已经逐渐浮上台面。郑胤宏告诉我们,协会成员大多也参与了今年"大交流年"底下的各种活动,尤其是规模最大的海峡论坛,希望透过协会形式来促成更频繁的交流。
一名曾是成员的儿少代表Peggy(化名)向我们描绘了近期中华儿青的运作。她指出,为了交流,成员间必须先开通微信帐号,接著有关中国儿少的问题与政策都会被丢上群组讨论,例如要做政策倡议时该如何进行。Peggy认同这种交流的模式,但整个过程中让她感到不舒服的是"委婉地被劝说认同统一"。
大交流年里频繁的两岸互动不只吸引儿少代表们加入,在实质就学面上,中国也加大就学门槛的下放,增加对台湾青年招生的力度。根据媒体报导,今年福建省福州大学就以台湾学测成绩"国英数任1科达均标"向学生招手,最终录取239名台生,创下多年来的纪录。
今年7月,作为中国三大官媒之一的《人民日报》也再次提及近年来中方陆续实施的惠台政策:"大陆方面陆续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设立91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79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推动400余所高等院校面向台湾学生招生,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习近平强调文化、软性的收拢"人心"战法
在2022年重新召开的中共中央统战会议里,对台统战的方针被调定为在2022年重新召开的中共中央统战会议里,对台统战的方针被调定为"争取人心"。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图为2019年12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路透社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方对台湾青年的拉拢,在形式和主题上也都有所转变。
时隔7年,为统一战线工作拟定方针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于2022年重新展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中发表"12个必须",其中一项是"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随后习近平也宣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不谈"民族复兴"、"大中华五千年"等生硬口号,转谈"人心",林颖佑解读这种变化,他指出,统战的意义是要交朋友,要让对方感受到认同:"大中华五千年不会有人想理,现在的作法是要从软性的东西去下手、去建构共同的话题。"
因此,一系列以"文化"为主打的两岸青年活动已风风火火地展开。包括以"同心同行青春力量"为主题的第3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2023两岸青年峰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20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等。
此外,在国台办认定"首来族"为两岸重启交流的新指标下,今年盛大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也将主体定调为"两岸文化生活交流",范围包含两岸体育、美食、影音、娱乐等青年人才交流,希望从文化面下手,打造2023"重启交流年"新模式。
从2014年起就频繁于两岸之间游走、也有多次带团经验的曹瀚文指出,以前去交流是谈公共参与、学生自治,今年的主题形式已有不同,不管是美食、短视频技术、摄影、电竞等,都是一些"00后"世代会关注,跟生活日常相关的话题,更有机会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8月刚从中国回来的他,和我们分享观察:"我们那个年代在乎的是学校权益,现在学生在意的是自我。拍抖音、唱歌跳舞、搞直播、拍照拍影片都是自我的展现,那两岸交流主题就变成以年轻人的兴趣出发了。"
是交流还是强迫推销?
从2014年起就频繁于两岸之间游走、也有多次两岸交流团带团经验的曹瀚文认为,好的交流应该是双方声音都被传递和重视,这与宣传单一政治思想的统战有天壤之别。(摄影/蔡昕翰)从2014年起就频繁于两岸之间游走、也有多次两岸交流团带团经验的曹瀚文认为,好的交流应该是双方声音都被传递和重视,这与宣传单一政治思想的统战有天壤之别。(摄影/蔡昕翰)
近10年密集参与两岸交流的曹瀚文还发现另一项变化:除了少数长期深耕两岸交流的传统团体重新站回台面上,今年有更多"新生势力"崛起,并且多半肩负着宣传政治思想的任务。
曹瀚文解释,正常的交流是"把自己的看法、观点跟立场表达出来,你也要听对方在想什么",因此行程上会安排政治拜会,例如拜会国台办、统战部,从台独、藏独到两岸经贸,各种提问都可以,双方进行实质讨论。校园访问也是一样,先有欢迎仪式、表演、互相联欢,然后进到重点环节,订出主题分组讨论、发布报告、细部研究、一起逛校园、最后用餐惜别,传统交流就是走完上述完整的一套流程。
但今年许多新开展的两岸交流活动中,曹瀚文看到的不是"交流",而是"强迫购物",卖的不是实体商品,而是单一的政治思想。他形容:"我们听过不少单位行程很松,让你一开始不疑有他。就一天写个3个行程,去了你才发现怎么活动多出很多,甚至有些根本就不写,直接开车把你载进去,很像廉价旅游团的购物点,没买够不准出来。"
曹瀚文把这些现象归纳为炒短线,"我们还看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因为很多营队是让你去6、7天,然后2、3天在不知名的空间、不知名的单位讲不知名的主题。那个用意就是在传达两岸一家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概都是这样的内容,甚至更夸张一点的,还有特别讲『习思想』或者中华民族统一这样单向的政治思想的传递。"
"首来族"晓青、阿哲所参与的交流行程里,就有曹瀚文所描绘的状况,这为"大交流年"开启的新一波两岸青年交流蒙上更多的统战色彩。
"我不认为这是正派的作法,至少台湾同学的声音(在交流中)没有被传达。"曹瀚文如此总结。
陆委会在书面回覆《报导者》提问时也强调:"政府支持两岸进行正常健康有序之学术教育交流,惟中共长期以来将台湾青少年学生视为对台统战重点对象,一方面禁止陆生来台就学,另一方面持续透过各种所谓的"优惠措施"(如以台湾学测成绩申请陆校免试入学),拉拢台生赴陆就学、发展,并形塑特定样板进行宣传,一方面提升台湾青年对中国大陆之认同感,另一方面亦借机吸纳台湾人才、技术、教育资源,以为己用。"
无论如何,中方显然对于"大交流年"下针对"首来族"的青年交流有所期待。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的"港澳台专区"里,转发的新华社报导是这么写的: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两岸的未来。青年交流是两岸良性对话、善意沟通的重要引擎。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更多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希望两岸青年"朋友圈"不断扩大、愈加热络,让"两岸一家亲"的青春之歌持续回荡于海峡之上、唱响于万里山河之间。"
※本报导为《报导者》与自由亚洲电台(RFA)中文部共同制作。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286.html
欧盟贸易专员:此次访华重点关注两大优先事项
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日前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的沟通交流。会议期间,共同主持对话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特别强调了俄罗斯无端入侵乌克兰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以及粮食和能源安全的影响。双方讨论了市场准入和供应链问题。东布罗夫斯基斯还呼吁在欧盟关切的中国市场准入问题上取得进展,并在透明、可预测和对等基础上重新平衡欧盟-中国经贸关系,以及加强多边合作的潜在途径。
东布罗夫斯基斯周二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向中外媒体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激动人心的中国之行,重点关注两个优先事项:其一是传达欧盟对地缘政治形势的看法。这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定下正确基调至关重要。其二,我与我的中国同行开展了密切而富有建设性的接触,以评估双边关系。我们还探讨了在全球层面开展中欧合作”。
东布罗夫斯基斯介绍说,“昨天,我与何立峰副总理共同主持了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面对面地讨论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合作。我们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市场分化风险增加之际展开此次对话。我们讨论了影响宏观经济前景的挑战。虽然欧盟经济表现出了显著的韧性,但更广泛的经济趋势面临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的经济表现至关重要,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也是如此。因此我非常高兴双方将很快恢复定期交流,讨论宏观经济问题。我们还讨论了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并向中国领导层传达了一些对中欧关系至关重要的关键立场”。
东布罗夫斯基斯指出,“我在所有的沟通中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应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不仅是欧盟的优先事项,也是目前几乎所有欧盟优先事项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认为,俄罗斯的侵略是无端的、不正当的、非法的和野蛮的。这场战争在欧洲引发了一场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已经为超过400万来自乌克兰的战争难民提供避难所。我们致力于支持乌克兰取得胜利,无论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有明确和既定的领土边界。根据国际法,乌克兰有权追求加入其希望加入的任何联盟”。
东布罗夫斯基斯说,“在此背景下,我们很难理解中国的立场。这场战争是一场全球性灾难,推高了粮食和能源价格。俄罗斯对乌克兰粮食出口的破坏削弱粮食安全,伤害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中国的重要议程。在与何立峰副总理的会谈中,我要求双方加强合作,旨在与土耳其和联合国一道推动恢复 《黑海谷物倡议》。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全球经济,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东布罗夫斯基斯补充说,“而且,中国的立场正在影响中国在欧洲消费者和欧洲企业心目中的形象。超过三分之一的在华欧盟企业表示,中国对战争的立场削弱了其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中国如何回应,以及促进以乌克兰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战争都很重要。中国的回应及其对解决战争的贡献是我们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东布罗夫斯基斯谈到,“现在让我谈谈欧中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欧中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关系之一,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双边去年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8570亿欧元。但是,在华欧洲企业对商业环境提出了很多担忧。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中国保持吸引和留住外国投资的能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目标。欧盟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盟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要继续走互惠互利的道路,就必须进行再平衡。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目前已超过4000亿欧元”。
东布罗夫斯基斯指出,“我们也对市场准入和其他挑战深感关切。根据中国欧盟商会最近的一项调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都表示,在中国做生意愈发困难。营商环境变得更加政治化和不可预测。我们已提请中方伙伴与我方就这些挑战进行接触。具体而言,我们希望看到更大的透明度、可预测性和对等性。在这方面,经贸高层论坛上,我们都同意就可能成立的中欧关键原材料供应链透明度机制继续讨论”。
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我们在很多领域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农业食品领域,仍需努力争取承认所谓的欧盟区域化规则,以便在局部爆发动物疫病时,不妨碍更广泛的出口。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改善欧洲医疗器械的公共采购准入。这也将造福于中国公民,使其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卫生技术”。
东布罗夫斯基斯提及,“另一个议题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欧盟公司供应中国75%的市场,但我们的公司正在面临障碍。经过讨论,我们期待看到在处理积压的许可申请方面取得快速进展。我们还希望降低在华销售的欧洲化妆品的行政负担和影响深远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是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同意设立工作组来解决这些问题”。
东布罗夫斯基斯说,“让我简要谈谈与数据有关的法律不确定性。这让在华欧洲企业感到焦虑不安,因为新的法律规定让有效运营变得非常麻烦。因此,双方将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尤罗娃(Věra Jourová)和张国清副总理本月早些时候达成的协议基础上,为欧盟企业遵守中国数据法律提供明确信息和便利。最后,很高兴我们在管理金融服务方面开展了深入、积极的对话,并成立新的金融监管工作组”。
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请允许我谈一谈加强双方的多边合作。这包括在二十国集团(G20)层面参与债务减免工作,以及加强(我们在)世贸组织的协调。欧盟和中国在世贸组织多项议程上积极合作,而我们可以在全面改革方面开展更多合作。欧盟认为这符合中国的直接利益,因为一个经过改革、运转良好的世贸组织可为国家增长和发展奠定基石。最后,感谢我的中方伙伴,与我们开展了坦诚和富有成效的交流。欧盟热切期盼这一交流能够及时转化为互惠互利的成果”。
据了解,欧盟和中国是主要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23%,达到创纪录的8570亿欧元。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1%,达到2300亿欧元,而欧盟自中国的进口增长了32%,达到6260亿欧元。因此,欧盟双边逆差也达到了创纪录的3960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了58%。2022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中国是欧盟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占欧盟出口总额的9%。中国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1%,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超过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美国、12%)和英国(7%)的总和。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东布罗夫斯基斯周二表示,随着欧盟调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是否获得了不公平的补贴,特斯拉和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将受到严格审查。他告诉媒体称,有“足够的表面证据”证明有理由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动力汽车进行调查,布鲁塞尔担心这可能会压垮欧盟的汽车产业。
东布罗夫斯基斯在受访时回答了关于特斯拉或吉利,即瑞典沃尔沃的所有者是否可能属于欧盟调查范围的问题。对此,他表示:“严格来说,这不仅限于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其他生产商的汽车也可以享受生产方补贴”。东布罗夫斯基斯是在结束为期五天的北京之行后接受该报采访的。
对北京来说,欧盟本月在东布罗夫斯基斯到访前几天宣布将进行反补贴调查,为这两个贸易超级大国之间近期的紧张关系开辟了一条新战线。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欧盟对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持开放态度”,但 “竞争需要公平”。他补充说,其他大型经济体已经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征收关税。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欧盟现在可能是对中国生产商开放的最大市场”。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周二消息,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与东布罗夫斯基斯会谈期间,“重点就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表达严正关切和强烈不满”。他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依靠的是研发创新、自由竞争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欧方拟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影响中欧绿色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希望欧方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以非政治化、非歧视性方式妥善解决贸易摩擦”。
分析人士说,特斯拉已经从其上海超级工厂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不过,该公司去年在柏林开设工厂后,从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可能会下降。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在中国生产的。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本月发布的一份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占德国电动汽车销量的11.2%。该简报表示,其中约91%的汽车来自中国拥有的欧洲品牌,如中国上汽集团拥有的英国MG或沃尔沃的“极星”(Polestar),或来自欧洲和中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如达契亚Spring、Smart或宝马iX3。
东布罗夫斯基斯亦指,对于在中国运营的外国企业来说,中国的新数据法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欧洲公司抱怨说,这些要求企业在本地存储数据的法律含糊不清,遵守起来非常麻烦。东布罗夫斯基斯说,“如果公司……需要获得重要数据的数据传输许可,但没有人定义什么是重要数据,这就很困难”。他指出,“提供更多的清晰度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30927-%E6%AC%A7%E7%9B%9F%E8%B4%B8%E6%98%93%E4%B8%93%E5%91%98-%E6%AD%A4%E6%AC%A1%E8%AE%BF%E5%8D%8E%E9%87%8D%E7%82%B9%E5%85%B3%E6%B3%A8%E4%B8%A4%E5%A4%A7%E4%BC%98%E5%85%88%E4%BA%8B%E9%A1%B9
中菲在南海紧张恐升级引担忧
菲律宾本周一(9月25号)执行了所谓“特别行动”,切断中国在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附近设置的长300米的浮动屏障缆索。由于黄岩岛是亚洲最常出现主权争议的岛礁之一,因此这项举动很可能使过去一年来已恶化的菲中关系变得更糟。
菲律宾政府是上周末向在中国控制的黄岩岛附近水域捕鱼的菲律宾渔民进行例行补给时,在浅滩入口处发现了一个300米长的漂浮障碍物。据称该障碍物是中国为阻止菲律宾人进入传统渔场而部署。中菲两国都声称对该浅滩拥有主权,该浅滩距菲律宾约 200 公里、距中国大陆及其南部海南岛 850 公里,是黄岩岛是菲律宾主要渔场。数十年来断断续续出现主权纷争。
菲律宾迄今为止最有力的措施
纽约时报就此指出,菲律宾公布的相关视频也许看似过于简单、低调,够不上南中国海发生了一起严重国际事件的标志,但割断屏障绳索的潜水员是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而那段绳索属于中国军队设置的“浮动屏障”,为的是阻止菲律宾船只靠近他们本来有合法捕鱼权的水域。而这是菲律宾迄今为止采取的最有力的措施,对抗中国在距离菲律宾群岛更近的海域所坚持的领土主张。分析认为,最新的这次行动的惊人之处在于,行动是菲律宾政府采取的,该国海岸防卫队宣布,他们已经“依照总统指示”“成功”移除这个屏障,因为 “这个屏障对航行构成危险,这显然违反国际法。”
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Enrique Manalo)对媒体表示,这么做是贯彻菲方对南海的立场。报道称,毫无疑问,菲律宾正在对中国的领土主张进行更强有力的抵制。
但中国的反应被认为是谨慎的,中国外交部周二通过发言人建议马尼拉避免挑衅,不要制造麻烦。
菲律宾国防部长吉尔伯特·特奥多罗回应说,菲律宾切断警戒线并非挑衅。他在周三的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我们正在对他们的行动做出反应”。因为中国先行动了,挡住了菲律宾的渔民。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周三更敦促该国渔民继续在有争议的黄岩岛和南海其他地点作业,并承诺尽管中国势力强大,仍将加强在那里的巡逻。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杰伊·塔里拉准将表示,菲律宾船只无法持续存在,但致力于保护该国专属经济区(EEZ)内渔民的权利。
