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23 April 2022

大的要来了,别睡太死

转自vx公众号:世界之敌的敌人

前文回顾:《没有疫情的日子还会到来吗?》、《上海到底怎么了?》
大的要来了,别睡太死

正文:

2022年4月18日,据财新网报道称,目前中国有22个城市或地区陷入封锁状态(或者叫做静止、暂停、慢生活,whatever)。

而据日本野村证券的估计,4月份的中国至少有45座城市、3.73亿人处于某种形式的封控之下,这些城市的居民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贡献约7.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财新报道标题

这些数字现在仍在增加!

4月13日,山西太原宣布“按下暂停键”,多区实施“全域交通管制”。

4月17日,安徽芜湖只出现一例病例就对主城区采取了“静态管理”措施。

4月19日,河北唐山实行“临时性封控管理”措施。

4月20日,黑龙江哈尔滨宣布六个主城区实行“社会静态化管理”。

4月22日,江西南昌开始实施较大范围“区域静态管理”。

……

而且这些能上新闻的都是关注度较高的地级市,那些无人在意的小县城,封锁则更为严厉。

比如自从2月24日发现1名阳性人员起,广西边境县城东兴市已经“全员居家隔离管理”超过50天。

再这样下去,中国到底会有多少城市“瑞丽化”?

由于Omicron BA.2毒株的超强传播力,中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区显然无法做到“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当上海曾经引以为傲的不封城“精准防疫”在Omicron面前一败涂地后,我想再也不会有一个地方政府敢去探索如何放松防疫措施。面对Omicron,封锁+某种形式的全员核酸将必然成为所有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

要知道的是,2020年武汉封城的时候,全世界都不具备全民核酸检测能力,武汉大部分感染者都没有接受过核酸检测,根据财新网的报道,武汉当时可能有五十万阳性病例,大部分都是居家自愈的无症状感染者。当时我国也没有推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码各种码,所以人们的出行不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最多是门诊挂号前需要先进行核酸检测。

这些二维码的出现,本意是希望各地方政府利用新的技术来采取更精准的防疫措施,但如今却反而被地方官吏用来层层加码。多么讽刺啊,我们试图去利用技术来获取便利,结果反过来被技术所限制。

这也是为什么疫情到了第三年,各地的防疫措施反而更为严苛,民众生活受到的影响反而更大的原因。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很多地方政府甚至在高速公路上设卡堵路,简直就是将公路上驶过的所有司机一律视作病毒,这些层层加码的防疫措施,严重阻碍了物流的畅通,也对运货的司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但假如地方政府不采取这些粗暴的一刀切防控政策,那么万一导致疫情爆发,后续封城清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比封路更大,当地官员的乌纱帽也有可能不保。

以Omicron的传播能力,一旦社区爆发,无法溯源,那么这地方不封个把月是绝对无法清零的,这意味着当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将停止。华为余承东4月15日就发文警告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后汽车业会全面停产。虽然上海政府很快批准了上汽、特斯拉等企业的复工复产,但只要有一个零部件的供应链中断,这些工厂也无法恢复整车生产。

那么,经此一疫,中国经济到底会受到多少冲击?有多少外资企业会因为忍受不了政策风险,无奈撤出中国?中国欧盟商会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都为此致信过中国高层,警告称对上海进行长期封锁会导致供应链向海外的转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也撰文呼吁中国改变防疫思路,借鉴新加坡的逐步开放模式,但这些来自外部的声音明显难以撼动中国的动态清零路线。

香港福克斯传媒旗下《这是上海》在4月中旬对上海的950名外国人进行了调查,48%受访者表示会在12个月内离开上海,另37%表示疫情结束再看情况决定是否离开。

受封城影响最深的还不是这些洋人和跨国大企业,而是那些抗风险能力低下的普通民众。有多少中小微企业会在旷日持久的封锁中倒闭?多少普通人会因此面临失业、断供的危机,甚至背负上沉痛的可能需要用一辈子来偿还的债务?又有多少病人因为断药或者一份迟到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全域静态管理”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裂,无数被毁掉的人生,这些都是真实的苦难,人们的悲痛和创伤绝不是防疫爱好者们一句轻飘飘的“早封了不就完事了”就能抚平的。

