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4 December 2019

管见:中美贸易战——变化与常态

中美贸易战打了一年多,再次进入到一种看来即将达成协议的状态,而其中也仍然有不确定性。有人认为,尽管双方让步的细节尚不清晰,但美国毕竟仍占着优势,看上去北京的让步更多,也有人认为,美国让步过多,甚至认为即将达成的协议是美国向中国"投降"。
这两种看法,看来都有其道理。
据说,协议文本共九个章节,除去头尾即序言与最终条款,其它七节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与美方指责中共的所谓"七大致命结构性罪恶",虽非一一对应,其实对应度很高。这样,尽管中国购买美国货物受到很多的关注,然而,此次的协议实质性触及"结构性改变",中共对美方要求的的让步隐约可见,意味着更深远的意义。有人干脆将这样的协议,与历史上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或"南京条约"相比,认为中共"不得不吃下自己种的苦果",听来似乎尖刻,但不无道理。
有意思的是,北京学者吴强说,他在北京感受到的气氛是,当时,北京高层实际上已进入既震惊又慌乱的某种"土崩瓦解"的状态,处于必须做出"巨大历史妥协"的气氛当中。这从这段时间中共的网络封锁中,也似见端倪。在今年"六四"之际,中国大陆的网络,照例进入一种所谓"战时状态",然而,由于香港风云变幻,这种状态就一直保持了下来。而年末这段时间,中美双方酝酿贸易协议的风声很紧,网络控制也明显地再加紧。人们翻墙很是困难,印证着吴强的感觉。
同时,尽管副总理刘鹤在中国贸易谈判团队中的地位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中共谈判的思路与风格,露出了以强硬派为主导的迹象。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尖刻地评论,"特朗普政府几乎没有实现任何目标,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宣告胜利后仓皇撤退。"《纽约时报》的报导较为温和,说是,先前,"以市场为导向的习近平贸易谈判团队在华盛顿接受了本会让美国保留大量关税、修改一些中国法律的初步妥协",但是,"习近平站到了强硬派那边","他们要求撕毁该协议,重新谈判",结果,近半年来,逐渐地,"那些敦促习近平固执己见、不做出太多让步的民族主义者取得了成功",而即将达成的协议,就意味着"中国强硬派的胜利"。
然而,即使中共的强硬派强势主导,即使这些顽固的保守势力欢欣鼓舞,到了"甚至有些怀疑,他们不敢相信强硬派的目标得到了实现"的地步,看来仍无法避免美方在其"结构性改变"要求方面取得进展。虽然中共的声明避免提及"结构性改革"、"执行",但还是硬着头皮承认"本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样的局面,不是很有意思吗。
美方的"抱西瓜"与"捡芝麻"
其实,这样的看似矛盾的状况,与年中时日本大阪G20峰会上中美双方有所妥协,避免了贸易战升级,很有几分相似。
当时,中方官媒先是以为己方大胜,抢先发布重启贸易谈判消息,然后回过神来,意识到美方未加征新税,但先前加征的关税仍然压在头上。官方口气中的火药味,立刻又浓了起来。而美方,尽管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却因为未加征新税,特别是对华为似有松动,遭到己方人士批评,似乎此次峰会上是美方输了。其明显的迹象之一是,据报导,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在峰会后从记者身旁经过,被问及会谈进展如何,他只是耸耸肩,摊开两手,没有作答,似乎给人一种很是沮丧的印象。
不过,几天后,还是这位白宫贸易顾问,较为具体地谈了他的看法。
关于基本态势,纳瓦罗说,"当你能把中国带回谈判桌,让它承诺立即购买大量农产品,这不是坏事,让我们看看他们能否做到。"而对2500亿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是保持谈判在轨道上的保险(insurance policy),也是我们对中国掠夺的防御。"
看来这是一种"防守反击"的状态,其实,也是美方在贸易战中的基本姿态。这与表面上所谓"美国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大为不同。
纳瓦罗重申了美国对中国结构性改变的要求,"我们知道他们盗窃我们的知识产权,他们强迫技术转让,不让我们的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这是我们在应对的结构问题。这不仅为了美国,也是为了全世界。我们要让中国达到与国际贸易规则一致的地步。"
基于这样的立场,纳瓦罗表示,美国同中国的贸易谈判,"正朝着非常好的方向"前进。他说:"我们有一个计划,大家要耐心。正如总统说的,他要做到这一点。这些事情需要时间,而这个协议比任何我们谈判过的协议,包括美国跟墨西哥、加拿大的协议复杂得多,是我们做过的最复杂最聪明的协议。"
