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2 September 2022

程晓农:经济全球化开始向双轨化转变?

来源: 
SBS

经济全球化并不能保证世界和平;相反,经济全球化壮大了红色大国的经济实力,中美冷战因此爆发。现在看来,美苏冷战和中美冷战之间的30年国际秩序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红色大国积聚实力的“韬光养晦”阶段,现在由中国和俄国带来的国际紧张局势其实并非偶然。而中国的扩军备战和对外扩张,正在逼使经济全球化转向双轨方向。

一、经济全球化被按下“暂停键”

过去几年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疫情冲击和海运冲击这两大震动。疫情导致中国的“世界工厂”部分停产,冲击了全球制造业产品的供应链;国际海运也大起大落,从货柜短缺到运费急降,经历了一波“过山车”。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把按照全球化布局来组织生产链视为理所当然,而且以为,这样的全球化供应链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很多跨国公司把产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看作是高度稳定、不会改变的长期布局,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范供应链的意外中断。

然而,疫情冲击和海运冲击这两波震动,强制性地造成了全球跨国公司的零部件运送和市场供货危机,或者是下游工厂因上游厂家被迫停产而受困,或者是零部件与商品运送的海运成本暴增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但是,跨国公司基本上把这类震动看作是暂时现象。遇到这类震动,跨国公司似乎是把全球供应链的梗阻看作是“暂停”,就像把手机上正播放的视频按下Pulse键一样。

既然经济全球化的梗阻被视为触动了“暂停键”,那就似乎有理由相信,等意外冲击过去之后,一切都会恢复常态;也就是说,过去几十年经济全球化建立起来的全球供应链理当回答原初状态。然而,这种对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信任真的靠得住吗?

二、美苏冷战结束后世界永远和平?

上个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铺开,与美苏冷战的终结有极大的关系。早在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就失去了支撑冷战和军备竞争的经济支撑力,这导致苏联先是对东欧国家的民主化浪潮放弃出兵干预,同时也促进了苏联内部的改革诉求,而苏共保守派发动的政变遭到苏共党内许多人的抵制,最后苏联的最高苏维埃(相当于国会,主要由苏共干部组成)投票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苏联这个红色阵营的核心国家最后解体。苏联消失了,美苏冷战自然就终结了。

美苏冷战的终结,看起来好像是为经济全球化移除了最大的国际秩序障碍;然而,几乎没人料到,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又孕育出了下一次冷战。在欢呼苏联和东欧国家制度转型的上世纪90年代,一股对原共产党国家制度转型的盲目想象,开始在国际社会占据上风,这个思潮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福山的名著《历史的终结》。他断言,从此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入自由民主制度这个终点。福山太急于下这个断言了,以致于后来共产党国家转型的实况让他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因为事实上共产党国家的转型结果完全否定了他的上述断言。

福山不懂共产党国家的转型。其实,原共产党国家的制度转型不只需要政治转型(民主化)和经济转型(经济自由化),更需要社会价值观的转型,这三种转型并不会自然地同时发生。而这三方面转型的不同构成,最后展现出三条不同的道路。这三条道路是:一,中欧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完成了政治、经济、社会这三重转型,早已成为欧盟成员国;其二,俄国只推行政治和经济转型,但俄国社会拒绝抛弃红色价值观,如今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正入侵乌克兰,却得到了许多俄国民众的支持;其三,中国只推行经济自由化,完全拒绝政治转型,还不断加强红色价值观的洗脑教育,目前它正扩军备战、对外扩张,已宣称要攻击台湾。

“中国模式”与“俄国道路”都证明了福山断言的谬误。而正是“中国模式”与“俄国道路”展现出一个冷酷的事实:只要共产党国家在转型中拒绝清洗红色价值观,那转型中的共产党国家实际上仍然是被红色价值观支配的社会;其中比较弱的中小国家不至于危害国际和平,而其中的红色大国却会重新走上新霸权主义道路。因此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已然告别上次冷战结束后短暂的岁月静好,重新进入了新冷战时代。

三、经济全球化养育了红色大国的对外霸权

一直有很多人追随福山的乌托邦幻想,一厢情愿地期盼着,红色大国尝到经济全球化的甜头之后,它们就会拥抱民主自由,各国从此将只在经济上竞争,而地球上再也不会有战争威胁了。然而,此刻国际社会面对的新冷战现状却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不过,出于各种原因,舍不得抛弃乌托邦幻想的人还无法冷静地认清这个现实。

凡是拥抱福山观点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缺乏对红色大国或共产党政权的深入认识,看不到加入经济全球化之后的红色大国必然会重新滋生全球称霸的野心,这是共产党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那统治全球的意识形态决定的。从苏联解体到本世纪的前两个十年间,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过短暂的岁月静好,仅仅是因为红色大国羽翼未丰,或者时机未到,因此这30年其实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当中的大国对抗被按下了“暂停键”而已。

一旦红色大国深深嵌入经济全球化之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繁荣不可避免地会壮大红色大国的经济实力。中国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加入经济全球化之后一度非常繁荣,经济实力迅速飙升,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成长。而中国的扩军备战和对外扩张,正是其经济实力增强之后的必然结果。

俄国并没象中国那样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因为它的制造业依然落后;但是,俄国通过能源出口的全球化布局,不但增加了外贸收益,更取得了事关欧盟国家经济生死的“能源绞索”。自从俄乌战争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国实施了金融制裁,这对俄国经济无疑打击很大,但金融制裁遇到了来自欧盟各国的阻力。欧盟国家因为依赖俄国的天然气来维持经济运转,无法从自己交到普金手里的“能源绞索”中解脱出来,结果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多国都拐弯抹角地付钱给俄国,部分瓦解了金融制裁,让俄国得以继续支撑俄乌战争。

