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0 August 2019

【眾新聞】毛來由:美在港享否決權,全面管治夢已空

2019年6月13日,香港實力最雄厚的網媒HK01有一篇報導,指出特區政府認為若在「逃犯條例」一事上讓步,即代表「外國人治港」。[註1]結果6月15日,政府宣佈「暫緩」條例修訂,後來林鄭更宣佈「條例草案已經壽終正寢」。正當香港及國際越來越多人關注,中共會否出動解放軍鎮壓示威時,特朗普突然在自己的Twitter說,美方情報顯示中國軍隊正開往中港邊境,但一兩天後,中方即在中文版《環球時報》表明,絕不會在香港重演六四事件,之後香港警方公開表示,它絕對有能力自行處理香港的示威。以上兩件事,清楚反映一個事實:對於香港的管治,美國有最終的否決權。香港不同於台灣,對於中共來說,台灣可以「人滾/死地留」,但若只講香港這塊細小的土地,在中共眼中,是毫無價值的。香港的價值,繫於其作為中國「境外」自由港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這種地位,是要美國承認才有的。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香港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的生命線,至今未變。結果,就正如《香港城邦論》的作者陳雲所說,香港即使已成為中國特區,但實際上是中美共管地帶,北京對香港仍未能100%控制、為所欲為。在中美關係還算不錯的時候,中國要有效管治香港,是不難做到的,這個共管地帶的大致「安定繁榮」(即使未必惠及本土平民),要維持也不難。可是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美中兩國全面交惡,中國主權下的香港,已無可避免地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香港一國兩制「成功」繫於中美友好

回看1980年代初,中共決定終結英國在港統治的決策過程,就知道香港「一國兩制」最主要的目標,絕不是為了吸引台灣,而是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從而繼續能夠為中國所「充份利用」。結果,這個目標,直至2019年6月,大致能夠達到(2014年的佔領運動對香港經濟並無損害),所以北京常說的「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從它的角度來看,所言非虛。

中國能夠於1984年確定「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美國的不反對。當時中美正處於聯合對抗蘇聯的蜜月期,而美國對於當時中國的經濟及政治改革,亦有所期待,所以就決定不介入中英香港前途談判。[註2]結果,早已不是全球帝國的英國,自然在談判中不斷退讓,最終乖乖地交出香港,並在邁向1997的過渡期頭階段,大致配合中方要求。結果1988年立法局直選不搞了,區議會及市政局仍有委任議席。中英關係十分良好。

但是「六四事件」後,美國即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再加上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聯中抗蘇」再無必要 ,中美關係的蜜月期結束。可是,美國仍然希望借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來和平演變中國,同時美商又對異常龐大的中國市場及廉價勞力垂涎三尺,所以中美仍能維持合作關係。今日廣受討論的《美國──香港政策法》(1992年),就是這種時代背景的產物。該法聲稱支持香港未來有民主,但並無規定美國要有何實際行動;它規定香港要有「足夠自治」才可享有別於中國的待遇,但美方又不直接監督聯合聲明的實施;它規定美國有權停止對香港的特殊待遇,但此等權力全在總統手上,國會無權插手。[註3]

同時間,英國對港政策亦出現重大改變,派出重量級政客彭定康做總督,大大加速香港民主步伐,引起中方極大不滿。可是,英方也不敢去得太盡,中方也想香港平穩過渡97,結果英方不支持立法局全面直選,中方亦容許新機場工程順利完成。最後,香港順暢地過渡至特區年代。

1998年至03年,香港經濟嚴重衰退,不少人因為樓價大跌而破產和自殺,民怨沸騰,可是社會仍然安定。「廿三條」國家安全法案最後亦告撤回,這是北京對香港民意的第一次重大讓步,這固然與五十萬人遊行及反對陣營威脅有後續行動有關(當時已有「血洗中環」一說[註4]),但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最終撤回廿三條,實源於美國施壓,這種分析,是有事實根據,在2003年6月20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反對廿三條立法,當中更提及《香港政策法》。[註5]但此後,北京不斷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但基本上沒有遇到有效的抵抗,美國亦沒對此恒常地高調批評,《香港政策法》的年度報告,亦在2007年以後停止(至2015年才重啟報告)。2010年政制改革方案通過,縱使並沒有為香港政制帶來實質改變,但美國依然表示歡迎。

2014年9月28日香港特區警察首次使用催淚彈,以圖驅散示威者,許多人擔心解放軍會出營鎮壓,但結果沒有發生,一些人認為這又是和美國施壓有關。現在回看,這種估計,有事實根據。
特朗普同情示威者的言論有跡可尋

2019年6月15日路透社報導,美國高層官員對該社記者說,特朗普政府現階段不會暫停香港政策法,但這最終要視乎中方如何處理香港示威,若局勢突然升溫,如出動解放軍,美方就有可能制裁香港;而美方的反應,亦會受中美貿易談判影響。[註6]結果,8月1日,特朗普宣佈向餘下3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雖然8月13日又決定延遲,特朗普說這是為免美國消費者在聖誕購物時,有太大負擔)。