重要战略意义
实际上,引发领土的浅滩靠近每年运输价值约 3.4 万亿美元贸易额的航道,对北京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因为中国声称对南海大部分地区拥有主权。但这些说法使其东南亚邻国的渔业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气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尽管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否定中国的主权声索,但北京早已宣布不承认这项裁决。中国的军力建设,以及中国海警和海上民兵越来越好斗的行为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在该地区的意图,以及遵守国际法准则的意愿产生了怀疑。
中国声称对90%的南中国海水域拥有主权,包括与中国大陆相距几千公里,但离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更近的水域。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对这些水域实行了越来越多的控制,在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s,中国称西沙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s,中国称南沙群岛)这两个岛链上通过建造和加固前哨基地和机场,扩大了军事存在。
这些行动已引起亚洲许多国家和美国的警惕,美国认为,维持世界上最繁忙航道之一的航行自由符合其利益。
军事冲突的风险
路透社分析认为,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在南海使用浮动屏障是否代表着对自2017年以来一直存在的现状的改变,当时北京海岸警卫队允许菲律宾人在那里活动,尽管规模远小于中国。而此事发生的主要背景是,两国关系恶化之际,菲律宾通过扩大进入其基地的方式加强与盟友美国的军事关系,而且对中国海警在其专属经济区的行为越来越强硬。
纽约时报指出,自从2022年6月上任以来,总统马科斯已发出信号,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外交政策。但直到目前,菲律宾的做法主要局限在言辞上,但同时,菲律宾也深化了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联盟关系,也向国际社会公布中国海警针对菲律宾船只的挑衅行为的视频。分析称,最新的对抗行动引发的忧虑正在上升,人们担心中国会如何应对这种抵制行为,以及是否会引发中国与菲律宾及其盟友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包括与在该海域巡逻的美国海军舰队发生冲突。有学者分析指出,如果美国不得不在南海与中国发生军事对抗的话,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美国盟友美国与中国作战时可能不会袖手旁观。
领土争议不断
中国最近与邻国在领土问题上纠纷不断,9月19号日本也要求北京撤除漂浮在两国均声称拥有主权的尖阁诸岛中国称为钓鱼岛附近水域的中国浮标,称中方未经同意就在日本专属经济区设置构造物,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
8月底发布的2023年新版地图除了纳入不属于中国部分或有争议的领土,还将台湾和与多国有主权争议的南海诸岛纳入其版图。由此引发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文莱及尼泊尔等国不满,纷纷表示不承认中国2023年新版地图。新版有主权争议地区包括印度控制的省份和地区,三名来自争议地的印度运动员未能获得参加杭州亚运会的机会。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30927-%E4%B8%AD%E8%8F%B2%E5%9C%A8%E5%8D%97%E6%B5%B7%E7%B4%A7%E5%BC%A0%E6%81%90%E5%8D%87%E7%BA%A7%E5%BC%95%E6%8B%85%E5%BF%A7
一帶一路十年中國推更新版 企圖以「數碼絲綢之路」輸出威權主義
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十年,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覆蓋了中國83%的邦交國,佔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的近八成。一帶一路展現中國在經濟、外交和戰略上的野心,引起多國戒心。近年中共開始轉換方向,減少合作國基礎建設投資,改為加大數碼領域基建,以所謂「數字絲綢之路」(Digital Silk Road)繼續影響多國政治、經濟和外交領域。
中國推行一帶一路以來,具有侵略性的投資引來多國領導人不滿。在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的前總統帕努埃洛接受本台訪問表示,卸任前發表一封公開信,詳細講述了中國如何賄賂滲透聯邦官員、威脅他的人身安全,並試圖在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之外,強行推進戰略和安全合作。
帕努埃洛說: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通過經濟和技術合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伙伴關係,我相信中國已經採取了很多很多方法來超越這一點。
習近平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數字絲綢之路」,並在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論壇上進一步推廣。
和「一帶一路」下轄的諸多倡議一樣,「數字絲綢之路」亦並不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策略,它更像是一個大口袋,一邊向前走,一邊把和數碼相關的技術或產業都丟進去。其內容涵蓋5G、海底和陸上光纜、衛星地面跟蹤站、智慧城市、金融科技、電商、雲端、人工智能、納米技術和量子計算等。
擁有2.7億人口的印尼,成為數碼經濟的真正藍海,更是「數字絲綢之路」其中一個投資點。印尼全國光纖網絡Palapa Ring全長1.3萬公里,覆蓋群島500多個地區和城市,主要使用華為設備。印尼信息技術專家Onno W. Purbo指,中國以低價政策,在印尼攻城略地。
帕努埃洛說:在基礎設施領域華為勝出,因為他們的價格比競爭對手低得多。
華為在非洲建設70%網絡
在歐美遭到抵制的華為,建設了非洲70%的4G網絡。再加上中興等企業,中國在非洲建設通訊網15萬公里,網絡服務覆蓋近7億用戶。
《中國技術崛起》引述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數據集China Connects指出,只有不到10%的「數字絲綢之路」相關項目,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所以很難識別哪些項目屬於「數字絲綢之路」。
不同於一帶一路項目在當地遭受質疑和詬病,反對國家對「數字絲綢之路」作出了相對積極的評價。分析指,對於土地所有權、流離失所和大量中國勞工存在的爭議,數碼建設幾乎可以避開。不過,這些產品和技術也激起了不少質疑。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了52個國家的73項《安全城市協議》,發現華為在宣傳中誇大了其監控系統的功效。但可以肯定,隨著數碼技術的輸出,中國的監控模式也一同擴散到全球。
記者:黃依依/鍾廣政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belt-09272023045233.html
【未普評論】習近平的攻台意圖(下)
在這篇評論中,我將結合上文提到的弗拉維爾和阿什沃斯·海斯的文章,從三個方面討論習近平的攻台意圖:意願、實力和代價。
弗拉維爾教授認為,不是中國經濟衰退而是外部挑戰,更有可能讓習近平對台灣採取猛烈動作。他的根據是,中共歷屆領導人在遇到國內重大問題挑戰時,都沒有通過發動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對此,我的看法是:弗拉維爾教授恐怕忽略了習是一位不理性的獨裁者,他的決策風格充滿專斷、偏執和隨意性。他決定的東西,圍繞他的yes-men誰也不敢質疑。目前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習可能空前不理性,對內更多疑,對外更具侵略性。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圖事件就是一件極具侵略性,四面樹敵的愚蠢行為。但習可能要用這種不理性行為宣示中國強硬對外的意志和決心。
而阿什沃斯·海斯的文章認為,經濟衰退會是中國發動對台戰爭的主要因素,而中方明明知道打不過美軍,但也要打,因為無法接受統一台灣的機會最終消失的事實,也無法容忍中國的影響力高峰期過去而不採取行動,任憑機會從自己手中溜走的作為。阿什沃斯·海斯的這一視角,似乎更符合習近平的習慣性的不理性思維。我傾向於用他看台灣問題的視角看台灣問題。從這個視角出發,我對習近平的攻台意圖有如下看法:
先看習近平的攻台意願。習近平從上任以來,兩岸統一就成為他念茲在茲的使命。對他而言,解決台灣問題是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自己的執政使命,他把完成這個使命,看作是超越毛澤東的最重要指標,也是他之所以不顧天下罵名,一定要當終身領袖的根本原因。有分析把習近平要兩岸統一和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分開來看,認為為了後者,習會讓前者服從於後者。這是不對的。習近平的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來包括兩岸統一,對他而言,沒有兩岸統一,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對兩岸問題的立場從未退縮過,以後更不會退縮。現在文統不行了,就用武統。他毀滅了香港的一國兩制,或許就是為武統台灣而掃清障礙。
至於武統台灣的實力,毫無疑問,習近平掌控著中國歷來最強的軍隊。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費支出國,2022年軍費支出估計為2920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4.2%。習近平還提高了海軍和空軍的地位,增強了海陸空立體作戰的能力。美國五角大樓因此而坦言,中國在一些領域的能力已經超過了美國軍隊,包括造船、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綜合防空系統。但就總的軍力而言,中國軍隊顯然不及美軍。中國除了在軍隊人數和軍艦數量上超過美國,其他包括航母、戰鬥機、核潛艇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儘管習近平確信,美中兩國的軍力平衡已經發生了對中國有利的變化,但中國軍隊內部的對台作戰意願,卻讓習很不滿意。最近,中國火箭軍軍頭的大換班釋放了一些極不尋常的信號,幾乎可以肯定,習近平正在軍內大規模清洗與他對台理念不同的勢力。
最後就是攻台的代價。弗拉維爾教授認為,如果領導人發起一場轉移注意力的危機或戰爭,但未能產生預期結果,他們就有可能加速政府垮台。這和一直以來普遍流行的觀點相似,即習近平如果冒險向台灣開戰,會付出外交和經濟的巨大代價,可能會引發美國甚至西方聯盟參戰,從而嚴重動搖習氏江山,因此習近平不會輕易對台開戰。在我看來,這是理性思維者的看法。習近平目前空前虛弱,空前敏感,空前不理性。習的虛弱不是權力控制的虛弱,而是習近平的內心沮喪,親手提拔的親信要麼是被美色、金錢所誘,要麼就是怯戰,對他嚴重不忠。在這種空前不理性的心態下,要攻打台灣,隨時有可能。
習近平對世界最危險的地方是,他是一個非理性的獨裁者。他雖然攻台意願很強、但總體實力不夠,要付的代價太高,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對一個理性思維決策者來說,他可能知難而退了。但習近平不一樣,即便會失敗,他也要打。他無法控制內心要武統台灣的衝動。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
相關文章:【未普評論】習近平的攻台意圖(上)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wp/com-09272023090954.html
许家印被带走恒大帝国轰然倒塌
法广
9月27日传出深陷债务危机的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本月早些时候,许已被置于警方控制之下,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许应交出护照和身份证,不得离开居住地,不得与他人会面与联系。搜狐网更引据消息报道,许家印被“上铐带走”。
搜狐网消息称,许家印被带走当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的警车出现在他位于珠江新城的办公室附近,有目击者表示,许家印甚至被戴上了手铐。彭博周三的报道说,知情人士表示许家印现在位于北京一处居所被监视居住。
许家印被带走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根据中国财新网英文版24日报道,恒大的二号人物、前首席执行官夏海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也已被控制或带走。在此之前,恒大集团前执行总裁柯鹏于今年一月被警方带走调查,柯鹏涉及深圳的旧改项目,曾经被视为恒大最重要的“压舱石”。此外,被视为许家印“钱袋子”、为恒大提供融资的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等人16日被深圳公安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恒大人寿前董事长朱家麟21日传出被调查。
中央社援引中国钛媒体分析,夏海钧等人被控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恒大的融资管道被官方封堵,债务重组也被搁置,显示当局开始收网。另一家中国媒体北向财经分析称,恒大财富负责人杜亮16日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恒大债务重组会议22日被搁置;恒大24日公告无法满足新票据的发行资格,“如同三把利剑,每一把都直指恒大的命门。”许家印只有“坐以待毙”了。
该报道分析,恒大帝国将轰然倒塌,累累废墟之下,是无数普通人的血汗,这一切应该有人负责。
恒大下地狱的过程时不时成为海内外媒体头条,六月底,该集团的债务估计已高达3280亿美元,是世界债务最高的房地产开发商。两年来,恒大集团引爆信任危机,这一曾经叱诧风云的房地产帝国,在中国经济低迷、银行收紧信贷后,一步步走向崩溃。
法新社报道说,仅仅几年前,2017年,许家印是亚洲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预估453亿美元。自从恒大陷入危机,根据胡润亿万富翁排行榜,许家印的财富在2022年大幅缩水至43亿美元。
许家印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已使恒大的股值狂泻。周三,在香港上市的恒大股值暴跌近19%。这一消息来得不是时候,因为中国即将迎来为期一周的国庆假期,而国庆假期通常有利于房地产购买。
出身于伐木工人之家,曾经是亚洲第二富豪,春风满面、连续几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在中国政商两界有着广泛的人脉。民间传当年他的电话可以直通习办,高官们常常去他的豪宅喝茶打牌。
传言也许有点夸张,但社交网络流传的众多视频和图片显示,许家印鼎盛期,“排场极大”,“恒大集团2017年年度工作会议”的场面,被指“看看全国人大会议怎么开就知道”,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坐正中做报告,背后左右两翼,更像全国人大会议的“主席团”,台下是恒大集团的所有大小头目,个个仔细聆听。
许家印“一览众山小”,意气风发的程度从其内部报纸可窥一斑。‘恒大报’2017年9月26日头版如此标题:“许家印主席考察江苏会见省委书记省长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投资共识”……
许家印雄心勃勃,不仅搞房产,还花了数十亿元搞排球和足球,其领域甚至涵盖电动汽车。不过,民营企业首领,雄心再大,也得处处表白自己是“党的人”,据中国媒体报道,恒大集团党委是广州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该集团共拥有35个党委18个党总支、1023个党支部、10841名党员。许家印常常说他的恒大是“党的恒大”,2018年9月13日,许家印获得第十届“中华慈善奖”,他领奖时说“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仅仅两年后,2020年9月,党给的恒大开始爆雷了。
彭博报道说,现在,这位富豪已成为习近平主席打击房地产行业过度杠杆和投机行为的最引人注目的牺牲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8%AE%B8%E5%AE%B6%E5%8D%B0%E8%A2%AB%E5%B8%A6%E8%B5%B0%E6%81%92%E5%A4%A7%E5%B8%9D%E5%9B%BD%E8%BD%B0%E7%84%B6%E5%80%92%E5%A1%8C.html
许家印涉嫌违法犯罪 被采取强制措施 二儿子也被带走
自由亚洲
周三传出中国排名非常靠前的房地产公司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被监视居住,周四有了更明确的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恒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本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公告还称,恒大股份从9月28日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直至另行通知。
有法律专家分析说,在前期证监会对恒大地产立案调查、公安部门对恒大财富杜某等涉嫌犯罪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大背景下,许家印涉嫌违法犯罪这个结果并不出乎太多人的意料;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判断,许家印所涉及的问题很可能跟多个罪名都有关联,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厘清。
有观察人士指出,之前一段时间许家印高喊口号,说不许一个人躺平,但他自己却把各种问题和矛盾甩给社会,并且与其妻子丁玉梅进行了“技术性离婚”,将巨额的公司分红转移到境外,并最终落到了“境外前妻”丁玉梅的口袋里。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许家印及恒大部分高管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可能给恒大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带来重大变数。
另据第一财经网报道,近期被警方带走的恒大集团成员,除了许家印,以及恒大金融财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杜亮,恒大人寿原董事长、现已转任中融人寿代行董事长的朱加麟,恒大集团前总裁夏海钧,和恒大集团前首席财务官潘大荣之外,还有主导恒大财富的许家印二儿子许滕鹤,和恒大地产集团、恒大物业集团前董事长甑立涛等人。
恒大目前的主要工作由执行董事肖恩主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8%AE%B8%E5%AE%B6%E5%8D%B0%E6%B6%89%E5%AB%8C%E8%BF%9D%E6%B3%95%E7%8A%AF%E7%BD%AA%7C%E8%A2%AB%E9%87%87%E5%8F%96%E5%BC%BA%E5%88%B6%E6%8E%AA%E6%96%BD%7C%E4%BA%8C%E5%84%BF%E5%AD%90%E4%B9%9F%E8%A2%AB%E5%B8%A6%E8%B5%B0.html
【杜耀明評論】香港式法治:政治執法寧枉毋縱 經濟規管鬆散怠慢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至今囚禁超過1000日,失去他最為珍重的自由,不過他的消失也讓人看到,香港已進入平行時空,一面是國安嚴控的政治鎮壓,一面是鬆散怠慢的管治格局。
他失去自由,是由於和平集會和遊行原來需要警方事先許可,否則即屬違法。第一次是2019年8月18日的「煞停黑警亂港、落實五大訴求」集會(約170萬人參加);另一次是2019年10月1日的「沒有國慶,只有國殤」遊行(參加者超過10萬人);第三次是2020年六四集會。他三次都成為檢控對象,每次判刑9個月至13個月不等。還有,他身陷囹圄,也由於《蘋果日報》違反租約,他將自己名下一間公司搬進報舘的一個房間,被當局控以欺詐罪,最後判刑五年九個月。
當然,這一切都源於他的辦報人身份—《蘋果日報》的創辦人、最大股東和領導人。他被控以幾項國家安全罪行,由煽動到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都與《蘋果日報》刊登的言論有關。儘管他從不呼籲暴力抗爭,警方也找不出他勾結了甚麼外國勢力(除非指外國受訪者),但卻要還押候審三年才正式開庭審訊。更甚是,在未有裁決之前,《蘋果日報》已於兩年多前因國安調查行動已被迫倒閉,而黎智英三個銀行戶口的資產,以至《蘋果日報》的股權,均按照《國安法》全部凍結,完全無須法庭裁決。
反觀特區政府面對一些涉嫌違法的舞弊行為,執法行動卻非常鬆散。例如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綠石數字資產平台」(JPEX),兩年前公開營運,去年更發行虛擬貨幣,並通過長期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引誘散戶入市。但一直以來JPEX未經發牌也無申請牌照,當事人甚至無須向當局登記個人資料,即可經營,在不受監管下,收取投資者的金錢自行運作。至今報稱被詐騙的金額接近15億元,但當局連經營者是誰也不確定,更不說拘捕歸案。
至近日,證監會才亡羊補牢,公布四份名單和四項措施,也等於承認過去監管不力,當中有否涉及人為疏忽,造成投資者損失,也值得深究。不過,證監會今年六月才有權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而誤導廣告和經營手法有問題,早已有之。政府早該立法加強規管,立法會也該督促當局迅速行事,保障投資者利益,奈何立法會只是配合政府施政的橡皮圖章,缺乏民意壓力下,當局慢條斯理,也就理所當然了。
其實證監會無權監管之前,不等於法律真空,一些執法部門實難辭其咎。例如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的訛騙調查組及情報組,目的就是打擊詐騙活動,而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更專門負責跨境科技罪行。他們何以後知後覺,任由騙案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發生後,何以不能如對付黎智英那樣凍結資產,禁止騙徒運走投資者的款項?據知國安部門連企業虛報資料騙取疫情期間政府的資助,也參與調查及檢控,何以對一宗涉及十多億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騙案,可以無動於衷呢?
