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2 January 2021

胡亂決策無須負責 畫餅充飢政治卸責

在香港,疫情不斷在社區爆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不專心抗疫,還大放厥詞,預測香港經濟下半年即將復甦,言下之意是大家稍安毋躁,靜候佳音好了。

林鄭的妄語不外是畫餅充飢,轉移視線。抗疫一年,隨着疫苗研發成功,抗疫的策略亦該逐步轉移,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煞停病毒傳播,使社會回復正常。有遠見的政府去年已全力搜購疫苗,經鑑定安全及有效後,立即開始接種。例如以色列,至今已有 23% 人口接種疫苗。

稍遲開步者如新加坡,去年聖誕前後,疫苗開始分批送到,一月初便定好全盤計劃,並公開招標承辦 36 個接種中心,每天可服務 7 萬人,加上 10 支流動接種隊,以該地 570 萬人口計,估計今年第三季完成計劃。整項疫苗計劃包括搜購足夠疫苗、設置冷藏倉庫、安排物流人流、規劃接種設施、編訂優先次序等等,環環相扣,同步分階段落實,走出武漢肺炎陰霾之路,已露出端倪。

相形見絀,眼下香港抗疫措施見步行步,至今仍到處救火、補鑊。四波疫情以來,當局處於被動,忙於補救上階段的錯失,卻欠缺前瞻的措施,更以疫情史無前例為遮羞布,不甘認錯,也不思進取。當不少地方已開始接種疫苗,香港的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本周一(18 日)才同意採用復星醫藥和 BioNTech 研發的疫苗,供當局考慮在香港使用,但至今仍無實施日期,如新加坡那樣的全盤計劃就更加欠奉。

其實特區當局去年 12 月已宣稱會預購三種疫苗,總數超過 1,500 萬劑,奈何搜購策略不知所謂,接種計劃一拖再拖,相信最快要到 3 月才能開展。問題出在當局胡亂決策,竟誤以為欠缺第三期試驗數據的大陸研發科興(Sinovac)疫苗,可以拿來應急,因此訂了 750 萬劑,第一批 100 萬劑 1 月即可抵港,但礙於數據不全,無法通過專家小組,其後數據顯示藥效只及五成,即使如期送到,相信也無人願意接種。計劃落空,以疫苗防疫唯有寄望於另外兩種疫苗,但一種是 3 月才開始分批抵港的復星及 BioNTech 疫苗,第二種是第二季尾才到埗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及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疫苗,令抗疫進度拖後足足兩三個月。

反觀新加坡,打頭陣的是早有第三期數據支持的輝瑞(Pfizer)和 BioNTech 疫苗,然後再考慮採用莫德納(Moderna)和科興疫苗。香港卻剛巧相反,押重注於兩間大陸藥廠參與研發的疫苗,卻偏偏不向兩間美國藥廠(輝瑞和莫德納)搜購,若非政治偏見,難道是認知偏差而已?

結果一子錯,疫苗接種計劃如今要到三月才開始,往後即使針藥供應不斷、物流人流無誤,若以人口與香港相若的紐約市所訂的接種計劃推算,估計要七個月才能完成,到時香港已進入第四季。就當經濟可以重新出發,又如何可以扭轉前三季的頹勢,那麼林鄭說好的經濟復甦,豈非自欺欺人的夢話?

更何況,香港人不論政見,大多既不信任特區政府,更不信任林鄭,也有不少人對疫苗成效抱觀望態度,疫苗政策難免大打折扣。中大醫學院上周二(12 日)發表的調查指出,不到四成人(37.3%)願意接種疫苗,其中 25 至 34 歲的年青人當中,接受者更不到四分一(24.4%)。加上 16 歲及以下人口不宜接種疫苗,接種率要達到七成以上,從而產生群體免疫效果,若非不可能,也要加倍時間。大家若大半年後才樂意接種,難保第一批接種者的藥效已過,需要再來一次,最後隨時多花一年半載,到 2022 年中以後,才達到七成覆蓋率,樂觀的話,也許要到 2022 年底才見到經濟曙光。

林鄭放言經濟艱難日子會提早起碼一年結束,不是政治妄想就是蓄意為之,以降低政治壓力,推卸政府責任,任由市民自生自滅捱過經濟嚴冬。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亦關了後門,聲言為免市民濫用,不會提供失業救濟,以技術考慮推翻政府濟助市民的基本政治原則。同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會加大社會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換言之,遠水可救近火,錢留給「明日大嶼」填海造地及其他發展大計,改善整體經濟,唯斷不會開倉賑災。

位位自言自語,失誤無須問責,民困聽其自然,更有不受挑戰的公權力,特區領導人看來已到達笑駡由人、隨心所欲的極樂境界。

 

原刊於自由亞洲電台網站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8%83%A1%E4%BA%82%E6%B1%BA%E7%AD%96%E7%84%A1%E9%A0%88%E8%B2%A0%E8%B2%AC-%E7%95%AB%E9%A4%85%E5%85%85%E9%A3%A2%E6%94%BF%E6%B2%BB%E5%8D%B8%E8%B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