现在防疫爱好者们喜欢用广州、深圳来拉踩上海,但你们还记得吗?在今年1月,网民们也是这样拿上海的“精准防疫”来拉踩西安等地的,那时候的上海还允许市民带着宠物一起隔离,但几个月后,就有一只未成年的小柯基惨遭“无害化处理”。然而随着上海遭到Omicron破防,这些曾经的体面也已经不复存在。

广州、深圳的“高效防控”,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全员核酸检测的基础上的,没有24/48/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你在这些城市会寸步难行。

目前来看,对抗Omicron的唯一方法就是无限次的全员核酸,并不是中国的所有地区都有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完成这一点的,所以深圳的模式难以复制。

如果全员核酸只是特殊时期的措施,也许本来就不太需要自由的中国人还能忍一忍,然而一旦将核酸检测“常态化”,比如武汉正在试点的给超过48小时未测核酸的市民“赋灰码”的操作,相信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包括现在号称做核酸做上瘾的深圳人,都会对这无休无止的,挤占社畜们本来就宝贵的休息时间的核酸检测产生抗拒心理。

不仅那些需要时时刻刻计算时间,每天下班都要四处奔命寻找核酸点的市民会抗拒,更令人担心的是,那些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志愿者的意志究竟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如果这些执行核酸检测任务的医护或者志愿者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得持续高强度工作,同时也并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那他们其实就处于严重剥削的状态,马上夏天就快来临了,核酸检测员全副武装、身穿大白在室外烈日下工作一整天,这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工作。

尽管中国大陆的“最美逆行者”们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也因此产生了过高的道德操守,让他们不可能像香港医护那样罢工抗命。但不集体罢工,并不代表他们不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进行反抗,比如在一些疫情不严峻的地方,大部分的核酸检测可能只是敷衍了事,致使采样的姿势、流程不规范,变为一种形式化的工作。

然而,Omicron就像风一样,一旦严密的高墙出现了漏洞,风就有可能漏过去。

在“大国战疫”期间,医护工作最艰难的还不是核酸检测,而是必须对院内感染严防死守,一旦发生“院感”,就会有医护成为“责任人”而失去工作。

比如今年的4月4日,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的一名曾在2020年支援湖北孝感的英雄医生,只因为接诊了一位从绥芬河回来的阳性病人,结果不幸导致院内感染,该医生因此被定性为“疫情扩散直接责任者”,网传他不堪受辱,最后“用牙刷戳破自己的股动脉”选择了轻生。

正是因为如今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词和日内瓦宣言也是有罪的,所以无数医院才会为了一份48小时或者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将急需救治的病人拒之门外。

不管你把医护人员称作“最美逆行者”也好,“大白”也罢,你都得记住,他们不是核酸机器,每一件工作服下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比起“听我说,谢谢你”这样空洞的赞美,他们更需要的是保护,是休息,是心理辅导,是一片卫生巾,他们不应该承受太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责任,你不能将他们当作耗材来使用。

武汉作家方方有一句名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但风一般的Omicron疫情和为了对抗它而出台的铁腕清零政策,就如同一场“时代的沙尘暴”。

更可怕的是,由于对疫区的严厉封锁,这一波中国大陆的Omicron疫情目前只感染了50万人,但中国的人口却有整整14亿,也就是说,99.9%的中国人仍然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

世界疫情即将结束,中国疫情才刚刚开始……

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本轮疫情的中心——上海。

虽然在每日的热搜和新闻中,“上海保卫战”似乎正在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比如在4月16日的新闻联播中,上海人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市民能够前往超市采购物资,因而嘲讽道“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平行宇宙存在?”。

