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5 June 2019

G20習特會:中美關係風雨飄搖中全球矚目的一絲懸念

馮兆音
BBC中文駐美記者 發自華盛頓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個會議室裏,官員與企業代表分別一字排開,相對而坐。這是美國貿易署召開的聽證會,主題是美方計劃向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

企業代表們滔滔不絶地陳述關稅帶來的打擊,其所在的行業五花八門,從服裝品牌、石油鑽採業者、海鮮進口商到聖經出版商。

但他們的心思大概都在千里之外的日本大阪,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即將在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特朗普手中最重的籌碼,是美方計劃開徵的新一輪關稅。

對華關稅:懸在美國進口商頭上的一把刀

「不確定性是最大的挑戰,我們很想看清前方的道路。」家居產品品牌SharkNinja的全球運營副總裁阿基諾(David Aquino)對BBC中文說,計劃新增的關稅猶如懸在他頭上的一把刀。

被問到公司的產品有多少在中國生產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全部。百分之百。」

現時,該公司超過一半的產品在關稅名單上,而在新關稅威脅下,多達80%的產品可能受到影響。

阿基諾透露,公司與合作的中國製造商正在分擔關稅。他說,短期內可以協作分擔關稅,但如果長期的25%關稅,將迫使公司改變現行的供應鏈設置。

那麼,他會轉而向美國製造商下訂單嗎?

阿基諾說,要轉移生產線到美國,至少需要五年時間。美國目前不具備許多產品的生產基礎設施與能力,一些專門的生產原材料也需要從中國獲取。

「中國製造商不只是勞動力,他們幫助我們創新和設計。」 阿基諾補充說,他的公司不願破壞與中國廠方持續了十數年的合作關係。

同一觀點在聽證會上被反覆提起。中國的製造商無疑也在經歷陣痛,而在華盛頓的公開聽證會上,美國企業的憂慮有更為開放的釋放管道。

「我們擔憂,如果有歐洲品牌來談生意,這些中國製造商會更願意優先跟它們合作。」 戶外運動服裝公司哥倫比亞(Columbia)的全球貿易主管唐汶(Katie Tangman)表示,公司正與中國製造商協調分擔關稅。不少利潤本就微薄的中國製造商表示,無力分擔。而哥倫比亞方面也擔心,強硬要求中國廠方承擔關稅,會破壞長達20年的合作關係。

該公司旗下四個品牌約有20%製造商位於中國。唐汶說,在生產程序較為複雜的戶外產品方面,中國有絶對優勢。例如高端的防水保暖露營睡袋,目前只在中國製造,生產需大型專用機械。

美中貿易戰期間,哥倫比亞公司是"見招拆招"的美國企業典範。公司專設一個與設計師緊密合作的清關部門,根據關稅標凖來調整服裝設計,以盡量降低產品需付的關稅。例如,一件運動外套本需付27%關稅,但如果加上防水的表層,就屬於另一類產品,只需付7.1%的關稅。

然而,在新關稅的威脅下,這種規避關稅的創意方法也走到了死胡同。唐汶表示,如果美國按計劃擴大徵稅清單,公司將無法再以這種方式削減關稅。「因為幾乎所有產品都會在新增25%關稅清單上。」

唐汶對BBC中文說,新增關稅將對其公司的盈利帶來立竿見影的打擊。

「六、七月是我們進口最多的月份,為銷售最強勁的秋季作凖備。」秋季是開學季,亦是感恩節、聖誕節的前夕。「這些產品已經生產出來了,也已經賣給我們的零售商客戶了。」

習特會降溫貿易戰?

