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30 March 2020

李怡:世界正在經歷「第三次大戰」

武漢肺炎從全球情況來看,假設中國公佈的數字是真實的,那麼中國在確診病例和死亡數字方面都已退居第三位。上周五,習近平與特朗普通話表示:中國願意給美國提供援助。其後,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說:「他們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委婉點說,那是一個不同形式的政府。」

前兩天,北京學術網站「鈍角網」刊登一篇中國《財經》雜誌主筆馬國川訪問旅法學者張倫的長文。在北京網刊出,當然避開一些官方敏感詞語。但文章刊出一天就被刪除。接着,在註明「刪節部份內容」後再刊出,一天後也遭刪除。我留下來讀後,雖覺得有些地方避重就輕,但視野廣闊和深入,值得詳細介紹。

張倫在中國出生,北大社會學碩士,89年六四後經香港流亡法國,靠自己掙錢、苦讀,在巴黎取得博士學位。現於賽爾吉-蓬多瓦茲大學(Université de Cergy-Pontoise)任教。在法國沒有參與海外民運,亦少與當年運動夥伴聯繫,有時在法國媒體投書或出版書籍分析中國時勢。

張倫目前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對於歐洲與美國的武漢肺炎疫情都有瞭解。在訪問末段,他說:「我們正在經歷『第三次世界大戰』。當然,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但是牽扯這麼多國家,造成這麼大損失,從波及人群、遭受損失、國家動員、社會心理等方面看,這完全是一種戰爭的狀態。而且各國動用的處置辦法基本都是和戰爭性質有關的,因此以戰爭做類比並不為過。這是一場非傳統性的世界大戰,跟恐怖襲擊一樣,是對國家、個人安全的新型的重大威脅。」「從人和病毒的大戰,連帶造成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和意識上的後果,進而引發人和人的戰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由於全球經濟的衰退造成經濟資源萎縮,會引發各地社會衝突,甚至包括沒受過疫情影響的地區,可能也會因次生的經濟問題帶來局部衝突。就像二次大戰一樣,有些國家沒有參戰,但事實上大戰對其的影響深遠,也都沒逃得掉。總之,它會引發世界格局的重大變革,舊時代已經崩塌了,從此人類歷史會分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後』」。

大約十天前,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紀簡史》作者Thomas L. Friedman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文章,將B.C(公元前)和A.D(公元後)重新定義為B.C.—Before Corona和A.C.—After Corona,即「冠狀病毒前的世界」和「冠狀病毒後的世界」,與張倫可以說所見略同。

稱作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引發人間實戰,以及歷史里程碑意義竟可與公元紀年類比,意味疫情將引發世界格局的重大變革。人類社會將往何處去?生於這時代的人不能不關注。

張倫在訪談中,回答了一連串問題:西方國家是否疫情失控?經濟會否崩壞?民主制度是否缺乏效率?中國是否有制度優勢?不同國家制度的基本哲學是甚麼?這次大疫會不會增加世界對中國的不信任?全球化會不會因這次疫情而終結?他評述各國應對這次公共衞生危機的措施與效果,涉及國家制度、文化傳統、人口結構、醫療資源等各方面。明天繼續介紹。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