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9 November 2022

台灣九合一選舉:為什麼執政的民進黨受年輕選民冷落?

李澄欣
BBC中文記者

台灣九合一選舉落幕,執政的民進黨僅在5縣市獲勝,創下建黨36年以來最差紀錄,在該黨傳統票倉年輕人和中間派選民表現尤為差,為兩年後該黨的總統大選前景敲響警鐘。 幾位「綠營」(民進黨支持者)選民和BBC分享他們為何對民進黨失望和對該黨的「抗中保台」牌產生疲勞感。

經濟丶疫情助長「反綠」情緒?

「我之前兩次都投給蔡英文,現在非常後悔,」深綠家庭長大的盧小姐對BBC中文說。

九合一選舉前夜, 33歲盧小姐帶小孩參加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辦的晚會。 她說, 自己支持黃珊珊的主要原因就是反感民進黨。「現在的執政黨做得太爛,大家生活越來越苦了,希望有一個正義的力量。」

因為是瞞著家人來的,盧小姐不方便公開自己的全名。她說全家向來票投民進黨,這次她因為改投第三勢力而與家中長輩爭執。「我家人非常支持陳時中,前陣子我回娘家,跟他們爭吵,我被趕出家門了,以後就不敢再表態。老一輩你很難說服他們,他們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了,只能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改變,」她說。

晚會上不少瞞著家人獨自出席的青年,也包括36歲丶從事科技業的黃先生。 他說與「深綠」的太太意見相左,自己很嚮往台灣政治能有新氣象。「藍色做很久,綠色也做很久,感覺沒有變化,民主社會嘛,你做不好就換一個試試看。」

在場大的首投族吳小姐是法律系學生,20歲的她來自中間選民家庭。 她說, 這次投給黃珊珊最的主要原因是「她不是藍的也不是綠的」,而且政見最扎實,是默默做實事的人。

「民進黨只喊口號,不把事情做好,是會被淘汰的,」她說。 吳小姐說, 她認識的年輕朋友幾乎都投給黃珊珊。

在廣受關注的台北市市長選舉中, 代表國民黨的蔣萬安拿下42.29%得票率當選,民進黨陳時中獲31.93%。 在藍綠夾擊下,作為「第三勢力」代表的黃珊珊表現搶眼, 獲得多達四分之一的選票,明顯分流了民進黨的選票。

民進黨在執政8年的桃園和新竹市遭遇滑鐵盧, 在桃園,民進黨鄭運鵬得只得40.03%,敗給國民黨張善政;民進黨沈慧虹只有35.68%,在新竹市被民眾黨高虹安打敗。

值得留意的是,民進黨連傳統綠營票倉的南部也差點失守。在台南,民進黨黃偉哲以48.80%對43.63%的得票率險勝國民黨的謝龍介;在屏東,民進黨周春米同樣面臨國民黨蘇清泉的挑戰下險勝。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對BBC中文表示,「不是國民黨多好,而是民進黨多差」,這次選民對民進黨的很明顯,致「反綠」票增加。

翁教授說, 這種「討厭感」首先來自於對內政的不滿,包括物價上漲丶經濟停滯丶房屋等問題,民眾在生活上感受不到有變好,疫情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成了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的競選包袱。

做護理師盧小姐細數當局的防疫失誤,包括擋疫苗丶支持特定疫苗丶不讓快篩進口丶遲遲不降低確診標凖等,都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她說身邊的護理師朋友很多都不喜歡民進黨。

法律系學生吳小姐則說,無法接受民進黨政府在疫情期間公權力過分擴張,對當局曾提出可能侵犯言論自由的「數位中介法」也極度反感。

執政後變質?
30歲的高雄選民趙緯宥是劇場工作者,他說在這次選舉中自己是「含淚投票」給民進黨盡。 管滿意蔡英文政府防疫的總體表現,「值得台灣人驕傲」, 但他不滿當局在疫情期間對中小企業的態度。 「像我們藝文團體可以拿到的補助非常少,也很難申請,但娛樂稅卻一直催我們繳,而且態度很冷漠。但是對於那些支援他們的財團丶大企業,政府就很主動幫忙他們渡過難關。」

自稱「天然獨」的他經歷過太陽花學運,非常關注社會議題。 他認為, 現時的民進黨與他8年前所支持的那個黨已大不一樣,執政後就開始變質。「 跟財團靠得越來越近,比較沒有那麼站在我們這邊,權力會使政黨腐化,」他說。

他批評說,在解決貧富差距、改革薪資結構丶爭取勞工權益和居住公平方面,民進黨並不積極, 因為不動產造成的階級固化不但沒有打破,這些年來還越來越差。 「那我選你幹嘛?」

