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5 November 2022

评论 | 沈旭晖:"新香港"国际金融领袖峰会:"说好新香港故事"为何只有反效果?

"新香港"为了在《港区国安法》摧毁一切自有秩序后粉饰太平,并对百业萧条的经济救亡,向全世界宣告所谓"Hong Kong is back in business",举行了一场“新香港金融峰会”,客观效果却必然适得其反,因为有一连串基本的逻辑问题,主办方是不可能理顺的,见多识广的外来者也无不心如明镜。

既然要宣告" Hong Kong is back in business" ,自然是承认香港在过去几年,已经失去主要业务。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原因是单纯因为疫情,而峰会要对国际社会证明" 一切如常" ,与会者看到的,却偏偏是" 0+3" 绝不等于如常。为什么全世界、特别是新加坡都真的" 如常" ,而唯独香港处于" 0+3" 状态,自然是因为《港区国安法》令香港沦为中国普通城市,不可能偏离习近平政治挂帅、莫名其妙的" 动态清零" 主旋律。为什么入境者要使用" 黄蓝码" 、要被强制检测、要承受住所随时被围封强检的风险,自然是因为这个国家要以防疫之名,行全名监控之实,和香港" 自古以来" 的自由港、积极不干预政策背道而驰。为什么" 新香港" 不能取消口罩令、限聚令,自然是因为要保留" 反送中运动" 后的变相戒严状态,方便选择性执法。难道这真的是" back in business" ?

如果要宣传《港区国安法》令香港" 由乱入治" ,而且市民" 安居乐业" ,与会者应该可以在香港探访朋友时,得到这样" 喜气洋洋" 的观感。但实际上,无论与会者是甚麽政治立场,只要他们接触到真香港人,就会感受到《港区国安法》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由大量电影变成禁片、甚至连《蝙蝠侠》也不能公开看,到图书馆借书也要管制,到无处不在的" 举报" 广告,这些本来只会在北韩出现,难道是" back in business" ?他们也肯定会从香港朋友处得知移民潮,几十万人离开香港、更多人打算离开,这是数十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假如" 新香港" 期望这些海外精英出现,就会自动成为大外宣棋子,这和北韩宣传有访客到来"学习" 主体思想"由乱入治" 一样,自欺欺人。

如果宣传目的是香港经济" 很好" ,只要与会者到达香港机场,已经知道" Hong Kong is bad in business" 。再问酒店过去一段时间的生意表现,只会令这些敏感的局中人,明白甚麽是" 打肿脸充胖子" 。再看香港直插的楼市、股市,在全球楼市不断攀升当中成为逆市奇葩,市面结业的店铺一间又一间,在中国" 共同富裕" 阴影下,精明的商人难道看不到背后的原因?

再者一场邀请全球金融领袖出席的峰会,除了是面子工程的派对,主办方通常都有具体政策,需要这些人的出席加持、配合。就算是沙特阿拉伯刚举行被称为" 沙漠达沃斯" (Davos in the Desert)的" 未来投资倡议峰会" ,作为沙特不再依赖石油产业、构建中东金融中心的政策宣示,开宗明义就是要与会者来为沙特考察开荒,大家出席是有实务的。但这场" 新香港金融领袖峰会" ,明摆着是为搞而搞、为做而做,出席者除了负责当布景板到此一游,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由于不少大企业的总部已经迁往新加坡,甚至连到香港开会的目的也不能达到。

早前美国政界开始传出呼声,要求美国企业领袖不要到" 新香港" 参加峰会自取其辱、加持极权。这类姿态本来不可能影响商业机构的决定,就像沙特举行金融峰会,同样会有大量西方商界龙头出席。想不到最终这场会议,还是有五大国际巨头临时以各种借口缺席,而本来承诺出席的来自中国以外的国际贵宾,本来就不多,这个缺席率自然很不理想。

新加坡FinTech峰会的致命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新香港" 举办"国际金融领袖峰会" 的同时,那边厢新加坡也举行了国际FinTech 金融科技峰会,情况又是怎样?

到达新加坡机场,不用强制检测,几日后不用到社区中心再检测,一切行动自由,不用戴口罩,出席者可以随时到任何地方开会、游览、食饭,自不待言。新加坡樟宜机场熙来攘往,和香港机场的冷冷清清构成强烈对比,其中最有趣的广告牌,正是" 新香港" 政府" 由乱入治" 的自我宣传。新加坡酒店近月价格急升,一房难求,甚至不少大行职员的预算都不能承担,不得不选择次一等的酒店,因为要到新加坡开会、参加盛事的全球游客,实在络绎不绝。割喉倾销的香港酒店房,对新加坡人而言,乃不可想像。

不过重点还是活动本身:这场新加坡FinTech峰会并非" 烧烟花" ,而是做实事的。出席的重量级讲者不是单纯代表大行的人读稿,而是本身真的具有领前思维,例如以太坊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在业界是" 神级" 存在,同场还有 Binance 创办人赵长鹏、Paxos 共同创办人Richmond Teo等,很多人都是真心希望听他们分享对话而来。国际大行参与也不是为了俾面派对,而是工作在身考察业界最新发展,同时也是拣蟀、自己也会投一些。同场也有政府官员出席,但同样不是为了宣告甚麽" Singapore is back" ,例如美国证监会有官员出席讲述FinTech compliance,反映新加坡国策确是要推展这一块,并且得到美国加持。新加坡下个月还有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等出席的全球区块链会议后续跟进,根本不是为搞而搞,也无意与香港作任何"竞争" 。

在新加坡,出席会议的人可以是业界龙头,但也有一般创业者、平民百姓,随便去哪一场都可以。现场没有贵宾吃什么" 米芝莲六星宴" ,反而有一个一个摊档,提供新加坡特色小食、饭盒,没有暴发户炫富的意味。来宾随时可以到外边闹市安排下场,新加坡夜生活虽然不比东京、纽约,但五光十色已经远胜九点天黑、百店结业的"新香港" 。而且就算不幸确诊,也照样可以回国,不用在" 新香港" 被送进方舱或隔离。当然,"新香港"政府曾保证与会贵宾"只要"有私人飞机,依然可以确诊后立刻离港避开隔离,但如此"离地"的政策,一般人听起来,只会更见荒谬。

不少出席"新香港"金融峰会的贵宾,下一站就是到新加坡,又或者说本来就是要到新加坡。究竟他们巡回亚洲一转之后感觉如何,不用说也能知道。新加坡也是用心良苦,并非要来宾不参加香港那一场,而是专门安排同期举行、方便进行比对。本来香港的结构性问题本身就积习难返,再配合"二十大" 后中国政策极速向左转,根本就不是高调"抢人才" 、"抢生意" 的时候。一场"国际金融领袖峰会"除了自暴其短,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其实"新香港"官僚又何尝不知,只是要交功课,上级又深信"大外宣"有颠倒是非黑白的神奇作用,看见国王的新衣,大家都不愿直言,就唯有一起欣赏古典歌剧的喜闹剧上演。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shenxuhui/sxh-1104202213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