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4 February 2020

蝗虫未到 中国一亿亩农田面临秋粘虫威胁

来源:
自由亚洲

新冠病毒尚未远去,非洲蝗虫逼近中国之际,原产地在美洲的生物草地贪夜蛾幼虫(俗称:秋粘虫),正在危害中国的农作物。上周五(2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文件显示,截至2月10日,云南、四川等6省,见虫面积超过60万亩,是2019年同期的90倍。

据《每日经济新闻》等中国多家媒体报道,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显示,截至2月10日,云南、四川等地区见虫面积超过60万亩,数量为2019年同期的90倍。预计全国需要防治面积达八千万至一亿亩。

秋粘虫影响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副秘书长王豁,本周一(2月24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说,今年全球的粮食安全受到较大的挑战,比如非洲、南亚地区受到蝗灾,可能影响农作物收成。而中国最近遭遇草地贪夜蛾的挑战。她说:“玉米、小麦、花生等多种农作物都会面临挑战。用中国农业农村部的说法是发生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看到去年11月份的数据,当时列举了11种植物,包括高粱、谷子、甘蔗、花生等,都发现了草地贪夜蛾。”

官方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6省(区)113个县(市、区)查见幼虫,当前发生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约60万亩,玉米和小麦分别发生58.9万亩和1.9万亩,累计防治面积约170万亩。

据中国官方通报,西南华南今年繁殖区防治面积3500万至4000万亩次,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防治面积1500万至2000万亩次,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防治面积3000万至4000万亩次。而去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中国25个省。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承受各种恶果

王豁对本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挑战越来越严峻,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事情。所以,节约粮食不能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民间机构绿发会工作组建议,首先要尽快考虑粮食安全立法,以减少粮食浪费。她说:“第二,我们建议要关注生态保护。因为生态系统是有自身稳定的调节机制的。比如我们如果能保护好鸟类,因为鸟儿吃虫子、是害虫的天敌,那么,病虫害就会少很多;需要的农药、杀虫剂也会少很多。所以保护好自然生态,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手里端的饭碗。”

在新冠疫情下,王豁呼吁民众放弃吃“野味”,保护自然。她说:“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比如滥吃‘野味’带来的恶果,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就给我们上了一课。总之,地球是个生命共同体,各方都有责任保护好它。”

王豁举例说,进入春天,多种农业害虫进入活跃期,保护鸟类变得非常重要:“每年春天,我们都忙着做一件事就是去拆鸟网,大量的田间地头都是密密麻麻的,细细的就像蜘蛛网,鸟儿高速飞翔的时候看不清,扎下去就被缠死,所以今年我们联系其他的NGO组织,共同发起了‘电商无野’行动,正在敦促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以及京东等电商,下架那些网眼特别细小的鸟网、非法盗猎的工具。”

中国植保专家说,草地贪夜蛾可以导致玉米减产20%至70%,甚至绝收。王豁说,一只普通的麻雀,每年就能吃掉十万只害虫。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大。她认为,将农业纳入生物多样性的主流,非常重要,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发挥生物多样性作用,保护好鸟类,多使用自然天敌机制来进行生物防控,多措并举地来减轻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2/%E8%9D%97%E8%99%AB%E6%9C%AA%E5%88%B0%7C%E4%B8%AD%E5%9B%BD%E4%B8%80%E4%BA%BF%E4%BA%A9%E5%86%9C%E7%94%B0%E9%9D%A2%E4%B8%B4%E7%A7%8B%E7%B2%98%E8%99%AB%E5%A8%81%E8%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