又如上市公司創辦人梁鳳儀,被控挪用公司款項超過七千萬元,罪成的最高刑期達到10年,但候審期間不但可以保釋外出,更可以自由離港,並居留於香港無法引渡罪犯的加拿大。反觀黎智英的政治控罪,未經審訊,早已令他失去自由、財產和事業,過百萬讀者失去一份報章,兩者何以有天淵之別?
再看紅山半島獨立屋的僭建問題。根據網媒《集誌社》的調查報道,78間臨海獨立屋,起碼22間有僭建物,以增加樓宇面積,興建游泳池等,也有佔用公地作私人用途。僭建者的所作所為,符合法官對黎智英違反租約的兩項定罪原則,一是隱瞞違反契約,二是行為目的是「自肥」或「自我方便」,即從中取利。其中屋主有身份特殊者,如全國政協委員之類,看來也該遭到法官對黎智英的同樣指責,批評他利用其地位令執法部門投鼠忌器、自我矮化,不敢突擊巡查,因此需要加刑。
換言之,香港如果只有一套法律,上述行騙者及僭建者該與黎智英的命運相同,判以詐騙罪成,並且加刑重罰。倘若網開一面,不作刑事檢控,法庭亦不予嚴懲,又如何彰顯法治,以示香港的執法和司法有規有矩,不會因人因事而異,造成政治控罪寧枉毋縱,經濟罪案卻寧縱毋枉的畸怪現象?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tym/com-09282023082212.html
美议员:中国不惜一切手段试图称霸
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本周四举行的对话会上,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成员、共和党籍众议员罗伯·惠特曼 (Rep. Rob Wittman,R-VA)直言,"竞争"需要在公平的环境、同一套规则下进行,但中国对此不感兴趣。
他说:“中国想要称霸,因此中国将使用一切邪恶的、道德或不道德的手段,来赢得这场支配美国、支配世界经济的竞争;在取得明显优势后, 在市场上取代美国,从而实施威慑……。这与1938年世界所面临的情况相当,但表面上有所不同–——中国在某些方面更加邪恶。”
惠特曼表示,他从与印太地区国家的沟通中发现,中国在该地区持续施加激进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令当地各国十分不安。他说,在过去五年里,他看到该地区国家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包括日本将国防预算翻倍、菲律宾积极寻求与美国合作等。
此外,惠特曼还强调,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正在讨论给予澳大利亚和英国豁免权,美国与五眼联盟国家实现技术、信息和情报共享才能真正有能力威慑中国:“我们必须确保加强与伙伴及盟友的关系,这是我们能够最成功阻止中国统治世界的办法。”
解决对台军售积压是美优先事项
在南海问题上,随着中国与邻国多次就主权争端发生冲突,台湾也面临着紧迫挑战。惠特曼议员说,美国的优先事项是确保填补积压的对台军售,时效性至关重要。
他说:“我们需要做的其他事情是额外努力帮助台湾训练军队……,为台湾军队提供军事建议非常重要,确保我们像帮助乌克兰一样帮助台湾,但在台湾必须做更多的努力,提供更多的物资和支持。”
他进一步分析说,与乌克兰不同的是,台湾作为一座岛屿,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支持台湾是一场与中国的后勤抗争。如果中国试图侵略台湾,中方将不惜一切代价切断台湾岛的燃料和食物供应。
报告发现 中国不惜一切非战争代价扩大影响力
今年八月,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题为《没有战争的竞争:中国政治战的战略》(Competing without Fighting: China's Strategy of Political Warfare)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正在非武装冲突范围内开展前所未有的行动,以扩大北京而削弱美国及其盟国的影响力。这些行动涉及复杂的间谍活动、进攻性网络活动、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经济胁迫及针对企业、大学、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行动等。
该智库高级副总裁琼斯(Seth Jones)领导的报告作者团队警告说,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政治作战的反应不力。
惠特曼议员表示,中国持续实施这些活动的效果是累加且互相补充的,所产生的风险更大。他说,美国必须通过加强立法来识别并阻止中国的相关活动。
他说:“我认为,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天真地看待这个问题,并认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以与我们相同水平的道德和标准来运作。我们必须明白,中国不是。中国对任何美国运作的标准和形式没有兴趣,他们会撒谎、欺骗和偷窃,以达到目的。”
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美国对中国社交应用软件TikTok的管制呼声轰轰烈烈。惠特曼表示,禁止TikTok的相关法案并非针对个人用户,而是切断中国利用该软件获取关键信息及数据的渠道。
他说:“中国热衷于人工智能,这是成功的基准,而推动人工智能进步的是数据。中国人正在尽一切努力在世界各地创造更多的数据提取器,因为他们知道,这将有助于他们发展人工智能。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任何数据提取器都被关闭。”
惠特曼还强调,中国当局是机会主义且具有侵略性的政权,中国会寻找任何机会、任何弱点进行突破。因此,应对中国威胁不应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美国的各地方及州政府也需要提高警惕。
上述报告呼吁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新工作组,以协调各个政府层级的应对能力,共同削弱北京的扩张行动。报告还敦促该小组着眼于寻找中国弱点并加以利用,在削弱中国影响力、切断北京与海外关系方面主动出击。
记者:经纬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w-09282023095637.html
中国维权律师王全章的小孩受株连:再次被拒入学
中国维权律师王全章出狱后,除被骚扰逼迁之外,其幼小的孩子也受株连:再次被学校无理由拒绝入学。
维权律师王全章的妻子李文足9月28日在X上转发“全章律师的理想国”留言说,原以为在舆论的声援之下,不法势力有所收敛,我们终于稳定下来,但是我们想错了。“不法分子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对我们的孩子下手,短时间内,我们先后上了两个学校,第二个在我们通过了面试、笔试、交费办理了入学手续之后当天下午,即被学校拒绝。我们的孩子又又又又被失学了”!
之前,据美联社在今年6月报道,被吊销律师资格的中国人权律师王全章在两个月内被迫搬家 13 次。该报道说,这是针对王全章和北京其他三名知名维权人士的骚扰行为的一部分,这进一步挤压了该国饱受摧残的民权社区。
据维基百科介绍,王全璋在北京执业时期,经常代理敏感案件,涉及法轮功信徒、农民土地、基督徒,弱势群体。因此他在2015年709维权律师大抓捕中被捕,然后杳无音讯超过一千天。据称,他在被秘密拘押期间曾遭电击等酷刑。
2019年1月28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他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王全章在2020年4月5日出狱,返回北京与妻儿团聚后,便遭不断骚扰逼迁,当局通过施压房主和停水停电及派遣无赖躺其家门前搅扰,令他一家反复搬家。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BA%E6%9D%83/20230928-%E4%B8%AD%E5%9B%BD%E7%BB%B4%E6%9D%83%E5%BE%8B%E5%B8%88%E7%8E%8B%E5%85%A8%E7%AB%A0%E7%9A%84%E5%B0%8F%E5%AD%A9%E5%8F%97%E6%A0%AA%E8%BF%9E-%E5%86%8D%E6%AC%A1%E8%A2%AB%E6%8B%92%E5%85%A5%E5%AD%A6
台湾第一艘国产潜艇下水 蔡英文说"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法广
台湾9月28日举行了第一艘国产潜艇的下水典礼,在北京和台北之间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民主自治的台湾正寻求加强针对中国的军事力量。
法新社介绍,台湾第一艘原型船被命名为“海鲲”号,于周四在该国南部港口城市高雄举行的仪式上亮相。
台湾总统蔡英文站在悬挂着台湾国旗的“海鲲号”潜艇前说:“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蔡英文还表示:长期以来,在台湾本土建造潜艇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今天,我们自己设计和建造的潜水器有目共睹——我们做到了。
这艘于2020年开始建造的潜艇耗资15亿美元,长80米,活动时重量在2,500至3,000吨之间。其作战系统和鱼雷来自美国国防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蔡英文总统曾表示,“海鲲号军舰”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但一些国防专家认为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024年,台湾的国防预算将达到创纪录的190亿美元。台北打算购买军事装备,特别是从其主要盟友美国购买,但它未能从美国购买潜艇。
2016年上台后,来自敌视北京的政党民进党的总统蔡英文启动了一项在本土建造潜艇的计划,目标是交付8艘潜水器。
关键因素
台湾海军目前有两艘可使用的潜艇,即20世纪80年代从荷兰购买的剑鱼级潜艇。
华盛顿在2001年曾经同意向台北提供8艘常规潜艇,但这笔交易从未实现。
同期,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舰队之一,拥有了核动力潜艇和航空母舰。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中国拥有约60艘潜艇,其中6艘为核动力潜艇,并配备弹道导弹。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所長欧锡富(Sifu Ou)表示,虽然台湾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但在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这两个战略要地部署潜艇就足以给中国带来麻烦。他说:“他们无法轻易通过,这对台湾防务非常重要”。
专门研究中国军队在台湾周围动向的驻美国独立分析师本——刘易斯(Ben Lewis)告诉法新社,如果中国军队进行两栖攻击和运兵,潜艇将对他们构成威胁。
刘易斯先生说:“中国使用了大量民用船只来加强部队运输,而潜艇可能会对那些并非为海战设计的船只造成严重破坏”。
但总部设在台北的智囊团中国高级政策研究会的军事分析师Zivon Wang认为,这艘潜艇距离“作战准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解释说:“下水(……)并不意味着台湾将立即变得非常强大,但它是台湾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加强威慑能力的努力的一部分”。
法新社今天这个报道还提到中国国营报纸《环球时报》在本周一发表的文章声称,台湾部署潜艇阻挡中国军队的计划是做梦。并称“这一计划只是岛内试图以武力抗拒统一的幻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5%8F%B0%E6%B9%BE%E7%AC%AC%E4%B8%80%E8%89%98%E5%9B%BD%E4%BA%A7%E6%BD%9C%E8%89%87%E4%B8%8B%E6%B0%B4%7C%E8%94%A1%E8%8B%B1%E6%96%87%E8%AF%B4%E2%80%9C%E5%8E%86%E5%8F%B2%E5%B0%86%E6%B0%B8%E8%BF%9C%E9%93%AD%E8%AE%B0%E8%BF%99%E4%B8%80%E5%A4%A9%E2%80%9D.html
中国与非洲关系处在转折点
中国向非洲贷款突然降至20年来最低,随着非洲国家面临债务违约和短缺资金,中非关系处在转折点。
中非关系走向
《世界报》刊登专栏记者玛丽·德·韦尔热斯的分析文章关注中非关系走向,指出在今年8月底习近平主席罕见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峰会,再次向非洲大陆示好,预祝中非伙伴关系走向新高度。北京要传达明确信息,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竞争日益激烈之际,中国继续把非洲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视为战略要地。
分析指出不过不可忽视,中国与非洲关系处在转折点,在经过多年对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后,目前北京选择降温和突然大幅度减少对非洲的投资,在2016年中国投资非洲达到约280亿美元高峰后,现在骤降,2022年中国仅向非洲提供了9.94亿美元的投资,也是二十年来的最低。
从西方看来,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多年来,美国和欧洲一直批评中国向非洲的借贷不透明且不成比例,认为北京把经济脆弱非洲等国家拖入债务负担的恶性循环,甚至有不可告人的目标,一些非洲国家在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下扣押其战略资产,如东非的赞比亚在2020年成为新冠疫情爆发后首个债务违约的非洲国家,加纳,埃塞俄比亚等国也深陷债务泥潭。
不过,《世界报》韦尔热斯的分析文章指出一些西方批评现在看来有些夸大,那些非洲国家受到破产威胁的基础建设设施没有被中国控制,她认为中国目前受到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货币不稳定和出口下降等诸多问题影响,因此北京无意看到债务危机蔓延到整个非洲大陆,从而损害自己声誉并不得不重新进行债务重组谈判。
时间紧迫
目前的情况是,非洲各国很难应对这种北京减少投资的快速转变。 此前中国大局投非洲的时候,西方人感到威胁,不过非洲各国主要看到了对自己的优势。
韦尔热斯认为不可否认中国投资让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中饱私囊,进行了一些无用的基建项目,不过也填补了一些非洲国家的基建需要。15年来中国投入非洲的大量资金让其竞争者不满,而非洲领袖人却认为中国的投资为非洲国家增添了与西方其他讨价还价的本钱,如前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告诉法国总统马克龙,非洲国家要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目前糟糕的情况是,非洲国家要适应中国投资锐减引发资金短缺的局面,非洲各国还受到利率和美元走高的负面影响,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危机导致欧洲等国的通货膨胀,也降低了欧洲国家向非洲的投资,此前的新冠疫情让非洲各国经济进入困境。
分析指出,现在时间紧迫,大约二十个非洲国家负债过度或已经破产。 因此北京发挥的作用对于中非关系的未来走向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经过两年艰苦谈判后,今年6月北京与赞比亚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这是否是北京要发出的一个信号? 是否“太少或者太晚”呢?
