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7 April 2022

习近平要求加强基建 新一波"大放水"在即?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周二主持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另据海外媒体披露,习近平近期还要求确保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要超过美国。截至目前,中国严厉的疫情“清零”封城政策已导致经济几近停滞,而习近平此举的目的何在?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主持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中国的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等目标都有重大意义。

会议还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等等。简言之,就是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

又大搞基建  迫不得已?

美国彭博社近期通过汇总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告发现,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地方政府拟定了几千个“重大项目”的清单。中国今年的计划投资至少达到14.8万亿元人民币,这是美国国会去年批准的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新增支出的两倍多。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指出,北京当局重回投资基建的老路,显然是迫不得已:“这是因为当局已经没有别的招了。消费是刺激不出来的,因为老百姓都没钱,特别是今年中国经济明显下滑,大家都不敢消费。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以及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开工不足,产业链出现了问题。所以出口也指望不上,那么只能靠基建。”

自2016年起,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防控金融风险的政策,包括“去杠杆”这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政府不再将基建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协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Dezan Shira & Associates)旗下的《中国简报》(China Briefing)二月发文说,尽管中国的基建投资总额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上升,但增速显著下降,这很大程度上与当局逐渐收紧了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可以融资的项目类型有关。

这家公司引述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超过20%的高增速持续下滑。到了2020年,其增速已不及3%,尽管这一数字在去年小幅回升至近5%。
 
钱从哪儿来?

另一家中国官方媒体中新社周三引述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中国作为“基建狂魔”,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建已经到了比较完善的水平,西部和农村等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还不均衡。为了更好地匹配全国发展的供给和需求能力,保障民生和安全,当局迫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但贺江兵认为,中国再次启动“大基建”面临几个重大现实问题:“首先,中国的传统基建已经很超前了,在很多城市已经超过美国的基建规模了,所以进一步超前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政府的融资难度会很大。民企可能就不要指望了,地方政府也不堪重负,银行又受到了资本约束,也面临有关不良贷款的种种考核指标。”

在融资方面,周二召开的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经济学者李恒青对此表示,从中国政府面向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到针对教培、网游等行业的打压,再到对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迫害,社会资本近年来对于公权力越来越畏惧,这将进一步削弱中国民间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积极性。

习近平下的指令?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周二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披露,习近平近期要求官员确保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超过美国。去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5.5%,超过了中国经济同期4%的增速,这引发了中共高层的不安。

知情者透露,习近平在过去几周的会议上对主管经济和金融的高级官员说,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体现中国一党制较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为了响应他的号召,中国各政府部门开始讨论加快大型基建项目建设的计划,特别是在制造业、技术、能源等领域。

美国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这再度表明中共政权正面临合法性的危机:“习近平的权力并非通过合法渠道取得的,既然不合法,他就必须要靠宣扬自己是个‘伟大、光荣、正确’的英明领袖来确立他的地位。目前他的政绩毫无亮点,搞经济搞不好,搞外交也搞不好。只有一方面他搞得很好,那就是搞权术。”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但由于严苛的“动态清零”政策正影响各种经济活动,不少分析人士对于中国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表示怀疑。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hc-0427202210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