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2 November 2017

BBC特寫:為何部分香港年青人支持「港獨」?

BBC特寫:為何部分香港年青人支持「港獨」?
蔡曉穎
BBC中文網記者
2016年 9月 3日


九月一日是香港的開學日,學生紛紛回到校園。數間學校校門外,有學生派發傳單宣傳「港獨」,現象前所未見。
「香港獨立」話題過去乏人討論。一方面中港力量懸殊,「港獨」一直被視為異想天開,加上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亦令不少香港人不認同「港獨」。
不過,最近幾年,「港獨」不再被視為禁忌話題──尤其在年輕人之間。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七月發表的調查 結果,逾1000名受訪者中,17.4%宣稱支持2047年後香港獨立,而在15至24歲的組群之中,支持「港獨」的比率幾近四成。
一些年輕人不但認為香港獨立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更揚言不惜付出代價,推動「港獨」。


中學生成立團體推動「港獨」

中學生團體「學生動源」今年四月成立,亦打正旗號支持、推動香港獨立。「學生動源」成員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透露,團體暫時有約六十名成員,年齡介乎12歲至20歲之間。
「學生動源」發動中學生在校內成立本土或獨立關注組,據成員介紹,現時已有約二十多間中學設有這些關注組,其中更不乏學業成績傑出的知名學校。
「學生動源」召集人鐘翰林對BBC中文網說:「在一國兩制底下去爭取民主,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民主。一切的民主,共產黨隨時都可以收回來,只有我們香港獨立,香港人自己當家作主的時候,才能真真正正爭取到民主。」

對中學生討論「港獨」、甚至支持及推動「港獨」,香港政府顯得十分緊張,官員紛紛回應。特首梁振英 8月23日對傳媒說:「在學校裏宣傳『港獨』,這個絕對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
他續說:「學校校規比社會上的法律更加嚴格,譬如一個同學在學校講粗口,這是犯校規的,不犯法但是犯校規的。在社會上講粗口不會上法庭,但在學校講粗口屢勸不改就可能被踢出校。」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則提出更實在的處理方法。他曾公開表示,假若有團體在校外派發宣傳「港獨」的傳單,校方可以直接報警。
「學生動源」成員來自不同學校,有成員指有老師曾與他們接觸,暫時未有任何處分,接觸純粹善意。不過,他們也預期政府、學校未來或會限制他們的行動、或懲罰他們。
雖然「學生動源」成員指大部分中學生對政治不太關心,而且支持「港獨」的中學生現在仍是少數,但他們指有信心「港獨」在中學生當中,將會成為主流。
鐘翰林說:「本來可能有些人很兒戲的談獨立、無人支持,到現在越來越多人支持的時候,我不會覺得這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本土派的中國想像

「學生動源」成員明顯深受本土派思想影響,而本土派其中一名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本土民主前線」(本民前)發言人梁天琦。
梁天琦在今年二月新界東立法會補選中得到15%的選票。雖然他未有贏得選舉,但表現一鳴驚人。在比例代表制下,15%的得票率意味著,梁天琦本來極有機會在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勝出。
不過,梁天琦並未能出選立法會選舉。選舉主任指,由於梁天琦主張及支持香港獨立,所以取消他的參選資格。
雖然梁天琦對BBC中文網說,他「覺今是而昨非」,現時不再主張及推動香港獨立,不過梁天琦言談之間,他支持港獨的立場還是非常鮮明。
梁天琦想像,2047年後的香港會是自由的地方。他說:「我們的同輩之中,或是我們的後代,一個新的政治理念香港獨立,變成他們之間的主流。隨著時間的演變,我們這一代人或下一代人,將會是社會主流,會是社會上各個階層、各個崗位會有一定的角色,會有話語權,終有一天我們會有能力改變香港。」
梁天琦認為香港有能力獨立,背後對中國大陸的發展有一連串假設。他說:「中國會走下坡、中國國力會衰退、中國有可能會陷入戰亂。而經濟上,中國亦無可能永遠保持著增長。而當中國走下坡的時候,我們香港如何自處就是關鍵。」