西方国家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与非洲国家进行了债务减免谈判,其结果是让非洲人的生活水平突然下降,给当地民众留下了苦涩的记忆。
现在中国希望重新评估其在非洲的定位但又不想离开非洲,西方在非洲的经历值得思考。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30928-%E4%B8%AD%E5%9B%BD%E4%B8%8E%E9%9D%9E%E6%B4%B2%E5%85%B3%E7%B3%BB%E5%A4%84%E5%9C%A8%E8%BD%AC%E6%8A%98%E7%82%B9
中方施压反效果 支持论「香港新闻自由」国增至25个 中港连日反对
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的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关押超过1000日,获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声援,即使遭到中方阻挠,参加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期间举行的香港新闻自由研讨会的国家数目,反而增至25个,较日前增加两个。与会者多批评《港区国安法》削弱香港人权和新闻自由,并促请当局释放黎智英支援被针对的新闻工作者。但中国外交部在港机构和港府再次发表声明,对研讨会的举办和论点表示不满和反对,指是诋毁国安法和为「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撑腰张目。
美英官员发文 促放黎智英及准领事探视
而在英国于联合国会议期间以会外活动方式举行「香港新闻自由」研讨会之日,美国国务院属下的民主丶人权和劳工事务局在推特发文,声言在黎智英被拘禁1000日之际,「美国再次呼吁(港府)立即无条件释放黎智英及其他政治犯」。根据该局在推特的自我介绍,该局推动新闻自由和捍卫全球新闻工作者的安全,并汇整记者被干扰丶受袭及遇害的资料。
英国外交部印太事务国务大臣卓雅敏亦在社交平台发帖,形容黎智英为「英国公民」,英国会继续呼吁港府让他们对黎智英进行领事探视。
研讨会昨(27日)天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根据发言的争取新闻自由组织「无国界记者」国际行动主任尹森特(Rebecca Vincent音译)发言时指出,除主办国英国之外,与会国家有24个。
路透社前日报道中方阻止研讨会举行时,指至少有22个国家愿意共同举办该活动时,意味在事件曝光后,参与国增加了两个。支持研讨会的国家包括美国丶加拿大丶德国丶法国丶挪威丶意大利丶爱沙尼亚及列支敦士登等。
无国界:国安法后28名记者及相关人士被控
尹森特指出,国安法「针对任何撰写香港议题的记者」,令香港自始进入新闻自由最差的时期。而该法实施三年来,有28名记者和新闻自由捍卫者被检控,当中12人至今仍被扣押,黎智英亦包括在内。
现年75岁的黎智英因欺诈科技园丶容许其相关顾问公司租用苹果日报大楼一案服刑;至于他另外被控《国安法》下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罪,案件一再延期至 12月18日开审。黎自2020年12月底被羁押后,至前日已满1000日。67个国际组织联署,要求港府立即释放他,而英国则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为期五周的会议期间,组织讨论香港新闻自由的研讨会。
中方不满,发信要求各国不要参与上述研讨会,指是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但尹森特昨日发言时首先对此予以反驳,指推动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基本人权自由正正是宪章的宗旨,国际社会表达关注符合维也纳宣言和联合国行动纲领。
研讨会当晚,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表声明,对美方及部分美英政客评论香港司法个案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重申这是公然为「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撑腰张目,恶意诋毁香港国安法,敦促外部势力停止包庇违法犯罪分子丶插手干预香港事务及破坏香港司法制度。
另外,港府继日前批评国际媒体和组织声援黎智英后,今日凌晨再次发文回应,对英国等国家通过举办所谓「香港媒体自由」活动,肆意就香港保障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权利和自由的情况大放厥词和污蔑抹黑,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发言人称,英国等国一再妄议香港人权状况,作罔顾事实丶颠倒是非的政治炒作,注定以失败告终,敦促有关国家立即停止干涉香港事务,强调会「坚定不移全面准确实施《香港国安法》」。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928-%E4%B8%AD%E6%96%B9%E6%96%BD%E5%8E%8B%E5%8F%8D%E6%95%88%E6%9E%9C-%E6%94%AF%E6%8C%81%E8%AE%BA-%E9%A6%99%E6%B8%AF%E6%96%B0%E9%97%BB%E8%87%AA%E7%94%B1-%E5%9B%BD%E5%A2%9E%E8%87%B325%E4%B8%AA-%E4%B8%AD%E6%B8%AF%E8%BF%9E%E6%97%A5%E5%8F%8D%E5%AF%B9
Wednesday, 27 September 2023
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中美中博弈的四大看点
美国之音
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9月26日在华盛顿落下帷幕。美国承诺在太平洋岛国最为关注的应对气候危机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采取更多的举措,进一步强化双方的伙伴关系,并与中国争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面是这次峰会中美中博弈的四大看点:
一、拜登暗指美及其盟友正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展开一场竞逐
拜登星期一在白宫对参加峰会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发表讲话时只字未提中国,但在讲话结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就像我们的先辈在‘二战’期间一样,我们都知道,未来几年很大一部分世界历史都将在太平洋彼端抒写,”拜登说。“也和他们一样,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共同抒写这段历史,做艰苦的工作、历史性的工作,就像麦克阿瑟将军所说的那样,我再次引用他的话,‘为了所有人的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将会到来’”。
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80多年来,美国曾经的敌人日本现在是它最亲密的盟友之一,而二战时是美国盟友的中国现在则被视为是美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白宫为这次峰会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包括周日前往巴尔的摩内港登上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舰,听取海岸警卫队司令关于如何打击非法捕鱼等海事问题的简报并观看巴尔的摩乌鸦队的一场职业橄榄球赛。有数十名球员有太平洋岛民血统。星期一,在白宫举行峰会并拍了合家福后,布林肯国务卿在国务院设晚宴,招待与会领导人。星期二,这些岛国领导人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举行商业圆桌会议,并与拜登总统的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会晤等。
二、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缺席峰会使美中博弈走向前台
在白宫举行的这次峰会上,一位岛国领导人的缺席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与北京关系密切的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他在纽约参加了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但并未前来华盛顿参加这次峰会。华盛顿对他决定不参加峰会表示遗憾。
“所罗门群岛总理缺席是过去几个月美国与所罗门群岛关系恶化的标志,”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项目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事务系研究员帕特里夏·奥布莱恩(Patricia O'Brien)通过电邮对美国之音说。
2019年与台湾断交转而与北京建交的索加瓦雷今年7月刚刚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和他会晤。他还与中国总理李强签署了包括警务合作协议在内的九项文件。
索加瓦雷政府去年与中国签署了一份未公开的安全协议,引发了中国可能在所罗门群岛驻军的广泛担忧。
三、美国强化与南太岛国的多项举措直接针对中国
拜登政府强化与南太岛国伙伴关系的举措之一就是增加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接触。
太平洋事务专家奥布莱恩认为,这次峰会的一大亮点是美国对库克群岛和纽埃的外交承认。
不过,中国早在1997年7月25日同库克群岛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在2007年12月12日同人口只有1700人的纽埃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远远走在美国的前面。美国正在奋起直追。
在第一次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以来,美国在所罗门群岛重新开设了93年关闭的大使馆,在汤加开设大使馆,在斐济设立美国国际开发署太平洋地区代表处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设立国家代表处。2022年2月,国务卿布林肯抵达斐济,是36年来首次有美国国务卿访问该国。
在这次峰会上,美国宣布打算2024年在瓦努阿图开设大使馆,并正在讨论与基里巴斯政府开设大使馆的问题。美国国际开发署计划将其目前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一倍,并雇用更多的太平洋岛民。美国的和平队也返回到斐济、萨摩亚和汤加,美国也准备2024年向瓦努阿图派遣和平队。
美国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帕劳就延长被称为《自由联系条约》(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达成了协议。目前正在就延长美国与马绍尔群岛的有关协议进行谈判。该协议9月30日到期。马绍尔群岛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来处理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大规模核试验的遗留问题。
美国对南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以及对该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支持无疑也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国有公司目前正在南太平洋一些岛国承建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援建所罗门群岛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体育场馆项目和一所医院等。
在这次峰会上,美国承诺提供1140万美元,用于得到印太四方安全对话伙伴支持的印太海域感知伙伴关系倡议-太平洋试点项目。美国还将派出专门用于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和培训的第一艘美国海岸警卫队船只。白宫表示,美国海岸警卫队“哈里特·莱恩”号巡逻舰计划于2023年底抵达南太地区。到时,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资产将为支持太平洋岛国的主权而在该地区进行了380天的部署行动。
这次峰会的一个优先项目是打击非法、未报告的捕捞活动,这显然也是直接针对中国的。渔业是太平洋岛国的支柱性产业,但面临日益严重的非法捕鱼问题,中国则是重要的肇事者。
四、美国对南太的承诺形式多样,与中国形成对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员奥布莱恩认为,这次峰会的另一个亮点是美国以多种不同形式向整个太平洋地区提供新的重大的资源承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纪挑战公司(Me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MCC)对基里巴斯的承诺,这表明美国以创新方式扩大对太平洋地区的支持,”她说。
世纪挑战公司是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机构,帮助领导对抗全球性的贫困问题。根据白宫的宣布,世纪挑战公司和基里巴斯政府打算与国际劳工组织和美国国际教育理事会合作,签署一项2910万美元的门槛项目赠款协议,以促进基里巴斯的经济增长。此外,通过与基里巴斯教育部的合作,该项目将使青年获得在未来经济中茁壮成长所需的技能。
不过,美国承诺的资金很多需要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这些资金能否到位是太平洋岛国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但分析人士认为,国会在对抗中国的问题上存在罕见的共识,而且两党也对太平洋地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7%BE%8E%E5%9B%BD%7C%E5%A4%AA%E5%B9%B3%E6%B4%8B%E5%B2%9B%E5%9B%BD%E8%AE%BA%E5%9D%9B%E5%B3%B0%E4%BC%9A%E4%B8%AD%E7%BE%8E%E4%B8%AD%E5%8D%9A%E5%BC%88%E7%9A%84%E5%9B%9B%E5%A4%A7%E7%9C%8B%E7%82%B9.html
"末代港督"彭定康再为港发声:中共视香港的自由为威胁
香港媒体大亨黎智英涉勾结外国势力案年底前开审
彭定康吁世界以香港为鉴 认清中共极权及不可信本质
黎智英等四人获减刑 律师事务所发声明
黎智英被囚千日,他的儿子黎崇恩近日四出奔走为父发声。日前在伦敦一个关注黎智英的座谈会上,“末代港督”彭定康冒雨现身声援。提起黎智英,他不禁唏嘘。
彭定康说:“许多在香港争取自由的人,都遭到报复,这令人非常不安,就像黎智英。黎智英是一位勇敢的中国爱国者,但他不是共产党员。你想想,怎会有港人以对中共的热爱,来定义自己的爱国情怀?他们都是因为共产党而逃离中国,在香港寻找避难所。”
1997年7月1日的凌晨,彭定康见证香港主权移交中国,盼望香港继续繁荣安定,然而当下的香港却让他心碎。他狠批中共撕毁《中英联合声明》,背弃确保香港 “五十年不变” 的承诺。他认为中共想要的,是“没有香港人的香港”。
彭定康说:“香港不是由英国人建立出来的,而是由中国人在英国提供的制度下所建立的。香港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我认为中共想要的是'没有香港人的香港' ,这是很可怕的,我认为香港的自由和正直,被中共视为统治中国的威胁。”
彭定康在活动后接受本台访问 (记者石头摄)
彭定康在活动后接受本台访问 (记者石头摄)
意识到中共或想“留岛不留人”,至少十五万港人乘英国开放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的机会移民英国。彭定康提到,部分移民港人的在港家人遭到骚扰和报复(bullied back),显示中共没有信心能管治好一个复杂、高度发展的香港社会,但他同时为移英港人感到自豪。
彭定康说:“我们为香港,为来到这里生活和工作的香港家庭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很遗憾港人不得不离开香港并流亡,但我们希望他们在英国感到受欢迎,他们将为英国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我们现在有一位有印度背景的首相,有一天,我们也会有一位有香港背景的首相。”
对于当下的香港政府,彭定康不抱任何期望。
彭定康说:“它只是一个卖国贼,只是按照中共的指示行动,所以我对他们没有任何期望。不过我对港人有期望,他们大部分人明显对自由受影响而感到痛惜,同时不确定如何应对,但我希望他们能坚守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并在行动时小心一点。”
在移民浪潮中,有人离去,有人选择留下。彭定康寄语在地港人,要在逆境中捍卫自由,继续为黎智英等身陷囹圄的政治犯发声。
记者:董舒悦、吕熙 责编:嘉远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al-09272023134445.html
二十一世纪美中关系的新特征
美中之间的经济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但当中共的“东升”、“崛起”转化成军备扩张之后,中国对外军事威胁所造成的国际风险,迫使西方商界开始扭转观念,采取了疏离中国的措施。今后美中关系的特征,既不是单纯的军事上之冷战态势,也不是单纯的始终紧密之经济上相互依存,而是一种经济依存中的对峙。军事上的冷战态势不会因为经济依存而停止,经济依存也不至于因为冷战而彻底消失。与此同时,美中之间经济上某种程度的依存,事实上构成了对中国的羁绊。
一、21世纪全球安全格局的变化
如果说,上个世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冷战中的相互较量,牵连到北半球许多国家的国际关系,那么,本世纪的美中关系已经变成了影响当前世界格局的最重要因素。自从中国在2020年初派出海军舰队到中途岛海域演习开始,中国持续的扩军备战和对外扩张意图日益明显,加上中国不断出动海空军围绕台湾四周海域展开威胁,一场由中共点燃的冷战,事实上已经形成。
中共的意图不仅仅是企图统一台湾而已,也不仅仅是设法控制南海、为威胁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构造“深海堡垒”,它的触角甚至延伸到了南太平洋的各岛国,包括试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靠近澳大利亚的达鲁岛修建永久性海军基地。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对外扩张意图,在东亚和南太平洋地区也展开了相应的应对型部署。虽然双方都不曾正式使用冷战这个词汇,但是,一种类似上个世纪美苏冷战的新世界格局已经出现,把相关国家的关注点陆续吸引到这个方面。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日本,它增加了国防预算,加强了对日本的西南列岛之防卫措施;随后,澳大利亚与美国、英国开始合作建造潜艇,以应对中国从南海出发、日益活跃的潜艇活动;接下来,韩国开始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防务合作,菲律宾也加强了美菲防务配合。种种迹象表明,过去几年来,中共紧锣密鼓的扩军备战,已经改变了越南战争后从东亚到南太平洋长达五十多年的和平格局,同时也改变了美中两国自建交以来所形成的信任感。美国不得不投入军力,来防范任何可能动摇东亚及南太平洋和平稳定的企图。
而另一方面,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后,它逐步加入了经济全球化,并且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一度出现了全球的“世界工厂”称号。那么,世界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究竟会有助于世界和平和稳定,还是经济全球化会间接地帮助中国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或者两问皆非?