纳瓦罗这样说,可以说,他"淡化"川普总统的"让步",或者,也可以说,他避开峰会论所谓"输赢"。他显然是力图显出关注贸易战之大盘的姿态,这种姿态就是,不过分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更倾心于大盘的争夺,把握其中的"最复杂",力求能够"最聪明"。
相比之下,中共方面那些连篇累牍的大批判式宣传,将"投降派"帽子弄得满天飞,倾心于将己方谈判团队置于极其沉重的压力之下,就显得浅薄许多了。
当然,认为"美国输了",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美国的看法、做法,看来的确有所改变。用时评人士梁京的说法,美国当时已经表现出"穷寇勿追"的姿态。
对于贸易争端,中共的传统手法之要点,是抛出采购大定单以安抚对方,这样做,当然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采购之后,贸易不公平的状态依然如故。
中共的美方对手,莱特希泽、纳瓦罗这样的人。他们有研究分析的功底,也有谈判博弈的历练,熟悉中共惯用的手法,不吃那一套,而是突出结构问题。中共深知结构问题之利害,就更努力在耍聪明上推陈出新,把传统手法玩出新花样:你坚持谈判结构问题,我就不履行增加采购的承诺,尤其是加大对美国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让你连采购大单也得不到。到如今,先前刘鹤在白宫当面对川普保证购买大豆,认真地用英语说购买的数量,那情景,已恍如隔世般地虚幻了。
打击美国农产品,是中共很得意的一招,当然其中也有风险。一是,打击川普总统的选民基础,不惜将两国贸易争端转化为针对个人的政治攻击,这对于川普总统那样的人,其后果其实难测。二是,少买美国肉类产品,转而从中共的俄国兄弟那里购买,不料,这一招变换,看似手法漂亮,却一个不小心,把非洲猪瘟放了进来,全国省份相继沦陷,不得不扑杀上百万头猪,导致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中共如此挖空心思损人,甚至不惜打烂自家坛坛罐罐,确实对美方造成伤害。美方的动作,似乎在悄悄地变化。
眼见对结构问题久攻不下,中方采购也动静不大,对美方而言,"抱西瓜"之事其实可以慢慢来,毕竟它必然是持久战,而中方增加采购以减少贸易逆差这样"捡芝麻"的事情,看来也成了画饼,就值得检讨了。
美方打贸易反击战,其基本要求很明确,即"结束知识产权盗窃、停止强制技术转让、解决黑客和网络干扰问题、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变不平衡的贸易条件,以及建立执法机制"。这些要求,在战略上,已在美国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无论中共怎样耍聪明、玩花样,也难以动摇。
不过,纳瓦罗所谓"把中国带回谈判桌,让它承诺立即购买大量农产品,这不是坏事",表明美方"抱西瓜"(结构性改变)的意志不变,但那可以慢慢来,而多"捡芝麻",是美方目前比较突出的战术诉求。
双方再次走近协议时,美方在加关税方面有所让步,但仍保持着纳瓦罗称为"保持谈判在轨道上的保险",那么,即使可以说中共强硬派取得了"胜利",毕竟也很有限。
美方的立场,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一言以蔽之,"川普总统聚焦于达成一份实现包含具有意义,完全可被执行的结构性改革,及开始将美中贸易关系重新平衡的第一阶段协议"。
当然,中共不傻,它知道美方没有放弃结构性变化的基本要求,它难免再耍手腕。看上去,美方注重"捡芝麻",贸易争端似乎是要恢复先前那种赢得采购大单即风平浪静的模式,然而现在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儿了──中共要求,美方须取消其贸易反击而增加的关税,它才会兑现增加采购的承诺,并声称,这一要求是它的"核心关切"。美方当然不会全盘接受这样的要求,那么,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有评论认为,现在的协议状态其实很脆弱,甚至随时有崩溃的危险,很有道理,毕竟,美方的对手是惯于不守承诺、背信弃义的中共。
"搬石头砸脚"
中美大打贸易战,其间,中共宣传机器倾注心力,大肆喊叫,拼命展现其雄辨才华,指责美方"极限施压"、"霸凌",强硬地要"以牙还牙",然而,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那个很传统的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论调。
中共对美方反击恨得咬牙切齿,外表上却装得很公允、很大度,反复告诫"打贸易战没有赢家",避口不谈它自己悄悄奉行单边主义,做盗窃、掠夺、侵蚀的勾当已经将近二十年了。中共奉劝美方切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它自己,早已习惯于搬石头砸别人。许多网友看了觉得好笑,故作天真地嘲讽它:美国人砸自己的脚,就让他们砸好了,关你什么事,你何必如此暴跳如雷!
