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1 July 2022

香港書展2022:國安法下的「無形打壓」 官方強調守法下的「出版自由」

葉靖斯
BBC中文記者 香港報道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病)疫情仍在持續,中國《香港國安法》生效已有兩年的背景下,2022年香港書展7月20日開門迎客開卷,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主禮開幕。

作為半官方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商業促進活動,今年的書展有其尷尬之處:中小學因此前「提前放暑假」抗疫措施下仍在上學,首天雖然仍有忠實書迷進場「掃貨」,輿論預期悼念倪匡會成為焦點,加上官方安排書展聯乘「運動消閒博覽」和「零食世界」展銷會,但人潮明顯單薄。

書展參展商組成也有變化,既有親民主派政治類出版商被拒參展,也有從未缺席的書商首次放棄參展。一年前仍是政務司司長的李家超強調要警惕有人透過文化、藝術滲透來鼓吹「港獨」,一年後的新一屆書展,被中國駐港機構官方媒體形容是「和平、和諧、有序」的一次書展。

已有32年歷史的香港書展,再一次在荊棘中邁步。

香港書展:如果說2021年看見「政治紅線」,那2022年是……

2021年香港書展是在中國《香港國安法》頒布後首次舉行,當時已有出版界人士對BBC中文表示,因為摸不清《香港國安法》「紅線」,只能作自我審查。

2022年香港書展並不缺乏政治類書籍,但在陣營上進一步出現此消彼長。具中國駐港機構機關報身份的《文匯報》稱,本屆書展「愛國愛港書湧現」;剛於7月初出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牽頭編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現在書展上的顯眼位置。

出版過許多諷刺香港時局書籍,自1990年香港書展初創以來一直參展的「次文化堂出版社」今年並未赴會,引起媒體注意。社長彭志銘對BBC中文記者說:「今年我們沒有新書出版,過去兩年參展都賠錢,就想休息一下,僅此而已。」

彭志銘連日來被香港媒體追訪放棄參展一事,覺得已「講來講去三幅被」(廣東話,形容說話重覆),沒有新意,不欲多談,但他在Facebook上多次發帖談論這次決定,並感謝一些「老死」(死黨)參展書商仍然願意擺賣「次文化堂」出版的書籍。

其中一篇貼文說:「從第一屆起,從未缺席的次文化堂,首次不參加這個香港書展,耐人尋味?哈哈!」

彭志銘一年前曾向BBC中文記者指出,香港書展舉行期間的收入,佔次文化堂全年總收入40%或以上。換言之,缺席書展即意味著收入大減。

而在書展開幕的兩個月前,香港媒體報道,「有種文化出版社」、「山道文化出版社」及「蜂鳥出版」三家書商被香港貿易發展局拒絶參展,但沒有說明原因。

這三家出版社在2021年香港書展上發表了與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示威——即「反送中」示威——有關的《元朗黑夜》等著作,遭親建制團體向香港警察國安處報警,並向貿發局投訴,又被《文匯報》和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點名,指控它們「利用文化來扭曲下一代的價值觀,企圖挑起大眾對國家的仇恨,嚴重挑戰國家的主權和權威」。

其中,山道文化由前中學教師楊子俊於2016年成立,他在「反送中」示威爆發初期,於6月12日衝突中遭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擊中右眼,因此在社會運動圈子中為人所認識。BBC中文記者曾嘗試透過網絡社交平台邀請山道文化受訪,但未獲回應。記者多次致電其頁面所示之手機號碼,但處於關機狀態。

楊子俊今年4月被起訴「參與非法集結」罪,目前處於保釋候審狀態。他曾對「美國之音」電台稱,去年遭投訴後,有警員到場檢查攤位,並表明書籍並無問題。但他本人被起訴可能是香港貿發局阻止山道文化參展的原因之一。

書展主辦方香港貿發局多次拒絶評論「個案」,副總裁張淑芳也不止一次強調不存在對參展商或參展書籍的「預先審查」。她說歡迎任何獲香港專門法院——淫褻物品審裁處——裁定屬非暴力、非不雅、非淫穢的出版物參展,但「一定要守法,也要遵從我們的參展商守則」。