而普金先是对供应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加价,然后干脆切断天然气供应,令德国及欧盟国家痛苦不堪。德国企业家协会一再喊话,德国经济因为能源价格暴涨数倍要崩盘了。这说明,俄国与欧盟之间事实上进入了一种类似冷战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能源供应布局成了普金扼杀德国经济的绞索,欧盟正在作痛苦的反省。

四、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的盲区

各国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学者和各国政府面对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时候,没看到一个经济全球化的重大盲区。这个盲区就是,美苏冷战结束之后,这个世界再也不会发生另一场冷战吗?这显然是一种乌托邦幻想。中国和俄国一旦经济实力增强以后,便轻车熟路地重回红色大国谋求区域霸权的老路上去,不但威胁区域和平,而且也威胁经济全球化。

1999年,当中国用一家旅游公司的名义买进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空壳的时侯,中国将要建立航母舰队、挑战美国海军和印太地区国际秩序的信号就已经显示出来了。中国海军要圆它多年前就开始做的航母梦,它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即在国际海域称霸,挑战美国维持印太地区和平稳定的能力。

现在中国已下水3艘航母,还有2艘在建造中,中国海军的一系列大舰队也形成了规模,其第一个目标就是打算攻击台湾,控制第一岛链。而中共几乎就在同时也点燃了中美冷战(可参见笔者2020年4月10日在本网站刊登的《中美对阵中途岛》一文),而美国当时毫无准备,只是仓促应对。

中美冷战实际上是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海军最强的两个国家开始了不会停歇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与核大国全面热战的唯一区别是,双方不至于动用核武器,但都以核武器作为最后的克敌手段来威胁对方。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的这第二场冷战与美苏冷战基本相似,只是发生的地域不在欧洲和北大西洋,而是在印太地区。

中美冷战显然正在改变经济全球化,但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牢牢抱着世界和平静好的乌托邦幻想,仍然沉浸在经济全球化的认知盲区里,看不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五、美国开始应对中国的经济威胁

最近美国在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方面开始明确地对中国收紧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和技术出口管制。此前,跨国公司只关注在全球转移技术、铺设跨国产业链,美国历届政府对中国大规模盗窃技术和知识产权缺乏防范,等于开门容盗;另一方面,过去20年来中国疯狂地偷盗美国各领域的技术,把盗窃来的大量技术用于针对美国的扩军备战,同时在民用领域挤垮美国公司,努力占领西方国家的市场。

直到近年来中国的技术盗窃活动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让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之后,美国才意识到,如果不趁中国仍然依赖西方市场、其高科技研发尚未后来居上之际,赶紧采取严厉的管制和限制措施,那么,事关美国军用和国防的最先进技术可能不保;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就来不及遏制中国技术上和军事上的崛起,也难以应对中国的威胁了。

过去几个星期内,8月9日白宫签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计划对本国半导体产业投入527亿美元补贴及其他税务优惠。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我们正在建起围栏,以保证那些接受了芯片资金支持的公司不能损害国家安全”。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Nvidia)和超威(AMD)已得到政府通知,要停止向中国出售出口两种人工智能顶级芯片。美国国会可能进一步扩大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规管范围。

白宫在9月12日签署了行政命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一位白宫资深官员在背景简报会上介绍,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对美国的领导力和竞争力构成风险,“所以,这项倡议……确保美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9月15日白宫又签署行政命令,加强中国公司在美投资的审查,审查将着重高科技产业,目的在避免美国重要技术外流。

六、经济全球化转向双轨模式?

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已经开始亡羊补牢,对经济全球化的商务活动开始增加管控,而不是完全放行。川普时期曾经把中国的一批大型科技公司列入交易被管制的实体名单,这种做法只是针对企业的,未被列入的中国企业依然非常活跃。而现在白宫和国会山在讨论的立法和行政命令在方向上开始了一个针对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中国的大转变。很多人没注意到,这个悄悄开始的大转变意味着,在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和投资领域对中国启动“排除法”了。

所谓排除法就是,美国企业凡是涉及到中国,其技术和投资都会受到管制,当然现在还只是开始。但既然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种排除法就会开始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格局,要部分地把中国从美国的对外技术和投资活动中加以排除。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原来的全球一体化格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为经济全球化正在被扭转成为经济双轨化,就是一部分经济活动变成遇到中国和俄国必须绕开,一部分经济活动依然可以与中国充分开展;而进一步的前景可能是,这双轨之间将逐渐产生互相排他,一家企业想两边通吃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下降。

全球经济活动在技术和投资活动的双轨化可能进一步演进,一旦对中国实行全面经济制裁,经济全球化就会发生彻底裂变,从部分经济活动双轨化,变成全部经济活动双轨化,中国经济就不得不和全球经济部分脱轨,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全面脱钩。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虽然不至于主动闭关锁国,但实际上将不得不进入美苏冷战时代的两大阵营各自经济活动基本上互不相关的局面。

这个转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各国的企业主管基本上头脑里还没有这个概念和这个意识,更没设想过,全球经济双轨化之后,自己的公司要如何应对。事实上,当中美冷战正式嵌入经济全球化以后,这个世界不得不面对这种全球经济双轨化,只是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还不太习惯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而已。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9/%E7%A8%8B%E6%99%93%E5%86%9C%EF%BC%9A%E7%BB%8F%E6%B5%8E%E5%85%A8%E7%90%83%E5%8C%96%E5%BC%80%E5%A7%8B%E5%90%91%E5%8F%8C%E8%BD%A8%E5%8C%96%E8%BD%AC%E5%8F%98%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