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24 November 2018

D&G辱华风波 官方冷眼 群众狂欢

来源:
法广

最近中国官方火气比较大,官媒在爱国一词上强力推波助澜,不知这些是否跟中美贸易战有无关系?所有涉及国人形象,台湾问题的,在这个阶段都严重地敏感。最新一例,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纳(D&G)被指“辱华”,在中国遭遇滑铁卢。可官方官媒的表态也很出奇,中国外交部说这事他们不管,去问人民群众好了。对人民如此放心?‘环球时报’却要教一教群众们面对这类问题该如何做才好。

前两日是金马奖,只因台湾导演傅瑜领奖时说了一句“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引发中国大陆演员抵制,新加坡籍明星巩俐拒绝上台颁奖,范冰冰等众多明星参与“一点也不能少”的网络点赞爱国活动。就有港媒出来说,原谅中国演员吧,看样子他们不得已而为之。

就有人质疑,“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吗?少了唐努乌海那件事情怎么不能提?中国退伍军人殷敏鸿向外交部询问中国有没有签署放弃领土唐努乌梁海的协议,被外交部指“申请的讯息涉密”;一周前,北京中级法院公布,支持外交部的涉密说法,也就是说,有关中国国土版图是国家机密。因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领土版图,事实上是中国老百姓“一句都不能说”而已。2005年6月2日,中俄签署边界协定,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时期敲定的,把清朝与俄罗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追认了,老百姓也是一句不能说,香港知名媒体人程翔当年因爱国心驱使,不忍心“140万平方公里”不明不白“消失”,在媒体提前披露出来,结果前往广州时被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刑三年。

所以,现在搞起“中国一点也不能少”,平素不太不让说的都跑出来大声嚷嚷,让人颇为怀疑。

现在则是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纳说了几句粗话,结果在官媒煽风点火之下,发起一场反“辱华”运动,中国大陆明星和模特纷纷宣布抵制,如同前次那个“中国一点也不少”一样,这家奢侈品牌当时就宣布取消时装秀。

事情并不大,无非是该品牌为铺路发布的预告宣传片惹得祸,据说片中有“刻意的中式发音和筷子吃比萨的奇怪姿势”。这种事,在国外,幽默幽默罢了,用筷子的姿势和中国人使用的一样正确和到位,也许片子就少了点辣味。宣传片一引起争议,网民怒火冲天,批评的算轻,污言秽语也有,杜嘉班纳的设计师说了句恶心话,骂中国是“屎一样的国家”,这一下网民炸了。后面意大利品牌和设计师感觉这事问题严重,赶紧解释是因为他们社交媒体账号被盗,并表示他们热爱祖国和中国文化,不行了,太迟了,中国网民不饶了。

光说网民还不够,官媒也在一个劲地鼓噪。代表中共中央政法委发声的长安剑就说:“事关国格,没人能容忍”,这简直是在定调。人民日报称,“辱华,意味着自取其辱”、“辱华,起始于对中国的偏见”,该党报也对意大利品牌的道歉很蔑视,“即便其自称‘账号被黑’,也很难‘自证清白’”。的确,自证清白这件事,在全世界都很困难。

有人分析,火气如此之大,都有点模糊了中美贸易战的视线,中美贸易战前景不好,习近平特朗普G20会谈前景似乎也不太乐观,大家拿这家品牌出出气多好。

这样烧下去,烧的后果难测。结果官方官媒说话了。中国外交部周四的表态很有意味,辱华与否,去问人民群众,外交部不管,别问外交部。

外交部其实什么问题都可以回答,反正大都是外交辞令,顶多记者问得尖锐了,外交部就会把“超过外交部的职权范围”的记者训一顿。

上面提到的事情是意大利记者发问的,事关意大利企业,再正常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答的原话是,此事本质上不是外交问题,中方也不希望其上升为外交问题。与其来问外交部发言人,不如去问一问中国的普通民众,看他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推得一溜光?外交部知道,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被煽动了起来,想抵制这家招牌的大有人在,即使从来没有穿过这家衣服的,或者也不知道这家品牌发音的,也加入了进来。然而外交部最终选择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

外交部王顾左右而言他,胡锡进的‘环球时报’倒是当仁不让,一边点火,一边灭火,倒是当起了良师,叫人民群众该如何做。

‘环球时报’的题目好玩,叫“‘辱华’该骂,但千万不要这样!”

比起该报一贯风格,此篇行文颇费周折。一边淡然指出,“这件事是中西文化摩擦”,一边肯定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一边又想“不一般见识”,以一些国人“认为构成了辱华”,用词给人感觉刻意同群众保持距离。

环时最后点出要旨,围绕“中外摩擦”提几点建议:第一,当然是中国消费者应该对外展示自己的力量,这是获得“外界给予持久尊重的基础”,第二,“还需慎用我们的力量,重点打击言行和事后态度都很恶劣的肇事者,对于确有可能不熟悉中国情况而犯错、犯了错后又有明确道歉态度的外国公司,则未必需要穷追猛打”。要给“双方的长期沟通留下空间”;第三,这类事情建议中国官方尽量不要出面干预,“让市场来解决文化摩擦问题…”。不买他们的货不就得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知道中国外交部今天的表述是否参考了‘环球时报’的意思。曾氏游客在瑞典斯特哥尔摩蹭店不成大哭大闹,桂大使反过来责备瑞典不注重人权,孔琳琳忘了记者身份,参加英国保守党座谈会大打出手,外交部及其驻外大使以及央视不顾事实帮其说话,结果都起了反效果,有网民说,‘环球时报’这是为党着想,苦口婆心啊。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dg%E8%BE%B1%E5%8D%8E%E9%A3%8E%E6%B3%A2%7C%E5%AE%98%E6%96%B9%E5%86%B7%E7%9C%BC%7C%E7%BE%A4%E4%BC%97%E7%8B%82%E6%AC%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