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7 March 2023

蔡榮祥:綏靖主義的虛妄與真正的台灣戰略

蔡榮祥  思想坦克 2023 年 3 月 3 日

台灣國內政壇最近流行的反對戰爭、和平對話和疑美論等這些看似不同的主張,事實上都是屬於綏靖主義外交政策的一環。綏靖主義是英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後和二次世界大戰前所奉行的外交政策。著名的美國國際關係史學者Paul Kennedy認為所謂的綏靖主義是指經由理性的協商和妥協來滿足國家的牢騷以解決國際的爭議,避免訴諸昂貴、血腥和危險的軍事衝突。

綏靖主義在講什麼?
首先,反對戰爭的立場可以從哲學和道德層次來推演,也可以從戰爭會直接損害經濟利益和人命傷亡來立基。然而,反對戰爭應該是反對侵略和不正義的戰爭,而不是無限上綱到反對所有的戰爭,例如反對因抵抗侵略所發生的戰爭。《孫子兵法》有云: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唯有積極備戰讓敵人不敢貿然入侵,才是上兵伐謀的最佳策略。

其次,和平是每個國家重要的國家利益,但是和平不能不計代價來維繫。英國首相張伯倫認為可以經由與獨裁者的協商帶來歐洲的和平,因為他認為當時英國國力太弱,無法抵抗獨裁者的要求以及認為如果可以達成暫時的協議,這個協議可以成為未來永久性和更大的協商基礎。

研究指出,張伯倫的綏靖政策飽受當時英國主張抗衡的人士包含後來成為首相的邱吉爾批評,認為綏靖政策不是一個適當的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法,除非是強權國家所支持,否則綏靖政策是一個錯誤和危險的政策,選擇屈辱後,還是會發生戰爭。

1938年9月納粹德國威脅進攻捷克。張伯倫(圖左)和希特勒(圖右)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允許德國吞併蘇台德地區,以及將南斯洛伐克割予匈牙利,幾乎答應了希特勒的一切要求,只要求希特勒不再發動新的戰爭。回國後,在機場張伯倫就揮舞著協定宣稱「這是歷史上第二次英國首相從德國帶回保持尊嚴的和平,我相信這就是我們一個時代的和平。」半年後,希特勒還是發動戰爭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盲目求和及地位不對等只會招來禍端

因為協商或對話必須要在平等的基礎上,如果協商的一方是在相對不利的基礎上,勉強協商的後果就是要吞下讓步的苦果。再者,疑美論的主張認為美國在中國發動對台侵略時,不會介入台海戰爭。這種論點認為美國不會冒著與中國開戰或是人員死傷的危險下,出兵保護台灣。縱使美國總統拜登數次表示假如台灣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時美國會防衛台灣,疑美論者還是不相信美國會防衛台灣。

如果中國相信台灣部分人士所提的疑美論之論點的話,更可能壯膽來發動對台攻擊。然而,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曾公開表示,美國的印太司令部有多項介入台海戰爭的軍事計畫。如果這項消息屬實的話,中國應該不會假定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疑美論不僅無法嚇阻中國,反而增加台灣的安全風險。

國內的綏靖主義者會操作所謂的戰爭恐懼來影響民眾的支持對象。例如去年九合一大選時,就出現「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主張。這樣的主張正是中國對台軍事演習和威逼行動所欲達成的認知作戰中心理戰之影響。然而,綏靖主義者無法解釋的是,主張協商和對話的策略如何解決或迴避中國逼迫台灣政治談判統一的壓力。

中國絕不會讓步且沒信用

對於中國來說,協商和對話的最重要議題是統一和一國兩制,談判過程中台灣除了接受之外,不會有其他選項,台灣方面不可能經由協商和對話來勸服中國放棄統一或讓臺灣擁有主權。另外,中國對於協商內容不會真正落實,甚至常常撕毀協議。例如,西藏於1951年與中國簽訂協議之後,1959年中國軍隊進入西藏鎮壓。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中強調五十年不變的一國兩制,2020年中國通過《香港國安法》,讓兩制完全服膺於一國。西藏和香港的例子證明與中國的協議只是白紙黑字,最終還是會鐵腕鎮壓。

英相張伯倫等主張與德國和談的人士天真地以為獨裁者希特勒的領土擴張是有限的或是容易滿足的,事後證明希特勒對於領土擴張是貪婪的,連與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瓜分波蘭的強國蘇聯都不能倖免於被其侵略之難。然而,英相張伯倫雖然一方面與德國和談爭取時間,另一方面也積極提升英國空軍的實力,讓英國可以在德國入侵英國時,仍有足夠的防衛力量。英國在首相邱吉爾的領導下,最終藉由外部抗衡的力量,與美國和蘇聯結盟,打敗佔領歐洲的德國。英國的經驗足以讓臺灣借鏡,唯有建軍備戰和結合美國和民主盟國,不是與中國和談,才能嚇阻中國對台動武。



作者為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美國波士頓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美中臺三角關係、憲政體制、地方派系。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