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6 June 2023

香港抗争四周年之三:离港后时评人续发声监督港府

在《国安法》下难以维继的香港时评人,过去三年尝试另起炉灶。他们通过网上平台,在海外继续承担第四权的角色,监督港府运作。

2020年香港《国安法》生效前夕,有31年历史的香港讽刺时弊节目《头条新闻》遭停播,主持人吴志森和曾志豪分别移居英国和台湾,开设油管(Youtube)频道,继续评论香港时政。

他们的频道有超过50万订阅户,吴志森表示,《国安法》后,香港本地几乎没有时评的空间,媒体难以发挥"第四权"监督政府的作用,海外评论节目能填补这片空白。

吴志森:"仍然有不少港人很关心时事和香港的发展,他们不甘心被蒙在鼓里,想继续了解身处的环境,究竟有什么事正在发生。我经常在说,媒体是一只"看门狗"(watchdog),但很多香港的媒体,声带已被剪断,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只是'和稀泥',新闻和评论只会轻轻带过,媒体已无法再发声,在香港不能听到这些新闻,和对这些新闻的解读,而我们有空间根据事实作评论,这批港人觉得是值得去听,能为他们提供真实的资讯。"

曾志豪:网上时评节目主流为普通话 香港粤语时评需求增有发展空间

曾志豪表示,虽然网上已有很多不同时评节目,但用广东话和香港风格做评论的主持人,为数不多,离散海外的香港人开播评时政,可以为广东话观众服务。

曾志豪:"中文世界的YouTube,很多是讲中国大陆的,每天可能就是习近平、习近平和习近平。香港相对来讲,是比较小的一个问题,但在海外的香港朋友或留在香港的朋友,他们也需要关注,那个需求还是有的,所以海外评论有点像国外代购的那种概念。我人在香港,但我的那眼光在全世界都没有缺席,你可以代购一些评论,你希望严肃的可以、希望搞笑的可以、或是想要听床师都可以。我感觉这个真的也可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曾志豪:"今天这个'英台会'是与别不同的,我们从'英台会'变成'台台会',森哥从英国来到台湾与我们见面,请欢迎!"

吴志森和曾志豪每周会有时段合作直播,让观众重搭《头条新闻》的回忆。他们早前首次在台湾办现场直播,吸引几十名从不同地方到台北的港人参与,线上有过千人同步观看。

吴志森:海外延续《头条新闻》风格式时评 为港人提供怀念自由香港的渠道

吴志森表示,《头条新闻》是代表还有言论自由的香港,他与曾志豪的合作直播,会凝聚一批对旧香港怀念的港人,但没想到节目也为离散各地的港人,提供可以再用广东话交流的机会。

吴志森:"你无法估计听众来自多远的他方,之前有一个听众是在克罗地亚打来,已移居多年,他想在节目说克罗地亚人的文化冲突。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在当地,可以用广东话分享在异邦的生活,他们想在我们的节目和平台分享,才有机会找回自己的身份认同。这个平台能创造这个效果,是我们意料之外。"

曾志豪表示,有安排观众来电分享环节的网上节目并不多,他们节目用回香港曾经很流行的节目模式,让观众找回香港人的感觉。

曾志豪:"我们每个星期做节目的时候,大家原来最喜欢看的,是我的call In (接听电话)环节。后来我们发现,听众他们有很多意见想去表达,或是他们在他们各自的生活领域上面,他们有很多情感,需要宣泄出来,有callin环节,他们非常珍惜,取暖也好,交流也好,在海外需要找自己是香港人的证据,我们无形中给他们真的所谓的'we connect’(连接)。"

曾志豪:国安法下红线太多难评估 时评人为自由或不能再回港

曾志豪表示,身处海外也难逃受《国安法》的影响,想继续做时评人,只能在香港和言论自由之间作决择。

曾志豪:"继续做下去,那个风险就是距离香港会越来越远。之前我在香港还保留在《明报》写稿的那个空间。我曾经很天真地以为应该相安无事,但后来你就发现,当你在海外供稿的时候,下笔真的比较自由一些,你会碰到在香港的一些红线,结果迫你做选择,要有这个心理预备,回香港的风险会增加,要跟香港切断那个联系。"

吴志森表示,《国安法》的红线不定,政治审查已无孔不入,谈论民生议题也涉及政治,使每个人的风险值每天都不同,只能说在海外做香港时评,相对在香港做同样的工作,风险比较低,但没有人能准确评估。

 

记者:陈子非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嘉远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ec-0626202307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