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 April 2018

中国数字时代:忧中共在澳渗透活动 学者侨民联署公开信

【编者注】近日,一批中国问题专家、侨民、中澳关系及澳亚关系组织联署了一份公开信,支持对中共在澳洲的渗透活动进行公开辩论。该信已译成中文,全文如下:
(中文版公开信内容来源:看中国)
作为中国学者、侨民、中澳关系及澳亚关系成员,我们对中共干涉澳大利亚一系列有据可查的报道深感担忧。我们坚信,将中共在澳洲的渗透活动进行公开辩论,对学术自由、民主权利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这场辩论是有价值和必要的。
这场辩论必须基于事实的研究和调查,而非被煽情主义或种族主义所驱动,并且不受“自我审查”的约束,这一点至关重要。澳洲应继续进行这场辩论。事实上,华人团体是这场辩论的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
中共在澳洲和其他国家进行秘密及强制性活动所引发的担忧在持续上升,我们认为有必要鼓励对这些活动进行认真研究。将中共渗透定义为双边关系中不可接受且起反作用的行为,这是朝中澳关系长期健康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们认为,中共的一些活动对澳洲社会和政治构成了不可接受的干涉,这些活动在很多情况下限制了个人自由,阻碍了民主进程并影响国家安全,还有可能损害澳大利亚的利益和主权。我们认识到,澳洲安全情报组织对外国干涉的严重警告需要非常认真的考虑。这些警告不是轻描淡写。
因此,澳洲政府和社会必须对以下活动保持警惕:
.中共官员或其代理人在澳洲国土上进行间谍活动和其它非法活动
.企图干涉政治选举
.直接和间接控制澳洲中文媒体
.对澳洲华人(包括澳洲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澳洲的政治观点和活动进行的威胁
.利用政治捐款和影响力来改变澳洲政府政策
.煽动策划华人社区团体参与敏感政治活动,增加中共政府在华人社区中的存在感
.建立中共政府支持的大学校园组织,用于监控中国学生
.干涉学术自由
.培养澳洲名人试图影响公众和精英观点
.中共政府秘密组织政治目的游行集会
如果此类活动确实存在,澳洲政府应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来对抗外国干涉和主权威胁。我们认识到了现有立法的不足,有必要制定适合当今情况的法律。就像最近向议会情报与安全联合委员会提交意见的很多人一样,我们对目前起草的法案是否可被接受、或是否需要进行重大修改等问题持有不同看法。我们也承认,拟议中的法律并不仅仅针对中国,也不应只针对中国。
近年来,中共企图对澳洲施加影响力和干涉的企图愈发昭然若揭,中宣部统一指挥下的中国境内媒体和统战部对海外华人管辖权的扩张,均显示出中共对澳洲的干涉有增无减,并可能遗毒深远。
关于目前所热议的“种族歧视”话题,我们认为,任何有损于华裔血统的人的行为都应遭到抵制。种族歧视为澳大利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并延续至今,我们坚定的反对这种行为。
然而我们确实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对中共在澳洲和其他国家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否合法的讨论中来,这一切并非单纯根源于“种族歧视”,而是出自对澳洲国家利益、立国之本和弱势群体权益的真切关怀。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的华人移民都是中共政策下的受害者,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支持这场辩论进行下去。
所以,清楚的区分华裔和中共及其代理人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应在公开辩论中混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澳洲的华人移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而中共声称所有这些人都应对中国宣誓忠诚,这一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不该是中共定义下的中国。
对于这场辩论,所有上纲上线的大惊小怪者和用种族主义扣帽子者,都应被主流社会边缘化,这批人的意见也无理会的价值可言。我们应继续抵制“自我审查”倾向,反过来进一步提倡、发扬这一辩论,令中共干涉的事实成为澳洲政界的基本常识。同时,这场辩论绝不应被任何歪曲事实的企图或别有用心的极端主义者所带偏。
任何涉及“种族主义”偏见的事情确实需要得到严肃对待,但我们同时也对此了然于心:“种族主义”只不过是中共强加给澳洲的罪名,目的是使所有人害怕而噤声,从而扼杀这场应有的辩论。中共除了给我们安插“种族主义”的罪名,渗透华人社区,还希望把自己伪饰成海外华人的保护者的形象,让华人社区和澳洲社会隔绝开。
如果我们继续对中共的行为听之任之下去,它们就会制造更多的社区分裂,挑起更多的种族仇恨,弱化澳洲政府同华人移民间的正常交流,削弱华裔澳洲人的民主意识。
我们非常欢迎澳中之间的更多互动,包括社区、文化和经济等多个层面。我们相信所有原国籍为中国的澳洲人,无论公民还是永居者,都值得在我们国家的民主系统中享受同等的自由。他们有权对任何问题发表意见,对任何政策表达支持或反对态度。无论是在澳洲大学任职的学者,还是来自大陆、港台的中国留学生,都应在不惧怕中共强制审查的前提下自由表达个人意见。
澳大利亚拥有成熟的多元文化社会体制,我们有能力也愿意让这场深具意义的辩论平衡、诚实、透明而强有力的持续下去,同时不损害中澳外交关系。我们呼吁所有人参与到这场辩论中来,共同实现这一目的。