“能够在抗击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你们就偷着乐吧。”

4月中旬,某发言人在去年末对外国记者说的一段话突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疯传,因为与此时的现实宛如平行宇宙一般的鲜明反差,这段话成为了许多网民用来讽刺和自嘲的流行语,“魔都”上海也从此多了一个新的别称——“爱乐(lè)之城”。

那么,疫情期间的上海市民具体是怎么“偷着乐”的呢?引用某篇爆款文章《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的话来说就是“每天早上抢完菜后忐忑不安地点开上海发布的数据,接着开启一天的核酸、抗原、团购、骂娘,以及求助。”

事实上,除了新闻联播里出现的金山防范区超市等少数几个实现“社会面清零”的区域,大部分地区的上海人依旧处于“足不出户”或者“只能在小区里活动”的状态,社会上的物资依旧匮乏,除了每人两盒的连花清瘟,去医院就诊配药等基本生活服务依旧难以保障,同时“每天都有刷新底线的事件”。

绝大部分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居民每天除了下楼做核酸外足不出户,但每天依旧有新增阳性病例。

大部分的商店超市依旧未能开门营业,每天的早起抢菜依旧困难重重,天猫京东美团盒马叮咚每日优鲜们因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还是没能完全打通物流,居委会的物资配给和上门服务依旧效率低下。

团购是保障自己不被饿死的唯一选择。

许多医院还是处于停诊状态,就医配药难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

如果你实在忍无可忍主动去找居委会等部门反映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得来的只会是一个层层甩锅、互相踢皮球的结局。

虽然近日上海每日的新增病例连续下降,但那些原本就是疫情重灾区的小区每天还是有新的阳性冒出,按照上海的防疫规定,一个小区一天只要新增“一只羊”,就必须延长7+7也就是14天的封控才能够转变为“防范区”,所以上海疫情真正的拐点仍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处境下,再乐观再岁月静好的上海人恐怕也“正能量”不起来了。

无限期往后延长的封锁时间,连“放风”都不被允许的足不出户居家防疫政策,比起蹲监狱,更像是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和“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那种永无止境的神罚,必然会让这些小区内的居民产生极大的心理创伤。

自3月以来,很多小区的封锁已经超过一个月,但许多居委会还是连最基本的分发物资都没有整明白。许多外省援助物资遭到遗弃,偶尔发一次物资,也不过是一些质量堪忧、数量少得可怜甚至可能有安全隐患的东西,诸如“劣质猪肉”、“霉酱鸭”、来自未来的“龙金花油”。所谓保供企业更像是因为官商勾结而被选中的关系户,上海市民甚至被迫在朋友圈举办“315晚会”对这些假冒伪劣的保供商品进行“打假”。

这些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保供企业和小区居民自发形成的团购组织之间的博弈,在上海滩演绎出了一幕幕的魔幻主义大戏,并给上海的昵称“魔都”赋予了新的含义。

而部分疫情严重的封控区为了彻底阻断小区外部疫情的输入,甚至停止了所有团购,焊死了小区的大门,并将周边的道路截断,如果居委会的物资供应和上门服务依旧效率低下,那么这些区域的上海市民将会经历“至暗时刻”。

焦虑和绝望弥漫着整座城市,曾经对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市民们这些天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样?真的是为了老人为了孩子?

但无论是上海封城初期被曝光的,因为孩子阳性、父母阴性,而将父母和婴儿分开隔离,还是最近时不时发生的那些将可能已经转阴的老人强行转运至条件恶劣的方舱隔离。

这些行为,不都跟保护老人和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吗?在旷日持久的封锁下,有多少本身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因为断药或者耽误送医而提前死去?有多少孩子失去了本应该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难道对大部分国人来说,只要死的不是我家的老人,得病的不是我家的孩子,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上海现在的混乱,是因为上海的人口和感染患者数量已经超出了政府治理能力的上限?