这样嘲讽,很机智,很自然,而仔细琢磨,耐心推敲,也许还别有一番意味。
中共劝美国人不要打贸易战,摆出一派"我是为了你好"的姿态。倘若真是如此大度,这姿态,本来很不错的。
不过,贸易战之开打,其直接起因,在于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美方持续承担巨额贸易逆差,而川普总统要用他看重的方式,即加关税,来削减逆差,而不是依靠中共"施舍"式的抛出采购大单来象征性地减少逆差。但是,中共不接受这种方式,以报复性关税反击,贸易战就打了起来。
川普总统反击中共的不公平贸易方式,手段是加关税;中共再反击,以加关税报复,抵消美方缓解贸易不平衡的努力,据说,这叫作"以牙还牙"。有人提出,中共若是不再反击,不报复美方,坐等贸易不平衡有所缓解,再做理会,这可称为"佛系反应"。但是,中共不屑于此。可见,中共的实际做法,并没有什么"我是为了你好",而是"你固然是为你自己好,但你这样抵抗,我决不让你得逞"。
那么,中共所谓"搬石头砸脚"之劝,只是一句俏皮话而已。
不过,看看那一边,其实美方似乎也有某种"我是为了你好"的心态。
他们认为,中方的不公平贸易方式,乃基于其"结构性",因此,中方须实行"结构性改革",或曰,出现"结构性变化",方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中国体制里的这些结构性因素,如盗窃知识产权,如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市场准入,如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诸如此类,其实都是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发展本身的结构性障碍。那么,"结构性改革",对美方而言,有利于消除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或不公平,对中方本身,也有实质性的好处。
这样,美方要求中方不要抵抗,看似苛刻,却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劝告,其意思也是,"我是为了你好",你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达成协议之际,尽管有所谓"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或"南京条约"之类尖刻评论,但是,中方声明还是明确承认"本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无论强硬派保守派们对此多么不情愿、不甘心或不服气,中方总算是以正式的官方声明,说出了一句大实话。
于是,除此之外,中共那一大堆的貌似铿锵有力的话语,什么"遏制中国发展",什么"极限施压",什么"霸凌",什么"枪对着脑袋"或"刀架在脖子上",诸如此类,其实都毫无意义,统统可以视为胡说八道。
自由的市场经济,本身就与中共所钟爱、所维护的国有体制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国家主义相矛盾。这样,美方的要求原本无一不是经济要求,却都程度不同地威胁到中共体制。在习近平眼里,这就成为必须坚持不退让的所谓"重大原则问题",尽管这一体制本身一直是中共改革开放的根本性障碍。
川普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曾透露,中方团队来美国时,他与刘鹤及其助理接触,感觉对方有诚意,希望能有进展,因此有希望达成解决方案,但是,他指出,"我不认为当时习主席有任何意愿,按照我们当时谈好的方向走下去。"
库德洛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很简单,不复杂,那就是,中方"把关税降下来,把非关税壁垒消除,制止知识产权盗窃,允许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任何人,在中国开设全资公司。"然而,"习主席不打算与我们达成协议,我宁愿我是错的。""我认为,是习近平把它叫停了"。
显然,学者出身的刘鹤,还没有磨练或蜕变成为老练的中共官僚,他的真性情,使他赢得了美方人员的信任。然而,尽管刘鹤是习近平的亲信,但他身为副总理,在习近平主政的所谓"新时代",其谈判权力远不能同当年江泽民主政时的朱镕基相比,而习近平,比当年的江泽民有很强烈的欲望和信心,直接插手经济事务。这样,尽管刘鹤对习近平很重要,但是他的施展空间其实很狭窄。
偏偏美方对刘鹤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据说,美方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对中共的开明派或改革派很有好感,他对他们抱着很大的希望。可以说,美方打贸易反击战,一开始就表现得似乎"气势汹汹",胃口很大,试图推动中共实行"结构性改革",毕其成功于一役,为中美的新的贸易关系开辟道路,与莱特希泽的这种看法,有很大的关系。此次达成协议之际,莱特希泽再次说到这一点:"如若是强硬派在作决定,我们将得出一种可能;如果是改革派作决定──我们也希望如此,将会得到另一种结果。"
美方实际上持着"我为自己而反击,但实在也是为了你好"的态度。他们不会指望所有中国人都能明白,但至少是在指望着,中国的改革派,中国的自由派,可以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不为中共强硬派的宣传所迷惑。
这样的态势,中国的许多自由派人士,是看在眼里的,而且看得越来越清楚。在中国国内、在中共党内,都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方的要求,与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长远、根本的利益相一致。他们戏称川普总统为中国改革"总倒逼师",话是玩笑话,透着悲凉与无奈,而中共强硬派叫嚷着要打击"投降派",自然有其道理。
强硬派背后,站着习近平。习近平掌握权力以来,巧妙地以承认市场"决定性作用"虚晃一枪,随即将"改革开放",从"市场化导向",转到所谓"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轨道,以所谓"全面深化改革"结束了"改革开放"。他不仅加大力度推动"国进民退",而且更展开"政进商退",地方各级行政权力设施逐渐蚕食民间商业店铺,所谓"中端人口"在大城市里渐失立足之地,"中端人口"也受到威胁。与此同时,限制民众生育权利的所谓"计划生育国策"仍然顽强地占据着它的体制地位,难以退出历史舞台,继续危害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习近平代表的中共党专政怪兽,在贸易战的战火映照下,在世人面前,更为清晰了一些。
冲突长期化,不断深入下去,它的优势、弱点,人们会看得更清楚些。
——《光》传媒首发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ift.tt/2sTqP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