签名者:
Nathan Attrill,澳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候选人
BørgeBakken,澳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访问学者
Mark Beeson,西澳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
Nick Bisley,拉筹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国际关系教授
Kevin Carrico,麦考瑞大学中国问题讲师
Anita Chan,澳国立大学政治和社会变迁部、中国日报合作主编
Chen Jie,西澳大学政治科学和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Chin Jin,悉尼大学社会和政治科学学院大中华地区研究员
Malcolm Cook,ISEAS-YusofIsha学院高级研究员、Lowy学院非常驻研究员
冯崇义,悉尼科技大学中国问题研究副教授
Antonia Finnane,墨尔本大学历史与哲学研究学院教授
John Fitzgerald,斯威本科技大学社会影响中心名誉教授
Gerry Groot,阿德莱德大学中国问题高级讲师
Gu Ming,悉尼科技大学政治科学/中国研究博士、博士后研究助理
Ian Hall,格理菲斯大学亚洲学院国际关系教授
Terence Halliday,澳国立大学制度和全球管理学院名誉教授
Ben Hillman,澳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Bruce Jacobs,莫纳什大学亚洲语言名誉教授
Alex Joske,澳国立大学学生、中国研究员
Mei-fen Kuo,昆士兰大学历史专业研究员
James Leibold,拉筹伯大学政治和亚洲研究副教授
Lin Bin,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政治科学家
Paul Macgregor,The Uncovered Past学院澳洲中国历史/遗产咨询顾问
Anne McLaren,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FAHA中国问题教授
Dominic Meagher,独立中国问题分析师、经济学家
Rory Medcalf,澳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教授
Paul Monk,澳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前“中国圆桌”主席、Thunder from the Silent Zone;Rethinking China(2005)一书作者
Adam Ni,澳国立大学战略和防御研究学习中心中国研究员China
Benjamin Reilly,默多克大学公共政策和国际事务学院教授、系主任
Kaz Ross,塔斯马尼亚大学亚洲研究讲师Lecturer in Asian Studies,
Fred Smith,麦考瑞大学安全研究和犯罪学部门讲师
Jonathan Unger,澳国立大学政治和社会变迁部教授
Sue Wiles,中国问题学者、编辑、翻译员
Wai Ling Yeung,科廷科技大学前中国研究中心主席、退休学者
ZhongJinjiang,中国民主联盟主席、剑桥大学中国经济学博士申请人
Joseph Cheng Yu-shek,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教授、真正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True Democracy)召集人
Andrew Forrest,迪肯大学博士、前澳洲总理内阁国际事务部中国政策咨询员
John Minford,澳国立大学中国问题荣誉教授
Terry Narramore,塔斯马尼亚大学国际关系讲师
David Schak,格里菲斯大学副教授助理
Martin Williams,悉尼科技大学博士
上述签名者呼吁中国学者、侨民、中澳关系及澳亚关系相关者共同签名,敬请联系:jointletter2018@gmail.com。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