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3 November 2022

习式计划经济 新旧"供销社"有何不同?

中国各地供销社"死灰复燃"的消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老一辈的普通百姓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系统仍充满负面印象。 在所谓"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口号背后,当局重振供销社的真实意图何在?

新旧“供销社”  谁唱赞歌谁担忧?

供销社重出江湖的话题,近期引发热烈讨论。北京自媒体人“唐伯唬”在最新的一段视频中,介绍了位于北京三环外的华严北里社区的一家供销社。

“ 现在印入我门眼帘这个新时代的供销社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跟普通超市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的是货架上的商品比以前丰富了很多,而且都是带包装的了呢!”自称八零后的“唐伯唬”在供销社里采购了一番。镜头前,他坚定地说道,“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讲,我觉得特别是一个好的事。首先在民生供应这个领域,由国家出手干预,这是比较保险与靠谱的,还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比起“唐伯唬”对供销社的深信不疑,在北京郊区长大的经济学者、六零后的李恒青则有着不同的印象:“我就记得,供销社有一个房子,但里头不是谁都能买,油要油票、买米要粮票、肉需要肉票,很多东西都需要票券的。那是大家最不愿意生活的一种状态。”

1950年7月,中国国家级的供销合作社初步成立,四年后正式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ACFSMC),由国务院主管,并建立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

在老一辈的中国百姓记忆里,供销社除了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受控制的计划经济苦日子相连结,还有事业单位里各种腐败、趾高气昂的弊病。

 “它的产品单一、服务态度普遍不好,就是国营企业的那种态度。”李恒青向本台回忆道,“ 包括卖肉,我现在还有印象,你在供销社肉店里要哪块肉,他偏偏不给你,要留给关系户什么的,或者留给领导……。就是国有企业的那些弊端,在那边是完全都能够体现出来的。” 

重振供销社  目的何在?

供销社的制度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渐渐没落,但官媒中新社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的观察,近年来,多地恢复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正是响应中共中央的政策要求。

除了湖北省日前宣布,该省已恢复1373个供销社外,宁夏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也由2017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92.7%。2021年,重庆市农村综合服务社也已增至6120个。中国官媒引述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全国供销社系统现有3.1万家,拥有网点近40万个。此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近期还开始招聘公务员。

按中国官方的说法,重振供销社是为了振兴现代农业,帮助基层农户以更加合理的价格采购农资,确保农产品销售,同时解决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

在美国的中国经济学者夏业良教授则认为,这其实是由政府担任农民与市场间的中间者,取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批发商或零售商。

“有人说,中间环节多了,不是让消费者吃亏吗?其实不对。正是有了中间环节,大家竞争激烈,才使得利润摊薄,最终消费者得到的东西很多。”夏业良说,“为什么在超市买东西便宜,就是因为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菜都洗干净了、包装好了,价格不高。这是经过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结果。”

夏业良担忧,中国重返供销社系统反而是加大对底层农民的剥削:“由它(供销社系统)来定价,来决定产品是一级品、还是二级品,订好了农民再有委屈也讲不过,因为说国家订的。最后只好可能以三级品的价格卖出一级品。这中间的差价利润很大,甚至还有一些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可以中饱私囊,用国家政策吓唬别人,把这些特别好的商品留下来,用很低的价格自己享用,或当贿赂品送给当地官员,农民是很委屈的。”

习式计划经济时代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在2021年的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供销社对政府来说是一举数得,既解决了商品集散,又解决就业问题,政府还可以增加税收。”李恒青说,“但这里差了一点,它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人性。”

即使中国的官方宣传否认供销社与计划经济的关联性,但不少学者都把供销社的死灰复燃视为是习近平走回计划经济道路的迹象之一。

“ 不但是走回计划经济,更想控制中国人。”夏业良说,“控制一个国家人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经济上掐断命脉,让他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政府生存。”

他担忧,供销系统扩大以后,若伴随更严格的户口制度以及电子货币,中国政府更将加大对百姓的管控。


记者: 唐家婕    责编:  何平   网编: 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jt-1103202213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