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27 March 2021

习近平核心下 李克强为什么还与习不同调?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国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人大闭幕会议(2021年3月11日 路透社)

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脱贫”的言论,疑似踩到习近平的“运动式脱贫”的痛点,而被官媒改成“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从而再次引发人们对习李不合的揣测。不过,熟悉中国问题的分析人士指出,李克强是一位被“架空”的经济总理,权力很小,如果将经济官僚的发言上升至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路线分歧”,那是高估了李克强的实力。分析人士认为,两人本质并无不同,目标都是要为中国共产党“延寿”。

习李不同调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两会前,就有不少媒体开始预测习近平跟李克强两人是否会“不同调”。这些猜测与观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不同调”,不少媒体用“分歧”、“斗争”来形容两人的关系,例如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间,中国官媒发表了三篇头版文章,找权威人士点评李克强的经济政策,结果多是“否定大于肯定”,从而将习李之间的矛盾摆上台面。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习李两人在不少经济议题上也持不同看法,例如习近平主张“国进民退”,李克强强调“国退民进”;习近平称已实现“脱贫摘帽”,李克强却指还有6亿人口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币;习近平着重以内需为主、对外为辅的“双循环”,李克强则强调对外交流、改革开放;李克强鼓励地摊经济,习近平却认为有损城市形象而驱赶。尤其在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进平首度出现“三无”:没有鼓掌、没有交流、李宣读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没有与之握手,也引发外界对两人存在分歧的联想。

独立时评人唐靖远对美国之音说:“还有我观察到一个最突出的,可以说达到(不同调)最高峰,就是中美爆发贸易战的时候,按说这么重大的经济事件、经济决策,李克强作为经济总理,这方面他应该是第一责任人,居然李克强从头到尾几乎像消失了一样,从头到尾都是刘鹤这么一个副总理在出面担当习近平的特使。因为我们都知道刘鹤他其实是习近平的心腹,算得上是习近平的亲信,实质上这个阶段体现出来重大决策、经济决策方面,已经可以说是由习近平拍板说了算的。”

只是,为什么习李两人会不同调呢?这些看法上的差异能代表习李路线分歧或斗争吗?

“习给他什么权,他就做什么权”

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研究员蔡文轩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是经济学者出身,但习近平是“红二代”出身,一个重经济,一个偏政治,自然在经济议题上会有不同的认知。譬如脱贫,李克强只是讲一位国务院总理该讲的话,用数据去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但这既不是政治斗争,也不是分歧;而习近平则是把脱贫当成综合性的政治任务,所以会有政治性的发言跟论调。蔡文轩认为,“他们就是在不同位子讲不同的话”。

蔡文轩表示:“但这种不一样不会引起李克强跟习近平之间的冲突,因为李克强的权力比习近平小很多。习近平喊停之后,他(李克强)也只能摸着鼻子就走掉。”

蔡文轩表示,在习近平本身担任中央深改组组长以及经济领导小组组长后,李克强在国务院的权力和政治局常委的权力已经部分被架空,基本上就是“习近平给他什么权,他就做什么权”。李克强在经济领域的权力比过去几任前总理都还小,因此他是经济权力很小的国务院总理,毫无能力跟习近平谈“分歧”。

蔡文轩说:“用分歧这个字来看的话,有些高估李克强的实力,他没有办法跟习近平有什么分歧,他不如朱镕基、不如李鹏,甚至连温家宝的权力都不如,他有什么权力去跟人家分歧?习近平今天他建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后,他已经插手到经济领域了,以前经济领域是国务院总理负责,现在变成是经济领域,习近平想要拿的他都拿走,剩下的经济领域再给李克强,所以李克强连完整的经济决策权都没有,他跟人家能有什么分歧。”

分析:习李为中共体制延寿无二致

蔡文轩并表示,即使习李两人有外界所谓的不同调,也只是经济技术性层面的差别,大致上的政治方针其实没有不一样。

台湾智库谘询委员赖怡忠也对美国之音说:“习近平想回到毛泽东时代、战狼外交、红卫兵时代等等,很多人会很不以为然,但这些东西没有人敢跟他公开唱反调。这种期待共产党本质上会分裂到什么程度,目前来讲我觉得有点困难。”

