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8 April 2021

程晓农: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奥秘

来源:
大纪元

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增长18.3%;4月27日该机构又公布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4倍。中共官媒不断宣传说,中国经济已经完全克服疫情的困扰,在全球领先繁荣,一马当先。从上述经济新闻来看,似乎如此,但很少有人懂得中共统计数据的“猫腻”和奥秘,而真相就藏在这“猫腻”和奥秘背后。笔者为读者们提供几个中国统计局计算经济增长数据的“猫腻”。

一、从“克强指数”一度走红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

中共当局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通常都领先全球。在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当中,凡是中共影响力比较深的地方,对这样的经济增长数据都不加质疑地接受,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一些偏好于夸奖中共成就的各国学者往往也如此。但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免有一些怀疑,中国经济真的那样出色吗?当然了,怀疑不能替代结论,所以,他们往往倾向于不太相信中共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但是却无法得出自认为可靠的数据。

李克强在辽宁任职时曾经试图用几个较少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的经济指标,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量,来判断辽宁经济的真实走势。当时这几个指标被媒体称为“克强指数”,一度在国际上和中国国内的经济新闻报导中颇受关注。“克强指数”受到关注,本身就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并不可靠,北京高层和地方当局心知肚明;而“克强指数”能一度走红、并未遭到高层批判,也证明高层明白此“指数”自有其道理,并非“污蔑大好形势”。

“克强指数”不用GDP的增长数据来判断经济情况,自然是因为GDP的统计过程产生了浮夸。但是,“克强指数”所用的指标也未必就真可靠。1987年我在国家计委参加过一次经济形式分析会,就挖出了水利电力部的数据造假。当时我在会上提出,水利电力部为了夸大火电设备超负荷出力的程度,以争取更多电厂投资,统计火电设备发电利用时数时造假,因为该部公布的1986年4季度火电设备利用时数是按12月有32天计算的。当时社科院的吴敬琏也在会场,他倍感惊讶。事后国家统计局工交统计司承认,水利电力部报送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工交统计司照单全收,未发现这个问题。

李克强进中南海了,“克强指数”却无影无踪了;他并没把这套思路带到北京,要求国家统计局仿效。显然,李克强进中南海之后,只能按“规矩”唱“中央”的“乘胜前进歌”,而“克强指数”显然不符合这首“歌”的“曲谱和旋律”,实属“杂音”。

其实,西方的不少大投资银行为了经营上做判断,常常会研究出一套自己的估算办法,来判断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状况。比如,日本的野村证券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就研究了自己的中国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独家数据库。笔者1987年在北京与该公司的研究人员交流过,那时我就发现,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把握,往往从中国学者不注意的细节入手,有一套独特的路数。不过它们不会公开这些方法,而它们的估算方法也未必十分可靠。

二、中国的刚性经济“增长”

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有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数据总是展现出一种刚性“增长”,无论经济情况好坏,基本上永远是“增长”的。其原因在于,那不是经济现实的准确反映,而是政治需要。

首先,经济增长数据是中共的宣传手段,所以它的功能不是如实反映现实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而是务必体现高层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就是说,既然经济增长(不管是否给出具体百分比)是反映中共统治成效的政治性计量指标,就需要统计局用经济增长率为这个政治指标背书。因此,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率之政治意涵,远远重于其反映经济现实的原本功能。

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现实状况背离了高层确定的经济增长方向和范围,统计局就必须设法在统计技术上玩出“花样”,加以补救,直到产生出符合高层政治宣传需要的经济增长数据。中共统计数据中的“猫腻”和奥秘便应运而生。

再次,由于总有一些懂这种“猫腻”和奥秘的专家,经常从其它相关数据中挖掘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为了防止他们“得逞”,在中国,宏观层级的经济统计数据并不完全公开,很多有助于推算真实经济状况的数据被列为国家机密。如此,统计数据中的“猫腻”和奥秘才能被掩藏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统计部门并不是一个单纯处理调查数据的业务部门;它也是一个配合经济宣传的“喉舌”部门,它产生的统计数据必须为当局的政治需要服务。而宣传当局的统治成效,需要“适当”的经济增长率;若找不到客观因素可以解释经济下降,一种政治上“不适当”的经济增长率,高层是不会接受的,包括发明“克强指数”的李克强在内,中南海里办公的“头头”们谁也不会中止统计局“玩”的这些“猫腻”。于是中国经济就通常“增长”得很快了。

当然,还有一些经济指标不管现实如何恶化都基本上静止不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失业率。像这种高度体现中共经济管理成败的政治指标,统计局不敢如实统计,只能把它当作“常数”公布。

