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6 November 2019

區諾軒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時刻警惕07年慘痛教訓

2003年,民主派區議會選舉大捷,那個年代一樣意氣風發,支聯會常委、沙田居民黎麗霞懸掛橫額「熱烈祝賀劉江華落選」,成為佳話。

可是,劉江華落選的錦濤選區,07年民建聯改由楊文銳上陣,擊敗03年當選的民主黨議員何淑萍。然後曾鈺成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叫做「來如春夢 去似朝露」,內文是這樣說的:

「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裏勝出的公民起動成員,除了在灣仔區的三人之外,還有他們的召集人、在中西區觀龍選區擊敗葉國謙的何秀蘭。他們四人,以及沒有當選的另兩名公民起動的候選人,都有「空降」的共同特點:在選舉前,他們從沒有在選區裏工作過。」

「四年前空降勝出的公民起動區議員,只有早已脫離了公民起動的鄭其建,以獨立人士身分競選連任,其餘都放棄了再次參選。」

「在2003年忽然參選而憑「七一效應」勝出的區議員,如果本來就沒有打算長期在社區工作的,難免更容易感到意興闌珊了。『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露無覓處』,是不是『公民起動現象』的必然規律呢?」

四年後的敗北,對民主運動傷害更大──灣仔區議會自2007年遭建制大幅收復,截至今屆之前,民主派區議員只維持1人起、2人止現狀,新當選的建制派,個個當打之年,若非今屆浪潮,單靠地區工作根本難以翻盤。

我2007年第一次接觸區議會選舉,曾鈺成的嘲諷,我記到今日。

我記到今日。

觀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再講傷害當時人。倒不如說南區鴨脷洲邨,可能大家未必知,95年,這裏曾經是前民主黨鄭家富擔任區議員的選區,可是後來,他選擇於新界東發展,改為參選大埔中心,區政幾年荒廢。接續參選的梁國華跟我說過,對手只拿一個議題便勝出選舉,就係區議員唔見人。他的對手,就是99年開始擔任區議員至今的林玉珍,配合南區婦女會落戶,民主派這區得票越來越少,都係六四比——不過係建制派六成。今屆我們有陳堡明參選,我會評價他的質素已十分出眾,他也差距林玉珍182票,對手的根底畢竟太強了。

因為幾十年的因,民意海嘯,也光復不了鴨脷洲邨。

今天香港人展示全面光復區議會的聲勢,固然吐氣揚眉,但下一次選舉,選舉日翌日便開始了。過去民主派已經有過太多教訓,衷心呼籲各位當選議員,毋忘敗陣教訓,福兮禍所依,緊記,緊記曾鈺成怎樣嘲諷民主派。

范國威說,第一屆當選,必須以下屆選舉放甩對手為目標,這樣才叫真真正正光復社區。謝票不嫌多,做事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態,多番拜會區內領袖,廣結良緣,謹慎行事,才不至於招致官非,被政府借機打壓。下面有幾點,是我暫時覺得當務之急當選團隊要思考的:

1. 唔好因為自己今屆贏就以為自己好勁

今屆贏選舉,很大程度不過是政治浪潮。大部份新當選的候選人,得票不過是50%上落而已。只要浪潮一過,對方修復失地,何其容易,你把得票-10%就差不多。

最不該的,是以為自己今屆勝出,便等於勝選方程式。我的觀察是,大部份勝選者選舉工程根本未達水平,未洗曬全條屋村;單張言不及義,未有敲中選民心聲;組織工作更加鳳毛麟角,建制派有電話簿催票,我們仍停留於傳統認知動員模式,你能保證下屆有對等戰力與對手一戰嗎?

2. 瞭解前任區議員服務

第二個潛在風險,係心裏有光復社區的鴻圖大計,但連前任議員做過什麼,服務水平到那裏,也未有全盤掌握。人家當選議員,自有過人之處,一般街坊很現實:以往區議員有搞旅行、有平價影學生相,但原來新當選議員服務欠奉,自然心感不滿。請不要以為那些是建制派選民,很多民主派選民期望去你辦事處拎隻糭,唔係為物質,而係為骨氣,正如你幫襯黃店唔會幫襯藍店一樣。

所以我懇求所有當選的朋友,請你虛心到你對手的辦事處,清清楚楚記錄他有什麼服務,自己也要聆聽區內街坊,以往區議員搞開什麼活動,複製它,超越它。你可以有你骨氣,拒絕做不認同的事,舉例說,我的選區前任議員張錫容喜歡大手購入燈籠中秋節派街坊,我不主張額外花費派物質,當選後,一直沒有答應街坊這要求,我知道我一定得失要求我的選民。不過,我唔派,係因為我有自信其他服務街坊會更滿意,而不是曲高和寡,乜都唔做。怎樣取捨,考驗各位智慧。

3. 議員辦事處

陳偉業的提醒是正確的,所有公屋區當選人,必須從速與區內房署經理聯絡,因為漁灣邨過往便曾經鬧出落選的鍾樹根,民建聯透過加入立法會議員的名字,延續辦事處生命。但事實是,當選區議員具備選擇辦事處的最優先資格。

我覺得更嚴重的風險是,曾經見過有區議員當選後,大半年也未設立辦事處。除非你是袁海文,區內真的沒有地方開設,要敦促民政事務局另覓地點,否則盡快設立辦事處,展開地區服務,係當務之急。最好當然有地舖,樓上舖係次要。請你籌劃當選後的休假旅行時,不忘物色區內店舖。

4. 邊個內鬥邊個就係鬼

最後,17個區的正副主席、1個立法會席位、117個選委,相信是不容易面對的分配難題。我也衷心希望各位,人選的誰是誰非,必然容易引來爭執,但在看到眼前位置同時,希望回想這些席位本是我們不配的,我們有這些位置,是選民托付給我們才配得的。

叫得做民主派,也請大家以民主、公平的方式,處理這些位置的人選。

我自己有一職業病,任區議員以來,最喜歡去不同區觀察其他議員的服務,把人家最好的服務帶回自己區。我會影人家的旅行團行程;拜訪過一些重視老人服務的辦事處,知道借輪椅的重要(謝淑珍,佢地有做埋抽血糖,我一路唔敢督街坊手指,反而就沒做了);好多區議員做社區圖書館,我們覺得不夠針對,所以設立了專借旅遊書的計畫;蔡澤鴻磨菜刀也是我所不能學識了,但搞下日文班還是可以的。

其實最緊要邊學邊做,永遠無天書,亦無法一步學識所有野。我這八年也是一路學習,虛心地問,勇於上government directory消費公務員,也很感激好多公務員答我問題,一定為街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我的中文系同事拿來回覆曾先生的。



from [香港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