他說, 當初支持民進黨,是因為認同其民主價值和進步理念。 但近年,該黨在聲援國際民主運動的力度大不如前,對港人也不夠友善。

「香港的政治情勢跟我們最像,我們應該最理解他們,而且以台灣的經濟條件,是可以對香港民眾伸出更多援手,但感覺政府表達出來的誠意只是說說而已。」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陳宗巖認為,民進黨執政8年,仍無法解決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導致青年選民投票意願低。 「跟老一輩不同,年輕人本來就沒那麼大的政黨慣性,他們是『誰對我好就去投票給誰』。現在的候選人沒有給出願景,年輕人無法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政治熱情鼓動不起來,覺得投不投都一樣。」

「抗中保台」失效?

民進黨在這次九合一中缺乏選戰主軸,直到選前兩周才端出「為台灣挺身而出」的「抗中保台」牌。

高雄人趙緯宥說, 選前打抗中牌,深綠會買帳,但年輕世代相對厭倦了。「我覺得就算國民黨的人上台,對中國的態度比較有善意,有經貿合作,但所謂的『賣台』也不會發生,因為世界經濟根本不是往這個方向。」

從事科技業的黃先生則說,台海局勢確有危機,但他很討厭「拿著『抗中保台』來當作自己的選舉籌碼」。

盧小姐也表示厭倦,「其實現在並沒有跟大陸合併,只要是台灣人,我們一直都是在『抗中保台』的吧,不要每到了選舉就拿這種意識型態來分裂台灣,分裂本省人丶外省人」。

吳小姐認為,相關口號流於空洞,「抗中保台最多是調味料,主菜還是要有」。

陳宗巖教授指出,地方選舉並非「抗中保台」牌的主要戰場,選民較重視民生,會透過選票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也是在下次大選前給執政黨的一次警訊。但他說, 他相信2024年若台海局勢持續緊張,將再次回到「抗中保台」的主軸。

政治學者翁履中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為綠營的盲點是「以為抗中牌失效只因這是地方選舉」,而忽略了整體民意對抗中牌的疲勞。

他認為,如2024年總統大選侯友宜丶柯文哲等人參選,抗中牌將更難打響。「他們都是台派,地方出身的,你很難給他們貼紅色標籤。事實上,台灣除了洪秀柱丶張亞中等極少數外,已經沒有『親中派』。 現在只是『台灣獨立』跟『中華民國獨立』的差別而已。人們也許討厭國民黨,但更討厭民進黨整天說人『賣台』,過度分化社會。」

負面選戰

除了內政表現不足,民進黨這次也敗給「負面選戰」,錯把選戰重心放在攻擊對手,過度抹黑造成反效果。

這次「負面選戰」選戰由暑假的「論文門」揭開序幕,綠營首先攻擊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自我抄襲」,怎料火燒到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丶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身上,他被揭抄襲論文後一再否認,甚至反指控並非政治人物的另一名碩士餘正煌抄襲。

事件發酵下, 蔡英文下令全體黨公職團結一致支持林智堅,稱「我們願意相信智堅沒有抄襲」。 但學術調查後確認林有抄襲且情節嚴重,台大及中華大學均撤銷其碩士學位。民進黨陣前換將,但也無法挽回聲望,失守桃園和新竹。

「含淚」投票給民進黨的桃園選民林小姐對BBC中文表示, 她對民進黨的危機處理手法非常失望。 她說, 林智堅說自己沒抄襲,但也不用對一平民下此重手,讓人很質疑他做人的基本品德操守。總統更不該介入要求大家盲目挺他,最後結果自己翻車。「回擊對手時把自己拉到低層次,無格調,這是現任所有從政者都該反省和警惕的,」林小姐說。

台北的盧小姐也指,厭惡藍綠互相抹黑,選戰以來「看新聞看得心情很差」。 「不要只會潑髒水,年輕人也受夠了。相反地,黃珊珊這一次沒有攻擊任何人,只是一直講自己的政見,這就是選舉的榜樣。」

「選民看到的只有這些抹黑對手的說法,它削弱了民進黨的形象。 除了不停的污蔑之外,民進黨還代表著什麼,已經變得不清楚了,」正在台北從事政治研究的澳洲國立大學學者宋文笛說。

他說,藍綠均有進行負面動員,但選民往往會以更高的標凖來評判執政的民進黨,「因為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這點對於原本就更容易對於建制不滿的年輕選民尤然。

學者翁履中表示,民進黨政治操作過了頭,試圖用政治意識形態凌駕是非黑白,「挑戰民眾是非良知的底線,本來想支持你也沒辦法,尤其新竹有科技園,是全台灣學歷最高的地方,論文風波讓精英圈投不下(給民進黨的票)。」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37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