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27 February 2021

香港财政告急 如何力挽外资信心?

来源: 
自由亚洲

北京在港强推《香港国安法》后,国际投资者对香港营商环境的信心动摇,加上肺炎疫情影响,香港经济亮起红灯,外界期望港府交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显示,香港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而官员提出的“灵丹妙药”,就是一句“背靠祖国”,让香港成为“大湾区内的国际化城市”,能否扭转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周三(24日)公布《财政预算案》,预计香港2020/21年度赤字破纪录达到2576亿港元,比他去年所预计的高出一倍。

翻查资料,这是自香港主权移交以来,第7次出现财政赤字,当中最高财赤年度为2001/02年,为633亿港元,但都不及最新公布的2576亿港元,为当年的4倍。

财政赤字攀升至历史高位,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归因于社会运动和疫情。

陈茂波说:“香港在过去两年几经波折,国际政治张力损害了出口和市场气氛,暴力冲击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疫情让整个社会及经济承受多一重的压力。特区政府合共投入了接近3000亿港元提供支援,冀能发挥稳经济、纾民困的作用。然而,这亦令财政赤字升至历来最高。”

陈茂波更预测,香港未来五年仍会出现财政赤字。未来经济形势严峻,这次《财政预算案》也“勒紧裤带”,利民纾困措施乏善可陈,引来民主派和亲北京阵营齐声批评。

财政储备跌破万亿港元 . 经济环境岌岌可危

财政赤字创新高,那财政储备又如何?过去港府以坐拥过万亿港元财政储备为傲,然而最新公布的《财政预算案》,预计到2021年3月31日,香港的财政储备为9027亿港元,跌破一万亿。两年间财政储备从相等于23个月政府开支的水平,显著下降至13个月。

受消息影响,港股恒指周三(24日)急跌3%,跌穿30000点。

何以为继? 港官:背靠祖国!

其实自去年北京强推《香港国安法》后,已经动摇国际投资者对香港营商环境的信心,不少企业更“用脚投票”,把香港总部撤往外地,或缩减在港投资规模。

面对内忧外患,香港“财爷”有何良方?在《财政预算案》有关香港“经济发展的定位”章节中,第一句就是四个字─“背靠祖国”,提出香港要积极配合中国的“双循环发展策略”,包括“参与国家内循环建设”,以获取庞大商机,以及连系世界,“助力国家外循环扩展”。

当中至少五次提及香港要配合或支持国家发展,包括配合“十四五”规划建议、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为国家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

《财政预算案》更把香港定位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和以往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城市定位截然不同,并再三强调,虽然外围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发展稳健和“充满机遇”,香港应该把握机会。

“北水南调”救香港? 经济学者:只是利用香港

翻查资料,过去一年“北水”频频涌港,港交所全年新上市公司达154间,大部分来自中国。而中国近年也不断宣称,香港在2003年非典疫情后,是全靠中国开放“自由行”赴港旅游,以及和香港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以“北水南调”注入香港市场,才让香港走出困境。18年后的今天,是否要故技重施?

香港经济学者罗家聪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香港因政治和法治问题,已失去外国投资者信心,加上美国牵头制裁香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不复往昔,只可改向中国靠拢。不过中国过去几年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失业率高企,根本无助香港走出困境,恐怕香港只会沦为执行国家政治任务工具。

罗家聪说:“香港过去是随外围复苏,就可走出困境,但现时这样格局,慢慢与外围脱节时,整个情况只随大陆,大陆现时明显走下坡。自由行和大湾区都只是逐步渗透的行动,并非香港乞求的。在沙士时期到现在,香港的复苏是跟随全球经济复苏,没有自由行一样都会复苏。大湾区都是为了换血,让香港变成深圳,只为政治目的。”

他强调,当年香港在非典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主因是随全球经济反弹,而非单靠中国。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告诉本台,香港在国际市场上萎缩,依赖中国,是策略上重大错误,形容《财政预算案》表面是为香港谋出路,实际是只为国内政策需要,寻找外来资金,利用香港资源建设中国重点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受惠的只是少数大财团,难以重振香港本土经济。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2/%E9%A6%99%E6%B8%AF%E8%B4%A2%E6%94%BF%E5%91%8A%E6%80%A5%7C%E5%A6%82%E4%BD%95%E5%8A%9B%E6%8C%BD%E5%A4%96%E8%B5%84%E4%BF%A1%E5%BF%83%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