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 September 2022

成都疫情:繼上海後又一2000萬人口城市封鎖 經濟代價幾何

繼上海之後,又一座超過2000萬人口的中國城市,進入了近乎「封城」狀態。

四川省成都市宣佈,9月1日18時起成都市全體居民「原則居家」,許多成都市民衝入菜市場和超市,大量購買食物,以應對封城狀態。

本輪疫情起於成都市一家健身游泳館的聚集性感染,8月25日報告首例,28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破百。不到一周的時間,成都市累計報告766例確診病例。

9月1日,成都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稱,9月1日18時起,全體居民原則居家。承擔城市基本運行保障、醫療保障和防疫任務的市民,憑電子通行證、工作證或單位證明以及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出入小區。

不過,成都還未達到今年春季上海的封控力度。目前,成都允許每戶居民每天可安排1人憑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外出1次就近採買生活物資。

保障市民基本需要的生活超市(含農貿市場)、藥店、醫療機構、生鮮快遞、電商配送、餐飲類企業(取消堂食只提供快遞外賣服務),還允許運營。地鐵發車頻次間隔10分鐘。但出租車、共享單車不停運。

成都官方宣稱,9月2日全市商超、農貿市場全天正常營業,全市31家重點保供企業按日常2-3倍標凖加大了肉類、蔬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備貨、配貨量。官方媒體也在反覆宣傳不需要囤貨。

然而,「原則居家」的通告還是使成都居民全面出動,超市排起長隊,有菜販直接把大堆的菜擺在街邊,很快被居民搶購一空。 

封鎖的大城

超大城市的長時間封鎖會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今年四、五月間,上海因為疫情進入全面封鎖,作為中國最大城市,以及經濟中心,上海封鎖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後果。

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上海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3.7%。

不僅如此,上海作為區域經濟的樞紐,與長三角其它省市有著密切的供應鏈聯繫,而長三角地區擁有中國最大的製造業集群。

成都的經濟體量約為上海的一半,但人口相差不大,成都常住人口2100萬人,比上海的2500萬人少。

但成都是重要的西南中心城市,樞紐意義重大。比如,去年成都的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011.7萬人次,居全國第二。

其次,成都作為消費重鎮,剛剛經歷了限電停工的危機,緊接著又進入封鎖狀態,對於居民消費而言,經歷兩重打擊。

從中國整體經濟而言,二季度經濟幾乎停滯,下半年刺激增長的壓力很大。

經濟的寒意

然而,除了成都,深圳也再度爆發疫情。

本周一開始,深圳市羅湖、福田兩區暫停堂食,所有外賣、快遞等不進入社區小區和城中村。娛樂場所如電影院、網吧、KTV、劇本殺等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游泳館等室內密閉場所暫停營業。

最新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經濟全面放緩,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7%,比6月份回落0.4%。而在疫情前,該數據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而成都和深圳這樣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是消費的主力軍。

「我們特別擔心小企業主的健康狀況。」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分析師徐天辰稱,雖然上半年整體家庭收入繼續保持增長,但來自企業經營的收入有所下降。小企業主受到防疫措施的衝擊更大,他們中的許多人有可能在突如其來的嚴格封鎖中不得不關門停業。

而更多大城市的封鎖對經濟復蘇雪上加霜。

中國智庫「安邦諮詢」稱,中國經濟面臨失速風險,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疫情衝擊。對比國際社會的疫情和經濟發展現狀,所謂的「疫情衝擊」實際上不在於疫情本身,而在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

「新冠疫情的致病危害已經大大降低,防止經濟失速風險應成為國內的頭號任務。中國如果要在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與經濟形勢下趨利避害,就需要根據疫情的最新變化,科學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恢復經濟為重,在常態化防控的時期逐步與世界接軌。」安邦諮詢認為。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提醒,更重要的是這是否導致經濟出現永久性傷疤,比如消費者開始調整未來就業預期,逐步出現長期心理和收入傷疤,而家庭資產負債表惡化等問題的家庭佔比從年初的不到10%上升到24%左右。

「即使防疫政策做出調整,提供更多消費層面的輔助,一旦政策放開,是否真的會有報復性消費,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276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