二、中共的崛起意图与经济全球化存在冲突
本世纪的美中关系与上个世纪的美苏关系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异是,经济全球化之下,美中两国之间出现了互相的经济依存。过去几年来,虽然在区域防务方面,美中两国的军事对垒从不停步,经济技术方面,中国大规模盗窃美国技术的攻防也持续演进,但在投资和贸易领域,两国之间的相互经济依存似乎始终存在。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美中关系究竟会走向何方?这不仅是相关国家政府必须优先考虑的事项,也是在中国的外企和希望对中国大量出口的外国企业不得不担忧的问题。
当年的美苏冷战,是双方基本上在经济隔离状态下的对抗,美国选择应对方法比较容易;而如今的中美关系是一种新的格局,但新格局并不总意味着令人鼓舞的前景。相反,中共的崛起意图与经济全球化直接冲突,而美国的国家安全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发生了某些矛盾。
当中共的武力扩张和对外强势姿态让周边国家的安全感下降的时候,他们担心的不只是自己遭到中共的军事威胁,也担心区域关系紧张,可能导致海上货运的中断;此外,与中国有经济来往的国家,也会担心出口减少和本国公民在中国的处境。但中共似乎并不介意周边国家的这些担忧,北京事实上曾表现出一种“绑架”经济全球化布局的企图。
数年前,中国的媒体经常强调,“世界工厂”已成既定格局,世界各国如果想继续获得“中国制造”的产品,或者让“世界工厂”购买各国的矿物和农产品,就必须顺从北京的意向和政策立场,否则会在经济上吃大亏。这种“绑架”经济全球化的做法,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共为了报复澳大利亚政府对北京的批评,曾经一度禁止澳大利亚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北京试图用经济压力来展现自己的强势。
中共习惯于用物质主义的立场来理解它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却忽略了经济全球化布局本身对低风险的高度要求。中共误以为,外企和外国政府都只在意一时的利益,所以中南海可以把这种利益考量当作中共可以予取予求的“杠杆”来利用。但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布局是跨国公司决策的产物,而这些决策最关心的不是一、两年内的利润,而是供应链的稳定、货源的确定性和及时性以及中期效益之高低。而中共制造的东亚不安全局面,构成了动摇经济全球化布局的客观效果。
三、全球供应链的分散化布局新潮流
经济全球化的供应链原来确实是以“世界工厂”为重心;而过去十多年来却陆续发生了成本导向的产业链外移和风险导向的产业链重新布局。如果说,17年前的外企撤资,主要是成本驱动的,那么,过去几年来的外企撤资,则与风险飙升直接相关。
早在十七年前,由于工资成本上升,外企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制造企业(比如制鞋、服装、玩具等)开始迁出中国。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应对方针是“腾笼换鸟”,希望继续引进高科技外企来继续强化“世界工厂”的国际地位。但最近几年外企撤资的动因,成本已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回避供应链风险,却成了重点考量,因为中共的对外扩张战略使东亚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当中共把经济崛起与军事崛起直接挂钩时,全球供应链的安全风险自然就会大幅度上升。
2019年川普总统大幅度提高中国对美出口的关税,本来是想要通过施压,来改变中国低价倾销商品、又频频侵犯美国的知识产权的做法。这种策略并非真正的经济对抗,其实可以在协商谈判中解决双方的分歧。但是,中共采取了软泡硬磨的办法,始终不肯承认并终止盗窃美国技术的大规模操作。中共希望依靠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的美国跨国公司,对白宫施压,逼美国行政当局放弃关税制裁;而美国公司那时也希望继续维持中国供应链。可以讲,关税问题并没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布局。
然而,当中共摆出了增强武力、威胁台湾的强硬姿态之后,跨国公司终于意识到,在商业上把中国视为长期盟友的战略,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了。因为,一旦中共的军力增强以后,跨国公司不得不随时面对中共制造紧张局势情况下自己的供应链可能被切断的严重困境。所以,以出口为主的跨国公司,现在纷纷在筹划替代供应链,也就是供应链分散化。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完全关闭在中国的工厂;但是,这些公司也在其他国家组建同类产品的生产线,一旦建成,跨国公司的订单就会从“世界工厂”分流转移。这就是中国的出口持续下探的根本原因。
四、美中之间相互经济依存的质变
美中经济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着高度的相互经济依存性(economic mutual dependence)。中南海曾经认为,西方国家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因此,中国可以予取予求,即使军事和外交上摆出强硬姿态,西方国家也只能妥协让步。这就是所谓的“东升西降”论的思考逻辑。但是,当“东升”、“崛起”落实到军备扩张之后,对外军事威胁所造成的国际风险,必然迫使西方商界开始扭转观念,许多外企为了自身商务活动的安全,采取了疏离中国的措施。
此外,中国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中南海对国内经济架构四大板块(财政、银行、企业、家庭)严重的债务负担估计不足,而不少企业(比如恒大、碧桂园等)濒临破产时无法偿还外债,势必严重动摇中国的国际金融信誉,结果吓退了西方的金融投资者。
在美中经济关系当中,双边贸易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西方投行对中国的金融投资,以及大企业在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曾经是两国相互经济依存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美中两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对立日益明显,以中共作为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感受到了高风险,因此开始逐步关闭它们设在中国的研发机构;而中国经济衰退造成了民营企业拖欠外债和无力偿还,让从事对华金融投资的西方投行看到了严重亏损的高风险,因此,它们对中国的金融投资迅速收紧。
这就使得中国在出口下滑的同时,又失去了来自西方的巨额金融投资(参见笔者在本台刊登的文章《中国金融外资断流》(上篇与下篇))。这两大因素的影响叠加在一起,就成了推动人民币贬值的推手。虽然中国的央行可以让商业银行抛出库存的外汇储备来买进人民币,却只能短期内暂缓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因为商业银行的外汇储备所余不多,缺乏长期支撑人民币汇率的能力。
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里外企一共在中国投入了一万三千亿美元的证券投资;有了如此大量突然流入的外汇来源,人民币汇率也不过五年内升值百分之十。而到今年9月下旬为止,人民币汇率已经从2021年的高点贬值了百分之十三。今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将日渐趋紧,拉抬人民币汇率的力道会越来越弱。可以想象一下,今后人民币还会有升值空间吗?对外企来讲,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将压缩外企在中国经营的盈利空间,这会进一步产生“汇率驱离外资”之效。
华尔街对中国市场的金融依存逐渐终止,以及大企业对中国高科技研发的利用逐渐撤除,意味着美中经济的相互依存开始发生质变:“推手”离场,只剩下以中国内销为主要经营目的之外企继续在中国维持下去,如此便出现了商场上的“西撤东衰”。不过,美中之间的相互经济依存并不会终止,它只是从举足轻重渐渐变成聊胜于无。
五、21世纪美中关系的实质是经济依存中的对峙
今后美中关系的特征,既不是单纯的军事上之冷战态势,也不是单纯的始终紧密之经济上相互依存,而是一种经济依存中的对峙。军事上的冷战态势不会因为经济依存而停止,经济依存也不会因为冷战态势而彻底消失。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冷战被启动后就存在着不可逆趋势;而经济全球化以往布局的结果,也形成了一些跨国公司对中国销售市场的依赖,当这样的跨国公司看清了冷战可以制止热战的本质之后,它们会尽可能长久地利用中国市场,其利用长度取决于利润空间。但是,每当中共在境外制造一次局部冲突,这些留在中国的外企就会受到一次震动;而它们对自身财产和利润汇出的担忧,也无时无刻不在干扰着它们的神经。
另一方面,中共摆出了对外威胁的架势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东亚国家就不得不做好应对。事实上,中共除了加紧练兵以外,还在加快其核武库的扩充,试图用核威胁增强自己对美国的战略恐吓。这样,美国也只能加强防范北京核威慑的防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尤其需要通过外交手段,与北京保持沟通,以避免任何突发事件造成的冲突升级。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冷战双方都需要随时保持外交沟通,越是局势动荡,就越要避免相互背靠背地猜测对方的最终意图。当年美苏冷战从未引起双方的交火,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美苏都明白,彼此某种程度的信任之建立与维持,是各自国家安全的初步屏障;而武力准备上压制对手,则是国家安全的最终保障。当1969年中苏双方军队发生边界战争之后,苏联曾经考虑用核武器打击北京,但最后仍然主动派出总理柯西金,以途径北京的名义,与中共展开机场谈判,设法降低双方军事冲突的热度。这就是苏联从美苏冷战中学会的冲突防范策略之运用。中共虽然点燃中美冷战不过几年,现在也在学着使用这样的策略。
就美国而言,美中之间经济上某种程度的依存,同时也构成了对中国的羁绊。中共在经济衰退大势既定的情势下,经受不起脱离经济全球化的沉重压力,因为中国已经无法依靠本国资源生存下去了,至少石油和铁矿石这些基础战略资源以及饲料和油料这样的重要农产品,都必须依赖进口。所以,中共会希望保留现存的对外经济依存关系,同时也依然寄希望于西方投资的重新进入。正是这样复杂的国际关系,将决定未来美中之间那既谈判又威胁、既冷战又经济依存的全新格局。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hengxiaonong/cxn-09272023161213.html
日本三菱汽车决定退出中国,中国经济政治风险上升外资加速撤离
美国之音
日本三菱汽车决定停止在中国的汽车生产。三菱汽车正在就此事与中国合作伙伴广汽集团进行磋商。
这个消息是日本媒体日经新闻周三(9月27日)报道的。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也证实,三菱汽车告诉彭博新闻,该公司正在与合资公司的股东“商讨未来的计划,目前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由广汽和三菱汽车组成的合资企业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是在2012年成立的,总部设在湖南长沙。广汽集团持股50%,三菱商事持股40.65%。三菱汽车持股9.35%。
广汽三菱的主打产品是越野车(SUV)。日经新闻说,三菱撤出后,广汽可能会将三菱汽车在湖南的工厂改造成为一个电动车生产基地。
今年七月,广汽三菱为提振业务削减人力成本,去年年底投产的欧蓝德SUV(Outlander SUV)也因销售不佳而被停产。
三菱汽车在四月表示,销售疲软给三菱造成了7800万美元的亏损。2022年,广汽三菱的销量不到3.2万辆,比2021年减少了大约一半。
今年早些时候,三菱汽车就表示要无限期终止其中国业务,准备开始裁员。7月12日三菱汽车在中国社媒体上公布的一份文件说,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向电动车方向转移,公司销售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预期。
彭博社说,三菱汽车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日本车企的困境。它们在电动车研发方面进展缓慢,其市场份额不断流失到特斯拉、比亚迪等新的竞争对手那里。
日本的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已经连续两年处于下滑状态。丰田汽车去年的交货量也出现了下滑,这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
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三加藤隆雄(Takao Kato)在今年五月表示,很明显,公司需要对其中国战略进行重新评估。
去年,电动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4。
中国在去年年底结束了严厉的“清零抗疫政策”之后,人们广泛预期中国经济很快将会出现强劲复苏,北京甚至预期2023年为“中国投资年”。
但中国的实际经济表现却跟预期完全相反。在第一季度出现温和增长之后,中国的各种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房地产业的债务危机严重恶化,大批工厂关门,企业倒闭,失业急速攀升,出口持续下滑、消费疲软、各级政府深陷债务危机而无力推出有效的刺激措施。整体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通缩特征。
与此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全面恶化,导致北京当局对“国家安全”的深度焦虑。中国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强化了对中国企业大数据的控制和对外国企业相关业务的监视和审查,甚至公开对外企进行突击搜查和人员抓捕。
今年七月,中国当局通过新版《反间谍法》,将反间谍任务直接部署到街道,要求居民对外国人和与外国人交往频繁的人保持高度警惕,发现疑点随时举报。
这样的经济政治环境对在中国经营的外国企业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外国企业在第二季度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为4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87%,是自1998年可比数据首次公布以来最大的下降,其下降程度堪比外资断流。
中国欧盟商会在今年六月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表示,由于中国经济疫后复苏乏力,加上反间谍法扩大实施等措施的影响,外国公司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丧失信心,因此正在将投资以及亚洲总部撤离中国。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近日向媒体表示,商界对中国的信心“基本上跌至我们有纪录以来的最低点”,“对监管环境未来五年会有真正改善不报希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9/%E6%97%A5%E6%9C%AC%E4%B8%89%E8%8F%B1%E6%B1%BD%E8%BD%A6%E5%86%B3%E5%AE%9A%E9%80%80%E5%87%BA%E4%B8%AD%E5%9B%BD%EF%BC%8C%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6%94%BF%E6%B2%BB%E9%A3%8E%E9%99%A9%E4%B8%8A%E5%8D%87%E5%A4%96%E8%B5%84%E5%8A%A0%E9%80%9F%E6%92%A4%E7%A6%BB.html
习近平再提"枫桥经验" 阶级斗争将重演?