总之,统计局的目标是,让公布的统计数据符合高层提出的经济政策目标;高层提出什么样的目标,或者提出一个对内对外宣传经济成就的口号,统计局就必须算出一个符合“上面”意图的数据。像经济增长率这样的政治指标,“上面”要求是多少,统计局肯定会给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对统计局长而言,那是政治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你完全相信中国官方的经济增长数据时,就等于你完全相信中共的文件口号。

三、识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统计奥秘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统计局设计的数字游戏,看不懂其中的把戏,就无法了解中国经济的真相。所谓的中共统计数据的“猫腻”和奥秘,“猫腻”指的是统计局在技术手法上玩的“花样”,而奥秘指的是这种“花样”产出的统计结果。在工业统计方面,“猫腻”至少包括三种“法宝”:一,“计大不计小”;二,“计兴不计衰”;三,“计虚不计实”。

“计大不计小”是只公布大企业的业绩,不公布小企业的盈亏。经济景气的变化首先反映在中小企业身上,大企业不容易倒闭;何况大企业包括所有的垄断性企业,它们还得到银行的全力支持,经济不景气时所受冲击自然小于竞争激烈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统计局设定了一个统计“口径”,即本文开头引用的经济新闻中提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个概念排除了所有中小企业,所谓的“规模以上”,其范围是不断升级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开介绍,1998-2006年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2007-2010年统计范围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开始,统计范围变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之所以要不断“升级”,就是为了“计大不计小”,以免中小企业的衰落倒闭影响经济“增长”率。

“计兴不计衰”是统计数据只包括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但排除经营不良的企业。与“规模以上”这个统计“口径”配套的,是统计局设立的一个“企业名录库”;统计经济“增长”时,只有纳入“企业名录库”的数据才用来计算经济“增长”。为此,统计局把企业分成两类,其行话称为“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规”者,上面提到的“规模”也。一个企业如果去年的业绩上升,达到了上述的“规模”要求,便作为“规上企业”列入统计;如果今年其业绩跌破上述的“规模”要求,明显呈经营衰败之势,甚或陷入破产,那么今年统计经济增长时就把它“定性”为“规下企业”,从“企业名录库”中除名,连带它去年的业绩记录也清除掉。这样,在统计局的操作下,在经济现实中企业的衰败、破产和关闭永远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统计,自然,中共的经济增长率也永远是“正面”的。

“计虚不计实”是把物价上涨造成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虚增统计成经济“增长”。企业的收入永远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统计局宣称,它计算经济“增长”时排除了物价因素,只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率;技术上就是用现价产值除以物价指数(产出品价格指数)。如果要检验统计局是否故意低估物价指数,使得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企业产值虚增,只要对比统计局计算“增长”时所用的物价指数就一目了然。但统计局却从来不公布这个计算参数;不仅如此,统计局还特地规定,“自2008年开始不再对外发布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这样,统计局通过把“工业增加值”和计算时的物价指数这两个关键数据列为“国家机密”,就堵住了专家们一窥“计虚不计实”奥秘的大门,使得“计虚不计实”的手法永远“不见天日”。

四、中共经济增长率的统计游戏

上述这三种方法在中国其实是公开的秘密,国家统计局在它的网站上解释“统计知识”时已明确说明,本文所引用者,盖出于此。统计局欺绝大部分读者看不懂其中的“猫腻”,所以它并非暗中“作鬼”,而是明里“戏弄”读者,谅你们也拿我夸大了的经济“增长率”无可奈何。这类把戏,统计局内部使用的术语是“统计口径或统计范围”,只要玩弄“统计口径”,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经济增长数据“报好不报坏”。

下面我引证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新闻,标题是“2021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在新闻最后有一段附注,其中关于“统计范围”的说明写道:这个增长率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其次,“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

绝大多数读者看到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长14.1%”这几个词,却极少有人细读上引附注的文字;即便读了,也未必理解其中之意。中国的国家统计局用这种半透明的办法,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它的经济增长数据因为“计大不计小”和“计兴不计衰”这类数字游戏,本来就不可与上年度比,因此也是不可信的。

究竟要怎样看待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这是个高深的经济和统计研究课题。我以前在大学里学的就是统计,工作后又长期研究中国的统计数据,所以积累了一些体会:一是要尽量参考非官方统计数据;二是要随时了解中国官方统计的“统计口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给数据本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三是要寻找官方统计机构宣传经济成就时不太使用的统计指标来观察中国经济。

面对统计数据成为宣传手段的共产党国家,相信其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其实不只是天真而已。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4/%E7%A8%8B%E6%99%93%E5%86%9C%EF%BC%9A%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5%A2%9E%E9%95%BF%E6%95%B0%E6%8D%AE%E7%9A%84%E5%A5%A5%E7%A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