是因为在毫无预案的情况下,将这座城市一夜之间从市场经济切换成了配给制造成的?

是因为本来只是托关系进去混混日子的社区居委会突然之间承担了远远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

不,也许很久之前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

是因为他们曾经训诫了造谣的医生并查处了八名散布谣言者?

是因为有网民把《方方日记》的出版视作给境外势力递刀子?

是因为这两年来小粉红们对美国、印度和世界各地疫情幸灾乐祸的报应?

是因为媒体不断渲染国外如同人间地狱,断章取义地造谣新冠病毒有几百种后遗症的后果?

是因为他们一开始调子起高了,过去两年间付出了大量沉没成本,如今大船难掉头的关系?

还是因为那些在2019年武汉疫情出现前就已经发生了的,但没有多少人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有几个人在乎的那些事情?

不,也许真正的原因是……


是因为屏幕前的你在一个月前还相信自己可以一辈子岁月静好。

是因为打下这些字的我除了打字以外做不了其他任何事情。

是因为懦弱的我们只能指望王思聪、德国人罗斯和95岁老太这些拥有一定豁免权的人来替我们冲塔。

但无论是因为什么,再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因为有太多人已经死去,但高屋建瓴的他们并不在乎。

而就在上海人民逐渐开始思考的同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撑腰的防疫爱好者和小粉红们却在互联网上积极构建另一种叙事。

在这些人所处的平行宇宙里,中国似乎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上海是一个能够跟联邦政府分庭抗礼的拥有自治权的城邦,上海防疫政策也已经被张文宏、吴凡为代表的辉瑞买办集团所操控,然后为了卖2300元一盒的辉瑞药故意摆烂,倒逼全国实行与病毒共存。

在实行“全域静态管理”后,外地的物资进不去物流发不出,团购物价飞涨,保供企业滥竽充数,也不是因为防疫措施太严苛,更不是因为基层政府权力过大不受监督。防疫爱好者和小粉红依旧把问题的根源指向“资本主义”,他们认为上海这座城市搞了太多“资本主义”的东西,从根子上烂掉了,证据就是同为大城市的广州深圳并没有陷入上海这般境地。在他们眼里,全上海的居委会、团长、外卖骑手都是投机倒把分子,他们指责这些人道德水准低下,借机发国难财,但却从来不敢去质疑当下的制度是否存在问题。

甚至直到4月中旬,许多热衷于看上海笑话的外省网民依旧认为上海从未封城,他们在网上看到消息称上海人都能办假通行证出小区,上海的火车站、高铁站人满为患。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上海升级“非必要不离沪”后,绝大部分的“上海外溢病例”都是援建上海放舱的外省工人。
一对在杭州检测阳性的母女,被视作上海外溢病例的典型
建设方舱医院的工人

还有很多网民通过网上流传的一个个小视频,认定上海人素质低,歧视外地人,为了睡懒觉不配合做核酸,故意不给外地人发菜,嫌弃外地捐赠物资,辱骂外地医护,喜欢团购一些诸如冰激凌这样的非必要物资来给防疫添乱,并以这些小视频为依据对上海人进行肆无忌惮的网络暴力。但对大部分非常听话,严格遵守规定足不出户,有怨气也只敢在朋友圈里偷偷说的上海人来说,在网上看到这些无端的指责一定会觉得非常委屈。

这些对同一件事情颠倒黑白的认知,像极了俄乌战争期间的信息战,这背后明显反映出网络舆论场上,“清零派”和“共存派”的路线之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对粗暴而混乱的防疫政策有怨气的上海网民已然被防疫爱好者们视作了“共存派”的代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战争,是“再清零就要死了”和“再共存就要死了”的两派人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最后必须要在二者中间选择一个答案。

而且答案也非常明显,因为“Omicron就像风,你怎么能阻止风呢?”