上述的美國企業翹首以盼貿易停戰,但不少觀察人士對習特大阪會的成果持謹慎態度。

「 有會面,不代表他們會有共識;有原則上的共識,也不代表在貿易問題上,能達成細節性的共識」,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早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說。

大阪習特會似曾相識,前夕氣氛與去年12月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期間的習特會類似。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國領導人同意設下90天停火談判期,但在會議當天,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了華為高管孟晚舟。

孫韻認為,美中貿易談判陷於膠著,雙方都很難讓步,對大阪習特會為結束貿易戰取得進展的期望較低。

她指出,河內特金會的結局顯示,特朗普方面認為沒有協議總比壞的協議要好。對於中方亦是同理,在官媒被全面調動起來高呼「不怕與美國打持久戰」之後,一個糟糕的協議會遭到國內的猛烈批評。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對BBC中文表示,習特會最佳可能結果是美方不升級貿易戰,延緩對3000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氣氛不可能一下子回到原本那樣,但起碼雙方可以回到談判桌上。」習特會前夕,中美高層談判官員通話,同意重啟對話。

楊大利表示,中方希望貿易戰期間加徵的關稅都能移除,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幾無可能。美方會將部分關稅握在手中作為下一步談判的籌碼。

習特會前夕,兩國作何布局?
習特會前一周,兩國都頻頻出招,涉及的領域不限於貿易關稅,延伸至科技、人權、香港與朝鮮半島問題等。

繼將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及其子公司放上限制性"實體清單"後,美國在黑名單上新增四家中國計算機企業和一家研究所:中科曙光、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電路、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商務部稱,它們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構成風險,在獲得豁免前,不得購買美國技術及零部件。

孟晚舟案引發的連串議題依然處在中美關係風波的中心。特朗普近日在白宮會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後表示,應特魯多的請求,他會在習特會上提及在華被拘留的加拿大人。

另外,副總統彭斯定於6月24日發表的中國人權狀況演講再度推遲,很可能是美方避免在大阪G20習特會前觸怒北京、為首腦會晤增添變數。

這是彭斯演講第二次遭到推遲。演講原定在天安門事件30週年紀念日舉行,據媒體報道,在特朗普的干預之下延後。彭斯去年10月曾發表強硬批評中國的演講,被一些觀察人士稱為"新冷戰的鐵幕演說"。

特朗普政府為將中美氣氛控制在可控範圍作出了努力,彭斯演講若在六四紀念日發表,「傷害會更大。」孫韻表示,美方不希望在峰會之前把局面搞得太殭。

除了推遲中國人權演講外,據《華爾街時報》報導,對於美國最近對台軍售案將如何影響重啟美中貿易談判,特朗普政府內部亦存在分歧。

中方亦在會晤前布局,習金會在習特會前數日上演。楊大利認為,習近平選在此時前往朝鮮訪問,意在增加中方的談判籌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此前否認了「籌碼」一說,表示中美貿易磋商已進行了一年多,此時訪問朝鮮時機並不敏感。

在香港爆發大規模反《逃犯條例》修例遊行後,國務卿蓬佩奧稱,特朗普將在習特會上提起香港議題。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張軍明確表示,G20峰會期間,中方不會討論、也不會容許討論香港問題。

香港民眾則在網上發起眾籌,籌得數百萬港元款項在國際媒體上登載頭版廣告,呼籲G20關注香港。

楊大利認為,香港可能會被提到,但不會被重點討論。特朗普對香港問題似乎並不熱衷,近日答記者問時,他作出模棱兩可的回應:「我相信中國和香港,所有事情都能解決。」

五年前「雨傘革命」時,特朗普曾推文批評時任總統奧巴馬花太多精力評論香港事務,而無暇顧及美國國內的諸多問題。


在貿易持久戰中,中美誰佔上風?
孫韻和楊大利都認為,兩國目前都處在極不舒適的位置,各有優劣勢。「雙方壓力都不小。其中有政治承受能力,也有經濟實際損失,」楊大利說。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商品數量更大,關稅的殺傷力更強。但美國經濟的上升期已持續多時,恐將到衰退期的憂慮聲浪此起彼伏。而中國政府的政策不受選舉影響,輿論更容易操控。

更關鍵的問題是,貿易問題只是中美大國競爭關係的一部分。即使達成貿易協議,中美之間的干戈恐怕不會立即平息,科技戰、金融戰呼之欲出。

孫韻說,雙方都要考慮,在貿易問題上作出讓步,對大國競爭的主旋律有利抑或無利。

「從中國的角度要衡量,付出代價達成一個貿易協議,但最終並不能夠挽救中美關係,這樣是不是得不償失?」她認為,對比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會晤與即將舉行的大阪習特會,中方或許更清晰的戰略認知:中美大國競爭的基調,不會因為貿易協定而改變。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876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