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4 February 2021

【眾新聞】眾新聞中國組:【內地再收緊言論自由】 發布時政新聞要有資質 評論員:全面噤聲時代來臨

內地再加強管控網上言論,近日陸續有自媒體和公眾號作者收到通知,明令要求未取得許可證的帳號,不得發布時政類新聞和評論,否則永久封號。有內地評論員擔憂,發布時評的公眾號或面臨滅頂之災,全面噤聲的時代即將來臨。

通知截圖顯示,「公眾帳號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等相關媒體資質。如你的帳號不具備有關資質,建議不要採編發布、評論解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領域及重大突發事件等相關信息內容,避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平台運營規範」。

微信發的通知使用「建議不要發布」的字眼;而搜狐號、百家號則明令「不能發布」、「禁止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範圍開展」,措辭更為嚴厲。
不少在社交平台發表時政分析的評論員均對新規感到無奈和不滿。
新規下,個人公眾號首當其衝,不具備獲取許可證的資格。不少在社交平台發表時政分析的評論員和教授均感無奈和不滿。國際問題專家、浙江外國學院教授馬曉霖在微博稱,「作為國際問題研究者、專欄作家,我看來只能以後走吃喝玩樂路線了。」

時政評論員蔡慎坤在微信發布題為《我相信圍觀的力量》文章,稱「回溯歷史,我們會發現,即使不堪的歲月,也還出現過轟轟烈烈的大鳴大放大字報」,斥封禁所有涉及時政的自媒體,讓十四億人只能聽到一種聲音,顯然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次大倒退。

蔡慎坤指出,社會的改變需要良知媒體和專業記者的勇氣,舉例孫志剛、雷洋等事件,正是由自媒體發揮作用、推動社會覺醒,「當不明真相的群眾久久不願散去時,會招致更多圍觀者,被圍觀者的一言一行都將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憤怒而克制的圍觀者,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從未停止尋找下一個圍觀對象,並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中國。」

他在文中寫道,「作為一個時代的記錄者或觀察者,我們有責任把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留給自己留給子孫」、「沉默並不是金,黑暗不會因為沉默自動散去,對邪惡的冷眼旁觀,只會導致類似的悲劇反覆演繹」。

作為一個時代的記錄者或觀察者,我們有責任把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留給自己留給子孫。

網信辦於1月31日在網站曾發布通知,宣布將重點整治自媒體、熱搜熱榜、PUSH彈窗等;更早前在29日曾召開視像會議,網信辦主任莊榮文表示「不論什麼性質的平台,不論什麼傳播形式,都要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放在首要位置,嚴管違規自採、違規轉載等突出問題」,其中要把自媒體的規範管理作為突出任務,「讓監管長牙齒,讓違規主體長記性」。

根據網信中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事項服務指南》,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法人
2. 主要負責人、總編輯是中國公民
3. 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專職新聞編輯人員、內容審核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
4. 有健全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制度
5. 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術保障措施
6. 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和資金



原文連結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37761/%E8%A8%80%E8%AB%96%E8%87%AA%E7%94%B1-%E8%87%AA%E5%AA%92%E9%AB%94-%E7%9C%BE%E6%96%B0%E8%81%9E%E4%B8%AD%E5%9C%8B%E7%B5%84-37761/%E3%80%90%E5%85%A7%E5%9C%B0%E5%86%8D%E6%94%B6%E7%B7%8A%E8%A8%80%E8%AB%96%E8%87%AA%E7%94%B1%E3%80%91-%E7%99%BC%E5%B8%83%E6%99%82%E6%94%BF%E6%96%B0%E8%81%9E%E8%A6%81%E6%9C%89%E8%B3%87%E8%B3%AA-%E8%A9%95%E8%AB%96%E5%93%A1%EF%BC%9A%E5%85%A8%E9%9D%A2%E5%99%A4%E8%81%B2%E6%99%82%E4%BB%A3%E4%BE%86%E8%87%A8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21/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