据中国官方央视报道,今年是毛泽东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9月20日,习近平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旅美评论人士蔡慎坤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所谓的“枫桥经验”就是给基层放权,让基层胡作非为、群众斗群众。一个法治国家若依法治国根本不存在让基层化解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时代充分肯定“枫桥经验”,最终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灾难。 蔡慎坤认为,习近平的表态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现在上面的每一级政府都是袖手旁观,有法不依的现象是越来越严重,老百姓下情无法上达。现在推枫桥经验纯粹是为下一步的社会灾难打下基础,为所谓的社会动乱祸根。”
所谓的“枫桥经验”可追溯到毛泽东时代。据当时的《光明日报》报道,1963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枫桥干部群众采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方式对“四类分子”进行改造。当时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表示,“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指示要好好进行总结。
“枫桥经验就是阶级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又假装成人民民主专政,就是监视中共定义的所谓’阶级敌人’,由各群众组织、比方共青团、街道办事处监视起来,随时进行批斗。”陈破空对本台表示,习近平在60年后重提“枫桥经验”这种文革时代的产物,说明他在党内受到很多反对,“20大之前叫 ‘反习’ ,20大后叫‘叛习’, 现在看到外交、国防总装备部等各个系统都在震荡,他在抓人,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很多人在反叛他。”
陈破空说,毛泽东当年在高层斗不过刘少奇,就搞红卫兵造反派去斗党内的政敌。而习近平现在就是发动人斗他的党内政敌,以达到巩固自己权利的目标。
习近平早先提出“枫桥经验”是在2013年。他表示,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要求各级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再提共同富裕
除了推崇“枫桥经验”外,习近平在浙江又重提“共同富裕”。习近平说,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陈破空认为,习近平这几年实施清零封城、极左路线,就是毛泽东路线翻版。“共同富裕”就是要讨好中下阶层的草根群众,让他们去恨私营企业老板或是共产党内有钱的人。当局把马云、马化腾赶出管理阶层,将钱收归国有,但是却没有把钱分给民众。
陈破空说,如果把枫桥经验与共同富裕加在一起就是毛泽东文革路线的翻版,意在告诉群众,宁要平民主义,也不要资本主义;要计划经济、不要市场经济:“这可能是习近平研究在无法突破对外封锁的情况下,内部经济崩溃,不得不又走上闭关锁国之路。所以,共同富裕就是闭关锁国的代名词。”
蔡慎坤表示,中国前总理李克强曾说过,中国仍有6亿人月均收入仅1000元。中国的贫富悬殊比非洲贫穷国家还严重。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累积了海量的财富,但是真正掠夺财富的仅是极少数的权贵,这是中国发展最严重的隐忧,绝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 “共同富裕”成果:“要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先把掠夺财富挥霍的手斩掉,如果不斩掉,根本不可能走向共同富裕。”
蔡慎坤以目前正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为例,外传杭州市政府耗资约两千亿人民币,如果要走向共同富裕就该把它用在老百姓的医疗保险、养老问题,而光喊口号不切实际。
记者:黄春梅 责编:许书婷 、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hcm-09262023070943.html
藏族流亡者见证藏族年轻一代正在失去身份认同
据自由亚洲电台藏语组和调查小组报道,近日,一群回到西藏高原拜访家乡的藏族流亡者指出,他们担心现在的西藏学生接受普通话教育,这可能会使年轻学生逐渐失去身份认同。
在将近十年后,桑莫(Sengmo)再度回到西藏高原,他惊讶的发现他最年幼的侄子姪女们竟然用普通话沟通,而非用母语对谈。
身为藏族流亡者的一员,桑莫深知中国政府致力于消弭少数民族的文化,北京当局运用的手段包括将少数民族的子女放入寄宿学校就读,并让这些孩子住在学校数周。但是,在亲眼看到那些仍就读于小学的亲戚如何互动后,桑莫深刻的意识到“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
对中国政府而言,这就是他们所期望的。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政府采取严厉的政策推广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并以此取代地区传统、文化、与宗教。对西藏自治区以及其他居住在中国西南省份的藏人而言,这代表禁止展示达赖喇嘛的照片、强制僧人公开谴责这位精神领袖、以及限制人们与该地区以外的人交流。
尽管出入西藏地区的管制一如既往的森严,但是中国终于放宽了新冠疫情的旅游管制,使桑莫终于可以难得的回家一趟。因为担心被中国当局报复,桑莫选择使用化名接受采访以保护他的家人。
许多获得中国旅游签证的流亡者告诉本台,他们在多年后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亲眼见证家乡的变化。而基于语言对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所有差异中,现在的学生就读寄宿学校并不再使用藏语是最大的变化。
桑莫表示,他的侄子与姪女现在在寄宿学校中被以普通话教导,藏语教学被限制到每周只会有一小时。尽管他们的家庭仍使用藏语互动,但是孩子们每次都会离开家两周的时间,桑莫担心这些家庭互动也无法取代学校以普通话为主的教育。有一些资料指出,这些寄宿学校的藏语教学时间有多一些,但是,整体而言仍旧不足。
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则为寄宿学校制度辩护,他表示寄宿学校能改善西藏学子受教育的机会,他指出,寄宿学校并非强制就读,学生的父母也可以随时探望孩子。
刘鹏宇表示:“这些学校提供传统文化课程,像是藏语、西藏文学、以及民间舞蹈。学校还提供西藏高原的传统食物,学生们也可以穿着传统服装。”
但是一些为联合国提供谘询的专家警告,这些寄宿学校过度偏重汉文化教育,因此在这些学校就读的百万名藏族学生可能会面临”身分被侵蚀”的危机。
丑陋的遗产
前述政策的批评者将中国现行的政策与美国及加拿大过往强迫原住民儿童远离家乡,并就读英语学校的状况做比较。这些学校的环境经常十分恶劣,学生在日后也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例如焦虑、抑鬱、与成瘾。寄宿学校制度在美国实行了超过一世纪,最后在1970年代被废除。
目前,美国是最致力于反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国家之一,上个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参与寄宿学校计划的未具名中国官员实施签证制裁。
研究西藏寄宿学校制度的教育社会学者嘉洛(Gyal Lo)指出,中国的寄宿教育政策于2016年开始施行于学前儿童。现在在这个年龄段中,每4位孩子中就有3位就读于寄宿学校,这也包括他在西藏的年幼亲戚。
在《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嘉洛写道,七年前,他的哥哥曾给他打电话,表达了他对当时 4 岁和 5 岁的孙女已经开始拒绝西藏传统的担忧。
嘉洛说,他哥哥的家人觉得他们别无选择。 不送孩子去学校将使他们失去任何教育机会,并使他们的家庭无法获得政府福利。
当被问及有关他兄弟家庭的最新情况时,嘉洛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老一辈和年轻一代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了。” “他们将不再能够拥有共同的身份和价值观。 我们亲眼目睹了家园的破裂。”
他称将学龄前儿童纳入寄宿学校是对“西藏文明”的威胁。
语言损失不一定仅限于寄宿学校。 拉姆说,她最近一次回国时遇到的3至6岁的孩子,即使每天放学回家也会说中文。 她说,当她用藏语向他们讲话时,他们“看上去很困惑”。 拉姆还要求使用化名,以避免对她在西藏的家人进行任何审查。
她说,课程也发生了变化。 拉莫说,她的亲戚上学时读的历史教科书将美国描述为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霸主,这是一种不讨人喜欢的描述。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桑莫说,在回家的路上,除了教室之外,他还注意到其他变化。
走进当地的修道院时,他在进去之前必须接受面部识别摄像头的扫描。 他说,尽管寺院是许多藏族社区的精神和文化中心,但他注意到礼拜者越来越少,俗人和僧人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少。
被监视的感觉弥漫开来。 “到处都有摄像头,”他说。
桑莫将他所见到的朋友和亲戚更加谨慎的原因归咎于监控的加强。 即使关起门来,他所见到的藏人似乎也很小心他们所说的话。
“过去,你可以在家里谈论任何事情,”桑莫说。 将来,甚至可能不确定那里的每个人都会说同一种语言。
记者:唐缘媛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shaoshuminzu/tj2-09272023124318.html
李尚福还是部长吗? 国防部发言人:"不了解情况"
全世界都在关注从大众视野消失近一个月的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的下落,国防部发言人周四9月28号在记者会上被问到时,说他“不了解情况”。
美联社报道,中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主任吴谦大校在每月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被外媒问及李尚福是否因腐败接受调查以及他是否仍担任国防部长时,仅用一句话回应:你提到的情况我不了解。
今年3月任命新政府后,李尚福就任国防部长,自8月29日发表讲话以来,他就再也没有露面。
美联社报道,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将于10月29日在京举行,他回避了另一位外国媒体记者关于李尚福的问题,后者询问国防部长是否会出席会议。
吴谦说:“我们将适时发布有关北京香山论坛的信息”。
李尚福是继7月份被免职的前外交部长秦刚之后,今年第二位失踪的高级官员。
中国政府没有说明他被免职的原因,也没有说明他和李尚福突然停止公开露面的原因。
美联社报道称,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他们的失踪标志着中国外交或国防政策的变化。
在记者会上,对台湾表示,发现参加演习的中国大陆军机数量破纪录的问题。
吴谦说,此次演习只是中国年度军事演习计划的一部分。他说:“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检验部队训练效果和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
法国费加罗报亚洲特约记者 Sébastien Falletti 撰文认为,国防部长李尚福神秘 "失踪 "近一个月,而在此之前,他的外交部长、习近平的另一位忠实拥护者秦刚也被莫名解雇。这加剧了人们对 "红色王子 "集权统治可能遭到抵制的猜测,而在此之前一年,习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取得了胜利,这使他获得了非同寻常的第三个任期。
据《金融时报》根据美国消息来源报道,李克强自8月29日的中非论坛后一直未公开露面,据说正因腐败问题接受调查。据说,这位 65 岁的将军卷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PLA)高层的大清洗,尤其是负责核导弹的 "火箭军"。他可能被解职将标志着两个忠于主席的幕僚在习近平上任几个月后失宠,这在一个执着于稳定的政权中是不寻常的。
费加罗报文章引述专家指出;这些对军队的大清洗并没有让人质疑习近平无与伦比的权力,但它们确实表明了习近平影响力的局限性。"他的基础依然稳固,但他的权威并非绝对。我们正在目睹机构内部的权力斗争,每个人都在打着反腐的旗号推进自己的棋子。”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928-%E6%9D%8E%E5%B0%9A%E7%A6%8F%E8%BF%98%E6%98%AF%E9%83%A8%E9%95%BF%E5%90%97-%E5%9B%BD%E9%98%B2%E9%83%A8%E5%8F%91%E8%A8%80%E4%BA%BA-%E4%B8%8D%E4%BA%86%E8%A7%A3%E6%83%85%E5%86%B5
Tuesday, 26 September 2023
黎智英被囚千日 黎崇恩联合国为其父发声
“为了自由和民主,你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 我父亲的回答是,一切。”这是黎崇恩在《泰晤士报》最新文章中的第一句话,阐述父亲黎智英毕生坚守的信念。黎崇恩在文中强调,父亲是英国国民,却未获英国政府重视。他炮轰苏纳克(Rishi Sunak)政府意图两边讨好,一边口头上关注中国人权,另一边却想和北京做生意,甚至委任新的驻华贸易专员。
除了投书英国报章,黎崇恩也计划周三(27日)在瑞士日内瓦出席一个由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探讨香港新闻自由的活动,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期间一个周边活动。然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却去信多国外交官,对活动表示强烈反对,促请各国代表团避免以任何方式参与活动。
关注组织:中国干预联合国又一例证
“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英国和欧盟主任马克·萨巴赫(Mark Sabah)批评中方试图杯葛活动,做法令人震惊,是中国干预联合国的又一例证。
马克·萨巴赫说:“这些行为曝露中国面对公众监督时的软弱和不安。就在黎智英被囚第1000日后的第一天,联合国的外交官和关注人士都应参加这个活动,关注香港新闻自由日趋恶化的现实,直接听听香港民主报章创办人黎智英之子的意见。”
美、法、德等二十二国继续支持活动
根据活动讲者之一、“人权观察” (Human Rights Watch)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在社交网站发布的信件,中国代表团在信中强调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界干涉,批评活动公然违反联合国章程。信件又强调《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港人的新闻自由等基本权利得到更好保护。
至少四名外交官向《路透社》证实收到中方信件,其中三人表示中国外交官曾分别接触不同国家,要求他们不要参加或支持这个活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回应事件,而包括美国、法国和德国等二十二个国家都继续支持活动。
现年七十五岁的黎智英被控《港区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罪名,案件经多次延期后,目前暂定12月18日开审,最高可判处终身监禁。
黎崇恩为父神伤
黎崇恩日前在伦敦接受本台访问时,对父亲的情况表示担忧,也对审讯结果不感乐观。
黎崇恩说:“我的心情当然很担心他,他今年75岁,快要76岁。大部分人76岁时已经退休,但我的父亲觉得对香港人、对员工、对民主有责任,所以回到香港,站在那里被捕、被羞辱。我个人觉得很伤心,但都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故事。审讯只是一场'表演',在国安法下想怎样判就怎判,所以希望在这里引起大家关注。”
六十七个国际团体致函拜登
而包括“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香港民主委员会” (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HKDC)等六十七个国际人权团体则联署致函美国总统拜登,促请拜登立即呼吁中方无条件释放黎智英等香港政治犯。
联署者呼吁拜登采取三项行动,包括要令香港特首李家超等囚禁黎智英的中港官员承担责任;确保被美国制裁的李家超等人不能出席十一月在美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并根据《香港人权与民主法》(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等授予的权力,向蚕食香港的中港官员祭出制裁,包括滥用香港司法制度、破坏香港自由的法官和检控官。
港府则发声明,“强烈谴责及反对”海外机构和媒体就黎智英相关案件的执法行动及法律程序“作出误导言论和抹黑”,批评有关言论是对香港内部事务和香港法院行使独立审判权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预”。
记者:吕熙、董舒悦 责编:嘉远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al-09262023131300.html
"一带一路"十年 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受益了吗?
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这项政策在近十年来推动了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也日趋引发债务、贪腐、环保等诸多争议。而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方面,"一带一路"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习近平自上任中国国家主席不久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将中国的影响力拓展全球,“一带一路”也因此被视为习近平的标志性政策之一。今年十月,北京即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宣布,目前已经确定会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
不过,尽管“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承诺了大规模投资,但也同时产生许多争议,例如参与国因此陷入债务危机、官员贪腐问题、劳工权益受损、环保恶化以及经济过度依赖中国等等。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周二就此举办研讨会,与会学者针对“一带一路”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学者:中国成功将"发展"设定为国际议程
研讨会上,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林坤达指出,中国试图重塑国际秩序,但由于传统以“战争重塑秩序”的作法不可行,因此北京打算在既有的国际规范中行动,拓展政治影响力并改变现行规则:“中国吸引支持者的办法是促进‘发展’,而‘发展’所需要的工具是‘一带一路’。......有了支持者,中国就可以修改国际秩序。”
林坤达分析,“一带一路”已经为中国达到若干政治目标,如成功将“发展”定调为全球议程,使西方国家必须在国际发展项目上提出相对应政策。此外,“一带一路”还成功地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衔接:“我们看到,希腊、意大利等西方传统国家加入‘一带一路’,这代表‘一带一路’可以很好地与既有体系结合。此外,‘一带一路’也使中国可以合理创建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组织,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也在会上提出了相近的看法。他表示,由于中国是借助西方的规则改变国际体系,因此透过协助发展获得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就很重要:“中国将自身视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同时,它也想被视为南方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即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但它还是想维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洲国家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非洲由54个国家组成,它们在联合国很有声量。”
学者: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以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与会的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何恬则指出,中国当局推出“一带一路”政策的原因,是担忧当时的国内经济过度依赖美国市场,若是与美国发生脱钩将会重创中国经济,因此希望透过推动“一带一路”将投资与贸易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想降低中国对美国的高度依赖,这也是为什么‘一带一路’的国家动员非常重要,这让中国的投资可以流入发展中国家,像是东南亚及非洲。”
而针对美中竞争与脱钩议题,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马晓冉(Maria Adele Carrai)则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指出,尽管目前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互动紧密,但相关国家只是注重能带动其国内发展的具体项目,而并非在美中角力下选边站。
马晓冉说:“‘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现行的发展策略比较一致,所以发展中国家会认为只要遵照中国模型,就能跟中国一样成功。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认为美中即将进入新冷战,其实发展中国家并不想选边站。”
而针对“一带一路”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整体利弊,林坤达指出:“(一带一路成功的地方是)它成功地将‘发展’推广为国际议程,并且让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但是‘一带一路’失败的地方是,要推行这种大规模政策必定会出现很多错误,例如债务问题。”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tj-09262023115635.html
王丹:中国政局诡谲多变,外界应当有心理准备
王丹 RFA 20230925
自从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党内整肃的动作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最近两名国务委员:前外交部长秦刚,前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去职,却还是刷新了中共政局诡谲多变的记录。令人困惑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官方对这轮人事清洗的态度的三部曲: 不论是秦刚还是李尚福,都是首先突然地,毫无预警地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然后中国方面私下对于表达关切的国际社会(例如美国)解释说是"身体原因",但最后在外交部发言人面对记者提问时,却又一问三不知,不管媒体如何追问,坚决不给外界一个解释。