自以为可以掌控大自然的人类,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此外,在上海,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群体,就是上海的大学生们。

如果将被封锁的上海比作一个孤岛,那么上海的大学校园就像是孤岛中的孤岛。

大部分学生被关在没有独立卫浴的拥挤狭小的宿舍内,吃着单调乏味的隔离餐,曾经自由且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如今就像是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监狱。

有些学校因为宿舍出现了阳性病例,不仅封锁宿舍楼还封锁了每个寝室,不允许学生离开宿舍在走廊走动,洗澡也变成了一种奢求。

有些学校就算没有阳性病例也不能洗澡,女生寝室不提供卫生巾,男生寝室却收获了许多物资。

有些学校的男生穿着“大白”偷窥女生洗澡。

有些学校会在宿舍和浴室外的走廊装摄像头,来监控学生出门有没有遵守防疫规定,戴没戴口罩。

还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拉屎要提前预约,方便完还不能洗手,隔离餐也要自费......

连基本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但中国的学生却没有任何资本来跟学校管理层对抗,带头闹事向学校施压的学生肯定会遭到处分甚至开除,为了自身的前途,为了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谁也不愿意去做出头鸟,在这样的囚徒困境下,所有人都必须去遵守学校的无人性防疫规定。

根据外省的经验,直到上海彻底清零解封前,上海大部分学校应该是不会解封的。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有多少本来就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会出现抑郁自杀倾向?

但遗憾的是,面对这种情况,当代的大学生显然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你不能指望那些一个月前还在“吃鸡王者LOL二次元原神女拳警告”的男大学生和“打卡种草仙女营业奶茶暴风吸入绝绝子yyds”的女大学生一夜之间学会如何思考。

虽然这次经历,也许能成为一个契机,来推动他们去探索这个反乌托邦世界真相。

但这终究是未来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下应该怎么办?

每天醒来都是14天的第一天,解封之日依旧遥遥无期,上海的2500多万人口真的就只能躺平接受这一切吗?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4月2日在网上疯传的一份疾控中心主任和上海市民的对话录音吗?那份录音被一些公众号称作“上海共识”。

然而,所谓的“上海共识”,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或者说,这个共识当时只存在于医学专家那里,而代表民意的上海2500多万常住人口至今也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但如今,2500多万人已经被集体封锁了大半个月,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数月前还被视作中国的首善之地,现在却成为了全国人民嘲笑唾弃的对象,大家就甘心看到她一天天烂下去吗?我想没有一个上海人,不管是本地人、新上海人还是没有拿到的户口的常住人口,会愿意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2500多万人,在同一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已经是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事到如今,上海人对抗的也早就不是新冠病毒,而是一个不正常的环境。

我知道,中国人,无论是上海人还是吉林人,适应性都非常强大,每个中国人都很擅长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下,维持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去坦然接受这种不正常,仿佛一切都理所当然一样。

所以,真正的“上海共识”毫无疑问应该是——“现在的生活是不正常的,我们必须恢复正常的生活。”

所谓的“共存派”和“清零派”的路线之争,所谓的为了老人孩子,只不过是用来堵嘴的借口,人们争论的本质,其实是在争”哪种方法才能让我们尽快的、彻底的恢复正常生活?“

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

我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能将我们现在的情绪与思考,凝聚成2500万上海居民的共识,乃至14亿中国人民的共识。

就算这次最后还是没能达成共识,但我相信,这一波疫情之后,他们过去两年来所倚仗的话术,所构建的“正确集体记忆”和还有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都不会再起作用了。

大的一定会来的,在这之前别睡太死。

喜欢的读者,请关注我的vx公众号:世界之敌的敌人



from Matters | 最新 https://matters.news/@megumin1204/%E5%A4%A7%E7%9A%84%E8%A6%81%E6%9D%A5%E4%BA%86-%E5%88%AB%E7%9D%A1%E5%A4%AA%E6%AD%BB-bafyreidrgxwqzpiqjz27iqvmuexh55syicledyv3c433ugxubnljffq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