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4 January 2018

蔡子強:別矣,祖堯!

從「祖堯BB」到「政治傀儡」

踏入2018年,很多事物都有一個新的開始,中文大學也換了一個新校長,原校長沈祖堯離任。只可惜或多或少,他也是帶着一點黯然離去的。

沈祖堯曾經長時間是本地最受歡迎的大學校長。佔領運動期間,在政府武力清場的陰影和風聲鶴唳下,他與港大校長馬斐森擔心學生安危,聯袂到金鐘佔領區探望學生,更把他的聲望推至頂峰。

只可惜,近年校園內連串的政治矛盾和衝突,尤其是去年的港獨橫幅風波,中大要求學生會清拆港獨宣傳品,並與其餘9間大學聯合發表聲明反港獨,卻讓沈落得灰頭土臉,由當初被學生暱稱為「祖堯BB」,到被學生會痛批為「政治傀儡」,讓人慨嘆人間何世。


變的不是沈祖堯 變的是這個社會

很多人都慨嘆,沈祖堯變了,他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沈祖堯。

或許,沈其實並沒有變,變的是這個社會。

當年沈上任時,仍是曾蔭權當特首。或許大家會不屑「煲呔」cheap、貪小便宜,但事後回看,那卻是九七後香港政治上最風平浪靜的時期。當時沈上任後要處理的,只是修補上任校長劉遵義因個人作風問題如傲慢,而造成校方與同學間的嫌隙。這以沈的親和力與親民作風,可說是優而為之的。只可惜,8年過去,香港卻變得極為撕裂、政治矛盾尖銳,這已經不是沈以及你我當初所熟悉的香港了。

沈最大的夢想,是努力去做一個好人,懷着的只不過是一名普通基督徒、中產階級、專業人士所擁有的一顆善心,而非一個政治領袖或公共知識分子的遠見和堅定信念。但悲哀的是,今天要做好一個大學校長,單是好人是不夠的。在社會嚴重撕裂下,他不單要有堅定的信念,還要有高超的政治技巧,去平衡當權者(只是特區政府還好,但現實是還包括北京)與校內緊抱理想主義的師生兩者間的對立和矛盾。


校園問題再非單純只是校園問題

10年前,因為中大學生報的「情色報風波」,我曾經寫過一篇〈愛在漫天風雨時〉,呼籲校方要對學生多加包容。那時事件仍只是一個校園問題,只要校方上下能夠達成一個比較寬容的共識,問題就可以解決。當時壓力當然是有,但仍非像今天般複雜和政治性。

10年過去,校園的港獨風波卻再非如此,那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校園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一場激烈甚至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校外各方政治勢力對此虎視眈眈、磨刀霍霍,校方縱使願意寬宏大量地對待學生,但卻不足以讓外間偃旗息鼓。

誓死捍衛,無疑是把整間大學的命運押上,隨時踏上一條不歸路,這會換來部分師生校友讚賞,但其餘師生校友卻未必會同意;但完全「跪低」,卻更非有風骨者屑為之。結果,決定如何拿揑,考的便是政治識見和判斷。但可惜,這偏偏不是一個大學校長面試時會被考量的入職條件。

我相信沈祖堯於任內已經頂住了很多壓力,保住了一些師生,尤其是在前朝梁振英仍掌權時,當中亦受了很多委屈,但這些當然卻不能高調地公開說。

今天很多人都會舉出北大校長蔡元培,當年在五四運動,面對強權,他仍全力保護和營救學生的高風亮節,並大加讚賞,但卻忘記(或者其實並不知道),當年蔡元培最初並不贊成學生外出示威,並且一度站於北大校門企圖出言勸止,惹來學生報以噓聲!


就算蔡元培「翻生」  今天也不會受歡迎

事實上蔡元培於〈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一文中,便曾清楚寫過:「我對於學生運動,素有一種成見,以為學生在學校裏面,應以求學為最大目的,不應有何等政治的組織。其有年在二十歲以上,對於政治有特殊興趣者,可以個人資格參加政治團體,不必牽涉學校。所以民國七年夏間,北京各校學生,曾為外交問題,結隊遊行,向總統府請願。當北大學生出發時,我曾力阻他們。他們一定要參與,我因此引咎辭職,經慰留而罷。到八年五月四日,學生又有不簽字於巴黎和約與罷免親日派曹、陸、章的主張,仍以結隊遊行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們了。」

試想想,如果今天香港有哪名大學校長說出類似一番話,說不贊成學生參與學運,最好留在課室內專心讀書云云,甚至力阻學生上街,一定會遭部分學生和社會人士大加鞭撻。但請看清楚,這就是當年蔡元培所說所做的。

我們對一個校長的起碼要求,當然是愛護學生,但卻難以苛求他去順應他們的所有要求。始終他的職責是要管好一間大學,讓師生可以有一個平靜和良好的環境去追求學問。

不錯,「讀書不忘救國,但救國也不忘讀書」,這正正是蔡元培所主張的。

其實人本來就有其多面性,難求世上真的有一個「完人」校長,能夠完全符合所有人對他的所有要求。我敢說,就算是蔡元培今天「翻生」,他也未必會受到所有師生歡迎。

梁頌恆、游蕙禎的宣誓風波,最終導致北京強行釋法,你不處理,北京索性出手幫你處理。校園的港獨風波,讓校長最憂心的,也是歷史會否重演,你不處理,北京再次出手幫你處理,那麼大學便會打開一個缺口,最終江河決堤。

或許,沈其實並沒有變;變的是香港。一個極度撕裂和政治化的香港,讓單單是一個好人,再也無力正乾坤,再難好好地帶領一間大學。


歷史會記住那一夜

我相信歷史會記得那一幕。那是2014年10月2日晚,也就是雨傘運動爆發後第五天。當晚風聲鶴唳,不同渠道都傳來消息說政府會於該夜強行武力清場。事實上當日警方運送大批催淚彈及橡膠子彈進入政府總部,一派「山雨欲來」,金鐘現場,學生人心惶惶。就在這風雨飄搖的一刻,沈祖堯和馬斐森兩位校長聞訊後,毅然到了金鐘探望學生,用意和決心不言而喻。我相信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相信當時兩位校長真的是出於愛護學生。就是因為這個舉動,讓我至今仍十分尊敬兩位。

幸運的是,那一晚,總算不用兩位校長「捨身取義」,成了「聖人校長」;但不幸的是,後來局勢的發展和折騰卻讓兩人遍體鱗傷。畢竟,殘酷的政治現實,是不會讓你全身而退的。

或許,人世間的悲劇,就如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片中的那一句:「要麼,你及時像英雄般轟轟烈烈地犧牲;要麼,假以時日,你就會眼巴巴看着自己慢慢變成一個惡棍。」或許,若然真的在那一晚「捨身取義」,對兩人來說會是痛快淋漓得多。


蔡元培留下的紙條

五四運動後的第五日,5月8日,當被捕學生全部釋放回校後,蔡元培卻於第二天請辭,留下一張便條給北大師生後,便悄然離京。

不知沈祖堯離開之前,又有否在他校長室的辦公桌上,留下字條呢?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8/01/2018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