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16 August 2023

「愛國者治港」下的立法會 議員表現再受爭議



「愛國者治港」下的立法會,議員職能表現再受爭議。港媒《明報》統計發現,今年會期迄今,有3分之2的政府法案表決時,在席參與表決議員人數未過半數,即未達全體議員50%的法定門檻。本台另跟進議會的口頭及書面質詢情況,同期幾乎無人質詢逾10次,與去年情況相若,有4人更曾「捧蛋」。相反,比較新選制前有泛民的立法會,每年都有過半數人質詢逾10次以上。評論指,立法會本來應是最多爭議的地方,不可能會那麼「靜」。

2/3法案表決時人數不過半

《明報》近日報道指,以立法會會議視像紀錄統計,今年1月至今通過24項政府法案當中,近9成不記名方式舉手通過;其中16項表決,實際在席議員未達全體議員50%的法定門檻,包括多個較受關注的法案,例如精簡土地發展程序的《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以及《202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其在席人數最少,僅有11人。

報道又提及,89名議員在24項政府法案中,有5人的表決參與率不足20%。在席次數最少的是選委界別的林順潮,只表決了3次,佔12.5%;九龍東議員鄧家彪、選委界別江玉歡和何君堯,就「包尾二」只有參與4次表決。

對此,被點名的何君堯於社交平台反駁指「亦冇規定要坐定定表決」,而表決權屬於議員,又指「完善立法會選舉制度後,立法會運作良好,冇違規、冇拉布、冇流會,最重要係立法效率好高,解決了很多社會民生議題」,批評竟然有人大做文章,貶低新選制,更籲規定記者「考牌」。

評論:立法會議員月薪逾10萬 表現不符市民期望

不過,民主黨前資深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向本台稱,即使「無違規」,但有關表現對於一名享有月薪逾10萬的立法會議員而言,似乎不符合市民的期望。

劉慧卿說:《明報》今次的報道讓人看到,原來很多重要法案都是很多人不在場,讓人多關注是否有人懶惰?加上有中聯辦官員覺得有問題,令人有擔心。但有人卻不是去思考如何多勤力做好,而著眼於規管傳媒,那是好「得意」(粵語,意指有趣)。

而工聯會鄧家彪則向本台解釋指,少出席表決因為「沒有打鐘提示」。

鄧家彪說:當表決沒有鐘聲提示,可能我要督促好的助理,或我要加緊留意會議廳實際運作。

翻查「議事規則」,如立法會主席及委員會主席發現出席會議的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有責任宣布不足法定人數」,並「至少在會議開始及進行任何表決前宣布」此事,並傳召議員須於15分鐘內到場。亦是過去泛民的「拉布」抗議方式。但無人向主席提出「會議法定人數不足」,會議可繼續舉行且有效性不會受影響,只須在席有過半數人贊成就可。

政界盛傳中聯辦主動「關注」事件,對於有否曾收到中聯辦的來電或接觸,鄧家彪如此說。

鄧家彪說:議會表現要改善,自己看到都要留意啦,不用別人提醒。

議員發言次數和質詢亦比以前減少

事實上,除了出席率不足,議員的發言次數和質詢亦比以前減少。最誇張的一次,是有議案會議只開了不足9分鐘,不時被港媒質疑有違「代議士」、監察政府的職能。

就口頭及書面質詢次數,本台統計今年1月至今,89人中沒有人質詢達逾10次,而飲食界張宇人和選委界別何君堯、蘇長荣共3人都「捧蛋」;即使是提補充質詢,亦只有約1成人有逾10次。而去年情況相若,無人質詢達逾10次,另張宇人、林順潮、龍漢標只有1次。龍漢標議員去年被揭未曾試過發表「補充質詢」後,今年目前有2次。

有泛民時代的立法會 建制派表現更「積極」

但比較2018年至2021年新選制前有泛民、多直選議席的立法會,當時每年都有過半數人質詢逾10至20次,而補充質詢情況亦一樣。值得留意的是,當中有不少建制派議員,包括李慧琼、謝偉俊、葉劉淑儀、容海恩、梁美芬、陸頌雄、陳恒鑌、葛珮帆等,當時都曾達20次以上質詢。可見,在泛民坐陣下,建制派的表現顯得更「積極」。

對議員質詢次數減少,鄧家彪認為是鑑於議員人數由70席增至90席,但會議質詢數目沒有增加,自然大家可以分到質詢的機會就少了,又指即使「有質詢,傳媒亦少了報道」。

鄧家彪說:多了議員,尤其口頭質詢很多只有3次,今屆一年平均只有1次,早排隊或被有幸抽中才2、3次。如果未來要增多行政立法互動,如大會質詢是否一定要22條,是否可以加到25次,或多些書面質詢,都可以考慮。

評論:議會是處理爭議的地方 不可能沒有爭議

而劉慧卿則指,以往視乎議案性質,如不具太大爭議的議題,「自然快些通過、少人發聲」,但現時問題是議會內議會沒有爭議,成為一言堂。

劉慧卿說:一個議案提上立法會一定會有不同意見,不論是政府法案、條例草案、撥款,甚至是市民投訴各式各樣的議案,如果議員盡責的話,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參與,多去表達,傳媒就可以多關心。議會多數有爭議,有何理由沒有爭議?

她又指,議會就是處理爭議的地方,有爭議未必是要否決,但起碼要表達,但現在很多時候大家都不敢說出爭議,即使有人敢說,亦未必有傳媒敢報道。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畢子默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legco-0816202310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