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2 November 2019

阮穎嫻:香港的黃昏到了嗎?

5個多月了,香港陷入了多年未見的風暴。對內,由6月開始,充滿爭議的反引渡法案修訂引來大規模和平抗議,隨後因政府的各種決策失誤,逐漸升級為暴力抗爭。對外,中美之間緊張的貿易關係,加劇香港的經濟壓力。


香港經濟正式衰退

在抗議活動爆發之前,香港經濟在2019年上半年緩慢增長了約0.5%,當時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表現最差。第三季收縮2.9%,連續兩季GDP負增長,經濟正式陷入技術性衰退。

大規模抗議活動開始以來,經濟急劇惡化,零售、餐飲、酒店及旅遊業受到的打擊最大。9月份,零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20%,遊客人數下降了34%。去開的餐廳,星期一晚只有3枱客,星期五晚僅滿。也有集團式的,多家分店結業,剛發盈警。


到目前為止,其他行業(例如專業服務和金融行業)相對能抗跌。總體失業率保持在低水平,但預計會逐步惡化。抗議活動開始以來,由於住房供應緊張和低利率,房產價格沒有下跌很多。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9月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僅從高位下跌了約5%;11月頭的CCL(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比起6月頭只跌了約4%,與前者相若。住宅租金指數較硬,9月仍然比6月高。


高官束手無策

社會動盪持續多月,沒有絲毫減弱。不確定性和信心崩潰可能會令商業投資和消費減少,使長期全面衰退的風險急速上升。政府沒有採取有效措施使局勢平靜下來。高官常歸咎結構性問題導致動亂,例如政務司長張建宗稱要「回應市民怨氣,包括貧富懸殊」。官員不認清是政治問題也算了,結構問題包括高樓價及社會流動等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問題多年來得不到解決,官員早應下台問責,但現在反而怪責結構性問題,推卸責任,離晒大譜。

《施政報告》本可正視問題,做一個全面的回應,但政府連嘗試解決問題的勇氣及承擔都沒有。整隊高官是問題的源頭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決策者,但他們像躲在防空洞的權貴一樣,只是在等,等一天子彈飛完,他們就走下方舟。

經濟下行更加掣肘了政府。數月前已不斷放風聽到建制派及官員說要「派錢」平民憤,先不論這個方法是否合宜,政府派錢也不慷慨,結果施政報告無法挽回民心。

背後原因是要預備經濟寒冬,勒緊褲頭。經濟差,稅收減少,社福支出上升。本來中美貿易戰及中國經濟放緩已對經濟有影響,但政府有一女子嫌香港經濟死得不夠快,要求「攬炒」,結果真的攬炒了。

張建宗還敢說香港「陷無政府狀態」。他就是特區政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司長呀!既然無政府,他還不辭職?然後那些手上幾層樓的高官,準備退休後移民歐美享福,吸別國新鮮乾淨不含化武、二噁英的空氣了,留下市民受罪。


「一國兩制」兩面刃

這座城市作為國際樞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國兩制」的原則。這使香港擁有自己的政策、法律體系以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關係。在繁榮時期,香港是東西合作、華洋共處的地方。艱難時期,其賴以成功的要素也是促成中外衝突的原因。

北京利用香港的戰略地位,用作開放資本帳戶的試點。近10年香港金融界的新事物,如點心債券、離岸人民幣存款以及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都與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的戰略目標)有關。香港作為中間人,從離岸人民幣業務中賺取不少利益。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集資千億,香港作為融資平台,在中國缺水走資的情况下,相當重要。

有這樣的功能,都是因為「一國兩制」。深圳、上海未能取代香港,因為制度不同。有朋友在大陸有生意,說以前匯錢來香港容易,現在很困難,並要放低30%至40%「手續費」。資本不能自由進出,注碼放上枱面贏了也不能拿走,就做不了國際金融市(賭)場。

可是,「一國兩制」備受挑戰。2014年以來更是香港動盪的癥結,包括由人大8.31「落閘」引起的佔領中環,到後來的議員DQ(取消資格)事件、剝奪市民參選資格,及最近以《緊急法》方式立《禁蒙面法》。林鄭甚至在流出的錄音承認自己不能辭職,也沒有什麼迴旋餘地,更令人對「一國兩制」信心動搖。


內外衝突升級未有解決方案

面對中美貿易衝突僵持不下,中國希望利用香港作為避開貿易壁壘和敏感技術轉讓限制的緩衝區。但是,要使這一戰略奏效,中國必須向世界其他地方證明香港仍然保持高度的行政自主權。

最近的事態發展似乎表明,北京沒有統一的香港策略。雖然四中全會後北京態度強硬,但「止暴制亂」主旋律響起以來未竟全功,愈來愈亂。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解放軍,只是擔當掃地工作,卻又引起違憲的批評。

如今,抗議活動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全球密切注視這座城市與北京的關係。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即將通過,將每年審查香港的特殊地位。

長期動盪擴大了北京與香港商界之間的裂痕。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在9月將香港的評級下調,而穆迪將香港前景調為負面。一旦信任破裂,就很難恢復,即使寬鬆的措施也可能不會吸引企業回頭。

獨裁政府處理動亂,或鎮壓或容忍。何時採取哪種策略,正是比較政治學者熱切研究的課題。對於北京而言,尊重「一國兩制」的利益正在縮小,因為投資者的信心已經動搖。既然損害得一次,多損害幾次也不嫌多,反正之前的損害已難以修補,要其一下子回到懷柔就更困難。但大陸七成外商直接投資(FDI)來自香港,香港是集資勝地,失去了也損失慘重。


港人敬業世界第一

香港很多人只想準時返工,不奢望準時放工。大家都知道香港不是安居樂業的地方,世界各地的人才來港搵錢,搵完就走。只要基層死唔去,中產捱得住,有錢繼續搵,這個社會共識,儘管受到左翼及後物質主義挑戰,多年不變。

香港人敬業,世間難求。上星期交通嚴重阻滯,市民上午4、5時就起牀返工,有住大埔的人願意花4小時上班,有報道甚至指投資銀行家為了上班,特意買機票進入有禁制令的機場好坐機場快線兜路返工。有被捕人士知道要搜屋時,不擔心私人電腦被扣押,最擔心公司電腦被扣押,使她不能工作。這些精英,被政權激發變做示威者,以專業知識及敬業態度抗爭,香港政府當然束手無策。

香港一直以來優勝的是制度和人才。現在去快餐店,旁邊的一枱在簽移民文件;也有遠親已經去坐移民監了。

制度敗壞、人才流失,這是香港的黃昏。


阮穎嫻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9/11/20191119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