这是很反常的地方。因为对比习近平时期过去的人事变动来说,经常堂而皇之地告知外界某某人"因为腐败问题正在接受调查",做这样的说明只能展现中共继续进行反腐败运动,对于中共的形象来说并没有什么伤害之处。此次李尚福落马,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都说是因为军队腐败问题,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大大方方地承认?如果不愿意承认秦刚,李尚福落马是因为腐败问题,或者他们落马其实有其他不可为外界知道的原因,那么,以中共过去的历史记录看,对外以"身体不适"作为理由,即便外界会表示怀疑,但也足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借口了。这么简单,方便的处理方式,为何在正式的对外发言的时候就不能采用呢?两名副国级高级干部突然失去权力并且完全人间蒸发,至今两三个月了,却完全不给一个真实的解释,甚至连虚假的编造的理由也不给,外交部发言人居然直接表示"不清楚"。这在中共过去的权力斗争的历史中,除了"文革"这个特殊时期之外,也是非常罕见的情况。这不正常,而且是没有必要的不正常。这就是我说中国政局诡谲多变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我们当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原因,但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从2012年到今天,习近平对于军队高级将领的清洗和整肃几乎没有停止过,从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到国防部长李尚福,如此高阶的军事将领,都无法确保自己的安全。其实,频繁地更换高级将领,无助于军队系统的稳定,但习近平清洗起来毫不手软。这说明担任军委主席超过十年的习近平,至今对于军队还是不放心的。习近平与军队的这种紧张的关系,对未来中国的政局发展,增添了很大的变数。第二,两名副国级官员的离奇落马,再次证明了中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二十大"后的习近平,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权力稳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习近平已经在几乎所有重要职位上都安排了自己的人马,但如果连秦刚这样的长期被认为是习近平心腹的人,都可以如此神秘地出事情,那么,所谓"习家军"的存在和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其实都是大可以受到外界质疑的。如果说"二十大"后的习近平,并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专属于他自己的执政团队,如果他对于"自己的人马"都无法完全放心,这样的高层人事布局,不仅不稳定,而且对未来中国的政局发展,是另一个重大的变数。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判断是:中国政局现在正在发生内部的动荡,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现象,而且出现了过去不曾出现过的状况。未来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无法预测,但各种可能性都不能排除。外界,不管是西方,还是台湾,包括中国的反对派力量,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474.html
阿富汗计划多购华为摄像头 扩大监控网
阿富汗内政部发言人告诉路透,塔利班正在为阿富汗城市建立一个大规模摄像头监控网络,可能涉及重新调整美国在2021年撤军前制定的计划,阿富汗当局正在寻求补充已经遍布首都喀布尔数千个摄像头监控网络。
据路透社今天报道称,塔利班这位发言人表示,塔利班政府重点是恢复安全和打击伊斯兰国,该组织在阿富汗城市发动了多次重大袭击。阿富汗已与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就潜在合作进行了磋商。
根据这些会议的信息,防止国际激进组织(包括伊斯兰国等著名组织)的袭击是塔利班与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外国国家互动的核心。
但一些分析人士质疑现金短缺的政权是否有能力为该计划提供资金,人权组织也担心任何资源都会被用来镇压抗议者。
据塔利班称,喀布尔和其他城市有超过 62,000 个摄像头,由中央控制室进行监控。据前政府称,喀布尔摄像系统的最后一次重大更新发生在 2008 年,阿富汗政府在安全方面严重依赖西方领导的国际部队。
尽管塔利班很少证实逮捕事件,但保护记者委员会表示,自塔利班接管以来,至少有 64 名记者被拘留。据抗议者、视频和路透社目击者称,喀布尔针对妇女限制的抗议活动已被安全部队强力驱散。
国际特赦组织的马特·马哈茂迪表示,“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实施大规模监控系统,为塔利班继续推行侵犯基本权利的严厉政策奠定了模板。”
塔利班强烈否认升级后的监控系统会侵犯阿富汗人的权利。卡尼表示,该系统与其他主要城市使用的系统相当,并且将根据伊斯兰教法运行,该法禁止在私人空间进行录音。
据路透社,与华为的讨论发生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和塔利班代理外长会面几个月后,双方强调了反恐合作。打击武装分子也是美国与塔利班达成的 2020 年撤军协议的一个关键方面。
中国公开表达了对西部新疆地区武装分裂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的关注。安全官员和联合国报告称,“东伊运”可能在阿富汗拥有少量武装分子。
伊斯兰国还威胁在阿富汗的外国人。去年,一些武装分子袭击了一家受中国商人欢迎的酒店,导致数名中国公民受伤。一名俄罗斯外交官也在其中一次袭击中丧生。
塔利班否认武装活动威胁其统治,并表示阿富汗领土不会被用来在其他地方发动袭击。他们公开宣布对喀布尔的伊斯兰国组织进行突袭。
7月份联合国监测报告称,阿富汗境内有多达60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及其家人。分析人士表示,城市监控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存在问题。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30925-%E9%98%BF%E5%AF%8C%E6%B1%97%E8%AE%A1%E5%88%92%E5%A4%9A%E8%B4%AD%E5%8D%8E%E4%B8%BA%E6%91%84%E5%83%8F%E5%A4%B4-%E6%89%A9%E5%A4%A7%E7%9B%91%E6%8E%A7%E7%BD%91
菲律宾称已成功移除中国在黄岩岛设置的浮动屏障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PCG)周一宣布,已从马辛洛克浅滩(中国称黄岩岛,西方称斯卡伯勒浅滩)东南入口处移除漂浮障碍物。该机构称,拆除障碍物是根据菲律宾总统府和西菲律宾海全国特别工作小组的指示进行的。
斯卡伯勒浅滩距离菲律宾200公里,是多年来因主权和捕鱼权问题间歇爆发冲突的地方。
周一早些时候,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爱德华多·阿诺(Eduardo Ano)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置障碍侵犯了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权”。阿诺在一份声明中说,菲律宾“将采取一切适当行动,促使拆除障碍物,保护我国渔民在该地区的权利”。
在爱德华多·阿诺誓言采取行动数小时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表示,在小马科斯总统及其南中国海事务特别工作小组的要求下,该机构已拆除了浮动屏障。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称,“该屏障对航行构成了危险,明显违反了国际法。它还阻碍了菲律宾渔民在菲律宾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辛洛克浅滩进行捕鱼和谋生活动”。该机构续称,“2016年仲裁裁决确认,马辛洛克浅滩是菲律宾渔民的传统渔场。因此,任何阻碍菲律宾渔民在该浅滩谋生的行为都违反了国际法。这也侵犯了菲律宾对马辛洛克浅滩的主权”。
中国不接受、不承认南海仲裁案裁决。北京方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一的例行记者会上向媒体表示,“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相关海域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汪文斌补充说,“9月22日,菲律宾渔业与水产资源局1艘公务船在未经中方允许的情况下,擅自闯入黄岩岛附近海域,并企图冲闯黄岩岛潟湖。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对菲方船只拦阻驱离,有关操作专业、克制”。
据悉,菲律宾司法部、总检察长办公室和海岸警卫队本周将讨论对中国在南海对菲方珊瑚礁造成的损害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包括再次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起诉中方的可能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上周就这一问题告诉记者说,“菲方的有关指控子虚乌有,毫无根据。我们劝告菲律宾有关方面不要利用虚构的信息编排政治闹剧”。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30925-%E8%8F%B2%E5%BE%8B%E5%AE%BE%E7%A7%B0%E5%B7%B2%E6%88%90%E5%8A%9F%E7%A7%BB%E9%99%A4%E4%B8%AD%E5%9B%BD%E5%9C%A8%E9%BB%84%E5%B2%A9%E5%B2%9B%E8%AE%BE%E7%BD%AE%E7%9A%84%E6%B5%AE%E5%8A%A8%E5%B1%8F%E9%9A%9C
珊瑚礁事件后又现浮动屏障阻止捕鱼 中菲南海争端升温引国际关注
继今年8月中国海警船只与向坐滩军舰“马德雷山脉”号执行补给任务的菲律宾海警船在南中国海仁爱礁(菲方称阿云金暗沙)附近发生水炮对峙事件后,随着马尼拉指控中国船只对菲方珊瑚礁造成损害,并称不排除向国际法庭提起诉讼后争端再起。菲律宾周日并进一步谴责中方在南中国海有主权争议的海域设置“浮动屏障”,阻挡菲国渔民前往捕鱼。
据路透社报导,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及渔业和水产资源局人员周五进行例行巡逻时发现了这一约300米长的“浮动屏障”。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塔里拉(Jay Tarriela)周日在X平台(原推特)发文称,菲海岸警卫队与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强烈谴责”中国在斯卡伯勒浅滩(中国称黄岩岛)部分海域设置的隔离栏。他指出,相关浮障“阻止了菲律宾渔船进入该浅滩,剥夺了他们的捕鱼和生计活动的权利”。
中国对南中国海约90%的海域声称拥有主权,与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和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重叠。北京于2012年占取了斯卡伯勒浅滩,迫使菲律宾渔民不得不前往更远的地方捕捞更小的渔获。在时任总统杜特尔特领导下,双边关系明显改善,北京允许菲律宾渔民返回无人居住的斯卡伯勒浅滩。但自杜特尔特的继任者小马科斯去年上任以来,中菲关系再度紧张。
塔里拉说,“(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将继续与所有相关政府机构密切合作,应对这些挑战,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保护我们的海域”。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复路透社的置评请求。塔里拉说,当菲律宾船只抵达时,三艘中国海警硬底充气船和一艘中国“海上民兵”服务艇铺设了障碍物。他表示,菲律宾渔民说,中方通常会在监测到该地区有大量渔民时安装这种“浮动屏障”。
法新社报导指,菲律宾渔民萨塔姆(Arnel Satam)在中国海警快艇的紧追下,开动小木船的马达,冲向有争议的斯卡伯勒浅滩。在持续数分钟的公海追逐中,萨塔姆徒劳地试图甩开速度更快的船只,希望溜进中国控制的珊瑚礁圈内,因为那里的鱼类更为丰富。
法新社记者在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的船上目睹了周五的追逐行动,该船为在争议水域捕鱼的菲国渔民运送食物、水和燃料,有时连续运送数周。渔民们抱怨说,中国在斯卡伯勒浅滩的行动剥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在暴风雨中安全避难的场所。
54岁的萨塔姆赤脚站在印有超人“S”形标志的浅蓝色小船上,对记者说:“我想在那里捕鱼”。“我经常这样做。他们今天早些时候已经追过我了,”萨塔姆说,并补充说中国快艇撞了他的船。“我只是对他们笑了笑”。斯卡伯勒浅滩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以西240公里处,距离最近的中国海南岛近900公里。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对距其海岸约200海里(370公里)专属经济区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拥有管辖权。
上周三菲律宾船只抛锚时,50多艘被菲律宾人称为“母船”的有舷外托架的小渔船正在斯卡伯勒浅滩外的深水区作业。其中一些渔民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两周,他们使用渔网、鱼线和鱼叉捕捞金枪鱼、石斑鱼和红鲷鱼。为了让这些渔民能够在海上停留更长时间,捕获更多的鱼,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的船只定期执行补给任务。
四艘中国海警船在该水域巡逻,使菲政府补给船只和菲律宾渔民远离该浅滩。中国海警船当天发出了15次无线电警告,命令菲方船只“立即离开中国领土”。中方一艘船上的滚动数字信息板上用英语重复了这一指令。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船只上的 12名船员不受这些警告影响,他们向渔船分发了60吨装在蓝色塑料罐中的燃料,并为那些供应不足的渔船分发了食品袋。这些补给品对渔民来说是免费的,但有些渔民为了表示感谢,向菲政府船员赠送了一盆盆刚捕获的鱼。
菲律宾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端最近升温。8月初,中国海警船以水炮阻拦菲方船只向仁爱礁坐滩的废弃军舰运送轮换人员及补给物资。马尼拉近日又指责中方船只破坏了菲专属经济区内的珊瑚礁,考虑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菲律宾外交部于周四表示,正在等待各机构对斯普拉特利群岛(中国称南沙群岛)易洛魁礁(鲎藤礁)环境破坏程度的评估,并将由该国总检察长格瓦拉(Menardo Guevarra)指导。
格瓦拉说,菲方正在研究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第二起法律诉讼的可能性。马尼拉在2013年提起的第一起针对中国对该地区主权声索的诉讼中获胜。中方不接受、不承认南海仲裁案裁决。格瓦拉对路透社表示,这项评估“不仅是因为珊瑚礁被指遭到破坏,还因为其他事件和西菲律宾海(菲律宾西侧的南中国海海域)的整体局势”。他补充说,一份评估报告和建议将提交给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外交部。
就彭博社记者提问,中方如何评论菲政府正考虑就中国在南海对菲方珊瑚礁造成的损害向国际法庭提起诉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周四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说,“菲方的有关指控子虚乌有,毫无根据。我们劝告菲律宾有关方面不要利用虚构的信息编排政治闹剧”。毛宁补充说,“如果菲方真的关心南海的生态环境,就应当尽快拖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停止向海洋排放污水,防止持续生锈的军舰对海洋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 Jr.) 周六表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非法填海活动继续损害西菲律宾海,2016年仲裁裁决认为中国的此类活动违反了国际法,损害了海洋环境”。特奥多罗称,“此类不诚实的宣传只会暴露中方的不真诚,只会加剧菲律宾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他补充说,“中国关于搁浅的‘马德雷山脉’号正在造成不可挽回伤害的说法,尽可能客气地说,是虚伪的”。
鉴于中菲南海领土争端局势升温,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纽约时报》等菲律宾国内外的媒体记者近日都随船观察报道了两国船只在争议海域的日常互动及对峙。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洛(Enrique A. Manalo)周六在纽约联大一般性辩论中表示,“菲律宾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合作,推动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马纳洛说:“我们主张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这也是我们在西菲律宾海争端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因为我们准备捍卫我们的主权、主权权利和领土完整”。他谈到,“正如小马科斯总统所宣布的,我们是所有人的朋友,而不是任何人的敌人。我们的宪法放弃将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而采用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原则作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并坚持和平、平等、正义、自由、合作以及与所有国家友好的政策”。
马纳洛在发言中提及,2016年南海仲裁裁决显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首要地位。该裁决明确地解决了南海历史性权利和海洋权利的地位,宣布那些超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地理和实质限制的主张没有法律效力。他指出,“在过去的七年里,我们一直在庆祝这一已经成为国际法一部分的裁决。我们感谢许多承认该裁决的国家”。马纳洛强调,“遵守国际法有助于保持印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以及我们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30925-%E7%8F%8A%E7%91%9A%E7%A4%81%E4%BA%8B%E4%BB%B6%E5%90%8E%E5%8F%88%E7%8E%B0%E6%B5%AE%E5%8A%A8%E5%B1%8F%E9%9A%9C%E9%98%BB%E6%AD%A2%E6%8D%95%E9%B1%BC-%E4%B8%AD%E8%8F%B2%E5%8D%97%E6%B5%B7%E4%BA%89%E7%AB%AF%E5%8D%87%E6%B8%A9%E5%BC%95%E5%9B%BD%E9%99%85%E5%85%B3%E6%B3%A8
白丁 | 剖析习近平的经济大抓手——人口危机论
贸易战和武汉肺炎风暴,使原先荣耀四射的中国经济之塔顿失光芒。风暴掀掉了糊在外面的那层金箔,高塔露出被风雨浸湿了的泥胎。
为中国的经济塔重贴金箔费时费力,中共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先把漏雨处堵上。中共从来不乏头痛医脚的本领。现在在习近平的亲自指挥下,更是大显身手,成了发现各种经济和政治“抓手”的全能手。据不完全统计,已被习近平团队发现的“抓手”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抓手”》(2023)、《抓住抓好总抓手(思想纵横)》(2022)、《新征程上 如何把准这个重要抓手?》(2023)、《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9)、《习近平: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2017)、《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202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9)、《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23)、《加义镇积极开展以“谋争创”为抓手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2013),等等“抓手”。
古有韩信点兵,今有习近平点抓手,都是多多益善。习近平的众多抓手中,自然少不得“中国人口”这个大抓手。人口如同粮食一样,是中共的统治利器。中共从井冈山割据时期起直至今日,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人口的控制。
1949年以后的两次人口大操控
中共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以全国运动的方式实现其人口操控意图。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不怕人多”,并坚信庞大的人口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宝贵财富。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这个人口策略,出于多重考虑。在意识形态层面,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贫困与中国无法控制的庞大人口相关(这种认知是基于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饥荒理论,即: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超越粮食增产速度,将导致广泛饥荒和贫困),而在苏联,与高生育率相伴的是高速工业发展。因此,毛泽东有理由跟随苏联模式。毛泽东还有另一层面的考量:备战。当时的中国正面临诸多的战争风险(如:由台湾问题引发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巨大的人口牺牲换来的(苏联死亡人数:两千七百万;世界死亡总和:五千万-五千六百万)。苏联的战争胜利给了毛泽东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增加人口的依据。马寅初的人口控制建议受到批判,不过是当时大的政治需要使然。中国从此开始了20年的高速生育时期,人口从1949年的4.7亿激增到1976年时的接近10亿。
中共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操控,是在邓小平主政后的1978年。当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定下基调的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经济目标:在2000年前将中国的人均GDP翻两番。这是中国第一次将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尽快控制人口增长。为了落实这一人口控制策略,中共中央在1980年印发《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全面阐述了控制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控制人口增长“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如果不加控制,中国人口“在四十年后将超过十五亿。这将会大大增加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困难,造成人民的生活很难有多少改善的严重局面。”这是中国从毛泽东的“人手论”向马尔萨斯/马寅初的“人口论”的180度转向,也是中共第一次明确地将控制人口增长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不久之后,中共即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一胎化政策以减轻人口过多对经济的压力。中国从此开启了近40年的野蛮堕胎时期,期间以“计划生育”之名被杀戮的胎儿甚至新生儿数以亿计。
现在,习近平正在启动第三次全国人口大操控。为了应对人口自然增长过缓和人口老龄化这两个难题,习近平集团在2015年年底推出“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三年后,因为没等来足够多的二胎问世,习近平便迫不及待地签署了一项主席令,于2021年开始正式推行三胎生育政策。
自2017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逐年下降。为了使其“二孩”、“三孩”和今后的“N孩”政策显现出预期的生育效果,中共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频繁推出了一系列的生育配套刺激政策。其中规格最高的一轮刺激,是202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领衔指导和推动、17个中央政府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近年来“中国人口危机”论充斥中国的大小媒体。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至尊之躯推动育龄夫妇的生育行为,足见刺激人口增长已成为当前的一项新的“基本国策”。
与这项新“基本国策”对应的,是不久之前还在执行的、以抑制人口增长为目标的“一胎化政策”,即老“基本国策”。虽然这两项“基本国策” 前后相互顶牛,但是中国政府却有本事在一夜之间,如同川剧变脸一般,把那个“残酷堕胎旧国策”以“奖励三胎新国策”的面目再次强行塞进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的“二胎”、“三胎”政策,不但在中国引起广泛讨论,在世界各大报刊媒体上也不断出现在要闻栏目。
