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前沿观察
年前的时候,不少人唱响中国经济正能量,有位经济学家喊出了2018年中国经济有望回到7%的言论。这也迎合了去年上半年的新周期之争,经济数据似乎证明了经济形势良好。
我当然不同意这样的判断,再回7%恐怕要洪水滔天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今年1月5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对2018年经济增长形势提出担忧:《部委年会透露的秘密:稳增长目标全线下滑2018年中国经济会好吗?》,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稳增长的力度在下降。
4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发布,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迹象更加清晰了。这轮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的经济复苏小周期,可能已经开始了转换轨道了,未来将进入新的下行周期。
这样的下行周期到底以多快的速度来到、会下多大的台阶?对经济走势、资产价格和各类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这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政府希望经济增速如何下台阶?政府会不会及如何进行新的下行期的稳增长?
1、投资双支柱出现了拐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的经济数据,虽然工业一枝独秀,但终端需求整体偏弱,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不可避免。
这里,首先要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速的顶梁柱,只要经济不好了,政府扩大投资规模就可以挺过去,这是习惯的套路。1998年发行1000亿特别国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莫不如此。
投资狂奔虽然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要稳增长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速效的办法。
但是,现在投资上显现的疲态最明显。投资依赖三板斧,基建、房地产和消费。
在前几年,这三板斧中的千斤顶其实就是基建,基建可是一直保持了20%多的超高增速。基建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建设,这些年像一匹老黄牛,日夜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实在太累了。
但是,今年前4月的基建增速只有12.4%。昨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的一位记者提出了基建增速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两个原因,一是基数高,二是“政府采取了规范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等措施”。
今年以来,地方隐性债务的整治力度明显加大,财政部也先后发文不仅管地方政府的行为,还要管金融机构的行为(23号文)。同时,一些地方也加大力度整治,比如新江和糊南,圈内也多次分享过两地整治的一些情况。一些地方提出,不惜固定资产投资下去,也要做,因为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几年——无论是经济好,还是不好时期——的千斤顶,基建投资增速已经大幅下降了。联讯证券的分析说,中国基建投资增速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
如果这两年,投资只靠基建,那么整体增速肯定早已明显下行。但是,这几年第二投资支柱起死回生了,这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
在这轮启动“去库存”战略之前,房地产开发投资跌了1%,再往下就是0增长或者负增长了,这是2015年底。这几年,随着房价的飙升,房地产开发投资也迅速成长,反弹到了2位数的增速。
正因为有了“基建+房地产”这样的投资双支撑,所以整体增速很不错,经济迎来了小周期。
房地产开发投资虽然仍有10.3%的增速,微弱下跌,但是,房企到位资金的增速较前三月已经下降了1个百分点,新开工的增速也在回落。虽然目前并未公布数据,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置费是一个大项,增速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地方仍卖地卖得欢。
房地产这个幺蛾子确实至今仍虚火旺盛,最近因为摇号的事,仍然在冒烟。但是金融整顿,包括资管新规打击非标等对房企融资显然不利。更关键的是,房价确实目前还有不少地方在大涨,但这个势头不可能一直持续,地产的中期前景并不乐观。
在这样的前提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迟早要回归正常——从2位数到个位数,然后到不增长,回到2015年底的状态。
现在不清楚的是,到底要花多长时间走完这个小轮回。但可以预估的是,房地产调控已经没有放松的可能了,房住不炒是基本策略。房价上涨主要仍然靠妖魔的棚改货币化安置在推动,而且高处不胜寒。
工业投资虽然有超预期的反弹,但是与北方大气污染的冬季限制、贸易战前可能的赶工等诸多因素有关。且工业投资可能难以抵消上两者的下行。
所以,投资三板斧,现在基建增速已大幅回落,还会继续回落。房地产投资高位徘徊,工业反弹。未来呢?
如果房地产投资一旦开始明显向下,那么也就是中国经济增速整体下台阶的开始。这不会太远。
另外,消费一贯还是比较平稳,但是4月份虽总体平稳,但还是明显下行。出口出现反弹,这是预料之前,前沿君之前在圈内也分析过,为了赶在贸易战真的开始前出口,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出口还有小高峰。但从贸易摩擦的前景来看,出口未来同样不乐观。
所以,综合看来,未来经济增速下台阶不可避免。
2、政策的三重约束
这些天,最让人纠结的莫过于政策走向了。
自从降准以来,市场就一直在不断问:如何扩大内需?如何稳增长?尤其是最近央行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摘要部分“去杠杆”三个字竟然没有了,有圈友问,这难道是去杠杆要后退吗?
这样的解读确实也不少,他们认为政策正处于转向的边缘,从挤泡沫到稳增长。所以,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似乎是惯性。千百次的经济回落,千百次的稳增长,只要想稳,经济一定增长,稳增长成了上帝之手。
但我并不认为,虽然当前确实还是有稳的空间,但是稳增长是有限度的,最重要的是受到金融约束。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货币放松,有了增量的钱去投资,短期总还是可以稳,但是不可能永远这样。
其中,第一大的约束条件就是去杠杆。因为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之高,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之高,已经让高层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当然对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判断仍存在一定分歧)。去杠杆可以说是理解约束条件的命门。
第二重约束条件就是利率和汇率。
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货币政策必定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受“不可能三角”的限制。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看,当前的利率其实是易上难下。
最近,美元明显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明显走弱,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危机。虽然我们还有很高的存准率,确实有下降的空间,但是指望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宽松,当前看来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宽松必定会再度加速人民币贬值,贬值当前还不是问题,但在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走强的情况下,贬值同样会带来国内经济的连锁反应。
第三重约束是资产泡沫,也就是房价。
三重约束之下,政策空间已大大缩小。当然,并非完全没有稳增长的空间,比如,下调的中央政府的赤字率再上调没有任何问题等等,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5/%E8%AF%B7%E5%87%86%E5%A4%87%E5%A5%BD%E7%BB%8F%E6%B5%8E%E5%A2%9E%E9%80%9F%E5%86%8D%E4%B8%8B%E5%8F%B0%E9%98%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