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30 December 2018

孙骁骥 遍地是雷的2018过去了

来源:
骥观天下

2018年即将过去,2019年即将到来。过去的这一年,对于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资小年”。人们会产生一种感觉,似乎自己“买什么亏什么”,那些过去自封的“投资大神”称号,都在2018年被打回了原形。

股票、基金、债券、P2P、保险……周围的不少朋友投资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投资种类。大家原本都以为分散投资是一种最安全的投资策略,这种投资常识在2018年被打破了,分散投资的结果仍然是亏损。

人们把资金分散之后却并没有让风险也随之分散。相反,由于经济的“灰犀牛”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们,每一个“放鸡蛋的篮子”都有可能被打翻。

而放眼全球市场,大部分资产也是亏损。今年前11个月,美国道琼斯指数、英国富时100、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多个反映国际经济趋势的指标都表现糟糕,有的跌幅甚至更多。看来,就算资金出去了,也并非完全安全。

据统计,在2018全年投资理财中,全面亏损的占比接近七成,而赚得的收益超过10%的人仅占整体的6.17%,盈利超过五成的,只有1.52%。也就是说,今年只要你没亏钱,你就跑赢了绝大部分人。

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2017年相比较,2018的确是令人失望的一年。普通人的财富管理之路在这一年里充满了“伤痛”和“心碎”。下面就来看看各类投资是怎样伤了我们的心。

房子成了烫手山芋

首先说说房子。房产历来是中国人最喜欢持有的资产类别。但就连一向被认为稳赚不赔的房地产,在2018年也只有4.95%的投资回报。这是近年来最低的一个数字。

我的朋友当中有一些是在京沪有多套房产的“房姐”和“房哥”。过去很受人羡慕的他们,现在却增添了新的烦恼。不仅是因为房价长得慢,随着2019年修订版个税法的实施以及未来可能征收的房产税,他们开始担心手中的房产“目标太大”,成为征税的对象,因此考虑将房地产置换为其他类型的资产。

房产,逐渐成为了一部分人心中的“焦虑”。

2018年,“房住不炒”政策的延续使得房市持续冷清。虽然有多个城市为了刺激楼市采取了落户、住房补贴等政策,但是全国房价的整体走势已经放缓。

根据安居客的统计,2018年深圳平均房价从1月的51732元上涨到12月的53611元,涨幅不足2000元。北京房价从57532元上涨到59746元。上海房价甚至出现了下跌,从50619元下跌到49524元。其余的城市,房价大致持平。

自从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实施以来,商品房的成交量和价格就一直受到抑制。由于宏观的政策是“一二线严格调控”和“三四线棚改放量”并行,使得房地产这张大饼被迅速摊平,有不少新的投资去向了三四线城市。

这个趋势导致了两方面的不满:核心城市的房产投资者抱怨房价不涨,甚至还需要降价卖出;而三四线的房产投资者又十分担心这些地方存在的市场风险。双方都不满意。过去是房价上涨太快人们抱怨,现在是房价不涨了,人们也在抱怨。

之所以对房价如此敏感,原因在于中国的房地产承担了太多原本应该由金融业承担的责任,例如储蓄、投资、退休金等等功能。这就产生了中国式的“房地产金融化”,房产取代了大部分金融产品的功能。

而在美国,却是“金融房地产化”,证券行业承担了在中国由房地产承担的事情。两国的金融发展的历史起点不同,因此造成了这种迥异的差别。

现在,既然房地产涨不动了,那么它原本拥有的那些金融属性功能,现在是否可以被中国的证券行业承担呢?很遗憾,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悲观的二级市场投资

2018年,中国的股市走势可以说比房地产更惨。1月2日,上证开盘3314点,12月28日,收盘2493.9。这一年到头就基本没怎么涨过。

比指数的下跌更不妙的事,在于股票市场的“去散户化”。2018年,中国的股市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第一是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取代私营上市公司,成为市场的老大。第二,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市场的主流。

股市正在经历一场“集中化”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散户的命运不容乐观。据统计,中国股市有八成以上的个人账户市值不足十万元,势小力微。股市说穿了就是主力和散户之间的零和博弈。这些人在各大投资机构的夹缝间如何生存呢?

