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16 November 2020

“台湾非中国”的两岸论战

来源:
自由亚洲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早前接受电台节目专访时,被著名的律师主持人休伊特(Hugh Hewitt)问到,美国对台湾的防卫承诺,中方是否相信是两党的共识时,蓬佩奥即表示在讨论前问题时,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字眼——台湾不曾是中国的一部份(Taiwan has not been a part of China),而这是自列根年代以来的三十几年,两党共同执行的政策。

然而有关的新闻公告刊登之后,华文传媒纷纷各取所需,亲台湾的传媒,就把报道简化为美国国务卿指“台湾非中国一部份”;台湾官方声称台湾不是中共国的一部份,这是事实,也是现状;台湾总府府则指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中国方面的报道,则变成外交部辞令,如“政治私利编造的谎言”、“误导舆论”、“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甚至认为这是“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错误”与“无效”云云。

然后双方的评论人与学者,就大多从已翻译后的文本,来作出对美国政策观察的评论;这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当因为所使用的语文不同,翻译后出来的意思差了一点,就如今次报道一样,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亦因此,访问时蓬佩奥已经特别提到,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字眼,然而华文传媒却大多对此忽视了。

之所以会出现“台湾非中国一部份”,与“台湾不曾是中国一部份”的两种翻译,除了政治取态之外,本质是英汉语文字眼的差异问题;由于汉文没有时态,由原文的(has not been)译成了普通的“不是”或者“非”,从汉字方面来阅读,就很易简化成为单纯的否定——台湾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不是中国的一部份;因此明显失真;即使把(has not been)直译为“台湾从来不是中国一部份”,则只强调了“过去不是,现在不是”,亦会产生一种逻辑暗示,即将来也不会是;这种在汉文有的语意,在英文原文上是没有;这或许是很多台湾人的愿望,但美国国务卿本人,却未有作如此的宣示,而中共如因此作出过份的解读,那么问题当然在于自己本身,也在于翻译者的责任。

然而更深层次的政治问题,就是所谓“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英汉字眼上的差异,以至传媒报道时,常引述中共单方面的观点所引致;在1972年的《上海公报》上,美方文本所使用的字眼,是“美国认知,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维持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的观点”,而美国政府不会挑战此立场;而1979的《美中建交公报》上,则表示“美国政府认知中方的立场,即这只有一个中国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而1982年的《817公报》上,则表示美国政府无意干预中国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内政,或追求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这三条政策的美方观点上,美国一直对台湾的表态,都只是“认知”中方的立场,或在美国没有意图,作出改变台湾现状的政策;然而美方认知的“台湾现状”,与中共所认知,明显从来都是两回事。

对中共而言,就是“台湾从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然而对美国而言,则只是“认知”中国的立场,而这个“认知”,是有前提的——包括两岸将维持和平,两岸的统一将会以和平方式进行,台湾不会被武力侵犯;然而当“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海峡两岸的前途,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的话,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前提能否维持,美方却从来没有作出额外的保证。

因此蓬佩奥的说法,即从三个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对将来的不确定性;如要作出政治解读,即特别强调了无论是共和党或民主党政府,都清楚知道美方在对台湾政策上,所拥有对将来问题判断的弹性——视乎中共以及台湾之间的关系而定。而为何两党会如此判定呢?其原因美方一直认为,无论在过去,以至现在,两岸在政治上仍属于分治的事实——而华文传媒却一直忽视这些条文的细节,因而把这视为政策大变,这是明显的过度解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11/%E2%80%9C%E5%8F%B0%E6%B9%BE%E9%9D%9E%E4%B8%AD%E5%9B%BD%E2%80%9D%E7%9A%84%E4%B8%A4%E5%B2%B8%E8%AE%BA%E6%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