結果,在8月14日,特朗普總統第一次在Twitter講到香港問題,說解放軍正開往中港邊境,人人都要保持冷靜及安全。若結合上述路透社的報導來看,特朗普很可能是婉轉但又公開地警告中國:若真的動用解放軍,香港政策法是可以隨時停止的。一日後,他更主動將香港問題與貿易談判連繫起來,說若中方想達成協議,先要人道地處理香港的抗爭,並說習近平應與示威者直接對話。

以過去一年多中美談判的進展來看,再加上美國的要求會根本地動搖中共賴以生存的經濟模式,所以談判的前景十分暗淡。若是這樣,特朗普在香港事務上,只會日益強硬。

「反送中」是中國在港統治由強轉弱的分水嶺

美國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其頭號敵人,是歷史首次。若北京是明智,就應在此凶險時刻,緊記對港「長期打算,充份利用」的「祖宗遺訓」,重新加強香港的自治地位(或至少是自治形象),利用香港的相對中立地位,替中國渡過難關。但中共偏偏向虎山行,竟然希望藉著「送中條例」,在香港進行其「大國博弈」(中聯辦王志民語)以反制美國,結果搞到大頭佛,一發不可收拾。這和當年北京支持香港土共搞「六七暴動」一樣,都是「極左」的盲動主義錯誤。可是,1967年的香港,還是英國統治,只要中共下令香港左派收手,香港即能回復繁榮安定,中共輸的,只是香港人的民心,但仍無損香港對中國的利用價值。可是今次,中共卻是試圖單方面改變香港現狀──美中共管香港的現實,損害本地資產階級和美國在港利益,結果引來極大反彈,最後被迫退讓。之後在處理抗爭運動時,無論是戰術上還是大戰略上,都不斷犯嚴重錯誤,結果六月的「反送中抗爭」,終在七月演變成一場貨真價實的革命,革命的對象,就是中國在港的「全面管治權」,而這場革命,是有民意支持的。(現在回望2014年的佔領運動,就覺得它仍未算是革命,但卻是革命的預演)

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到今日已跌到歷史低點。作為政府橡皮圖章和提款機的立法會,已暫停運作,當局試圖以防暴警、催淚彈和可奪去人眼的布袋彈,來恢復有效管治,結果引來更大的混亂,機場運作受阻、人心惶惶、資金外流、市道淡靜,國際對香港信心大失。今日特區政府所得的民意支持,雖然仍高於日本佔領香港時的「總督部」,但已達歷史新低。

隨著美國不再容忍中國,美國亦不會再坐視北京在港行使「全面管治權」。2019年版本的《香港民主人權法》草案內容,就是明證。即使現在這場革命被平息,但只要日後美國對香港特殊待遇,須年年認證續期,則中國在港的管治,將會處處受制,最後可能連有損香港財政穩健的大白象工程,也要「壽終正寢」。當然最後《民主人權法》的內容,會否「減辣」,大家還要拭目以待。

美國在香港會否行使「創制權」?

上述的「創制權」,是指美國會否極限施壓,令北京容許香港有真正民主。若日後《香港民主人權法》規定,香港要有真正的「雙普選」,才稱得上有「足夠自治」,這樣,中共會否屈服?北京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心魔,就是當香港有真正民主,就會變成「獨立政治實體」,與獨立建國無異,若香港可以如此獨立,那樣新疆、西藏,以至內蒙及廣東,都會紛紛要求獨立,到時中國將會四分五裂,中共亡黨亡國。[註7]但是,以中共多年來對香港的依賴程度來看,它還是有可能被逼讓步,讓香港有真正自治的。而美國亦可能越來越相信,一個真正的民選自治政府,才有可能持久地保護其在港利益,所以香港通往普選的路,可能隨著中美鬥爭,自此解封。總之,香港已進入一個充份不確定性的新時代,任何香港人,都應該認清新形勢,丟掉舊思想,尤其要摒棄失敗主義,不再悲觀認命,勇於爭取,把握機會,謀求生存和發展。

註釋:


1) 〈【逃犯條例】政府內部總結:有人想在香港搞顏色革命 絕不讓步〉,HK01,2019年6月13日
2)詳見敖卓軒:〈列根對香港的「積極不干預」? — — 美國在中英談判的角色(下)〉,2018年12月1 日,載於「香港前途研究計劃」的Medium專頁
3)詳見毛來由:〈香港問題的微妙與兩難 ── 讀林碧雲《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之決策分析》札記〉,《學苑》,2018年11月13日
4) 〈飛哥斥反民主不配做港人〉,《蘋果日報》,2003年7月14日
5)〈香港自由自治受損害 白宮:美國反對23條〉,《蘋果日報》,2003年6月21日
6)"Trump administration unlikely to move on Hong Kong barring dramatic escalation: U.S. official", Reuters, 15 June 2019
7)"China won't cede to HK protests, army used only as last resort-sources", Reuters, 2014 Oct 14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9/0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