为什么中国国内的生育政策会在全球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长久以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受到国际人权组织的猛烈抨击。为了把一胎化政策合理化,中国政府几十年来努力向中国大众和国际社会宣传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人口增长来防止贫困的蔓延,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中国人民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见上文提到的1980年印发的《公开信》以及此后的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中国在2021年宣布全面脱贫之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暨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了《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报告总结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育率下降……有效促进了减贫。”
这份权威性的总结报告,既是中共对计划生育政策与消除贫困之间紧密关联的直接确认,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饱受诟病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最终认可和背书。
然而,正当国际社会终于开始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积极有益的政策加以接受时,中国政府却摇身一变,将人口政策从还未被正式废除的限制人口的一胎政策变成激励生育的二胎、三胎新政。面对这个突然变化,习惯于逻辑思维的世界各国不由得疑窦丛生。难道此前的“人口过多会拖累经济”的担忧,对刚刚脱贫的中国不再适用了?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受中共人口政策影响最大的中国大众,也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想知道普通家庭能从这些生育新政中得到什么?或因它而失去什么?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首先弄明白中共推出这个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理论背景。
分析中国当前的“人口危机”
中国官方对推动“二胎”、“三胎”政策的解释是,中国正面临社会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这将导致中国整体人口数量下降和劳动人口短缺,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也就是近年来在媒体频繁出现的“人口危机”论。但是中国真的存在人口危机吗?我们不妨就从这四个令人担忧的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上述人口问题的实质。
人口总量下降
首先,让我们从中国整体人口数量下降开始分析。去年(2022年),中国出现了自196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当年的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总人口净减少85万。虽然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并不是最根本的要素。这个论点可以从两个例证得到支持。
以德国为例。德国并不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其总人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萎缩,其后虽有缓慢回升,但迄今总人口仅比70年代最低点多出不到7%。尽管存在这些人口方面的不利因素,德国的GDP依然位居世界第五。中国自己的经验也支持这个论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在30年中增长了一倍有余,但中国经济却濒于崩溃;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年,中国人口增速大大放缓,但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五番,即平均每八年翻一番。在去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40年中GDP增长了33倍。
这两个经济成功的实例都证明,无论人口总量还是人口增长速度,都不是一个国家取得经济成功的绝对和必要条件。因此,当前和今后中国人口数量的下降,并不应该被视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绝对负面因素而必须加以逆转。
低生育率
接下来,我们对中国的低生育率现状和成因做一个分析。2022年8月,中国《求是》杂志刊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撰写的《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一文,文中指出,中国近年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1.3,并警告,低生育率将成为为影响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随后,官方媒体和国家机构密集发声,意在重新提升中国的出生率。这些重量级的文章包括:《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3:鼓励生育刻不容缓》(育娲人口研究团队:任泽平、梁建章、黄文政、姚劲波、何亚福、吕俊、於嘉,2023年2月16日)和《17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和印发,2022年2月16日),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领导下的《中国网》,在2023年1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人口首次负增长,首要问题出在这里》的文章,对导致中国人口萎缩的低生育率做了简要分析。文章将低生育率的成因概括为: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逐年降低,而结婚年龄的推迟则增加了生育难度。其实,这两个原因导致的低生育率并不是中国独有,更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鲜事。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降低趋势。自那时开始,西方学者对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和与其相伴的人口下降的研究持续至今。
奥地利人口研究者Goldstein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end of “lowest-low” fertility?”的专业论文,对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和人口下降现象做了一个系统性的回顾研究。该文发表于《人口与发展综述》杂志第35期第4卷,663-699页。Goldstein研究总结认为,首胎生育年龄后延是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以美国与荷兰为例)。而导致首胎生育年龄后延的原因,则包括大幅增加的求学与就业所占用的时间、失业压力(以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西班牙为例)和缺乏社会化的养育支持体系(以苏联解体后的前加盟共和国为例)。这些国家(即欧美发达国家、东欧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国家例如日本、台湾、南朝鲜、香港和新加坡),也都曾和目前的中国一样,经历过总和生育率低于1.3的生育率过低时期。
造成中国目前低生育率的原因,除了Goldstein研究所列举的几项之外,还有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育龄夫妇的经济承受力不足。《大国空巢》一书的作者易富贤,曾不止一次地阐述中国低生育率的三大成因:养不起孩子,不愿生孩子,生不了孩子。这三点虽然与发达国家低生育率成因有相似之处,但在中国,经济承受力不足显然是低生育率的首要成因。
经历过低生育率的国家,都曾尝试过通过政策调整提升生育率。在对政府主导的提升生育率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之后,Goldstein研究总结认为,在各种刺激政策中,大幅改善经济与就业状况是提高生育率的最有效的途径(以西班牙和俄罗斯为例),而直接的生育奖励政策对于生育率的提升效果则非常有限(以捷克共和国、日本和新加坡为例)。
中国自己的提升生育率的经验也证明,尽管中国各级政府推出了五花八门的生育刺激政策,但这些刺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中国的《财新网》报道,自2016年的“二孩政策”推出以来直至2022年,新出生人口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又进一步跌去50%,降至2022年的956万。
上述Goldstein回顾性研究和中国的生育刺激尝试清楚地表明,生育率的提升,是经济繁荣的自然结果。在经济低迷时期,希望通过提升生育率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是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努力既不可能成功提升生育率,更不可能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
通过以上对世界多个国家低生育率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1. 生育率下滑是现代社会达到一定经济发达程度之后,必定要经历的自然过程,而不是必须予以救治的社会疾患。2. 中国正在经历的低生育率,总体来说是这个自然过程的反映。虽然育龄人口经济承受力不足对中国的生育率有着更大的抑制作用,但如果仅靠资金扶助而不是在改善就业和整体经济环境方面下苦功夫,中国政府提升生育率的努力将以失败告终。
社会老龄化
近年来,与低生育率相伴的另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是中国社会老龄化。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1年发布)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21年发表分析报告《中国老龄化到了什么程度?或在2040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对中国社会老龄化做了量化分析与预测。该中心认为,按照60岁以上的人占人口数量的10%作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志,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该中心根据目前的趋势判断,在2040年前后,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即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30%。
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并就此发出警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1年发布的题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就已经预测中国将在2021年至2050年之间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报告进而警告,“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虽然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化,但与低生育率一样,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在过去的150年中有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增加(从1870年的30岁,到2020年的72岁)。在发达国家,由于优越的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寿命的增长幅度格外明显。
一个特定人群的年龄结构,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新生人口的数量和死亡人口的数量。人类寿命的延长,必定会增加人口的平均年龄。当这一进程与低生育率并存时,人口将逐步呈现老龄化。目前,全球各个地区的人口寿命都在延长,而低生育率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出现(见:联合国“Peace, dignity and equality on a healthy planet”报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从2030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翻倍,老龄化将成为全球趋势,而不再仅是发达国家的独有现象。
目前全球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是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的自然产物,而不是社会问题,更不是社会危机。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转型现象之一(见:1. 联合国“Peace, dignity and equality on a healthy planet”报告;2. 日本内阁发布的政策说明 “Meaning of Aging and Declining Population”;3. 英国政府发布的政策报告 “Future of an Ageing Population”,等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老龄人口看作是社会发展的贡献力量。因而,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会充分肯定和利用老年人口改善自己和社会现状的能力。这一点,在以上列出的三项报告以及亚洲发展银行2019年年度报告“Aging Societies:Policies and Perspectives”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较于世界主要机构和多数发达国家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方式,中国对社会老龄化的担忧主要是专注于养老负担而不是老年人口的可贡献资源。例如,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由于经济总盘相对固定,用于养老的钱越多,用于再发展的钱就会减少,因此,老龄化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困难。经济学家任泽平和他的团队在《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2022》中认为,中国人均 GDP 刚刚接近发达经济体的下限,但老龄化程度(即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已经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10.8%,呈现未富先老态势,成为社会共同负债。
由于对老龄化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在如何应对社会老龄化现象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也必然存在巨大差别。在国家层面,虽然中国政府关注建设和完善涵盖多个方面的养老服务体系(见:《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中国政府网,2022年10月26日发布),但是由于政府与社会在养老体系中的投入极为有限,这些关注大多停留在良好意愿层面。
例如,虽然中国在名义上有覆盖90%人口的全民基础养老(金),但现实情况是,农业人口可领养老金金额每月不足200元人民币(见任泽平团队的《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2022》),远远无法满足基本的老年生活需求。又如,中国的老年人口在2020年已达2.5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000万(见:《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中国政府网,2022年10月26日发布)。而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15.9万张(见:《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中国政府网,2022年10月26日发布),床位供给远远落后于需求(按照国际标准,养老床位应能满足不低于5%的老年人口的床位需求)。因此,在基本养老保障尚未全面实现之前,中国政府所强调的纷繁、多样的高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仅仅是空头的许诺。
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国应对老龄化的措施,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养老体系转换成为养老产业。经济学家任泽平及其团队是此类政策的积极倡导者(见他在2023年2月7日发表的《任泽平: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金融界则看到了“银发产业”的无限前景、是养老产业化的最大推动者(见中国银行2022年1月13日发表于《宏观观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除了养老产业化这一捷径外,通过刺激生育率来降低老年人口占比,仍是最受中国政府青睐的应对老龄化的策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在题为《不忧不惧:理性面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发表于2023年8月29日《人民论坛》)一文中强调,“提升生育水平是抑制人口长期负增长、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的最终解决方案。”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是这一主张的积极支持者。
中国与目前世界上对社会老龄化的认知与应对,可以归纳如下:目前发达国家将老龄化作为自然规律而接受,将老年人口当作另一股社会贡献力量而加以整合利用,并通过增进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来降低老年人群所需的医疗成本。这些尝试正在取得成效。与之相反,中国将老龄化视为社会疾患和经济负担,因而试图通过政策努力予以治疗,并通过养老产业化来转嫁经济负担。中国的急功近利式的老龄化应对措施,将被证明难以成功。这就是近年来各地频繁推出的生育刺激政策背后的理论根据和第二重目标。
劳动人口短缺
中国政府和媒体的“人口危机”话题,自然包含“劳动人口不足”这一重要论点。
早在本世纪初,“民工荒”、“技工荒”等词汇就已经开始在媒体上不断出现。在题为《老年化程度加重使我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挑战》(光明日报,2006年10月12日)的文章中,作者拉响“中国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挑战”的警号。在最近10年,“用工荒”更是被媒体和智库反复讨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几篇包括:《中国工厂遭遇用工荒——“我们几乎招不到工人”》(华尔街日报中文,2021年8月28日)、《中国特稿:用工荒招人难 中国“抢人大战”》(联合早报,2023年2月26日)、《制造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在部分地区凸显 如何解决?》(国家发改委2021年7月28日),等等。
但造成中国近年来用工荒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劳动人口短缺。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中国目前15岁到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大概在8.8亿左右,占总人口63.4%。虽然劳动人口在过去十年中减少了约4000万,但与庞大的劳动人口基数相比,10年间的劳动人口减幅不到5%,其程度远不足以形成“劳动力短缺”,更不会造成如此广泛的“用工荒”。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年轻人群失业率已超过20%。中国的劳动市场现状是,第一产业的有限规模迫使大量乡村闲置人口流向城市劳力市场,而城市有限的就业岗位又使得大量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口处于无业状态。现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外卖骑手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25%(国家发改委《制造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在部分地区凸显 如何解决?》2021年7月28日)。在教育资源仍旧相对匮乏的中国,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口涌入不需专业知识的外卖行业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中国在教育资源和劳动人口的有效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浪费。
因此,在目前年轻人口失业率超过20%的中国,真正的劳动人口短缺并不存在。
在过去20年中,中国一面发出劳动人口短缺的警告,一面无视大量年轻劳动人口无法进入劳动市场的现实。因此才会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怪异现象。(参看:《“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什么同时存在》,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8日;《中国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 问题出在哪?》RFA 2021年4月22日,等报道。)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最大障碍,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未能有效地加以利用。
对于如何应对中国当下的“劳动人口不足”和“用工荒”,中国专家建议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仍旧是沿袭传统的人口红利老路。例如,《经济日报》在一篇署名文章《破解用工荒须综合施策》(2023年2月3日)中强调,“从更长远看,破解“用工荒”、“招工难”难题,需要努力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但正是中国强行推进的城镇化,才促成了中国以基建为支柱的畸形经济模式,过度依赖城镇化是造成今天“用工荒”的始作俑者。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也不应该出现真正的劳动力短缺。按照目前每10年减少4000万劳动人口计算,到本世纪中,中国的劳动人口将逐渐减少至7亿左右。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总量7亿的劳动人口,不会造成劳动力短缺(见《中国老龄化到了什么程度?或在2040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21年5月13日),而他的评估,是建立在目前对劳动力资源仍未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对以上关于中国劳动人口的分析与回顾,可以做如下归纳:如果中国能够改进和优化目前对劳动力资源的利用,降低浪费,就能够在未来顺利避免陷入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困境。相反,如果中国继续依赖以基建为动力的盲目城镇化路径,那么即使没有劳动人口的萎缩,中国也将持续面临高失业率下的劳动力短缺。
结论
中国人口总量下降、低生育率、老龄化和劳动人口不足,是构成当下中国“人口危机”论的最主要的四个方面。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的横向(与世界对照)与纵向(与中国自己的当代历史对照)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不断被中国媒体和官方提及和强调的中国“人口危机”论的实质,是中国政府把正在遍及世界的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即:人口总量下降、低生育率、老龄化),当作社会疾患而大做文章,而对于真正的社会管理弊端(劳动人口资源的浪费)却视而不见无所作为。
中国目前的人口现象并不是真正的“人口危机”。中国真正存在的危险,是可以随意地把任何事态危机化、但对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危机视而不见无所作为的政府。
白丁 | 剖析习近平的经济大抓手——人口危机论 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