在梁天琦眼中,香港對中國有特殊的用處。「香港最大的議價能力就是,它是中國最大的走資窗口……作為一個極權者,他看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黨派的利益。他們的利益需經由香港而變得更加安全,香港其實握著這班高官的命脈,只不過我們不知道。」
中國大陸民族主義高漲,「港獨」是絕對的禁忌。本土派的激烈主張,無疑將香港人與大陸人推向對立,香港或身處危險位置。
梁天琦對此顧慮不以為然:「過往香港人未提及香港獨立,只是說香港要有民主,都已經被極端民族主義者百般謾罵,說(爭取民主的人)要將香港變成更乎獨立的政治實體。其實在中國極權、極端民族主義者眼中,爭取民主、實現民主其實與爭取獨立沒有任何分別。」


建制看「港獨」

顏汶羽今年30歲,2007年加入親中政黨民建聯,現時擔任青年民建聯的主席。他認為,「港獨」思潮與本地年青人難以向上流有密切關係。
顏汶羽對BBC中文網說:「『港獨』的聲音源自於有一班人,很想香港走保護主義,原因是他們在香港社會面對著很多不同的生活,向上流也好、如何也好,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他們都要面對內地青年朋友的競爭,而競爭很多時候,香港的青年朋友(表現)比較差勁。」
「港獨」支持者認為香港制度及核心價值被北京所蠶食,顏汶羽回應說:「香港是否變大陸化呢?我自己的想法是,開始融合的時候,兩地的文化交流是不足為奇。」
顏汶羽指,自己也不時不滿政府施政,但他認為由於民族主義的關係,完全不能夠接受「港獨」──不論發生任何事情。
「香港從任何角度,都是國家的一部份,這不是因為任何因素,可以將香港割裂出去。我覺得這已經超越我們所談及的林榮基事件又好,甚麼事件都好。甚麼事件發生都好,香港就是國家的一部份,這是不容置疑的一件事。我覺得已經超越了所有剛才所講,制度問題、管治問題,這些已不關事的了。」
他指出,青年人不代表整個社會。「青年人又是一個人,長者是一個人,家庭主婦也是一個人。甚麼是普及而平等,大家都要想清楚,不要常常過份強調青年人的訴求,就代表了整個社會,這是不公道的。」


學者:「港獨」難以廣泛持續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對BBC中文網說,年青人支持「港獨」原因多樣,政制問題、社交媒體等等都是重要因素。
成名說:「遠因當然是北京,因為它不給香港真普選,香港人等待真普選已三十年。很多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都覺得官商勾結、香港自由被打壓、或者貧富懸殊,其實離不開政制。」
他亦指出,據調查推算曾有120萬人曾參與兩年前的「雨傘運動」,但中港政府仍然未有作出任何讓步,激化一些年青人支持「港獨」。
另外,成名說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普遍性比其他年齡層要高,而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團體、網媒提倡獨立,所以年輕人支持獨立的比率較高亦不令人意外。
成名說,香港的經濟條件等因素,令他暫時看不到港獨運動有「廣泛地燃燒」的趨勢。「看中文大學的民調,真的相信『港獨』會成功落實的人少於4%。態度上要求港獨都以年青人為主,很多非年青人,他們覺得『港獨』是不可能的。」


「港獨」支流變主流?

至於有分析認為,梁振英炒作「港獨」議題以取得中央信任,曾任《文匯報》駐北京記者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同意這種分析。「梁振英想連任(特首)的需要,在政治問題上與北京高度一致……北京心裏的恐懼被港府──包括梁振英──利用,令到情況硬上加硬。」
劉銳紹認為,「港獨」暫時在香港主流未有市場,但假若北京繼續採用強硬政策,「港獨」或有機會「從支流變成主流」,並會為中央政府帶來不堪的後果。
劉銳紹說:「如果情況繼續下去……反彈會越來越強,北京不想見到的情況,我猜一定會出現,包括香港、台灣年青一代的結合。還有澳門一批的年青人,都有他們本身的意見。再加上大陸知識分子知識界的民主訴求亦抬頭,在這情況下,假若北京仍然執著的話,它將會遇到兩岸四地民間強烈衝擊。」


BBC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7/11/20160903-bbc.html