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0 December 2021

何清涟:抵制北京冬奥行将划上句号

来源: 
SBS
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来说,这轮抵制北京冬奥会来得有点突然。

在11月2日之前,抵制呼声几乎未见之于舆论。11月2日北京时间晚上,中国网球名将彭帅在国内微博发帖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曾在多年前对她进行性侵,并在其妻子的许可之下与她保持情人关系。此后,抵制北京冬奥成为海外热论。西方各国是否抵制,是全方位抵制还是外交抵制,美国的表态当然是个风向仪,但在12月13日欧盟外长会议对此意见不一之后,基本划上句号。

联合国大会休战决议为抵制定了调

国际女子网球协会于11月15日发出公开呼吁,要求中国当局追查彭帅受性侵真相并保证彭帅安全,未获答复之后发出抵制北京冬奥倡议。国际奥委会态度不同,两度与彭帅视频通话并报安好,意在灭火。12月2日,第76届联大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土耳其等20国拒绝签署这一确保冲突不会干扰比赛的惯例协议。

12月7日,美国表示,拜登政府将不会派出美国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此正式宣布美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理由是“中国在新疆持续进行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此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纷纷跟进表示将进行外交抵制,抵制的理由均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人权问题,彭帅出局。但12月9日开始,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式宣布法国并无抵制北京冬奥的计划、德国外长宣布对外交抵制需持谨慎态度,联合国(UN)秘书长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则打算亲赴中国参加开幕式,此后,国际社会对待抵制北京2022年冬奥态度分成两极。

这种五花八门的表态,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了解三件事情,一是各国元首是否必须参加他国奥运会的开幕式,二是查清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抵制,以便比较;三是想对比一下2008年京奥与2022北京冬奥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情况。

2008年与2022年北京奥运出席情况之比较

北京2022年冬奥是否被抵制得很惨,要作历史对比。

历史上共发生过六次多国联合抵制奥运会事件,按年代依次为: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汉城奥运会是奥运历史上最后一次遭到联合抵制的奥运会。抵制原因多是政治原因或与冷战有关,上维基百科一查可知。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本国奥委会邀请,作为注册贵宾出席奥运会的有关活动,是奥运会的惯例。元首因故不出席也不构成外交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遭遇西方人权组织对人权、藏独、台湾等各种议题的批评,但并未遭遇抵制或外交抵制。将2008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情况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处境与地位之变化。

2008年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共有80多国政要,包括54位国家元首、16位政府首脑、9位王室代表、1位地区负责人和4位总统夫人。新华社给出数字,但未提供全部名单。我在网上搜索到路透社2008年8月6日一篇《参加与不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世界领导人名单》,正好做一比较。

宣布对2022冬奥实行外交抵制的国家主要是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拒签休战协议者,本文只比对这些国家在2008京奥与2022冬奥的态度异同。

2008年,美国总统布什参加开幕式;由国务卿赖斯领导的七人代表团参加闭幕式;2022年,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外交抵制。拜登政府表示,将不会派出任何美国政府官员前往北京参加这届冬奥会。

2008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出席;2022年,澳大利亚宣布外交抵制。

2008年,英国首相布朗未出席开幕式,参加了闭幕式。2022年北京冬奥,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12月8日宣布,英国也将有效实施针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不会派遣部长或高层官员出席2022年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

2008年,加拿大总理哈珀未出席北京奥运;2022年12月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加拿大将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2022年,马克龙宣布不抵制冬奥。

2008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未出席北京奥运会;2022年,德国大概率不会抵制北京冬奥。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已公开表示:“奥运会也是对全球团结做出的一种贡献。”

2008年,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缺席开幕式,但总督萨蒂亚南德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新西兰称早在今年十月就已经作出决定,出于新冠疫情和旅行限制等原因,他们不会派出部长级外交官员出席北京冬奥,而这与美国的决定无关。

2008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出席北京奥运;2022年,日本尚未表态抵制还是参加。

2008年,荷兰首相鲍肯内德出席;2021年11月25日,荷兰议会否决“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2008年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2022年仍将出席。

2008年,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未出席开幕式,但随后出席奥运会。2021年6月11日,捷克议会参议院通过决议,称中国存在侵犯人权等问题,要求捷克政府和捷克政要不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但本轮抵制北京冬奥,捷克官方未有表态。

本轮抵制为何有气无力?

上述对比,揭示出本轮抵制2020年北京冬奥缺乏足够的道德资源与号召力,各国从彭帅事件开始考虑是否抵制,最后找出的是一个多年存在的维吾尔人权问题,给人一种急就章的感觉。究其原因,有两点不可忽视:

一,美国再也不具备1980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时的软实力。那时候,美国一亮旗号,盟友国纷纷无条件支持,终成奥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抵制活动。如今,以对抗专制中国为号召、邀请了110个国家参加的民主峰会,最大的成果是签订了十国参加的《出口管制和人权倡议》,最应该参加的日本却没署名。

今年的皮尤调查反映了这一变化:在美国以外,仅有17%的人表示美国民主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而57%的人表示美国民主“曾经是一个好榜样,但最近几年没有了”。另有23%的人表示,美国从来都不是民主的好榜样。美国的受访者态度差不多:19%的受访者表示美国民主提供了好榜样,但有72%的人表示,他们的国家“曾经是世界民主的好榜样”,但“近年来却不是这样”。台湾、意大利和希腊的民众对美国的民主状况最为乐观;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少。

二,世界已经多极化,欧盟不再追随美国。今年拜登宣告“美国回来了”之后,法德两国多次表示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美国。拜登宣布对北京冬奥进行外交抵制之后,欧盟内部意见极不统一。德国之声已经预感到抵制有困难,在12月10日一篇题为《美国说服欧盟抵制冬奥的努力已经失败》中说:“如果最终美国不能说服十个以上的国家来参与抵制冬奥的话,可能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抵制’。因为boycott这个概念,是要一定数量的人参与才能算作真正的抵制。(该观点来自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12月13日,欧盟尝试就美国呼吁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达成共同立场,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开始时,各方立场似乎存在巨大分歧。路透社分析指出,欧盟国家担心中国的报复行为会损害贸易,在贸易和政治之间寻求平衡。

北京暂时松了一口气,但这不意味着北京的国际声望有多高,因为决定不抵制的国家主要基于利益而非道德考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4%BD%95%E6%B8%85%E6%B6%9F%EF%BC%9A%E6%8A%B5%E5%88%B6%E5%8C%97%E4%BA%AC%E5%86%AC%E5%A5%A5%E8%A1%8C%E5%B0%86%E5%88%92%E4%B8%8A%E5%8F%A5%E5%8F%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