独立时评人唐靖远也说,习李两人本质上并无二致,目标都是要保住中共不倒,为中共政体“延寿”,即使经济路线的本质也差不多,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它的差别在于李克强基本上延续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政策,讲求韬光养晦,希望借助西方主义的营养来壮大社会主义的肌肉;而习近平是有想法的人,他想做一位中心圣主,如果再继续韬光养晦下去,恐不利于他开疆拓土。

唐靖远进一步分析说,中共的“一把手”跟“二把手”之所以会有不同调的最根本溯源,来自于习李两人承袭了毛泽东计划经济跟邓小平市场经济路线的差异,而习近平看到了邓小平路线“分权”的后果,相当于弱化了党的领导,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因此胡温时代胡锦涛被架空,甚至习近平自己快登基的时候也出现过周永康意欲谋反的情势,令习近平心生警惕,深怕危及到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习李早期与后期不同调之差别

唐靖远分析,李克强之所以敢勇于跟习近平不同调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资历,一个是背景。他说:“一方面是李克强本身从资历上来讲,他和习近平可以说是同辈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当初李克强其实是胡锦涛团派这一派所推出继承人的候选人,而习近平是江泽民他们那一派所推出来的候选人,所以基本上他们可以说在政治地位上是对等的,只不过后来习近平胜出,而李克强做了总理二把手。另一个原因是李克强其实在习近平刚刚上任早期,他(习近平)还在反腐集权的阶段,习近平还没有能够做到像现在这样的大权独揽和党内独裁,他在那时其实需要获得李克强支持。在那个时候包括李克强背景,他是胡锦涛团派人马,在习近平早期反腐时的确是采取一种支持,所以习近平那时对他还能容忍。”

但是,到了后期,情势有所改变。据唐靖远分析,一向被中共视为衡量统治合法性指标的经济开始下行,再加上2015年发生了股灾,又被称为“金融政变”,背后疑有人为因素“搞鬼”,都对习近平想要成为“习核心”形成莫大的压力。因此,此时习近平必须要采取强硬手段来削弱这些诸侯的权力,当然也包括李克强在经济领域的权力。

那么,为什么在“习核心”的领导下,李克强还说出跟习近平不同的论述呢?唐靖远认为,李克强的任期在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届满,对于一位马上就要“到站下车”的官场人士而言,他跟习近平是否合拍或是已然得罪都无所谓了,反而敢说真话;之前毕竟两人还要共事很多年,因此有所顾忌,但现在已经不同。因此,习李两人早期跟后期的不同调是有差别的,李克强现在有“豁出去”的味道,但唐靖远说,李更多的是出自于“自保”。

唐靖远表示:“李克强因为他毕竟是经济总理,如果经济最后真的搞砸了,这个责任始终要由他来背的。所以李克强在后期,他有些时候偶尔还是会发出不同的声调,他更多是在自保,他更多的是由这种方式来澄清我的意见跟你不一样的,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是搞砸了,出了问题,那么责任不在我的身上,他更多是出于这种原因。”

李克强并未越过政治雷池半步

台湾智库谘询委员赖怡忠也表示:“过去因为大家(习近平跟李克强)一起上去,不知道习近平会做到什么,所以都有点惧怕,但现在李克强已经不可能会在2022后持续连任,所以自己就比较不会有什么顾忌,我认为这是李克强现在的心态。有很多东西如果不趁这个机会说,那未来根本连说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讲经济上的差别,对中国相对来讲,又不是在批评习本人或普世价值,讲经济上的差异,基本上大家还是可以容许的。”

唐靖远强调,虽然习李不同调是客观事实,但无论两人怎么不同调,都只局限在经济领域,尤其是技术性环节,但只要是习近平拍版的政治决策,李克强从来没有公开表现过不同调。从这个层面观察,可以看出李克强始终小心翼翼掌握分寸,很谨慎地将自己局限在经济职责范围之内,并未越过政治雷池半步,也没将两人的差别趋向激化与恶化,可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3/%E4%B9%A0%E8%BF%91%E5%B9%B3%E6%A0%B8%E5%BF%83%E4%B8%8B%7C%E6%9D%8E%E5%85%8B%E5%BC%BA%E4%B8%BA%E4%BB%80%E4%B9%88%E8%BF%98%E4%B8%8E%E4%B9%A0%E4%B8%8D%E5%90%8C%E8%B0%83%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