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3 July 2019

【立場新聞】鍾樂偉:拒軍令,不向光州民眾開槍的善良警長



手執武器的警察,在獨裁時代,經常被政權挪用,往往成為執行鎮壓示威者的工具。只是,拿著機關槍,面對手無寸鐵、流著相同民族血源的同胞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下決定,不只會改變民族歷史,更會從此讓自己背負著殺人兇手的污名。

韓國光州「5.18」民主抗爭期間,為了服從軍統命令,與獨裁者同流合污,軍隊成為了濫殺無辜平民的劊子手,他們毫無血性地把槍口對著人民,出於鞏固政權而對人民開槍屠殺。

一念之差,反之鎮守全羅南道光州的警察,卻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反而未有執行軍隊下達的鎮壓軍令,並站在抗爭人民的一方,不單為他們維持基本社會秩序,而且更向學生提供安全保護,讓警察的名聲得以保留。

當中,最終以一人之力,全力抵抗鎮壓軍隊軍令的人,就是時任全羅南道警察局局長「安炳夏」(안병하)。

1979 年 10 月 26 日韓國總統朴正熙被暗殺後,軍人將領全斗煥以「新軍部」之名,於 12 月 12 日發動了軍事政變,革除了原來代總統的職權,並建立了新的軍事獨裁政府。

1980 年初,反對全斗煥政變的民運浪潮直捲全國,可惜曇花一現的「首爾之春」運動,初在萌芽階段,便已被「新軍部」全力鎮壓下去,全國唯獨是位於全羅南道的光州,當地的抗爭運動依然維持著它的聲勢,未見減弱。

當時任職全羅南道警察局局長的安炳夏,收到了「新軍部」下達的指令,光州的警察必須使用武力,全力撲擊當地的學生民主運動。可是,安炳夏卻反對軍隊的鎮壓令,他認為投入軍隊,不但不能處理事端,反而更會激發學生奮力頑抗,使情況越趨惡化,因而一直抵著軍令,禁止警察向學生動武。

到了 5 月 18 日,他亦拒絕了「新軍部」指示要向光州市民開槍的命令,反稱「對方是我們應該保護生命和財產的市民,警察怎麼能拿起槍呢?」。他同時命令前線警察收回警槍,只帶警棍,而且清空警局內的武器,防止學生一憤而進,闖入警局搶走武器對抗軍隊,釀成更難以收拾的局面。

因此,在整個光州民主化運動期間,全羅南道及光州地區的警察,都沒有與市民發生絲毫衝突。 當時的警察和示威學生,不只會相互笑著打招呼,跟對方說「辛苦了」來延續了友好的氣氛,警察後來更會主動為被戒嚴軍打傷的民眾提供治療,還帶他們去吃飯、換衣服等等。所以,當時,光州的市民,當他們路過警察局時,有別於軍隊,都會反而高喊「警察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都是民主警察﹗」的口號。足見當時警民間,仍然保留著和睦的關係。

違抗了軍令,安炳夏備受軍方上級的猛烈批評, 指斥正是因為光州的警察未有在示威初期,履行武力鎮暴的命令,才會招致後來軍隊需要介入的後果。結果,在「5.18」鎮壓光州民運一事過後, 安炳夏被軍方問罪,且被解除職務,並強行帶到首爾的保安司令部總部進行嚴刑逼供。被關了 8 天,他受盡肉體與精神上的折磨,雖然最終有幸獲釋回家,但從此因為這 8 天被毒打所留下的摧殘,令他的精神與身體健康,留下極大的破壞。

後來的 8 年間,他都與病痛對抗,最終在 1988 年 10 月 10 日不幸因病與世長辭。死後,雖然他曾為警長,但由於生前因曾違抗軍令而被革職,遺體不能安葬在國立顯忠院,只能葬在忠清北道忠州市的一處公園墓地。

一切直至韓國民主化以後,文人政府上台,陸續就光州屠城一事平反,安炳夏的個人事跡,還有其他為抗軍令而不幸殉職的警察,與光州民眾一樣,才慢慢被新政府重新評價,肯定他們對韓國建立民主的貢獻。而安炳夏的遺體亦終於在 2005 年,重新安葬在國立顯忠院內。

到 2017 年 1 月底,以安炳夏的外表建造的銅像,亦正式樹立在全羅南道警察局 1 樓內,紀念他對捍衛光州民主運動與保護示威者的貢獻。

安炳夏的歷史,正好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為民為社會保衛安全的警察,無論社會有多黑暗,強權有多大挑戰,他們都會依舊本著初衷,站在民眾一方,為市民提供保護。

參考:https://bit.ly/2FELjOp / https://bit.ly/2XjUAGQ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9/0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