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5 May 2020

台湾驻美外交官:国际社会须辨认北京借香港对台湾发出的信息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全国人大正在审议“港版国安法”草案并预定在星期四(5月28日)第13届全国人大第3次会议闭幕当天表决。这个草案引发香港民众对其自由及香港自治地位将受到侵蚀的担忧和强烈反应,美国政府和国会也在密切关注香港局势的发展。台湾驻美外交官说,国际社会必须关注香港情势,因为北京正在借由香港对台湾发出信息。

北京制定“港版国安法”将对台湾发出什么信号?在华盛顿,台湾外交官和观察人士也在关注北京对香港的强势作为可能对台湾产生的影响,因为它不仅影响美国对香港特殊地位的认定以及美中两国的关系,对于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未来的走向也具有重要意涵。

前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针对这个问题表示,原本台湾对香港事务并不是太关心,但香港局势越糟,台湾也越了解所谓的“有意义自治”已经被北京当局的行动破坏殆尽,也知道“一国两制”绝对不适用于台湾。

“当然当香港情势变糟时,台湾民众通常会说,你看,‘一国两制’对我们绝对不适用。所以真的只有当情况变糟时台湾才会有共鸣。现在香港情势正是极端恶劣,所以我认为那种关于有意义自治的想法,已经通过北京和那些与北京立场一致的香港领导人的行动被完全破坏了,”薛瑞福上星期在威尔逊国际访问学者中心一场关于台湾的网络讨论会上表达他的看法。

前奥巴马政府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麦艾文(Evan Medeiros)也说,是北京的行动制造出香港与台湾的连结,而且直到1年前香港民众才开始与台湾的民主活动人士有公开往来,这都是因为北京对香港的高压手段所致,“当然北京并不这么认为。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情况是北京的行为所造成,所以如果他们担心台湾,那么对香港的高压手段只会让问题更糟,并且开启一个对北京的双面挑战。”

麦艾文和薛瑞福都认为,美国应当如何处理香港问题是一个困难的挑战,因为如果华盛顿依据《香港政策法》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那惩罚的不是北京当局而是香港人民、商业和美国在当地的企业和利益,因此去伤害香港、加速香港被融入中国大陆并无济于事。

麦艾文说,香港的情况需要美国、理念相近国家以及盟友等“积极行动者的外交”(activist diplomacy),直接将北京的作为点明,不过他也承认,即便这么做恐怕也无法阻止北京,这是因为对于香港问题来说,美国最大的政策挑战就是“能用的手段(levers)不多”,一个重要而必须涉入的行动者就是英国,因为它在香港议题上有特殊地位,只是英国在脱欧之后它的政策态度一直都不太明朗。

台湾驻美代表处政治组组长赵怡翔(Vincent Chao)提醒国际社会,必须关注香港情势的发展,因为北京当局正在借此发出某种信息。

赵怡翔对香港情势与台湾的关系提出两个可能假设,第一是北京不再认为香港模式对台湾人民的感受及台湾如何看待香港局势有任何关联,但他说,这并不反映实际情况,因为过去两年来香港与台湾两地的公民社会与民主活动人士有许多交流,他们都有共同的看法,认为香港发生的事也可能在台湾发生,“我实在难以想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如此不接地气到他们可以认为这会是一个现实的脚本。”

第二个假设是一个比较令人不安(troubling)的情况,就是北京不再在乎它对香港的作为对台湾人民会发出何种信息,而这个假设情况对台湾也有非常令人不安的影响,因为它显示“事情正在朝最坏的结果发展。”

赵怡翔说,他无法确定中国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但北京的作为有其一贯性,“北京一直想要测试水温,一直想要挑战极限,看看人们和国际社会的反应是什么,再决定是否继续做下去,我们看到他们在南中国海这么做,显然也看到在其他许多涉及台湾的事情上这么做,例如他们派军机越过(台海)中线等,所有这些明显都令人不安,所以我认为人们必须密切注意香港发生的事情,因为那很显然地发出某种信息,但需要我们来辨认那个信息是什么。”

对于“港版国安法”引起的争议,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称,香港国安法的立法决定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会影响香港的高度自治、不会影响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也不会影响外国投资者在香港的正当权益。

王毅星期天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就中国外交政策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自去年6月修例风波后,港独组织和本土分离势力猖獗,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升级,建立香港国安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对于台湾议题是否可能对美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王毅警告美方“不要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不要误判14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坚决反对所有建交国以防疫为由与台湾开展官方往来,也“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对‘台独’分子‘借疫谋独’予以鼓励和纵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8F%B0%E6%B9%BE%E9%A9%BB%E7%BE%8E%E5%A4%96%E4%BA%A4%E5%AE%98%EF%BC%9A%E5%9B%BD%E9%99%85%E7%A4%BE%E4%BC%9A%E9%A1%BB%E8%BE%A8%E8%AE%A4%E5%8C%97%E4%BA%AC%E5%80%9F%E9%A6%99%E6%B8%AF%E5%AF%B9%E5%8F%B0%E6%B9%BE%E5%8F%91%E5%87%BA%E7%9A%84%E4%BF%A1%E6%81%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