張淑芳在7月19日傳媒預展上說:「要是收到有人投訴,覺得他們的書可能有問題,我們一向都有機制……要是投訴者與執法部門跟進,需要我們提供有關這個案的資料,我們都會充分合作,配合調查。」

出版商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作家鄧小樺說:「我相信是有些好大的壓力——我們稱之為『巨靈之掌』——壓下來,拍死一切,(碎塊)彈得滿處都是,有很多後果,但它不會理會,它只想撲殺面前的東西而已。」

「這不是香港習慣的營運和統治方法。」

目前人在台北的鄧小樺對BBC中文記者說,她沒有足夠的「內幕消息」去判別這到底是當局有意為之,還是有人自作聰明,「但我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新特首上任該吹一片和風,社會大和解這樣,有些如此嚴厲的手段……大家不那麼開心」。

其他書商似乎確實感受到了寒風。《明報》引述「不願具名參展商的職員」稱,一本最近出版的書籍被其上司認為題材敏感,這位上司除了決定不把書帶來參展,還建議其他參展商也不要把這本書帶來出售。書店本身有售關於2014年「雨傘運動」或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的書籍也不帶來展銷。

一家名為「藍藍的天」的出版社也受到香港媒體關注,其參展書籍包括資深記者區家麟的多本著作。區家麟今年4月被香港國安警察拘捕,指控他涉嫌犯下《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目前在保釋候查狀態。

歐家麟對香港有線電視說:「我其實不覺得敏感,從前或現在的書其實只是很正常的遊記、意見。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我估計書籍正常出版也是自由的象徵,要是太多人有恐懼,或是有太多無形的界線,對香港作為自由社會的聲譽都不好。」

香港文學館本身也有參展。BBC中文記者問及鄧小樺有否在選擇參展書目方面多了考慮,她說作為一家以文學為主,規模比山道要小的出版商,文學館「沒有太大的政治審查」。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媒體研究副教授聶依文慨嘆,在《香港國安法》下,審查與自我審查「不幸地」成為了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曾在香港從事新聞工作與新聞學教育的聶依文博士透過電郵對BBC中文記者表示:「你可以說它(香港貿發局)沒有審查進入書展的書本,它在審查的是參展出版商,這樣更糟糕。」

鄧小樺認為,香港書展如今還要面對另一問題,就是作為促進貿易的活動,卻做不到自由貿易,百貨應百客,已到了「得其形而失其實」的境地。她只能希望以後不會再出現任何「反應過敏」的情況。

同屬大公文匯報系的《點新聞》則如此描述本屆香港書展:「以前的書展,出現過不少『政治化』、『激進化』的情況,如今的書展除了和平、和諧、有序外,更添加了不少關於國家安全以至法治的書籍內容介紹,必定有助市民尤其是青年,培養正確、正向的價值觀。」

「香港人書展」:一次臨盤難產的嘗試

沒有了「香港書展」這個大平台,山道文化本來要牽頭自組自辦第一屆「香港人書展」,比官方書展提前一周舉行,卻在最後關頭被剎停。

楊子俊等人原本租用的,位於灣仔鬧市的一層空置商場,在書展開幕前夕的7月13日,業主突然以主辦方「違約分租」等理由,發函終止租約,勒令租戶即時搬走。原定7月14日至20日舉行的香港人書展只能緊急改在山道文化的網店上舉行。

楊子駿對法新社說:「我只能想象事態有新的發展,也許有新的指示,也許是來自某些單位的某些信息給到了業主或者是地產中介,說這活動是敏感的、危險的。」

「這是說明香港都在發生些什麼事情的最佳例子。」

曾在香港執業並擔任政治團體——「法政匯思」召集人的澳大利亞華人律師任建在Twitter上評論說:「這次取消特別讓人難受的是,這在書展正要開幕之前發生,也就是說出版社和書商早已投資相當金錢去印刷或購入,以及運送書本,還有其他連帶成本。」

