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1 June 2021

易思安:台海戰雲密布?

「台灣是否很快就會爆發戰爭?」國際社會近來被這個悲觀的念頭侵襲及控制。媒體業界接踵而至的熱烈討論,又製造出一些粗劣、誇張的論述,以及過度渲染的失敗主義。這種情況令人遺憾,因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值得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審慎探究,台海之戰尤甚。

中國尚未準備好進犯台灣
首先,筆者要報告一則好消息。與讀者可能聽聞的情況相反,台海戰雲密布、衝突一觸即發的設想,似乎不太可能發生。中國政府和軍隊尚未準備好進犯台灣,我們並未掌握犯台行動已近在咫尺的重大跡象。

儘管《環球時報》的中國共產黨宣傳機器咆哮恫嚇,但中國或台灣都沒有人真的喪命。沒有報導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PLA)部隊展開高度逼真的複合訓練。按照劇本進行的軍事演習,透過鏡頭看似氣勢萬千,但真槍實彈的戰前訓練是很可怕的,而且往往付出犧牲生命的慘重代價。

到目前為止,台灣尚未發生暗殺蔡英文總統的事件,也沒有出現基於全面開戰的目的,企圖瓦解台灣政府和社會的明顯作為。社會暴動、惡意破壞、囚犯越獄、燃料短缺、黑幫暴力、水源受污等,都是台灣這個極度安全的社會,在面臨中國入侵前可能出現的預警徵兆,但這類情節要不是極為罕見,就是根本沒發生。

從各方面看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都在一步步為未來的攻擊行動做準備,這是他們唯一期盼在數年內完成的任務。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三月間曾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做出如今廣為人知的示警,指共軍可能在二○二七年前入侵台灣。他並未推測屆時戰況,也未說明台灣是否有機會獲勝。

現在,我們來談談壞消息。一場政治和軍事掛勾的危機,可能已迫在眉睫。海上或空中的意外衝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進而導致一連串戰略誤判,促使情勢失控。共軍攻擊台灣離島一說,並非空穴來風;而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預期,共軍的政治作戰只會更強勢。局面恐怕會往壞的一面發展。

從二○二○年一月開始,中共大幅增加對台灣的恫嚇行動。在默認台灣海峽中線的概念數十年後,北京如今宣稱台海中線沒有意義,不復存在,之後便派出數量驚人的軍機越界。這是令人不安的舉動,揭示中共的不良企圖。

衛星影像捕捉到,中國已在距離台灣最近的福建省擴建兩座軍用機場,包括預計可供大量新造直升機使用的跑道和停機坪等設施。 而且,共軍已成立新的兩棲作戰部隊,並啟用大型兩棲攻擊艦,而這些僅是先鋒部隊。

中國的軍工體系(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正致力於包山包海的軍備武器計畫,這是一九三○年代以來,承平時代從未出現過的情況。這也說明了中共的居心不良。

左右當前情勢的最重大因素,似乎在於習近平自身的黷武世界觀和侵略行徑。他一路肅清異己、登上權力顛峰,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獨裁者。這讓每一個人都陷於險境之中。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安心地認為,北京當局不太可能下令攻打台灣,因為他們並未集體失去理智。但不幸的是,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不乏習近平這類暴君,其中有許多人最後都變成喪心病狂之徒。

我們也必須承認,在習近平看來,戰爭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合理的選項。畢竟,在吞併香港、屠殺新疆維吾爾族等事件上,他已逃過被究責。國際社會一貫的畏縮怯懦,可能會讓他相信,世界實在太需要中國,會容許他犯下更多反人道罪行。近期的局勢演變可能會讓習近平做出誤判。

台灣應更多作為 提升自衛力
幸好,台灣還可以有很多作為,以提升自衛能力。台灣可以取得並部署數千枚不同射程的飛彈,並籌組規模更大、訓練更精良的地面部隊,尤其側重擅長城市作戰的菁英部隊,如陸戰隊和憲兵隊(military police)。至於台灣龐大的後備軍人,也同樣能從相應改革中獲益。

台灣政府可以儲備軍火和物資,並進一步培養社會對於中國威脅的認識,藉此建立普羅大眾的信心,萬一發生人為災難,眾人就知道如何貢獻一己之力。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已開始在台灣推動國防觀念修正、制度改善等計畫,其獨樹一格的構想還有進一步擴展、升級的空間。

美國方面,則可以指派陸戰隊和特種作戰部隊赴台,展開長期訓練、諮詢和聯絡任務。美軍可以開始和台灣軍隊共同訓練,並派高階將領訪台。時至今日,假如台海危機爆發,五角大廈裡幾乎沒有資深領袖可以為拜登總統進言,因為這些高官甚至從未到過台北,遑論親眼視察海岸作戰環境。

美國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繼續對北京讓步,固守那些造成台灣遭受外交孤立、持續弱勢無助的現有政策。美國領導階層不應該獎勵習近平的脅迫行動,而是應該更堅定地嚇阻他下令攻台。

目前,華府和台北的官員似乎都未能對未來的美台關係,建立清晰的視野和戰略,雙方有必要在這方面達成共識。當前美國對台政策的「戰略模糊」,造成局勢動盪,使台灣被孤立,也使北京更加膽大妄為,並且招致各方都有可能誤判情勢。

在考量台灣安全的問題時,一旦美國決策者不再隨著中共宣傳機器起舞,開始腳踏實地調整政策,引發憂慮的因素自然就會減少。

(作者易思安(Ian Easton)為美國智庫「二○四九計畫室」資深主任、《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國際新聞中心孫宇青譯)

——自由時報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