如果实在是无法求生存,散户们销户退市也是有可能的。事实上,从去年到今年,一些小散户已经退出股市。

根据一份投资者研究:社会信任程度和对信任关系的感受,对个人直接参与股票投资的概率具有显著影响。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何中国的散户不愿意继续留在股市的原因。

如今谁都不可信。公司不可信、机构不可信、消息不可信、专家不可信。在谁也不可相信的情况下,散户只好信自己,结果发现还是亏损,最后只能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如果人们退出股市、楼市,转向其他各类投资方式,情况如何呢?2018年市场给我们的回馈依然是悲观的。

一般来说,经济行情不好时,作为保守的“避险投资”的债券行情会变好。2018年,债市确实比股市要更能盈利。中证全债指数年内涨幅为8.61%,中证国债指数的年内涨幅为8.31%。

看上去,行情尚可。但是,评级较低的信用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018年债券违约数量达到历史高峰。因此,就算是投资“安全”的债市,现在也需要依靠一定的“运气”。

如果我们从债券再往后退到更具有“避险属性”的资产——黄金,会发现金价也十分疲软。虽然去年的黄金价格上涨颇多,但截至今年的圣诞节,COMEX黄金的年内跌幅为2.5%。在美国的加息周期之下,资金回流美国债券市场,黄金价格也受此影响,变得疲软了。

由于股市行情不好,2018年基金的收益也普遍偏低甚至亏损。至于高风险的P2P和比特币就更不要提了,那简直是投资者们的最大伤痛。

总之,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2018年是一个很难找到良好投资机会的时间点,在今年的大部分时候,空仓反而成了一种炫富。

度过2019年的正确姿势

何以至此?我们需要往前追溯线索。相信不少人还记得今年早些时候的新闻《202万条招聘广告消失了》。招聘职位的下降,代表中国企业的岗位需求急遽下跌。而在消失的就业岗位中,有65%是来自中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经济和投资市场有较大的增长,无疑是不现实的。

我们还注意到,国家在2018年提出经济总目标方面,已由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口号变成了“防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从政策的变化也可见,国家战略层面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增长和改革了,而是防止风险和财富再分配的议题。

换言之,经济的增量已经没有了,存量的重新分配迫在眉睫。

不过,也有人认为,2019年美国会放缓加息步伐,这意味着市场可能会来一次反弹。话虽如此,但我仍然建议此时大家不要对未来过于乐观。

毕竟,中美贸易摩擦的阴云仍未散去,明年可能持续发酵。中国经济明年的预期增速已经低于今年,而根据部分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的经济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陷入衰退。

此外,来年中国的债务问题、地缘政治风险、缩表政策的延续等等因素都将持续影响投资市场的表现。那种认为市场“一年坏,一年好”的人,恐怕未来要被打脸——市场或许会持续多年疲软。

走笔至此,我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记得投资大神彼得林奇曾说,不要投资自己太过熟悉的事物,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另一个大神巴菲特说过,一定要投资自己熟悉的东西,从而避免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我们该不该投资自己熟悉的东西呢?在即将来临的2019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让我们面临着类似的选择困难。

或许,解决之道在于调整我们投资的思路——不要仅以回报率作为标准,而要以安全系数作为重要的指标。

打个比方,在寒冬时节,你最需要做的是在雪地里挖一个深坑,把自己严严实实藏好,躲过暴风雪。相反,在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来到地面野蛮生长,被冻成冰棍的概率就比较高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2/%E9%81%8D%E5%9C%B0%E6%98%AF%E9%9B%B7%E7%9A%842018%E8%BF%87%E5%8E%BB%E4%BA%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