香港文學館本來也會參與「香港人書展」。鄧小樺對BBC中文記者說,書展被夭折本身也是個經濟問題。

「城中有個大的牌頭——香港書展——它也許做得不夠好,包攬不了所有的文化,自然就有人另起爐灶,分離出處辦另一個書展……這都是香港很正常的多元生態。」

「這次取消打擊不了山道文化——支持他們的人多著了——倒是打擊了一種多元經濟的生存模式。香港人書展就是一個市集而已。」

實體場地困難重重,在電子商貿盛行的今天,互聯網能否成為非建制文化界的出路?

悉尼大學的聶依文博士對BBC中文說:「互聯網能接觸到年輕與教育程度較佳的人,而年輕人更有可能有興趣閲讀那些遇上困難的反叛書籍。互聯網目前仍未受到進一步管控,能支持異議文化的延續。」

「這也有望鼓勵香港出版更多電子書,而目前這是很缺乏的。那能突破地域界限,接觸到那些已經離開了香港,但仍想維持與香港文化聯繫的人。」

聶依文也指出,獨立出版人始終要面對著財政困難,要是他們不能轉型發展電子書,依靠網絡行銷,那隨著讀者移民離開香港,他們的經營將越趨困難。

「不走樣」與「不放棄」

這次香港書展於7月26日閉幕後,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27日將開會討論接納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提交的第四次報告。

由香港特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率領的代表團以視像會議形式,出席了7月12日舉行的審議會議。面對委員會專家們對《香港國安法》下各種公民權利如何受到保障的質詢,曾國衞稱,香港市民人權受到中國《憲法》與香港《基本法》保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出席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週年慶典的演說中,也重提了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確保不走樣、不變形」的說法。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主席福蒂妮·帕扎爾齊斯(Photini Pazartzis)總結會議時說,在民主社會中,言論自由、表達自由、參與自由和多元主義受到《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保障,不應受到不當限制,不能不去考慮限制的必要性、是否符合比例。

悉尼大學聶依文指出,「維持外貌」正是香港在《香港國安法》下的現狀,只是在北京與香港繼續強調「一國兩制」之際,《中英聯合聲明》所承諾的「高度自治」、「司法獨立」、「現有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不變」,紛紛被淡化。

距離特區政府7月1日換屆不到一個月,香港《明報》報道,一些中小學的校內圖書館因應《香港國安法》實施要求,自我審查並下架藏書,更有圖書館教師慨嘆做法猶如秦代「焚書坑儒」。時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明言:「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學校也有責任肯定學校圖書館內不會有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書本。」

楊潤雄在7月1日過度至李家超班子出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在他領導之下的官署包括了主管公立圖書館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書展開幕前夕,香港立法會前任資訊科技界議員,美國史丹福大學全球數位政策育成中心訪問學人莫乃光在Twitter上轉發了一篇有關2021年書展的報道,並說:「自我審查就是有關預測與遵從『法律』而已。」

他並未進一步說明此話何解,但在數天前的Instagram貼文中,他介紹了兩本有關審查的書籍,並說:「兩書描述的,正好可與這兩年香港所經過的比較,一定程度上,內地那套內容審查在搬到香港,但大陸的控制是從頭開始,香港是從自由倒退,手法和效果上,都會非常不同。」

「不過,仍希望看到更多的,是民主世界能如何對抗,公民社會能如何抵抗,實際上可怎做,甚至在民主國家現在也同樣面對censorship(審查)的威脅,他們又能從『強國』身上學到什麼?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因為這牆仍在急速擴張中。」

鄧小樺形容,目前香港文化界確實已有不少人移居海外,但仍然有人留在香港,而她則希望香港、外地兩邊走——香港文學館最近便參加了台北國際書展。

「那些不放棄香港的人,他們也不想放棄希望。當我們看到趨勢不好,眼前也許是沒有空隙,還是有許多人嘗試奮鬥,嘗試找到夾縫,找到改變的機會。」

「我覺得並非完全絶望。」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225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